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錢的歷史(精裝)圖書
人氣:50

錢的歷史(精裝)

1997年1月30日,本書及時版與大英博物館匯豐銀行貨幣展覽館同時面世。此次修訂已歷時十載。匯豐銀行貨幣展覽館接待的訪客數以千萬計,并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吸引游人參觀大英博物館。 貨幣展覽館追溯了世界各地從有...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專業史  
  • 作者:(英)[凱瑟琳·伊格爾],[頓喬納森·威廉姆斯] 著 [徐劍]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1708304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6
  • 印刷時間:2011-06-01
  • 版次:1
  • 開本:128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有錢能使鬼推磨。”無論是否如此,人類歷史上沒有什么像金錢一樣受到經久不衰的關注,激發眾多道德與宗教的譴責,乃至成為個人、機構與國家之間沖突的源頭。

《錢的歷史》仔細考查了世界范圍內的貨幣歷史,遠及人類所知早的支付記錄,近到當今的無現鈔貨幣,并且將視野置于廣闊的經濟與社會背景下,例如,涉及了金錢在不同文化中引起的各種道德、政治與宗教態度等。

大英博物館的專家們首先追溯了始于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的貨幣系統,繼而探討了希臘與羅馬世界幣制的建立。其他章節地域視角廣闊,涵蓋了歐洲中世紀、伊斯蘭世界、印度與中國。本書后部分聚焦于貨幣成為全球現象的過程,探索了現代早期歐洲與美洲貨幣功能的擴展、歐洲與非洲及大洋洲地方支付系統的聯系,以及過去兩個世紀的經濟思想對貨幣事務與日俱增的影響。

《錢的歷史》作者是大英博物館的各專業館長,書中配有500多幅硬幣、鈔票圖樣及地圖等。延續圖文館叢書的初版體例,全書銅版紙彩色印刷,精裝。

編輯推薦

大英博物館出品。《今日歷史》:“引人入勝,豐富多彩,淺顯易懂。”

作者簡介

凱瑟琳.伊格爾頓與喬納森?威廉姆斯是大英博物館的專業館長,分別精通現代貨幣以及羅馬與鐵器時代硬幣。

目錄

前言

致謝

前言

1.美索不達米亞、埃及與希臘

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

鑄幣與金銀

白銀時期

鑄幣與城邦

貨幣與信用

希臘肖像

結論

2.羅馬世界

早期羅馬

羅馬早期貨幣制度的發展

羅馬世界的貨幣

財富與腐敗

帝國

貨幣與通貨膨脹

3世紀晚期至4世紀早期的貨幣改革

羅馬帝國后期

結論:改變與延續

3.中世紀的歐洲

羅馬之后的貨幣:約450—約750年

貨幣應用

便士時代:約750—1150年

維京人

拜占庭

西歐中世紀晚期:約1150—1450年

4.伊斯蘭地區

宗教與貨幣的力量

伊斯蘭幣制度的起源

硬幣與早期伊斯蘭

書法與裝飾

伊斯蘭世界的貨幣原材料

日常生活與貿易中的硬幣與金錢

帝國的世界

5.印度與東南亞

詹姆斯?普林塞普與印度貨幣

印度鑄幣溯源

印度硬幣的早期發展

來自西北地區的進一步影響

貨幣與國家

貨幣與宗教

貨幣與市場

東南亞的鑄塊通貨

印度貨幣系統的傳播結論

結論

6.中國與東方

貨幣的起源與硬幣的發展

東亞地區銅幣的發展

硬幣設計

貨幣的使用

紙幣

護身符與非使用貨幣

貨幣的討論

現代貨幣

張銀元鈔票

7.現代早期

新金銀,新世界

國家、硬幣與通貨膨脹

硬幣的鑄造

鈔票與紙幣

殖民地美洲通貨

結論

8.非洲與大洋洲

非洲的現代貨幣

食鹽與貨幣文化

非洲的銅幣

“千奇百怪的錢”

貨幣與人種學

轉型中的貨幣

作為社會現象的貨幣

9.現代時期

紙幣與可兌換性

不列顛限制時期:1797—1821

現代世界的革命與戰爭

革命與戰爭時期的貨幣

19世紀的美洲

理性的變化

世界大戰與凱恩斯經濟學

戰后的世界與貨幣主義

現代鈔票設計

東方與西方,北方與南方

塑料卡片支付

口袋中的貨幣

結論

年代表

在線預覽

便士時代:約750-1150年

卡洛林王朝來臨之際,歐洲貨幣處于轉型時期:在南方,羅馬鑄幣與稅收系統的殘留垂死掙扎,然而在西北部,它的中世紀繼承者的框架已經就位。盡管在當時只是暫時的,但面向中心化特征的新秩序即將延續。這一發展始于西班牙711年至715年敗給阿拉伯。整個半島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一部分,采用了倭馬亞王朝哈里發在其他地區使用的貨幣系統,這一系統橫貫印度河到大西洋(見圖134C)。之前西哥特時期大約八十座鑄幣廠只剩下科爾多瓦一家為全國服務。后羅馬時代西部蠻族與伊斯蘭世界的貨幣系統明顯不同。

卡洛林王朝的締造者們的事業如日中天,推翻了日薄西山的梅羅文加王朝統治者,這是法國變革的信號。約755年時,其首任國王矮子丕平推行了激烈的貨幣改革,由此恢復了較重的、白銀的原始便士。中世紀后期歐洲新錢幣的構造比以前的更寬、更薄,保留了標準白銀面值。改革也加強了皇家對貨幣鑄造的控制,表現是所有硬幣上都具有統治者的姓氏、名字或稱號。鑄幣廠數量大大縮減,統一設計的硬幣很快通過國王或帝王的統治鑄造,包括從阿拉伯恢復的西班牙北部及意大利前倫巴第王國。卡洛林王朝硬幣數量龐大,受到財政與商業成功尤其是法國西部梅勒鑄幣廠的有效開發支持(圖96)。

英格蘭南部的政治狀況也促進了日益增長的中央集權和明顯的法定貨幣。加羅林王朝的便士取代了大量無名的西塔斯,恢復了重量與純度,這些便士以麥西亞 國王奧發(公元757-796年)的名義鑄造,奧發本人成為亨伯地區以南英格蘭的統治者。寬便士發行少于西塔斯的全盛時期,流通中銀幣的數量更少,即使考慮到大量新硬幣的內在價值也是如此。這一下滑從改革伊始就持續不斷,可能用貿易逆差與缺少白銀彌補赤字。英格蘭北部的當地貨幣匱乏銀塊的現象更為明顯,那里硬幣含銀量下降但是仍然不能滿足活躍的國內經濟的需要。需要品質金屬貨幣時使用英國南部與卡洛林硬幣,但是,867年,斯堪的納維亞入侵者征服了北遜布里亞王國,結束了該地區整整持續了一代的鑄造。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