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依觀點:
1.年輕人,別淡泊名利,先把欲望養肥。
2.做一個有棱角的人,是需要能力的,除了相信自己,還要看得起自己。
3.在霧里狂奔時無力、耗神,等你跑出來,也許前方依舊很遼遠,但你會覺得有奔頭,有未來。
4.姑娘,要足夠努力,跳出不喜歡的生活圈子,找到可以保護你本真的地方,才會活得舒服。
5.總以為“和自己比較”更勝一籌,更優級,殊不知,有太多時候,你只能通過和“別人比較”來找到自己。
6.人與人之間傷害深的不是在臺面上打個你死我活,而是對方在明處,而你自覺逃避到暗處,一遍遍地望著光亮處,舔舐自我制造的傷口。
7.丟掉那些天花亂墜的幻想和浪漫主義的腔調吧,姿態擺得再好也無用,伸出手,能夠牽住一個人,才能感受到貼心貼肺的溫暖。
8.一切都不是從天而降,都是在某個方向上扎根耕耘的結果。換句話說,只要你在一件事情上做得好,就足夠讓你出頭。
9.擁有東西的方式是讓它離不開你,不能沒有你,而不是你抓住它不放。
10.有時候可以悲觀,但有時候就要樂觀,而且當你真的以樂觀的、學習的、反思的心態去看待生活時,生活也會以同樣的品質反饋給你。
2、書中講述了36個真實動人的故事,圍繞當代年輕人時常探討的話題一一“如何做好的自己”展開,真實的力量動人心魄,你會被書中的文字一一擊中,你會好奇為什么作者如此懂你的心,你的疑惑,你的迷茫,還有你的孤獨。
3、讀蓑依的文字,你會常常感覺如芒在背,她的文字一針見血,你似乎已被她看穿,然而她舉出的事例又那么樸實而平常,說出的道理是那么沁人心脾,直抵你的內心。
4、蓑依告訴你:每個人生來都是有刺的,這個刺,向外可以傷到別人,向內可以傷到自己,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沒有人的一生不會傷到別人,也沒有誰能把自己保護得不受傷害。傷害和愛、快樂、痛苦一樣,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情緒,它是一種通道,借由它,可以釋放你內心的毒素,讓自己得到洗禮和更新,你可以特別兇狠地對待傷害你的人,但你也可以用溫柔化解那些紛爭和誤會,欺騙和失落。
因為少了它們的任何一種,人生都不會完整。
5、蓑依的“這世上”身心靈治愈散文集系列,至今已賣出600000冊,許多女孩因為她的文字而走出迷霧,找到光亮,她的書被粉絲戲稱為“女孩的圣經”。蓑依說:他人的圣經,帶你去不了天堂。這世上沒有更好走的路,人生該走的彎路,你一步都少不了。
愿你有傲骨,也有慈悲,
有高跟鞋,也有跑鞋,
這一路無論遭遇多少挫折和悲喜,
永遠生猛,永遠期待,
蓑依,出生于山東縣城、求學在杭州、生活在上海的姑娘。
寫過暢銷書,擔任過話劇編劇,現在做了電視節目導演。
她自稱“雞湯界務實派掌門”,想用自己的“雞血”人生,寫出最有力量的文字,
一路成長,一路分享,她用自己的實際經驗告訴讀者——他人的圣經,帶你去不了天堂,你有專屬于你自己的幸福方式。
蓑依是個有獨特魅力的女孩,她率真、睿智,還有那么一點小倔強,最可貴的是,她在任何時候都能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
當代年輕人從迷茫到浮躁,從滿腔抱負到心灰意懶,有時只是在幾個問題上行差踏錯。
蓑依的文字能讓年輕人在關鍵時刻忠于內心,分清對錯,有勇氣做決定并為自己的決定承擔所有后果,她的內心強大而豁達、兇狠又溫柔。
她的文字通透而務實、尖銳又慈悲。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她才能以小小年紀躋身圖書銷量排行榜前列,成為炙手可熱的90后當紅女作家。
蓑依的治愈系文章被各大媒體廣泛轉載,多次登上微博熱文榜榜首,也是刷爆微信朋友圈的高贊好文章,
并常見于人民日報、思想聚焦、清華南都、十點讀書等微博微信大號。
已著有600000量級暢銷書《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這世上沒有毫無道理的橫空出世》。
新浪微博:@蓑依
及時章]:這世上不存在更好走的那條路
這世上不存在更好走的那條路
所有的勵志都與熱愛有關
做一個有精神自治能力的人
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方式
清理你的內在空間
提升你的生活調性
年輕人,別淡泊名利,先把欲望養肥
二十幾歲的狀態,會影響你的一生
有邊界,才自成格
過一種精良滲透縫隙的生活
無論什么,都別太滿
好東西是很少被埋沒的
和蓑依聊聊天1]你是否真的試圖了解過自己?
第二章]:在不體面的世界,體面地活
大多數的受傷,都是自己制造的
一個有棱角的人,更能獲得尊重
有些不幸,是自己附加上去的
不是所有的過去,都會成為情結
你所擔心的,一個都沒有到來
在不體面的世界,體面地活
能讓我們學到東西的,都要過“檢測”這一關
自由,是因為有不自由的存在
和蓑依聊聊天2]活得太累,也許是因為太悲觀!
