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一個人的村莊圖書
人氣:60

一個人的村莊

姊妹篇-《在新疆》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集獎”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中國現當代隨筆  
  • 作者:[劉亮程]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31329329
  •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01
  • 印刷時間:2006-01-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劉亮程是真正的作家,也是真正的農民,是真正的農民作家。作為農民,寫作真正是他業余的事情;而作為作家,他卻無時不在創作,即使在他扛著一把鐵锨在田間地頭閑逛的時候。 在文章里,劉亮程是一個農民,但是作為農民的他,是否意識到自己是個作家呢——或者說,在他的內心深處,是否也以作家自許呢?我不知道。我揣測,在他的村莊里,在與他一樣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村民們的眼里,這個無事扛著鐵锨閑逛,到處亂挖,常常不走正道卻偏要走無人走過的草叢中的人一定是個難以捉摸、有些古怪的人吧。在他們眼里,這個說不出卻總覺著有點不一樣的人是不是有點神秘呢?當然,他們也許不知道這個人在跟他們一樣的勞作之外,還喜歡偷偷觀察著村里的人,以及驢,兔,飛鳥,螞蟻,蚊子,以及風中的野草和落葉,甚至村東頭以及村西頭的陽光……

劉亮程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守望著精神的家園,在這個家園里有著人與自然萬物各適其所的和諧相依,每個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剝奪的合理性,都是一個奇觀,都有一部紛繁且無法窮究的心靈史,都保持著卓然獨立的個性,因而也不能為外部世界的他者輕易改變。因為“其實這些活物,都是從人的靈魂里跑出來的。它們沒有走遠,永遠和人呆在一起,讓人從這些動物身上看清自己”《人畜共居的村莊》,所以“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樹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蟲的鳴叫也是人的鳴叫”(劉亮程《剩下的事情》)。劉亮程在描寫了“狗這一輩子”、“逃跑的馬”、“鳥叫”、“兩窩螞蟻”,也寫了“一條土路”、“樹會記住許多事”、“大樹根”和“一截土墻”,因為它們和黃沙梁的村民共同構筑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編輯推薦

推薦購買:曾國藩 (血祭 野焚 黑雨)全三冊,受中央國家機關干部歡迎的10本書之一、中紀委“讀書推薦”欄目推薦學習

在新疆(新疆鄉土作家劉亮程的經典之作!)

擺在你面前的是劉亮程的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劉亮程不同于其他作家所寫農村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他不是站在一邊以“體驗生活”的作家的身份來寫,而是寫他自己的村莊,他眼中的、心中的、生于斯長于斯、亦必葬于斯的這一方土地。這就是《一個人的村莊》之命題和立意所在吧。

《一個人的村莊》自2006年出版以來,已經再版11次,深受讀者喜愛。為答謝多年來支持并喜歡劉亮程作品的熱心讀者,推出《一個人的村莊》的典藏本并配有插圖和劉亮程的字畫,供讀者珍藏。

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于1998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1999年引起了新疆文壇的熱切關注和巨大反響,被譽為20世紀后的文學景觀,多位評論家先后撰文對其創作進行研討。接著,1999年10月,在國內文學界享有盛譽的《天涯》雜志的頭題位置刊發了“劉亮程散文專輯”,并配發了李銳、李陀、方方、南帆、蔣子丹等著名評論家、作家的推薦文章。一時間,國內文學界為之嘩然。2006年,劉亮程與春風文藝出版社合作,從此,《一個人的村莊》落戶春風文藝,步入常銷書的行列。

由新疆著名作家劉亮程所著的散文集《在新疆》

新浪2012年上半年十大好書;

《中華讀書報》2012年度十佳圖書;

2013年大眾喜愛的50種書候選圖書。

作者簡介

劉亮程,中國當代著名散文家。1962年生于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沙灣縣的一個小村莊,并在那里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期。種過地、放過羊,當過十幾年鄉農機管理員。他幾乎所有的文字都是與他所生存過的鄉村有關,對人類所生活的一種土地和狀態進行了深刻敘述。劉亮程被譽為20世紀中國一位散文家和鄉村哲學家。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在新疆》《風中的院門》《驢車上的龜茲》,長篇小說《虛土》《鑿空》等。

