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與國際漢語教學》內容選自Michael Byram教授在2016年夏季世界漢語教學學會舉辦的“跨文化交際與國際漢語教育高級講習班”上的四場講座,介紹了語言教學中較少關注到的目標,即人文主義與教育目標——用于加深學習者對自身及所處社會、對他者的社會及文化生活方式的批判性理解。本書闡釋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如“文化”“能力”“社會身份”,并進一步說明這些概念如何為建立一個系統的、理論基礎扎實的方法做奠基,從而為語言教學加入文化的維度。Michael Byram教授在闡釋過程中運用了大量不同國家英語及其他語言教學的實例,并就該方法如何在國際漢語教學領域中實施提出建議。很多教師和研究者慕名而來,并就國際漢語教學中的問題,與Michael Byram教授進行了積極的互動。本書采用英漢對照的形式,方便國際漢語教師與第二語言教學研究者閱讀使用。
《跨文化交際與國際漢語教學》是目前市場上少有的中英文左右對照的學術書,語言親切易懂,提高研讀效率;介紹語言教學中較少關注到的目標——人文主義與教育目標;實例豐富,緊貼教學實際;每篇講座末均有“交流互動”環節,有助于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隨書贈送現場講座視頻(可網絡下載),立體性閱讀體驗幫助讀者加深理解。
Michael Byram,劍橋大學丹麥文學博士,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學榮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外語教學與研究中的跨文化交際問題,并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與歐洲委員會展開合作。現為盧森堡大學客座教授,英國東英吉利大學訪問教授,北京語言大學名譽訪問教授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名譽顧問教授。其著作多涉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下的公民教育,如《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與評估》(1997)、《從外語教育到跨文化公民教育:文集與思考》(2008)以及與Irina Golubeva、Han Hui、Manuela Wagner合編的《跨文化公民教育:從理論到實踐》(2017)等。此外,他還參與編寫了《勞特利奇語言教學與學習百科全書》。
目錄Contents引言Introduction 跨文化交際語言教學(ICLT) 的基本概念Fundamental Concept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CLT) 課程與課程規劃Curriculum and Lesson Planning 評價與評估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批判性思維與人文主義目標Humanistic and Critical Approaches 參考文獻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