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的激情,是世界上的。法蘭西民族似乎單憑激情和活力,就足以讓本民族的每一位成員產生歸屬感,并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群。作為法蘭西民族思想情感載體的法國文學,把浪漫主義發(fā)揮到了,同時又把現(xiàn)實主義推上了。兩種相反的傾向并行不悖,神奇地并存,而這恰恰是法蘭西文學的魅力。
瞬間掌握法國文學
水準的"精縮"名著
的翻譯家?guī)阈蕾p原汁原味的傳世經典
法國文學的浪漫是出了名的。
法國象征派大詩人瓦雷里曾把難以把捉的靈感,比作來無影、去無蹤的一陣香風。他說,靈感就好比美人在更衣的一剎那會裸露出自己的胸脯。"更衣一剎那,隱約見酥胸",這一浪漫香艷且不失文士雅趣的妙喻,或許只有在法國文學家那里才能光明正大地拿出手,而且也正是因為這種獨特品質,使得法國文學備受欣賞。
柳鳴九,1934年生,湖南長沙人,1953年畢業(yè)于湖南省立一中,同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yè)后,赴中國社會科學學部文學研究所工作,1964年轉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1981年后,多次赴美國、法國進行學術考察。現(xiàn)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南歐拉美文學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國際筆會中心會員。2000年,在法國巴黎大學被正式選定為博士論文專題對象。200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較高學術稱號"終身榮譽學部委員"。
緒論
巨人傳
偽君子
懺悔錄
紅與黑
高老頭
歐也妮·葛朗臺
基督山伯爵
悲慘世界
笑面人
卡門
包法利夫人
昆蟲記
茶花女
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
娜娜
漂亮朋友
小王子
墻
局外人
情人
四 17世紀的古典主義
千萬不要以為你印象中的激情浪漫的法國文學不講"規(guī)矩",不尊重傳統(tǒng),恰恰相反,法國文學在歷史上曾經是最講規(guī)范,最愛學習和模仿的。
17世紀的法國文學可謂光芒萬丈,法國的文學家們以古典主義為全歐洲確立了典范。古典主義是歐洲及時個名副其實的文藝思潮,它有綱領,有作品;有思想理論,有行動和實踐;從法國為開端而遍及歐洲各國。
古典主義在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上都以古希臘古羅馬為典范。既然上古時代的作家是及時流的,典范的,那么人們就必須進行學習和模仿,亦步亦趨,不能越雷池半步。進一步說,古典主義在文藝思想上就是所謂的規(guī)范主義。
法國古典主義文學以戲劇成就最為突出,代表作家有三個,分別是悲劇家高乃依、拉辛,以及喜劇家莫里哀。
古典主義者在政治上擁護王權,主張個人利益服從國家的整體利益,主張自我克制。 古典主義文學崇尚理性,把理性視為評判文學的較高標準。
高乃依的悲劇描寫理性和感情的劇烈沖突,悲劇英雄最終通過堅強的意志克制住個人的感情,讓理性取得的勝利。《熙德》中的主人公羅德里克,因為父親受到一記耳光而被迫去找自己的情人的父親決斗,他的內心經歷了這樣的斗爭:
要成全愛情就得犧牲我的榮譽,
要替父報仇,就得放棄我的愛人。
一方面是高尚而嚴厲的責任,
一方面是可愛而專橫的愛情!
