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詞壇,名家輩出。其中特出者,當屬納蘭性德。況周頤《蕙風詞話》尊他為“國初詞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他更為贊賞,稱他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納蘭的身份高貴顯赫,卻向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這使得他的詩詞具有鮮明的個性和藝術特色。納蘭詞以純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細膩的描寫、淺白流暢的語句、哀婉凄艷的風格打動了后世無數(shù)讀者,數(shù)百年來廣為流傳,納蘭性德生前曾把他的部分詞作刊印為《側帽詞》,后顧貞觀把他的詞與自己的詞合刊為《彈指詞側帽詞》合刊本。康熙十七年,顧貞觀又與吳綺為他校定《飲水詞》,刊于吳中。道光十二年,汪珊漁根據(jù)顧貞觀原輯本、楊蓉裳抄本、袁蘭村刊本等書,共輯得詞三百余首,分為五卷,定名為《納蘭詞》。光緒六年,許增在汪珊漁本的基礎上又增加補遺二十一首,共計三百四十二首,成為比較完整的《納蘭詞》。
本書整理者張草紉先生為詞學研究專家,治詞學功底深厚。此次以光緒六年的許增刊本為底本,末附《清名家詞》中增補的五首,又從上海圖書館《詞人納蘭容若手跡》朱彝尊跋文中輯得聯(lián)句詞《浣溪沙》一首,作為《補遺》二。書中保留原刊本的校記,又根據(jù)諸家刊本重新校訂并加以箋注。注釋著重注明本事、典故、名物、俗語,及納蘭性德襲用、化用前人的語詞意境 ,必要時略作串講,以期對讀者閱讀、欣賞《納蘭詞》有所幫助。
納蘭性德為清初著名詞人,其詞作情感細膩、風格哀婉,倍受后代讀者喜愛。張草紉先生是詞壇研究大家,多年來專力于研治納蘭詞,其研究成果《納蘭詞箋注》于1995年十月初版發(fā)行后,已陸續(xù)印了五版。此次推出的典藏版系作者在原有版本基礎上重新加以整理而成,改正了初版本的個別錯誤和問題,又補充了一些新的資料,使之更加完善,成為目前《納蘭詞》完備的讀本和有價值的納蘭詞研究資料。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的詞人。張草紉,本名張超人。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張草紉先生在古典文學方面有深厚的積累,有著豐富的古籍整理的經(jīng)驗,由他整理的《二晏詞箋注》和《納蘭詞箋注》二書作為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國古典文學叢書》的重要品種,造福學界多年,深受讀者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