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叢書選取了黨史、歷史、哲學、文學、藝術五個學科的經典著作,分別進行了詳細深入的解讀,是提供給領導干部原汁原味吸取秀文化的一套讀物。本書輯選黨史經典著作,并對之進行導讀式解讀,為黨員領導干部學習黨史經典著作提供指引,讓黨員干部原滋原味地體味經典中的精髓。同時也為領導干部提供治國理政的黨性修養鏡鑒。是一本具有理論學習和現實指導價值的經典讀物。
將時間花在經典上
劉紹衛,男,陜西師范大學本科和廣西師范大學研究生班文藝學專業畢業,曾在高校從事古典文學教學,現任中共廣西區委黨史研究室征研一處處長。主持《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地區文化建設歷史考察與研究》國家社科規劃課題1項和《中國共產黨領導廣西民族團結進步50年----基于黨在民族地區執政的綜合研究》等廣西社科規劃課題2項,出版《中國共產黨與廣西抗戰---政治交往理性實踐》、《領導干部讀黨史經典》等專著3部,出版合著15部,在《廣西民族研究》等刊物80多篇,共發表文字近200萬字。
前言
開天辟地
1、《中國共產黨的及時個綱領》:改寫中國歷史的“幽靈”
2、《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標志
革命新途
3、《八七會議記錄》: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4、 《井岡山的斗爭》: 井岡山道路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新路
6、《反對本本主義》:思想的雛形
7、《實踐論》、《矛盾論》:解決黨的思想路線的標志性著作
8、《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文藝燈塔
艱辛探索
9、《共同綱領》:建設新中國的及時幅藍圖
10、《論十大關系》: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篇之作
歷史轉折
1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大討論》: 吹響了新次思想解放的號角
12、《社會主義首先要發展生產力》:對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深刻反思
13、《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黨和國家的立國之本和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
14、《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構想
春潮涌動
15、《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明確回答了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16、《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指導黨和國家進行各項改革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17、《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開啟改革開放了第二個春天
18、 黨的十四大報告: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歷史性突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與時俱進
19、《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好地做到“三個代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0、黨的十六大報告:闡述“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文獻
科學發展
21、《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問題上的重大飛躍和創新
22、黨的十七大報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23、《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理論的重大突破
附錄:100篇
黨史經典文獻簡介
后記
開天辟地
9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將及時簇革命圣火在上海點燃,嘉興南湖,那艘“紅船”在民族危亡的困境中起航!
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及時個綱領,決定集中精力領導工人運動,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后來說:“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中國共產黨從這里出發,歷經90多年艱辛探索、乘風破浪,把理想化作信念,用鮮血染紅旗幟,用行動開拓前景,引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創造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豐功偉業,向著民族復興更加宏偉的目標邁進!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學習黨的歷史,品讀黨史經典,感悟黨的溫暖,這是一次沐浴心靈之旅。
《中國共產黨的及時個綱領》:改寫中國歷史的“幽靈”
原文選讀
●一、本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
●二、本黨綱領如下:
(1)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除為止;
(2)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
(3)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
產資料,歸社會公有;
(4)聯合第三國際。
● 九、凡是黨員不超過十人的地方委員會,應設書記一人;超過十人的應設財務委員、組織委員和宣傳委員各一人;超過三十人的,應從委員會的委員中選出一個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的章程另訂。
內容解讀
1921年7月23日的夜晚,13個中國人,2個外國人,走進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一間只有18平方米的小屋,聚集在狹小的石庫門廳堂里,探討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會議正在召開之時,受到法租界巡捕襲擾,就在24小時轉至浙江嘉興南湖一只游船上舉行。大會的主要任務有三項:制定黨的綱領,制定實際工作的決議,選舉黨中央機構。其中,制定黨的綱領是頭等重要的任務。悠悠南湖上,中國共產黨的及時個黨綱和決議正式通過,莊嚴宣告黨的誕生。
這份15條約700字的簡短綱領,規定了黨的名稱、性質和綱領,提出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綱領》宣布“我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規定了黨的綱領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采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沒收一切生產資料,如機器、土地、廠房、半成品等,歸社會所有;聯合第三國際”。《綱領》也對黨的組織章程、黨的組織原則、組織機構和發展黨員作了明確的規定。
《中國共產黨及時個綱領》,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關于黨的建設的及時個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文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綱領不僅規定了黨的奮斗目標,標明了中國共產黨從它一開始干的就是共產主義運動,而且綱領的形成過程清楚地表明: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是一個新型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理論武器的、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的無產階級先進政黨。
接著討論并通過《中國共產黨及時個決議》,與黨綱規定的目標相適應,提出黨要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和開展宣傳工作。
1921年7月的中國,正處在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時期。一個即將在中國政治舞臺上掀起驚濤駭浪的組織秘密地成立了。當時除了幾個法國巡捕“虛驚一場”外,社會上好像什么事都不曾發生。
現在人們讀到中共“一大”綱領,也許會覺得它還不成熟。而它所體現的宗旨卻能與中華民族追求了幾千年的那個祟高境界相一致.因而聚攏了一個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可以預計,已有90多年歷史的中國共產黨將繼續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久遠的影響。
歷史經緯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1920年的元旦,《星期評論》的“新年詞.紅色的新年”寫到:
朦朦朧朧的張眼一瞧,
黑暗里突然的透出一線兒紅。
這是什么?