復仇會引起她的怨恨和憤怒,
不復仇會引起他的蔑視。
復仇會使我失去我最甜蜜的希望,
不復仇又會使我不配愛她。
最終還是感情向理性低下了高貴的頭顱,羅德里克對自己的猶豫和遲延感到慚愧,決定先為榮譽替父親報酬,然后再到自己的情人那里去聽候愛情的宣判。最終,國王恩典賜婚,羅德里克成為一個忠君愛國的勇士,一個貴族家庭的孝子,還顧全了個人的幸福和利益。
拉辛的悲劇集中譴責放縱的情欲和理性的迷失,莫里哀則透過自己的喜劇創(chuàng)作,對一切不合理性的封建思想道德和風俗禮教加以諷刺嘲弄。
古典主義文學追求藝術形式上的,戲劇結構謹嚴樸素,故事發(fā)展合乎常情,不多費筆墨,沒有和情節(jié)發(fā)展不相干的插曲。古典主義理論家布瓦羅在《詩的藝術》中說:"我們希望劇情安排得很巧妙;單一的事實在一個地點、24小時中,將充實的劇情推進到劇終。"既然以高度的理性為尺度,那就要遵循這個所謂的"三一律"。
古典主義戲劇的語言力求明晰,合乎邏輯,并不時流露出典雅的趣味。古典主義戲劇標志歐洲戲劇在莎士比亞之后走上了一個新的階段。
古典主義作家拉封丹也創(chuàng)作過戲劇作品,但成就最為突出的還是他的寓言詩。拉封丹曾說自己的寓言是一部巨型喜劇,幕數(shù)過百,天地宇宙是背景,人、神、獸是劇的角色。作者通過寓言詩描繪了17世紀法國社會的畫卷,塑造了各個階層的人物性格,還分析了他們各自的心理活動。
古典主義統(tǒng)治歐洲文學長達二百年之久。古典主義對歐洲其他國家的影響直到19世紀浪漫主義興起后才逐漸消失。
五 18世紀啟蒙文學
18世紀,自法國發(fā)軔的啟蒙文學用思想的光輝照亮了人類的心靈,用思想的力量撼動了整個世界。
"啟蒙"一詞,最初由孟德斯鳩提出,指接受新思想的歐洲知識精英拋棄原則,崇尚理性,確信滿足人類愿望的世界終將到來。自18世紀20年代起,啟蒙作家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孟德斯鳩和伏爾泰屬于老一輩,狄德羅和盧梭屬于年輕的后生。啟蒙思想家一致反教會,批判封建制度,推崇理性,把理性視為判斷一切的真理標準,力圖建立一個理性的國家和社會。
盧梭的出身和生活經歷比孟德斯鳩、伏爾泰等人更貼近勞苦大眾,他的一生就是被侮辱被損害的一生。無疑,他在法國啟蒙作家中也是思想最激進的一個。
盧梭12歲時在零件鏤刻師那里當學徒,一次外出游玩耽誤了時辰,城門已關。因為擔心挨打,盧梭決定離開日內瓦,開始在法國的薩伏亞一帶流浪。1741年來到巴黎,結識了年輕一代的啟蒙學者狄德羅等人,并開始為《百科全書》寫稿。1749年起,盧梭先后撰寫出論文《論科學與藝術》和《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這使他一舉成名。
盧梭主要的文學作品有書信體小說《新愛洛綺絲》、《愛彌爾》和《懺悔錄》。《新愛洛綺絲》是盧梭的一部小說。作品描寫貴族姑娘尤麗和她的青年家庭教師圣普樂相愛的故事,作者強調感情在文學中的地位。《新愛洛伊絲》的魅力不在于故事情節(jié),而在于對尤麗和圣普樂的感情的描寫。這部小說由172封信組成,作者透過作品推尊情感,熱愛大自然,贊揚自我,對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盧梭的《懺悔錄》是一部別開生面的作品,正如作者在開卷所說的那樣:"我造就一件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事業(yè)。我想給人們展示一個自然純真的人,這個人就是我。"
在古往今來的無數(shù)回憶錄中,唯有盧梭比他人更敢于袒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缺點、錯事、丑事,以及可憎的惡習。但盧梭的真誠是有限度的。因為他隨時都有可能"真誠地"被自己的思想意識情感趣味欺騙蒙蔽。就連法國人也在追問:盧梭在《懺悔錄》中有沒有撒謊?因為,如果盧梭在字里行間到處說的都是謊話,那么這本世界上最坦率的自傳就應當更名為"謊言錄";如果沒有藏真言、說白話,那么,書中的那些失實之處,又該如何解釋呢?