目錄

及時輯 人畜共居的村莊

1 狗這一輩子

2 我改變的事物

3 通驢性的人

4 逃跑的馬

5 與蟲共眠

6 馮 四

7 剩下的事情

8 一條土路

9 住多久才算是家

10 人畜共居的村莊

11 村東頭的人和村西頭的人

12 黃沙梁

13 春天的步調

14 干點錯事

15 別人的村莊

16 寒風吹徹

17 野地上的麥子

18 一個人的村莊(節選)

第二輯 風中的院門

1 風中的院門

2 炊煙是村莊的根

3 鳥 叫

4 捉迷藏

5 風改變了所有人的一生

6 天邊大火

7 誰的影子

8 那時候的陽光和風

9 共同的家

10 兩條狗

11 永遠一樣的黃昏

12 一只貓

13 追狗

14 兩窩螞蟻

15 我的樹

16 樹會記住許多事

17 我認識那根木頭

18 老根底子

19 一個長夢

20 老皇渠村的地窩子

21 春天多遠

22 高 處

23 誰驚擾了我

24 我受的教育

25 韓老二的死

26 村莊的頭

27 走著走著剩下我一個人

28 偷包米的賊

29 空氣中多了一個人的呼吸

30 一場叫劉二的風

第三輯 家園荒蕪

1 只有故土

2 一個人回來

3 走近黃沙梁

4 扔掉的路

5 南人死了

6 房子的主人回來了

7 一頓晚飯

8 好多樹

9 留下這個村莊

10 只剩下風

11 閉著眼睛走路

12 父 親

13 木 匠

14 坑洼地

15 一截土墻

16 狗全掙死了

17 兩個村子

18 清點人數

19 一村懶人

20 成長

21 大樹根

22 那些鳥會認人

23 坡上的村子

24 我們家的一段路

25 遠遠的敲門聲

26 家園荒蕪

27 柴 火

28 我的死

29 誰喊住我

30 今生今世的證據

31 我擋住了什么

32 時光

在線預覽

1、狗這一輩子

一條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厲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善解人意了均不行。總之,稍一馬虎便會被人剝了皮燉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時候卻連自己都看守不住。

活到一把子年紀,狗命便相對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經驗。盡管一條老狗的見識,肯定會讓一個走遍天下的人吃驚。狗卻不會像人,年輕時咬出點名氣,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無人謀它脫毛的皮,更無人敢問津它多病的肉體,這時的狗很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沒有辦法,只好撒手,交給時間和命。

一條熬出來的狗,熬到拴它的鐵鏈朽了,不掙而斷。養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這條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隨它去吧。狗搖搖晃晃走出院門,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莊已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撿到過一根干骨頭的沙溝梁轉轉,在早年戀過一條母狗的亂草灘轉轉,遇到早年咬過的人,遠遠避開,一副內疚的樣子。其實人早好了傷疤忘了疼。有頭腦的人大都不跟狗計較,有句俗話:狗咬了你你還去咬狗嗎?與狗相咬,除了啃一嘴狗毛你又能占到啥便宜。被狗咬過的人,大都把仇記恨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腦把責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條狗隨時都必須準備著承受一切。

在鄉下,家家門口拴一條狗,目的很明確:把門。人的門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來人并非找狗,卻先要與狗較量一陣,等到終于見了主人,來時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話語也嚇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終在眼前竄悠,答問間時聞狗吠,令來人驚魂不定。主人則可從容不迫,坐察其來意。這叫未與人來先與狗往。

有經驗的主人聽到狗叫,先不忙著出來,開個門縫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見的人,比如來借錢的,討債的,尋仇的……便裝個沒聽見。狗自然咬得更起勁。來人朝院子里喊兩聲,自愧不如狗的嗓門大,也就緘默。狠狠踢一腳院門,罵聲“狗日的”,走了。

若是非見不可的貴人,主人一趟子跑出來,打開狗,罵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會沒趣地躲開,稍慢一步又會挨棒子。狗挨打挨罵是常有的事,一條狗若因主人錯怪便賭氣不咬人,睜一眼閉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長了。

一條稱職的好狗,不得與其他任何一個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須是陌生的、危險的。更不得與鄰居家的狗相往來。需要交配時,兩家狗主人自會商量好了,公母牽到一起,主人在一旁監督著。事情完了就完了。萬不可藕斷絲連,弄出感情,那樣狗主人會妒嫉。人養了狗,狗就必須把所有愛和忠誠奉獻給人,而不應該給另一條狗。