原來是北極下來的新潮,從近東卷到遠東。
……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黨人和德國的警察,都為驅除這個幽靈而結成了神圣同盟。”
這是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倫敦出版的《共產黨宣言》的寫下的開場白。該“宣言”作為共產黨的及時個黨綱標志了人類歷史上及時個共產黨的產生。過了大約70年,歐洲大陸上的“幽靈”,經過俄國人的中轉,徘徊到了東方。
早在20世紀初,一些國民黨人就已經開始向國內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他們肯定了馬克思主義學說在社會主義運動中的重要地位,同時又力圖從馬克思主義學說中汲取他們所需要的力量和勇氣。
1896年,孫中山旅居倫敦時就開始了探討社會主義理論,并知道了馬克思。宋慶齡曾回憶說:那時“他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他也聽到了關于列寧和俄國工人革命活動的消息。早在那個時候,社會主義就對他發生了吸引力,他敦促留學生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并閱讀了當時的社會主義書刊”,開始萌發了社會主義思想。
1899年2月,上海廣學會出版的122號《萬國公報》上及時次出現了兩個對中國人來說還很陌生的名字,這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這篇由傳教士李提摩太翻譯、中國教士蔡爾康撰的《大同學》中說到,“其以百工領袖著名者,英人馬克思也”。而后,朱執信、陳望道、馬君武、劉師培、江亢虎等人也撰文譯述過馬克思的學說。一批介紹馬克思社會主義學說的日文著作相繼被譯成中文,在上海出版。
1898年,興中會會員謝贊泰在香港報紙上的發表漫畫《時局圖》原型,圖上的虎代表英國,熊代表俄國,腸代表德國,蛙代表法國,太陽代表日本,鷹代表美國。這幅圖畫極其生動形象地展現了19世紀末年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河山的嚴重危機,令人觸目驚心,催人覺醒奮起,作用巨大。
1917年11月(俄歷10月),俄國的十月革命震動了世界,也震動了中國。在許多中國知識分子眼中,沙皇專制統治下的龐大的俄國與中國有許多相似的消息,俄國革命的成功,引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
1918年7月,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11月又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熱情贊揚十月革命:“試看將來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年底,、陳獨秀等創辦《每周評論》大力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學說。1919年,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新青年》等進步刊物在這期間刊載了許多宣傳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文章。
1920年3月,和鄧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學秘密發起了一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期,、鄧穎超等在天津組織了“覺悟社”,惲代英在湖北組織了“利群書社”,在長沙組織了新民學會。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等地舉行了由共產主義者組織的我國及時次群眾性的“五?一”國際勞動節紀念活動。《新青年》出版了“勞動節紀念專號”,發表了蔡元培“勞工神圣”和孫中山“天下為公”的題詞,北京還出現了要把土地、工廠收歸勞動者所有的傳單。中國無產階級及時次意識到團結的力量,他們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1920 年 8 月, 本《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在上海問世, 為正在籌建的中國共產黨送來了及時雨。同月,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時,就擬定了一個類似黨綱黨章的文件,11月擬定了《中國共產黨宣言》,作為接納黨員的標準。
1921年陽歷新年的長沙,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十幾個年輕的知識分子,踏著“五?四”先進文化催生的救國潮流,來到潮宗街文化書社,召開新民學會長沙學員新年大會。
會議是在一個并不起眼的小房子里召開的,但討論的話題卻是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方法和目的。28歲的在會上作了兩次發言。這兩次發言,后來作為全書開篇,收入《文集》及時卷。
在發言中說:我贊成用俄國式的革命道路,這是諸路皆走不通了新發明的一條路。他還比較了社會民主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方法,認為“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即所謂勞農主義,用階級專政的方法,是可以預計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把這篇發言作為《文集》的開篇,是因為它標志著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道路。
“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用形象的十個字,概括了近代以來仁人志士探索民族復興之路苦澀的心路歷程。自1840年以來,救國尋路,民族復興,就成為近代中國的基本政治主題。
19世紀下半個世紀,中國人已經做過了多種嘗試:只搬用一些洋槍洋炮和近代工業技術的洋務運動救不了中國,上層士大夫曾希望依靠光緒皇帝的支持來進行改革的戊戌維新運動又失敗了,下層民眾自發掀起的義和團式的舊式反抗運動也失敗了,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也沒能改變中國的命運……
萬水千山走遍卻不得其門而入,精神的苦痛折磨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中國的出路在哪里呢?
