本書的主旨是回顧中國企業年金制度發展歷程,評估年金行業政策法規,跟蹤年金市場前沿和機構動態,分析年金發展面臨的問題,集成業界專家理論觀點,借鑒國際企業年金發展經驗,以期形成一部綜合性的中國企業年金行業發展全景報告,為政府監管部門、企業、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和理論界提供服務,為推動中國企業年金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及時章 中國企業年金的發展歷程及其戰略意義
一、中國企業年金探索時期:從補充養老保險到企業年金(1991-2004年)
二、企業年金發展時期(2004年以來)
三、企業年金在中國社保體系改革中的戰略地位和經濟社會價值
附錄1:中國主要的企業年金法規政策
第二章 中國企業年金制度框架
一、中國企業年金制度建設取得的總體成就
二、集體協商等機制保護職工參與和監督企業年金制度的權益
三、中國DC型積累制企業年金具有良好的可持續性和外部經濟效應
四、信托管理制度保障中國企業年金基金的獨立性和安全性
五、對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實行準入限制
六、中國企業年金基金投資規則
附錄2:企業年金制度確立之后的標準企業年金計劃典型案例
第三章 中國企業年金市場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一、中國企業年金市場需求特征分析
二、中國企業年金發展空間和前景分析
三、企業年金發展的引擎——稅優政策有待完善和統一
四、培育中國企業年金發展的外部環境
附錄3:地方企業年金稅收優惠及其政策依據
附錄4:中國企業建立年金計劃大事記
第四章 中國企業年金市場服務供給以及政策動態
一、各類金融機構在中國企業年金市場中的角色
二、首批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認定
三、首批機構運營經驗:資格分散化導致無序競爭,"2+2"等捆綁式準集合產品力拓市場
四、第二次資格認定優化資源配置,年金市場格局生變
五、看好中國年金前景,路透、中信標普推出中國年金指數
六、集合年金計劃放行,有利于中小企業參與第二支柱
七、存量企業年金移交進入快車道
八、中國企業年金監管體制有待理順和加強
附錄5:太平養老受托管理、投資管理的典型企業年金計劃
第五章 企業年金研究理論觀點綜述
一、企業年金發展的宏觀環境分析
二、企業年金實務探討
三、投資運營和市場監管問題
四、企業年金發展:問題和建議
第六章 企業年金制度國際比較
一、國外企業年金發展綜述
二、OECD國家企業年金概況
三、美國企業年金制度介紹
四、拉美社保私有化改革評述
五、中國香港強積金制度考察
第七章 國外企業年金市場發展經驗與啟示
一、企業年金市場發展的國際經驗
二、《OECD企業年金治理準則》對中國的啟示
三、美國401(k)計劃發展啟示
后記
及時章 中國企業年金的發展歷程及其戰略意義
企業年金是中國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國企業年金制度發展歷程與基本養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和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從1991年開始,國務院關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幾個政策文件中都明確了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制度目標,鼓勵企業為職工建立補充性養老保險計劃。但鑒于各界對補充養老保險的性質和定位的認識比較模糊,在實踐上造成諸多誤區,比如把補充養老保險與基本養老保險相混淆或和商業養老保險相混淆,國務院2000年頒布的《關于印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方案的通知》(國發(2000)42號)把"補充養老保險"改名為"企業年金",澄清了補充養老保險的第二支柱性質,將其與及時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與第三支柱商業性團體養老保險區別開來。以2004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的頒布為界,企業年金發展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五個階段。
一、中國企業年金探索時期:從補充養老保險到企業年金(1991—2004年)
從1991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1991)33號),到2004年兩個試行辦法的頒布,以1995年勞動部頒布《關于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勞部發(1995)464號)和2000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印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方案的通知》(國發(2000)42號)為界,這一時期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