狗這一輩子像夢一樣飄忽,沒人知道狗是帶著什么使命來到人世。

人一睡著,村莊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囂24小時的人再無話可話,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時狗語大作,狗的聲音在夜空飄來蕩去,將遠遠近近的村莊連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種聲音,飄遠、神秘。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們熟睡的軀體是聽者,土墻和土墻的影子是聽者,路是聽者。年代久遠的狗吠融人空氣中,已經成寂靜的一部分。

在這眾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條老狗,默不作聲。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個村莊轉悠到老,是村莊的一部分,它再無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這是條終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們久不再去的僻遠路途,廢棄多年的荒宅舊院,這條狗來回地走動,眼中滿是人們多年前的陳事舊影。

2、我改變的事物

我年輕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鐵锨,像個無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閑轉。我不喜歡在路上溜達,那個時候每條路都有一個明確去處,而我是個毫無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帶到我不情愿的地方。我喜歡一個人在荒野上轉悠,看哪不順眼了,就挖兩锨。那片荒野不是誰的,許多草還沒有名字,胡亂地長著。我也胡亂地生活著,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在我年輕力盛的時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遠遠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沒力氣時又一件接一件來到生活中,欺負一個老掉的人。這也許就是命運。

有時,我會花一晌午工夫,把一個跟我毫無關系的土包鏟平,或在一片平地上無辜地挖一個大坑。我只是不想讓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銹。一個在歲月中虛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幾頭壯牲口,讓它們陪你虛晃蕩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當然,在我使喚壞好幾把鐵锨后,也會想到村里老掉的一些人,沒見他們干出啥大事便把自己使喚成這副樣子,腰也彎了,骨頭也散架了。幾年后當我再經過這片荒地,就會發現我勞動過的地上有了些變化,以往長在土包上的雜草現在下來了,和平地上的草擠在一起,再顯不出誰高誰低。而我挖的那個大坑里,深陷著一窩子墨綠。這時我內心的激動別人是無法體會的——我改變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長勢。就因為那么幾锨,這片荒野的一個部位發生變化了,每個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從此再找不到這個土包。每個冬天也會有一些雪花遲落地一會兒——我挖的這個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間的距離。對于跑過這片荒野的一頭驢來說,這點變化算不了什么,它在荒野上隨便撒泡尿也會沖出一個不小的坑來。而對于世代生存在這里的一只小蟲,這點變化可謂地覆天翻,有些小蟲一輩子都走不了幾米,在它的領地隨便挖走一锨土,它都會永遠迷失。

有時我也會鉆進誰家的玉米地,蹲上半天再出來。到了秋天就會有一兩株玉米,鶴立雞群般聳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這是我的業績,我為這戶人家增收了幾斤玉米。哪天我去這家借東西,碰巧趕上午飯,我會毫不客氣地接過女主人端來的一碗粥和一塊玉米餅子。

我是個閑不住的人,卻永遠不會為某一件事去忙碌。村里人說我是個“閑錘子”,他們靠一年年的豐收改建了家園,添置了農具和衣服。我還是老樣子,他們不知道我改變了什么。

一次我經過沙溝梁,見一棵斜長的胡楊樹,有碗口那么粗吧,我想它已經歪著身子活了五六年了。我找了根草繩,拴在鄰近的一棵樹上,費了很大勁把這棵樹拉直。干完這件事我就走了。兩年后我回來的時候,一眼就看見那棵歪斜的胡楊已經長直了,既挺拔又壯實。拉直它的那棵樹卻變歪了。我改變了兩棵樹的長勢,而現在,誰也改變不了它們了。

我把一棵樹上的麻雀趕到另一棵樹上,把一條渠里的水引進另一條渠。我相信我的每個行為都不同尋常地充滿意義。我是一個平常的人,住在這樣一個小村莊里,注定要閑逛一輩子。我得給自己找點閑事,找個理由活下去。

我在一頭牛屁股上拍了一锨,牛猛竄幾步,落在的這頭牛一下子到了牛群最前面,碰巧有個買牛的人,這頭牛便被選中了。對牛來說,這一锨就是命運。我趕開一頭正在交配的黑公羊,讓一頭急得亂跳的白公羊爬上去,這對我只是個小動作,舉手之勞。羊的未來卻截然不同了,本該下黑羊羔的這只母羊,因此只能下只白羊羔了。黑公羊肯定會恨我的,我不在乎。羊遲早是人的腹中物,恨我的那只羊的肉和感激我的那只羊的肉,嚼到嘴里會一樣香。在羊的骨髓里你吃不出那種叫愛和恨的東西,只有營養和油脂。