作為黨的主要創始人“南陳北李”的、陳獨秀,他們都沒有出席一大。什么原因?在1920年12月份,陳獨秀在領導成立上海早期組織后就到廣州去了,擔任廣東政府教育委員會的委員長,在那里為籌辦一所大學而奔波。當時擔任了北京大學圖書館的主任、教授,另外他還兼任北京國立大專院校教職員工代表聯席會議的主席。無論同志還是陳獨秀,當時都脫不開身,由于這樣一種客觀原因,他們兩位都沒有出席黨的一大。
“一大”的十三位代表,除何叔衡四十五歲外,其余的均在三十六歲以下,平均年齡為二十八歲。其中二十八歲、包惠僧二十七歲、陳潭秋二十五歲、張國煮、周佛海均為二十四歲,最年輕的為劉仁靜,僅十九歲;就社會職業,在校生就有五位、周佛海、劉仁靜、王盡美、鄧恩銘),其他的均為從事教育、文化傳播和宣傳的知識分子。其中教師最多,共五位(、董必武、何叔衡、陳潭秋、陳公博)。其他三位,李達、李漢俊為編輯,包惠僧為失業記者。與其他集團、階層相比,青年知識分子一直是中國社會群體中思想最活躍、最富有朝氣、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一個群體。“一大”代表作為“五?四”時期的青年知識分子,與歷史上的士人階層相比,由于他們是來自中下階層的知識分子,生活環境和經歷使他們深知人民疾苦,因而更具有革新社會、改變現狀的強烈革命愿望。再加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使他們更加具備革命的勇氣和魄力。在20世紀初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面前,“特別是文化人和青年學生,感覺銳敏,首當其沖”,“在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中,是覺悟的成分。”
這15人中,有的為光明獻出了生命,如何叔衡、陳潭秋、鄧恩銘;有的百煉成鋼,成為新政權的領袖,如、董必武;有的卻變節投身了黑暗勢力,如周佛海、、陳公博……
這紅色傳奇的起點,就是中共一大會址——上海興業路76號的一條小弄堂,那15位中共一大代表,在此掀起了席卷全國的革命狂飆。
1941年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出《中央關于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戰四周年紀念指示》,提出:“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周年。”從此,7月1日便被象征性地作為黨的生日固定下來。
中國革命的紅色航船就這樣起航了,起航之后是波瀾壯闊的革命風暴。信仰并不等于實踐,選擇并不等于成功。
任何政黨要想領導革命勝利,必須有明確的符合實際的革命綱領。在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及時個綱領》中指出,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直到社會階級區分消除的時候”;“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為社會公有;聯合第三國際”。這些表述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誕生時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目標的選擇與追求。歷史證明,這種選擇是正確的。但這個綱領只能是黨的較高綱領,是黨將來的奮斗目標。而當前奮斗目標是什么呢?
