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人的偶然闖入,不僅開辟了澳門通向世界的航道,同時也將資本主義逐利性的價值訴求,經同標榜著"自由""理性""人權"的民商事法律制度,帶入澳門華人社會的日常生活中。中葡之間巨大的文化差異帶來的法律沖突構成了澳門法制史的基本場景。正是這種激烈的法律沖突,使澳門承載著交匯中西民商法律傳統并融合成一個龐大的民商法律體系的歷史任務。寬容、開放的中華文化精神,使中西傳統的民商法律制度淵源得以在澳門體現,并進行了某種程度的融合。
黎曉平,1957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陽市。巴黎第二大學法學博士、博士后。現任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哲學、比較法。
汪清陽,1979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澳門科技大學法學博士。現任澳門科技大學行政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稅法、商法。
導 論
上 卷 民法篇
及時章 懷柔遠人:中葡民法文化初交匯
及時節 引言
第二節 中葡民法文化概要
第三節 民法文化初交鋒
第四節 懷柔遠人
第二章 中西并用:華人習慣法與葡國民法典
及時節 《華人風俗習慣法典》的誕生
第二節 葡人的法律移植
第三節 《華人風俗習慣法典》的法文化解析
第四節 起草者的民族情懷
第三章 回歸歲月:民法本地化
及時節 民法本地化之必要性
第二節 民法本地化進程回顧
第三節 民法本地化之缺失
第四節 本地化與法律信仰
第四章 和而不同:民法未來之路
及時節 一種文化的響應
第二節 社會變遷與民法全球化
第三節 傳承與借鑒
下 卷 商法篇
第五章 兩種傳統:澳門商人習慣法
及時節 大航海貿易背景下澳門商業地位
第二節 葡萄牙商事律令及其在澳門的間接適用
第三節 澳門商人習慣法體系
第四節 重商議習慣法
第六章 西法東漸:葡萄牙商法在澳門延伸適用
及時節 1849-1976年澳門商業社會的特點
第二節 19-20世紀葡萄牙商事立法評述
第三節 商法延伸適用與本地補充立法
第四節 法律的沖突及其結局
第七章 過渡時期:商法本地化
及時節 澳門法律本地化與商法本地化
第二節 公司法改革
第三節 《澳門商法典》
第四節 "本地化"的關鍵
第八章 走向未來:商法全球化
及時節 澳門商業全球化之進程
第二節 商法改革:從本地化走向全球化
第三節 商法全球化之途徑:趨同與競爭
第四節 商城之路
結 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