媒體評論:

一個人的村莊與一群人的村莊

說起劉亮程,很多人會淡淡一笑:過時了。畢竟,《一個人的村莊》是10年前的事。10年時間,有多少新書出版啊,10個村莊的樹化成紙送進印刷廠都不夠,新華書店制作排行榜的人都換了一茬又一茬了;10年前的小孩現在都快出10本書了,比如蔣方舟。那個只會寫村莊,黑夜,麥田的劉亮程當然是過時了。

但是,許多人還是非常懷念劉亮程筆下的那片鄉村。

劉亮程的鄉村,存在于他的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里,也存在于真實的地理版圖中——新疆北部沙漠邊緣那個名叫黃沙梁的村莊,因為有了劉亮程的書寫,開始成為很多人幻想中鄉土的代名詞。劉亮程用詩性的語言,很有耐心地講述著這里一頭牛的眼神,一朵花的笑聲,一場風的痕跡。

如今,這里仍然只有三十幾戶人家,一些老人還記得童年時的劉亮程。這個村里的人仍然不怎么愛看書,不過還是會有幾個好奇的人會翻到書里找人名:韓三,邱老二,馮三……村里人會順著他的書回憶曾經發生的事。而劉亮程童年生活過的房子,因為長久無人居住,已經搖搖欲墜。

“他小名叫劉二吧,小時候不愛說話,老是一個人吆喝著一群羊在河灘里轉悠,誰知道一肚子的話都寫成書了。”村里一個老太太說,“前年,還有電視臺的人來這里拍,什么羊圈、菜園子都拍了一遍,哪里舊往哪里走……他是不是出名了?”

出了名的劉亮程有時也會回來一趟。村里的人見了他會和他淡淡地打聲招呼,然后就各忙各的去了。這個村莊比以前忙了。村莊在改變,劉亮程也在改變――

那個曾經扛著鐵鍬滿村轉,看螞蟻打架,蹲在墻角曬太陽的劉亮程,現在已經是新疆作協副主席。他會經常成為某個講座的座上賓;習慣了在新疆與內地的時差間走來走去;逐漸適應端坐主席臺侃侃而言;喜歡背著電腦寫作;適應了城市的肯德基和可樂……沒有什么好奇怪的,他來城市生活已經17年了。

城市生活與鄉村生活

1993年,劉亮程舉家遷往烏魯木齊,這在農村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意味著范進中舉,鯉魚跳龍門。但是在劉亮程心里,或許1998年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龍門一躍——《一個人的村莊》出版,在《南方周末》上連載,《天涯》雜志重磅推薦,數位名家力捧,被譽為20世紀的文學景觀,摘獲第二屆“馮牧文學獎”……榮譽忽然如同天降暴雨,刷刷地砸落在這個來自西部、寫農村生活的中年男人身上。

在此之前,他是一個八歲喪父的孤獨男孩,是黃沙梁村的一個“閑錘子”,是農機管理站的管理員,寫了多年詩歌,并自己出版詩集——一個標準的文青。因為文學在當地的匱乏,他有點不合時宜也有點與眾不同。沒有什么宏大的文學夢,寫詩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詩句寫在隨手能看到的紙片上,后來不知所終。

媒體評論

文/《瞭望》新聞周刊

記者 程青

一個人的村莊

劉亮程1962年出生在新疆沙灣縣,他種過地,放過羊,當過十多年農機管理員,他自稱是“老農民”。而他以《一個人的村莊》一書成名時,卻被譽為“鄉村哲學家”和“當代最經典的鄉土文學作家”。他的文字樸實、沉靜、大氣,描摹生活直抵核心。

《一個人的村莊》是劉亮程30歲時離開家鄉沙灣縣去烏魯木齊打工期間寫成的一部散文集,他這樣說:“假如我不離開這個村莊也許不會有這樣一部書,這算是對一個村莊的回望。文學的意義就在于它獲得了一次又一次對生活的回望,我們重新回顧生活的時候它才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這本書深受好評正是它通過回望獲得的那種仿佛再來人間的感覺。劉亮程在回顧寫作過程時說:“我們一次性經歷的生活是不會有太多感覺的,容易被日復一日的匆忙消磨掉。而當你回望的時候你會發現世界不一樣了,村莊也不一樣了。有些事你仿佛未曾經歷,你回過頭來又看見了它,生活在那里死灰復燃。”