任何政黨要想領導革命成功,都必須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獲得群眾的理解、支持與擁護,使自己成為公開領導群眾革命的司令部。由于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專制思想根深蒂固。在當時異黨非法、高壓專制橫行下,中國共產黨只能在秘密狀態下成立。為了保持自己政黨的純沽性與革命性,一大黨綱對接收新黨員規定十分嚴格:“在加入我們的隊伍以前,必須與那些與我黨綱領背道而馳的黨派和集團斷絕一切聯系”,“黨員除非迫于法律,不經黨的特許,不得擔任政府官員或國會議員。”同時強調:“在黨處于秘密狀態時,黨的重要主張和黨員身份應保守秘密。”這些規定雖然對保持無產階級政黨的純潔性起了一定作用,但同時也束縛了自己的手腳,限制了黨的發展,使黨未能有效地建立起廣泛的群眾基礎,黨的活動局限在狹小的天地中,黨的重要主張得不到宜傳。從一大到二大期間,黨員人數增加緩慢,總計只有195人,黨只成立一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作為公開合法的組織機構來領導工人運動,這種狀況使黨遠遠不能承擔起反帝反封建的歷史重任。革命斗爭迫切要求中國共產黨從幕后走到臺前,由秘密走向公開,向全國人民闡述自己的綱領,發展自己的組織,擴大群眾基礎,動員并組織廣大群眾參加對敵斗爭。這種斗爭方式的轉變在黨的二大上實現了。
黨的一大后嚴酷的斗爭現實使黨逐步地改變了排斥其他政黨的策略。在1922年6月發表的《中共中央及時次對于時局的主張》中,公開提出了建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的思想:“中國共產黨的方法是邀請國民黨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會主義各團體,開一個聯席會議。在上列原則的基礎上,共同建立一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向封建式的軍閥繼續戰爭。”
二大制定的建立“民主的聯合戰線”策略在黨的三大上進一步具體化為關于建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實際操作指針。三大不僅確定了建立民主聯合戰線的對象——國民黨,正確估計了孫中山和國民黨的革命態度,確定了建立聯合戰線的方式——黨內合作,規定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這種黨內合作。同時指出了黨在國共合作中的任務,一方面“努力擴大國民黨的組織于全中國,使全中國革命分子集中于國民黨”,另一方面,“仍舊保存我們的組織,并須努力從各工人團體中,從國民黨左派中,吸收真有階級覺悟的革命分子,漸漸擴大我們的組織,謹嚴我們的紀律,以立強大的群眾共產黨之基礎”。這種既加入國民黨,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的原則是十分正確的。從排斥其他政黨到建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以及最終實現國共合作建立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的制定,表明黨在斗爭策略上完成了歷史性的轉變。
建黨初期的這次歷史性轉變,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即一切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依據不同階段的國情特點制定相應的綱領、路線、戰略、策略。
歷史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立足中國,把握中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
尋找“一大”的中國共產黨的及時個綱領
中共“一大”曾通過中國共產黨的及時個綱領和及時個決議。遺憾的是,這兩篇文獻當時只有手抄稿,并沒有正式發表過。何處尋找其下落了?
從《中國共產黨及時次代表大會》的記載,可以看到,會議用了兩天時間聽取了關于各地共產黨活動情況的報告。接著,會議選出了一個起草黨綱和工作計劃的委員會,并決定用兩天的時間進行起草工作。張國煮是會議的主席,他是起草小組長的當然人選。李漢俊通曉四國話言,博覽馬克思著作,劉仁靜也有“小馬克思”的雅號,他們也被選入起草小組。據董必武回憶,他也參加了起草工作.而且還提及李達也是起草者之一。7月25日、26日沒有舉行會議,起草小織起草黨綱和工作計劃等會議文件。關于黨的綱領和工作計劃,會前雖有一些醞釀和準備,但沒有形成供代表討論的會議文件草案。綱領和工作計劃的草案,經過會議形成的中文原件,由于當時黨處于秘密狀態,會議期間又經歷了法租界巡捕房的密探搜查,沒能保存下來。現在保存的中共一大通過的綱領(即后來所說的《中國共產黨及時個綱領》和工作計劃(即后來所說的《中國共產黨及時個決議》),只有俄、英兩種文字的翻譯稿。俄文本來自20世紀50年代;蘇共中央移交給中共中央的共產國際中共代表團檔案資料。英文本是1924年陳公博在哥倫比亞大學寫的《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論文的附錄一與附錄二。這兩種譯本各經過數次翻譯,在文字表述上已不可能保持原來的面貌,因而具體的表述不盡相同,但從條文和內容上看基本是一致的,是可信的。
1957年1月,在中共中央的親切關懷下,中國將共產國際中共代表團的檔案接收回國,隨即組織懂俄文的專業人員進行翻譯。譯成中文后,中央檔案館籌備處于1959年8月5日將這三份有關中國共產黨及時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文件送請董必武幫助鑒別。同年9月5日,董必武在給中央檔案館的復信中說:“《中國共產黨及時次代表大會》和《中國共產黨及時個綱領》及《中國共產黨及時個決議》,這三個文件雖然是由俄文翻譯出來的,在未發現中文文字記載以前,我認為是比較的材料。又《中國共產黨及時次代表大會》一文沒有載明時間,其他兩個文件上載明的時間是:1921年,也就是一大開會的那一年,可說是關于我黨一大文字記載最早的一份材料。”中央檔案館編《中國共產黨及時次代表大會檔案資料》對是十一條的注釋認為是:遺漏了。