或許,我們真的應該對人的"真誠"秉持一個真誠的寬容態(tài)度。只要作品的大方向是朝著真誠、坦率和無妄挺進進發(fā)的,那么它的思想精神價值就應該得到較大的尊重。盧梭也許在主觀上不愿胡言亂語混淆是非顛倒黑白,愿意把自己的靈魂袒露給自己和整個世界,但在客觀上有與實際情形違拗的地方。這種主客觀之間的矛盾,即所謂的"非不為也,是不能也",當以同心視之,莫逆一笑,即可解開糾結在心頭的小疙瘩。
盧梭的思想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他是真誠的,深刻的,又是激烈的,但想不到自己身后能獲得一份無比巨大的哀榮:《懺悔錄》中的那個"我"——盧梭,在死后遺體被移葬于法國思想和精神的圣地先賢祠,巴黎為此舉行了盛大而隆重的移葬儀式。曾經被稱為"瘋子"、"野人"的盧梭,最終依靠思想的尊嚴而贏得了法國人民的認可和尊重。
六 法國文學的"主義"
法國文學是最講"主義"的。
法國文學流派眾多,作品蘊含的思想性毋庸置疑地深刻,且極富探索精神。各色各樣的思想思潮,品類繁多的主義和團體,或守正,或出奇,或是傳統(tǒng),或是先鋒,或左或右,都可以在法國文學的地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自19世紀到20世紀,法國文學的城頭不時變換著大王旗,尤其是現(xiàn)代派文學形成的文學景觀更是熱鬧紛繁,讓人眼花繚亂。無論是超現(xiàn)實主義、存在主義,還是"新小說"、荒誕派戲劇,發(fā)源地都在法國,法國作家往往是時代思潮的弄潮兒、排頭兵。
轟轟烈烈大開大闔的法國大革命,催生出浪漫主義思潮,但浪漫主義文學先在隔岸的英國和比鄰的德國滋養(yǎng)生長。斯塔爾夫人率先把浪漫主義的概念引進到法國,并認為浪漫主義是嶄新的文學,比古典主義更具優(yōu)勢。雨果在《序言》中樹起浪漫主義的大旗。雨果打破悲劇與喜劇的界限,將崇高優(yōu)美與滑稽丑怪結合起來,真正確立了浪漫主義戲劇的地位。
雨果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浪漫主義小說家和詩人,他以史詩的魄力讓自己的每部小說都力求再現(xiàn)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獨具濃郁的史詩色彩。《巴黎圣母院》是浪漫派的典范作品,《悲慘世界》、《笑面人》、《九三年》、《海上勞工》無疑都是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之作。
1818年4月,巴爾扎克搬到一間閣樓里居住,他要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作品最初得到的評價是:"無論做什么都是應該的,除了從事文學"。巴爾扎克沒有氣餒,他的室內放置了一尊拿破侖石膏像,拿破侖的佩劍劍鞘上刻有巴爾扎克的話:
這把長劍所沒有完成的,我要用筆來完成。
最終,巴爾扎克成為法國和歐洲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由巴爾扎克和司湯達奠基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傳統(tǒng),為歐美文學開創(chuàng)出一個新紀元。
司湯達的《紅與黑》表層是一部愛情小說,其實像鏡子一樣在描繪復辟時期的法國社會,是"從頭到尾是一部政治小說","最強烈的現(xiàn)實小說"。一心一意追求客觀和真實性,向往藝術形式美的福樓拜寫出了不朽名著《包法利夫人》,作者用精美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平民女子的悲劇命運。中短篇小說大師梅里美,把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熔于一爐,追求異國情調和地方色彩,撰寫出了世界中篇小說的杰作《卡門》和《高龍巴》。
波德萊爾對通感和象征手法的運用,為后來文學的發(fā)展打通了一條新的道路——象征主義。所謂的通感就是人的不同感官感覺在創(chuàng)作時交相為用,互通互換。作為現(xiàn)代派的鼻祖,波德萊爾立志要從時尚中抽取出歷史性的詩意來,從短暫中抽取出永恒來,代表作是由157首詩歌作品組成的詩集《惡之花》。
象征主義成為一個流派在歐洲文壇綿延不絕,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
受實證主義、決定論和遺傳學的影響,法國文壇出現(xiàn)了自然主義流派。
真實和客觀性成為自然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的及時要求。自然主義的領袖是左拉,他的代表作是《娜娜》。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有、明晰、純粹的文學語言,他的長篇小說有不少自然主義的描寫,但不乏批判的精神。
意識流的創(chuàng)作手法早在19世紀下半葉就已經在法國文壇成了氣候,只不過沒有那么純粹,沒有那么顯豁,我們姑且稱之為"半意識流"。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真正的意識流文學大師,則非普魯斯特莫屬。
因長年哮喘疾病的糾纏,普魯斯特長時間沉浸在思索中,他追求的是心理真實。意識流巨著《追憶似水年華》共有6卷,敏感而細膩,哪怕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帶著點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腭",即可勾起連綿不絕的回憶,或是引發(fā)通感,進入夢幻、思想意識的深層次活動。這一細膩卻無比綿長沉冗的大部頭著作,對一般讀者是一場關于耐心和體力的考驗。本書在選目時暫且不予考慮。
大小深淺不一的"思想"、"主義"根深蒂固地蘊含在法國的文學作品中,獨特的精神性是法國文學的標識。有人甚至說,讀法國文學有時候比直接解讀法國哲學的效果更好。
薩特是一位大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更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主義哲學家,還是一位見解深刻的政論家,年少時還曾有過拯救人類擺脫痛苦的浪漫理想。在薩特這里,文學就是哲學,他把深刻玄奧的哲理帶進了小說和戲劇。薩特的作品不算太多——中篇《惡心》、短篇集《墻》、長篇《自由之路》,還有九個劇本以及散文等,但都是難得的精品,都有自己的歷史地位。讀懂了薩特的小說和戲劇,也就領悟到了他的"主義"——存在主義哲學思想。
人們往往感慨說,法蘭西民族可以單憑思想、精神與情感就能讓這一民族的人們產生歸屬感。而作為法蘭西民族思想情感載體的法國文學,的確能讓我們在輕松愉悅中領會法蘭西精神文化的獨特魅力。
喜歡的風格,是孩子需要的書,好書!