《一個人的村莊》帶著懷舊的情調和再度經歷人生的情感,把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村莊呈現給了讀者,所以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鄉村散文。

《一個人的村莊》之后劉亮程又寫了幾本書,他由寫散文轉向了寫小說。2009年他出版了長篇小說《虛土》,2011年出版長篇小說《鑿空》。《虛土》是《一個人的村莊》的延續, 《鑿空》則離開村莊,筆觸伸到了更為遼闊的新疆大地,它反映了一個被現代工業開發所包圍的古老的阿布丹村的命運。這部小說被《亞洲周刊》評為年度亞洲十大小說,其評語是“這部小說罕見地呈現了中國式孤獨”。在寫作兩部小說的間隙,他創作了《在新疆》這部散文集,也是因這部散文集他獲得了本屆魯迅文學獎。

菜籽溝—一個真實存在的村莊

《一個人的村莊》是上世紀末出版的,出版后即風靡全國,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書中塑造的那個黃沙梁村成為了文化意義上的村落,被讀者解讀為人類靈魂的家園。許多讀者拿著這本書到新疆去尋找那個叫黃沙梁的地方,但是他們找到的只是一個確有其名的普普通通的村莊。正如劉亮程自己所說:“鄉村只是中國人的一種文化情懷,它是由我們的《詩經》、唐宋詩詞以及山水國畫塑造的世外桃源。現在的中國大地上只有農村,沒有鄉村。鄉村是詩意的文化的,農村是現實的粗糲的,許多人懷揣鄉村夢想,但他們到達的只是一個生產糧食和蔬菜的鄉下。”

劉亮程在《一個人的村莊》這本書里頑固地展現了一個曾經的鄉村世界,在那里保留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天地萬物的種種和諧。劉亮程相信萬物有靈,所以在他的村莊里人是最普通的生命形式,所有草木、牲畜、塵土皆有生命和靈性,他筆下的鄉村世界靈光閃閃。劉亮程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已經遠去的文字中的永恒鄉村世界,他挽留 住了大塊大塊的鄉村時間,讓讀者能看見他為我們保存的那個孤本鄉村的遺像。

而如今,這個紙上的鄉村世界終于有機會在新疆這片土地上真實地復原—2013年冬天,劉亮程在一次采風中意外地發現了木壘縣菜籽溝村。他及時次來時發現這里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給他印象最深的風景是漫山遍野的麥田,麥子從山腳長到山頂,直長到天邊。那種接天連地的美景令他震撼。

另一種景象同樣令他震撼—村里有許多老房子空著,打聽才知道這個村莊原來有400多戶人家,其中100多戶搬進了城里,剩下許多老院子有些被廉價賣 掉,僅僅是讓人家拆些木頭,他覺得十分可惜。在新疆,舊村莊幾乎消失殆盡,但在菜籽溝還完好地保留著一個沒有被改造的舊村莊。這是一個純漢族的村落,這個村莊的建筑從清代、民國延續到上個世紀末,其建筑形式多為廊房建筑,從最早的干打壘土墻,到土塊墻,再到磚基土坯房,相當于一個活態的西域漢民族生活居住文化博物館。而且這個村子保留了漢民族在新疆生活居住的傳統,因為村莊多為山坡地,機耕不便,到現在還保留著馬牛拉犁的傳統耕作方式,在劉亮程看來這非常難得,他立刻看出了這個村子非同凡響的文化價值。

劉亮程說:“我看到這個村莊的時候非常驚奇,這里保留了那么多那么完整的記憶中的舊生活,仿佛就是在大地上再現。所以我們做的及時件事就是搶救性地收購那些即將被拆掉的空院子和老房子。我們與木壘縣溝通,把菜籽溝作為舊村落進行保護。”

作家的倡議得到了縣政府和村委會的大力支持。按照村里人的說法,劉亮程要是不來,兩年后這里就該拆完了。因為許多家庭孩子外出打工,剩下的老人種不動地,也跟著兒女進城了,這些老院子就被廉價賣掉。劉亮程無意而及時的進入,挽救了這個村莊。

