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國及時本專門講手影術的書。 這本書是搜集中外各種手影方法融合而成,既具中國民間特色,又有外國風味。從手影術的基本手形講起,涉及走獸、飛禽、人物,手影形象達六十余種,介紹如何借助各種道具合作完成一部有趣的手影劇,并有三部手影劇的實例,充分展示了這一傳統(tǒng)民間游戲的神奇魅力。圖多是本書的特色,復雜的地方都有詳細的解說,文字淺顯易懂。邊閱讀邊動手操作,無論對于小孩子們還是大孩子們來說,都不失為一件富有意趣的事。
《手影術》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在1933年出版,是我國本專講手影的圖書。 手影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種,在國外也很流行,被認為是一種神秘而純凈的藝術。簡單的手影便是用手做出各種形象,復雜的手影便是配合相關道具演出有趣的手影戲劇。本書都有涉及。 本書的特點是十分生活化、人性化。不單單只是機械地介紹技藝,而是將手影作為為日常生活增添歡樂意趣,并能發(fā)揮想象、活動身體的好方法。例如: "吃完晚飯后,將要睡眠之前,這時候,我們覺得是24小時中無聊的一刻了,到戶外去運動,田野又黑暗了,在室內游戲,而燈光之下總覺得不太方便;但是這不方便的緣故,是因為燈光不合乎游戲,假使我們能夠利用燈管,做一種良好的游戲,那么,便不會覺得不方便,而且把這無聊的一刻,也可變的為有趣味的時候了。" "春秋兩季,不冷不熱,著的衣裳也清爽靈便,做手影術的游戲,要算合宜的時期了。夏天雖然很熱,但在乘涼時坐著取樂,既不勞力惹出汗來,還可以因為興趣而忘卻暑熱呢。不過在冬天,比較上不甚合宜,因為這時衣裳著得多,手臂運動不靈,并且兩手伸在外面,也覺冷得難耐,有些指頭上還生著凍瘡,更不宜于這種游戲。但是我相信,倘在沒有生凍瘡之前,試做做看,或許可以因此而避免凍瘡。" 這么體貼的教技藝的書我們恐怕是從來沒有見過。 本書適用個人學習、同學表演及家庭親子游戲。
陳濟蕓,民國時期著名兒童教育家。著有民國新小學文庫《手影術》,幼稚教育叢書《玩具與教育》,譯有少年史地叢書《比利時一瞥》。
手影的趣味
手影的益處
演手影術的時間和地點
手影術應用的器物
手影術的基本練習
手影的演法
走獸手影術
飛禽手影術
蟲豸手影術
人物手影術
手影戲劇
仁愛的廚子
酒醉的紳士
可憐的音樂師
將民國時代的童書放到今天來出版,是對那個時代的一種懷念,也是將其中的文化精髓傳承下來的好方式。 ——長江商報 民國時期之所以出現(xiàn)了很多的兒童文學作品和兒童讀物,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出版與創(chuàng)作形成了良性的互動,如孫毓修、王云五等都是很了不起的兒童讀物編輯、出版家,扶持了很多作家作品。另外,那時候的兒童讀物在五四啟蒙時潮的影響下,都立足于兒童的精神培育,文化站位高,作家、編輯的素質也高。 ——深圳晚報 如今在越來越西式的包圍之中長大的孩子們,與傳統(tǒng)在漸漸疏離。我們遺憾地注意到,一些童書推薦榜上,幾乎是清一色的洋書,本土原創(chuàng)難覓其蹤,那些整天喝著可樂,喜歡漢堡,看著巫婆騎掃帚長大的孩子們,就不容易懂得源自數(shù)千年文化傳承的祖國文明。 ——深圳商報 民國童書的熱絡并不是簡單的跟風炒作,它帶來了很多啟示,其中提倡的"幼者本位"讓孩子們回到他們自己的社會里去;突出做人的觀念、強調倫理道德教育與正面價值觀,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 ——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