好書,不錯呦
不錯,值得閱讀。
不要被書名騙了,就是法國的著名作品的一些片段印成了一本書
買了一堆堆,怎么總在活動前,唉?買了一堆堆,怎么總在活動前,唉?
不錯,值得擁有,一直在雜志之家上買書!
簡要讀本,可以當了解來讀。
很不錯的書,值得購買。
很好的一套書,是著名作品的縮寫本。可惜不是全套的。
靈感就好比美人在更衣的一剎那會裸露出自己的胸脯。作為法蘭西民族思想情感載體的法國文學,把浪漫主義發(fā)揮到了極致,同時又把現(xiàn)實主義推上了巔峰。
法國文學的浪漫是出了名的。 法國人的激情,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法蘭西民族似乎單憑激情和活力,就足以讓本民族的每一位成員產生歸屬感,并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群。
“一本書搞懂法國文學”,無論是對編者,還是讀者,都是一種充滿希望而又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情。猶如快餐,充饑無礙,同時又希望它營養(yǎng)豐富,希望和情理在現(xiàn)實中總難兩全其美。這本書,正如其前言,“既非介紹性的,亦非摘錄性的”,以一個5000字左右的緒論做介紹,再“精縮”20篇法國文學名篇,引導讀者對法國文學有一個輕松而大體的了解。應該說,緒論寫得很顯筆力,,作品的選擇和“精縮”也不賴。這是一本快速入門書。對讀者來說,是好是不足,那要看讀者本身對法國文學的了解程度了。象本人來說,在基督山島的太陽下靜坐追思過伯爵,當然這篇文章早看過了。如“高老頭”“歐也妮…
那倒是就是沒有薄膜的,紙張黃黃的,還有些翻過的痕跡,超級不滿意。輸?shù)膬热菸掖笾驴戳艘幌隆K^的一本書讀懂法國文學,實際上就是法國作家作品選讀,只有開頭有一點點簡單的介紹,這個,怎么說呢,我要是想看作家作品,我可以買文集啊?總之原以為這是一本梳理法國文學的書,結果發(fā)現(xiàn),有點失望,希望對你們有用。。。
看起來真的挺好!~!!!!!!!!!看起來真的挺好!~!!!!!!!!!看起來真的挺好!~!!!!!!!!!看起來真的挺好!~!!!!!!!!!
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能讀完一部經典名著,輕輕松松就可以讀完這本法國的文學。
法國是個很古典很浪漫的國度,法國的文學也很有特色。這本書很吸引我,真相一鼓作氣的看完它。
法國文學不僅僅是浪漫,它的內容博大精深,對于其他國家的文學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紙張一般,內容豐富,我要把這一系列的書都買了
內容比較老,可以參考,我還以為了解現(xiàn)代的法國文學了,其實都是比較早的作品,用處不大。
本寶寶那你呢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寶貝
是尾品匯的時候特價買的。主要是沖著柳鳴九先生去的,還沒開始看
這一本包裝很好看,里面的故事都很有感覺,深深的被吸引,無法自拔
第一次在網(wǎng)上看就吸引了 或許這本書對于在校的學生增長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很有幫助 是偷懶的工具 但拿到后看了內容 大部分著作經典的部分都保留下來了 開頭序言還介紹了當代國家的文學發(fā)展的情況 很不錯
法國文學故事濃縮在十幾頁 很高效的閱讀體驗
這是一本專門介紹法國文學的書,書中對法國在文藝復興以來的著名作家及他們的代表作,作了一一的介紹,使我們能對法國文學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前一段看了雨果的《九三年》,就愛上了法國文學,初中時也讀過不少法國作家寫的書,有巴爾扎克的,莫泊桑的等等,但是那時的理解不深刻,現(xiàn)在準備深入學習法國文學。柳鳴九先生是法譯界的名家,所以他編的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