保護、歸還與重建

在離烏魯木齊市大約300公里的木壘縣菜籽溝村,我見到了劉亮程。他正忙著指揮工人改建木壘書院,他認真的勁頭似乎在進行另一件創作。

劉亮程對菜籽溝這個村子有自己的思路。他通過自己的工作室收購了幾十個空置的農家院出售給藝術家,給他們做工作室,既保存了這個村莊的原有風貌,又給古老的村莊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和新的活力。他和藝術家們與村委會簽署了七十年的經營權,一些搬到城里的村民又回到村里,開農家樂,為藝術家服務。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劉亮程對這個村莊的經營思路是先保護,讓這些歷經百年好容易保留下來的老院子老宅子能夠更好地延續下去。他經常和當地領導說:“這個村莊交到我的手上就安全了,我可能沒有能力使這個村莊有多大變化,但我有能力讓這個村莊不變化。”

劉亮程說他和藝術家們到這個村莊來想做三件事:及時件事是認領鄉土。他這樣說,我們一般認為中國鄉土文化隨著改革開放和城市化建設其鏈條已經斷了,來到村子里,發現中國的鄉村文化體系依然在管理著村莊,依然完好地保留在村莊里,真讓我們充滿了驚奇與驚喜。中國的鄉村文化確實處在一個衰敗的邊緣,作為我個人,我從內心里說需要一個鄉村,需要那些我的祖先們建立的鄉村文化精神,因為那是我們自己的鄉村,曾經安頓過我們的祖先的精神和身體,它依然能安頓我的心 靈,所以我覺得認領鄉土是我們的一種內心需求。

回到村莊的劉亮程想做的第二件事是歸還。他說,解放以來我們通過一場一場的運動以及改革開放這幾十年的建設把鄉村許多文化和傳統毀壞了,我們有義務 把那些被我們取締和毀壞的鄉村文化歸還給鄉村。我們到村里時了解到這個村莊以前有許多廟宇,有土地廟,有佛寺,有道觀,土地廟的舊址還在,當時我們就和村民們商量恢復村子里在期間被毀掉的土地廟,問村民們支持不支持,他們說非常支持。劉亮程說:“這些可以安頓村民的文化宗教場所,我們需要歸還給村民。現在村民和鄉政府之間經常矛盾不斷,以前村民有事情不會直接去鄉政府找領導,而且一般的事情就在廟宇、宗祠這些場所解決了。”他認為文化是一種屏障,中國的鄉土文化體系中就有解決這些日常瑣事和摩擦的能力。

劉亮程和藝術家們來到這個村莊要做的第三件事就是重建。劉亮程說藝術家們是帶著鄉 村情懷進入村莊的,他們將以自己的作品和人格去影響這個村莊,他們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比如發展生態農業,垃圾分類,種植果樹和花木美化環境……幾十位各門類的藝術家在菜籽溝落戶,將會給這里帶來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全新的變化。

劉亮程到達菜籽溝后給這里起了一個新的名 字,叫“菜籽溝藝術家村落”。他自己任命為藝術家村落村長,菜籽溝村支書任藝術家村落的副村長,歸他管。按照劉亮程的提議,藝術家也要參與到村莊事務當中,去任村委會的副主任。他們以交叉管理的方式來進行鄉村的建設。今年年初以來,村民因為藝術家進來而回流就業獲得的收入就有上百萬元。藝術家們還從外面 引進各種新式的農業種植,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劉亮程工作室收購了村中一個占地70畝的大果園里的一所舊學校,建立了木壘書 院,在此已經做了一些作家培養和學術交流。劉亮程綻露出笑容說:“這是新疆及時個建在村里的國學書院。”他又說,“到菜籽溝落戶還有一重意義,就是把作家 還給了村莊,還給了土地。”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首先,當當的送貨真的是沒話說,特別快,昨天晚上下的單子,今天早晨就收到書了!!!要不要這么快!其次,一直很喜歡劉亮程的作品,高一的時候,學他的《今生今世的證據》就頗有感觸,現在讀了他的《一個人的村莊》就更覺得很棒了。

2014-05-02 13:04: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在城市生活久了,內心不免會變得浮躁和暴戾,總會忽略身邊最平凡最感動人的美好。劉亮程的散文中所帶有的鄉土氣息實在是會讓人不由得像慢下腳步,駐足凝望你所生活的世界,而散文中有的不僅僅是鄉土氣息,還有一種哲學的意味。