1960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位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頗有研究的中國史教授韋慕庭,處于極度興奮和極度忙碌之中。霍華德?林頓先生告訴他的消息,使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哥倫比亞圖書館在整理資料時,從塵封已久的故紙堆里,發現一篇1924年1月該校的碩士論文,作者署名為“ChenKung一Po”,而論文的題目令人注意—“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china”(《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
韋慕庭讀畢此文,認為倘若不摻雜著虛假的話,將是一重大發現,是極為難得的中國共產主義運動早期歷史文獻.在此文收入的6篇附錄中,附錄一中國共產黨的及時個綱領(一九二一年)、附錄二中國共產黨關于黨的目標的及時個決議案(一九二一年)、附錄四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案(一九二二年)、附錄五中國共產黨章程(一九二二年)是散失多年,連中國共產黨自己也未曾找到的重要歷史文獻,韋慕庭教授趕緊調閱學校的微型膠卷檔案,查到了“chenxung一Po”其人。然后又去查日本1941年出版的《日本名人錄?附滿洲國及中國名人》,查到陳公博。
后來,經千方百計得到了陳公博寫的回憶錄《寒風集》,書中《我與共產黨》一文,詳細記述了他參加中共“一大”的經過,以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了“ChenKungPo”即陳公博。陳公博既然是中共“一大”代表,那么他在1924年寫出《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也就合情合理了。
但是,陳公博的稿本也無第十一條。韋慕庭認為,“可能是他在打印新的一頁時遺漏了。或在第十條以后排錯了”。
中共一大會上所通過的《中國共產黨及時個綱領》,文字甚簡,條理不繁,卻在第十一條處留下一個至今未解的歷史之謎。
有人認為: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表明,凡是在共產國際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共產黨,無不“以俄為師”;凡是以俄為師的共產黨,又無一不把供共(布)所制定的綱領和章程作為自己最直接的參照藍本。根據最一般的可能性,中共一大所應參照的當為1919年12月俄共(布)在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上所通過的《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章程》。
歷來的俄共(布)式的綱領和章程是相互分立的兩個獨立文件。如果僅從形式而論,中共一大綱領當然既不同于俄共(布)式的綱領,又有別于俄共(布)式的章程,可在事實上,中共一大綱領是把俄式綱領和章程合二而一,只是在文字上刪繁就簡改章為條,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體例。不過,如果考證具體內容,其綱領和章程依然是涇渭分明的兩大范疇。其中及時條至第三條,理所當然地屬于綱領性質的內容。但是,從第四條以后的各款顯然屬于章程之類則應無疑義。其中第四至六條是關于黨員基本條件的規定與要求。黨員是黨的組織細胞和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所以,有關黨員的條文自然成為整個章程的邏輯起點。從第七條至十條,則是關于黨的地方組織的條文。第十二、十三條是規定中央組織的權限。至于此后的第十四、十五兩條,則屬于“附則”性質的內容。介于地方組織與中央組織之間的第十一條,理應屬于規范性極強、帶有根本性、具有體制特征的民主集中制。因為對內必須由它來規定黨的中央機關與地方機關權力資源的配置及其運作方式,尤其是在當時黨的組織層次比較簡單、中央組織直接面對地方(基層)組織條件下,更應依靠民主集中制來確定上下級組織的關系;對外,則是表明自己究竟是第二國際式的政黨,還是第三國際式的政黨的一個重要標志。
資政史鑒
沒有黨章的政黨是一個不成熟的政黨
一個綱領,就是一個政黨公開樹立起來的旗幟。綱領體現著黨的指導思想、價值體系,規定著黨的根本任務、奮斗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途徑等,是判定政黨階級屬性、政治傾向、進步水準的主要標志。
正確理解和把握黨的綱領,始終堅持黨的低綱領和較高綱領的辯證統一,是中國共產黨一個極其重要的成功經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進一步認識較高綱領與低綱領辯證統一的科學基礎,澄清在黨的綱領問題上的模糊認識,堅持正確方向, 黨的事業薪火相傳,根脈要一代代傳下去,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決發展中的難題,努力實現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帶領國家和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知識鏈接
中共黨史中的及時
個共產主義小組: 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由陳獨秀、李達、陳望道、李漢俊等組成,是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
中國共產主義者最早的內部刊物: 1920年 11月7日創辦的《共產黨》月刊,李達任主編。
黨領導的及時張日
挺好的,贊一個!
