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及時版暢銷的基礎之上,本書第二版以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為依據,解讀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和制度的新變化,分析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案例,點評國內外食品安全事件,并加入了對轉基因食品、網購食品、保健食品等輿論新熱點的闡釋與引導,使讀者能夠通過簡明的文字迅速吃透食品安全。
面對食品安全事件和諸多流言,我們恐慌的是什么?法律、道德、技術,這些未知的領域讓食品安全離我們的生活那么近,卻又那么遠……
《公眾食品安全知識解讀》以“科學大眾化”的理念介紹食品安全知識,對消費者容易被誤導的食品安全認識誤區作客觀引導和分析,倡導大眾健康的飲食方式,增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政策與法律
飲食與健康
謠言與誤區
案件與分析
科學與道德
沈立榮 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美國農業部塔福茨大學人類老年化營養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國密西西比大學醫學院高級訪問學者。現任亞洲素食聯盟執行委員、亞太臨床營養學會會員;杭州市食品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主要從事食品營養與安全教學和科研。主編《食品安全導論》《關注身邊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普讀本》。
孔村光 1964年7月出生,浙江諸暨人,研究生學歷。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委,杭州市西湖區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浙江大學兼職教授。曾任杭州市西湖區科學技術局黨委書記、局長,杭州市文三路電子信息街區管委會主任。
糙米的是與非
曾幾何時,人們都把吃上精米白面作為生活富足的標志。不過,當溫飽不再是問題的時候,人們又追求起糙米來。這種輪回正反映了在不同的經濟狀況下,人們關注健康的著眼點是不同的。
其實,糙米是水稻去除谷殼之后的產物,英文名為brown rice。糙米的表面還有一層皮,含有很多纖維,所以很影響口感。把這層纖維去掉,就得到了精米。去除的這層東西,一般占到糙米總重的7%左右,被稱為“米糠”。米糠雖然不好吃,不過其中含有現代人的飲食中很缺乏的膳食纖維,還有相當多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以及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此外,還有含量不低的油,這些油主要是不飽和脂肪,與動物油相比,算是“健康”的油。科學數據顯示,如果用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比如來自動物的油),那么對于心血管健康有相當的好處。
于是,不去除米糠的糙米,也就比好吃的精米更加健康。而那些不好吃的米糠--傳統上作為動物飼料,也就”野雞變鳳凰”,成了開發保健食品的”寶貝”。然而米糠類產品較大的問題,就是其中的無機砷。水稻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農作物,它會富集水中的砷。砷是天然水中無法避免的存在,不同的水質只在于其含量的高低。由于水稻特別的生長特征,大米也就成了以水稻為主食的人們攝入砷的一大來源。砷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無益的半金屬元素,尤其是無機砷,被當作“及時類致癌物”。對于人體而言,它沒有安全上限,而是越低越好只是由于砷在地球上廣泛存在,人們不可能真正避免它。砷在大米中富集于米糠之中。一般而言,精米中含量低,糙米中比較高,而米糠中的含量能夠達到精米中的10倍以上。而米糠提取物,在提取有效成分的同時,也把砷提取了出來。“米糠提取物”是米糠保健品中最有號召力的產品。
對于中國人來說,無法不吃米飯,所以大米中所含的那些砷也就是不可避免的。好在,除非是高砷地區的大米,其中的砷含量還不至于帶來明顯危害。考慮到糙米中的砷含量比精米也高得不是很多,而糙米中的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劑等對于健康的積極作用,到底是吃糙米還是吃精米,取決于個人在“利益”和“風險”之間如何權衡。補充米糠提取物帶來的到底是營養還是毒藥,還請消費者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