2012-09-08 11:31:51
來自私穴工**的評論:

從裝訂的簡單,書頁甚至未磨平的邊角,毛糙糙地帶著明顯剪裁的痕跡都是我喜歡的調調。劉亮程用平淡的口吻獨特的視角講著他的村莊,因為熱愛所以動人,因為滿足所以更為珍惜。花草樹木到家畜糧食土地,未見另一個人有他如此看法

2015-04-19 14:00:22
來自吉祥一**的評論:

還沒開始看,前幾天看了劉亮程的一票散文,徹底吸引了我,語言很優美,所以立馬買了他代表作《在新疆》和《一個人的村莊》,拿到書后感覺特別好,真想一口氣看完,哈哈...還有雜志之家的速度驚人快,頭天晚上8點付款,第二天下午5點下班時就收到了。全5分。

2013-01-09 11:10: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劉亮程是20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散文家,其文字樸素而曠遠,有人稱之為“鄉村哲學家。學者林賢治認為:“他的作品,陽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筆下的塔希提島...作家李銳認為:“在這片**遍地,精神腐敗,互相復制的沙漠上,讀到農民劉亮程的這組散文,真有來到綠洲的喜悅和安慰。

2014-01-26 16:27:51
來自愛***娘**的評論:

劉亮程是一個真正的農民作家,讀完了他的這本,就知道了為什么林賢治評價說:“他的作品,陽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筆下的塔希提島。”確實如此。

2017-03-14 22:12: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劉亮程的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劉亮程不同于其他作家所寫農村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他不是站在一邊以“體驗生活”的作家的身份來寫,而是寫他自己的村莊,他眼中的、心中的、生于斯長于斯、亦必葬于斯的這一方土地。這就是《一個人的村莊》之命題和立意所在吧。

2013-09-27 15:07: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村莊漸行漸遠,那是無數人們心中永遠的痛,到鄉村走一走看一看對于認識我們的鄉村很有價值。一個人的村莊是中國必須面對的社會問題,在書中我們不僅看到村莊的魅力,也讓我們的心沉悶,我們該怎么辦?沒有村莊的中國肯定是畸形的。

2013-10-31 00:09:20
來自燕云十**的評論:

冷靜的觀察身邊的人、事、物,會發現那些看似平淡無奇,不起眼的存在,經過作者的描繪都有聲有色了,會發現它們真的存在著,甚至比我們自身的存在更加真切,從容!萬事萬物,善惡美丑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不要蔑視渺小,不要盲目崇拜偉大!

2014-11-28 22:28: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擺在你面前的是劉亮程的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劉亮程不同于其他作家所寫農村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他不是站在一邊以“體驗生活”的作家的身份來寫,而是寫他自己的村莊,他眼中的、心中的、生于斯長于斯、亦必葬于斯的這一方土地。這就是《一個人的村莊》之命題和立意所在吧。

2015-02-10 21:40: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劉亮程的書,讀來總有種安定的感覺。沒有過多的修飾,娓娓道來,如涓涓細流,沁人心田。文字在他的組合下,就變成了扣人心弦的場面與故事。看似平凡的食物,在其筆下就變得生動好玩。一個人的村莊,精神的烏托邦。童年村莊的記憶,都躍然眼前,此時,狗吠的正歡。

2014-10-02 17:36:53
來自我***寶**的評論:

寒風吹徹是我讀的第一篇他的作品,挺震撼的。沒有農村生活經驗的我,深深被他在土地里開出的那些花吸引。日常的勞作,鄉民的思維定式,被他以極細膩且真摯的方式展現出來。泥土里出來的好作家。

2017-07-19 16:42:46
來自robert1**的評論:

早聽說鄉土作家劉亮程先生的這部作品,買了,過大家回農村老家時特意帶著,企圖在環境中更有感覺的閱讀。這是一部散文集,作者的語言風格真的很獨特,真的感覺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融合,用文中話說:懂人性的驢和懂驢性的人。

2016-02-25 15:51:4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棒,每一本書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有那種“余音繞梁,三日肉不絕”,每一本書同時讓人接受精神洗禮,足以醍醐灌頂之勢,相信吧,請翻翻每一頁紙張。完美世界,值得一讀。打開看世界的窗口。相信吧,去閱讀。有事沒事,隨便翻翻。good .非常棒