已經在雜志之家買好幾年的書了,書的質量一直非常好,是正版,以后會一直在雜志之家買書和其它東西的!
這個商品不錯~
速度快,服務好
幫朋友訂的書已經收到了 挺好的
快遞死慢,狗屎物流。一個快遞發一周,太爛!
圖書非常好,其中的內容對個人提升很有幫助。
給單位的書屋買的,希望大家讀了能夠受益
解讀透徹,內涵豐富
好好好好好
本叢書選取了黨史、歷史、哲學、文學、藝術五個學科的經典著作,分別進行了詳細深入全面的解讀,是提供給領導干部原汁原味吸取最優秀文化的一套讀物。本書輯選黨史經典著作,并對之進行導讀式解讀,為黨員領導干部學習黨史經典著作提供指引,讓黨員干部原滋原味地體味經典中的精髓。同時也為領導干部提供治國理政的黨性修養鏡鑒。是一本具有理論學習和現實指導價值的經典讀物。
本叢書選取了黨史、歷史、哲學、文學、藝術五個學科的經典著作,分別進行了詳細深入全面的解讀,是提供給領導干部原汁原味吸取最優秀文化的一套讀物。
本叢書選取了黨史、歷史、哲學、文學、藝術五個學科的經典著作,分別進行了詳細深入全面的解讀,是提供給領導干部原汁原味吸取最優秀文化的一套讀物。
本叢書選取了黨史、歷史、哲學、文學、藝術五個學科的經典著作,分別進行了詳細深入全面的解讀,是提供給領導干部原汁原味吸取最優秀文化的一套讀物。
本叢書選取了黨史、歷史、哲學、文學、藝術五個學科的經典著作,分別進行了詳細深入全面的解讀,是提供給領導干部原汁原味吸取最優秀文化的一套讀物。
本叢書選取了黨史、歷史、哲學、文學、藝術五個學科的經典著作,分別進行了詳細深入全面的解讀,是提供給領導干部原汁原味吸取最優秀文化的一套讀物。
本叢書選取了黨史、歷史、哲學、文學、藝術五個學科的經典著作,分別進行了詳細深入全面的解讀,是提供給領導干部原汁原味吸取最優秀文化的一套讀物。
本叢書選取了黨史、歷史、哲學、文學、藝術五個學科的經典著作,分別進行了詳細深入全面的解讀,是提供給領導干部原汁原味吸取最優秀文化的一套讀物。
本書輯選黨史經典著作,并對之進行導讀式解讀,為黨員領導干部學習黨史經典著作提供指引,讓黨員干部原滋原味地體味經典中的精髓。同時也為領導干部提供治國理政的黨性修養鏡鑒。是一本具有理論學習和現實指導價值的經典讀物。這本書很有價值,值得期待。
很經典,很喜歡!適合有一定黨史基礎需要加深的人看。
概述符合最近“兩學一做”的精神,看了很受啟發,我是通過朋有的都推薦買這書的,真的很值得喔。
對商品本身沒有意見,對當當的服務簡直達到無語了,給我開錯發票了,一直都解決不了。沒有這種強加給用戶的解決方式,直接忽視用戶的正當要求。
這是一本簡明版的黨史文獻經典讀本,一本工作之余值得學習領略的書籍。
這個算是今年最火爆的一本黨政學習的書了,各單位都在學習!
黨史經典,是一個充滿魔力的東西,如果能夠閱讀,是一種享受。這本書,很輕松的讓我們品讀其中的精髓,給我們在閱讀中有愉悅的感覺,很好。。。。
今年已經在當網上買了很多書,都非常好,很喜歡,買書是件比買衣服還愜意的事情,好書更是讓平淡的生活充滿驚喜,這本書很好
黨員干部一定要了解黨的歷史,黨史是一部寶貴的教科書。黨史資料繁多,讀經典是捷徑
本書輯選黨史經典著作,并對之進行導讀式解讀,為黨員領導干部學習黨史經典著作提供指引,讓黨員干部原滋原味地體味經典中的精髓。同時也為領導干部提供治國理政的黨性修養鏡鑒。是一本具有理論學習和現實指導價值的經典讀物。這本書很有價值,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