2017-05-10 14:54: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個人的村莊(新疆鄉土作家劉亮程的經典之作!)一個人的村莊(新疆鄉土作家劉亮程的經R典之作!)亮8程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已經遠去的文字中的永恒鄉村世界,他挽留住了大塊大塊的鄉村時。《虛土》是《一個人的村莊》的延續,《

2016-04-23 18:54: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個人的村莊(新疆鄉土作家劉亮程的經典之作!)一個人的村莊(新疆鄉土作家劉亮程的B經F典之作!)生活10方式的全新的變化。宋體宋體  劉亮程到達菜B籽溝后給這里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叫菜籽溝藝術家村落。他自己任命為藝

2016-04-23 18:55: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個人的村莊(新疆鄉土作家劉亮程的經典之作!)一個人的村莊(新疆A鄉4土作家劉亮程的經典之作!6)力。他和藝術家們與村委會簽署了七十年的經營權,一些搬到城里的村10民又回到村里,開農家樂,為藝術家服務。理性,都F是一個奇觀,都有一

2015-10-16 11:57:59
來自一寸山**的評論:

不錯,劉亮程不同于其他作家所寫農村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他不是站在一邊以“體驗生活”的作家的身份來寫,而是寫他自己的村莊,他眼中的、心中的、生于斯長于斯、亦必葬于斯的這一方土地。這就是《一個人的村莊》之命題和立意所在吧。

2016-07-29 09:40:4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個人的村莊 怎么是臟的?什么情況?這樣都能發貨,太讓人失望了。

2017-06-05 13:38: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個人的村莊(新疆鄉土作家劉亮程的經典之作!)一個人的村莊(新疆鄉土作Z家劉亮程的經典之作!)世的證據我擋住了什么最后時光出版信息書名一個人的村莊新疆鄉土作家劉亮程的經典之作作者劉亮程出版社春風為村莊多為山坡地,機耕

2016-04-23 18:55:12
來自什***了**的評論:

一個人的村莊 書還沒讀,但是對這個包裝確實是不滿意,書外面連個包裝膜都沒有,直接就是一個薄薄的還滿是口子的快遞袋,再看看書角都裂了,我認為既然買紙質書看,肯定對書都格外珍惜,而不想看到自己的書遍體鱗傷,希望下次再不要出現這樣的問題。

2017-09-15 22:00:21
來自驕陽明**的評論:

你可以說劉亮程是無所事事的游蕩,也可以說他在不斷思考。第一次讀《狗這一輩子》感覺是屌絲逆襲,后來讀《寒風吹徹》,確有一生的凄涼。把生命濃縮到一個一個村莊,生命的單薄與厚重,僅僅是一線之隔。劉亮程越過了這一線。值得推薦。

2017-11-20 13:41:57
來自pqd03**的評論:

因雜志之家缺貨,我于08年12月6日在當地一家書店購得本書,今天剛剛讀完。我感到,劉亮程的散文就像魯迅、孫犁的的散文一樣,文字凝煉質樸,最重要的是,他那種自然流露的真情,就像清澈的泉水一樣,緩緩地流入你的心扉,滋潤你的心田。村莊,荒野,莊稼,天空,塵土,車馬,雞鳴狗吠,花鳥草蟲……在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當今社會,讀到這樣的文字,會從脊背上涌上一股冷氣,周圍的一切都將靜止。這樣的文字?,在哪里可以找到?在荒野的枯草中,在迷蒙的風雪里,在夕照的殘墻下,在清晨的炊煙,夜晚的蟲鳴中,在現實的沙土,虛幻的夢境里……都能找到。讀著這樣的文字…

2009-01-13 09:46:12
來自mycfs**的評論:

劉亮程是真正的作家,也是真正的農民,是真正的農民作家。作為農民,寫作真正是他業余的事情;而作為作家,他卻無時不在創作,即使在他扛著一把鐵锨在田間地頭閑逛的時候。 在文章里,劉亮程是一個農民,但是作為農民的他,是否意識到自己是個作家呢——或者說,在他的內心深處,是否也以作家自許呢?我不知道。我揣測,在他的村莊里,在與他一樣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村民們的眼里,這個無事扛著鐵锨閑逛,到處亂挖,常常不走正道卻偏要走無人走過的草叢中的人一定是個難以捉摸、有些古怪的人吧。在他們眼里,這個說不出卻總覺著有點不一樣的人是不是有點神秘呢?當然,他…

2013-08-15 21:48:58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