第三章]:對自己“狠”的人,才不會被生活淹沒
不是因為工作穩定,而是你停止了成長
對自己“狠”的人,才不會被生活淹沒
給人生設限,也就是給自己“設陷”
與他人比較,和與自己比較同樣重要
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在塑造你
初始設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走向
工作只是橋梁,你應該由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有毅力的人,都不會被辜負
心若比天高,境遇可能會比紙薄
和蓑依聊聊天3]我真的真的真的討厭現在的樣子!
第四章]:真情無語,盡在真心
陪伴,是最有力的愛
性是一件值得享受的事
人最性感的部位,是大腦
真正的討厭,是相忘于江湖
有些人,就適合過“乖乖女”的生活
像談戀愛一樣愛你的閨密吧
女性之間的關系,更見情商高下
你愛你的孩子,但首先,要愛你的丈夫
能和父母坐下來聊會兒天的人,都是幸福的
談情說愛,是需要花工夫去訓練的
女人以各種姿態去愛,而男人已麻木
和蓑依聊聊天4]你那么“好”,為什么還單身?
第五章]:二十幾歲,開始認真經營自己
二十幾歲,本應是一個熟齡的狀態
外界越喧囂,越要守住根
變好是一個人的事情,和他人無關
界限感,讓關系更舒適
信任,比猜疑安全得多
我開始高調地熱愛色彩了
有禮貌,但不過分拘謹
只是你的一廂情愿而已
放手雖難,卻是成全
我希望自己的偏執是有內容的
和蓑依聊聊天5]當你坐在相親對象面前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你自己!
第六章]:親愛的,別那么著急過正常的人生
我們面對的很可能不是真相
不是你缺錢,而是你小家子氣
世上沒有難易,只有合適與否
將就,才是生活的真相
讀書并不高人一等,只是你的選擇而已
那些曾讓你減分的,總有24小時,會為你加分
贊美,其實是一種引導
親愛的,別那么著急過正常的人生
溝通,是通過態度來實現的
以同樣的標準待人,是種不易察覺的公平
以技巧為中心的關系,都好不到哪里去
和蓑依聊聊天6]友情,到底負載怎樣的功能?
這世上不存在更好走的那條路
這世上只有一條路,就是你腳下正在走的這條。
當下社會的每個人都是焦慮的。沒有的想要,得到的不滿足,每個人都在各種層面上掙扎,變得對生活不耐煩。但人和人之間在這一點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就是能否在合理的范圍內控制這種焦慮,能控制的,基本上生活得都還不錯,不能控制的,人生一團糟。從很大程度上說,控制住焦慮也就控制住了人生。
剛畢業的大學生小A徹夜失眠,原因是本來他已經決定先不找工作,打算考研,可他從學長及學姐那里聽到的越來越多的勸告是“不要好高騖遠了,找份工作慢慢上手才是正道”,他覺得他們說得有道理,便開始懷疑自己“準備先多學點兒東西”的心態是不是不切實際,于是開始焦慮了。
已經有份穩定工作的公司職員小B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想要在旅行中發現真正的自己,起因是穩定的工作都是父母找熟人介紹的,不是自己喜歡的;而自己對想要從事的紅酒事業一點兒也不了解,感覺無從下手,不敢邁出及時步。這種矛盾導致的結果是上班時脾氣格外暴躁,最終得罪了領導。
新手媽媽小C最近也挺苦惱的,各種育兒書上都說要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而婆婆每次都是及時時間搶過飯要喂孩子,雖然不用自己費力,可是等以后孩子去幼兒園了,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自己吃飯,就自己家的不會,多尷尬啊!再說,這會讓孩子形成對家人的依賴。
小C堅決認為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于是,婆媳大戰開始了,從孩子摔著應不應該跑過去抱抱他,到應不應該在孩子最不聽話的時候打他幾下,每件小事似乎都成了能決定孩子生死的大事。小C開始整宿睡不著覺,她認為孩子不能繼續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下去啊……小C甚至想要不要買個新房子搬出去住,但是問題接著來了,沒足夠的錢買房子啊,就這樣,小C陷入了無限的焦慮。
就連我自己有時也會變得焦慮:是堅持寫自己擅長的類型,還是應該適時地嘗試去開拓新的類型,畢竟自己的專業是編劇,現在IP又炒得沸沸揚揚,要不要分一杯羹啊?是和同一家公司合作呢,還是多和幾家公司合作呢?前者是出于道德因素以及長遠利益考慮,后者是為了多拓展一下渠道。但同時,我也知道這些焦慮是無用的,因為最終我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路。
經歷過很多焦慮不已的選擇之后,我自己得出的教訓是:所有的焦慮都是無用的,在兩件差不多的事情上,不存在深思熟慮這回事。世上沒有通過想象和推測就可以判定未來的路。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絕不是參照別人的樣子推斷出來的,別人在某件事情上做得再好,用的方法再妙,換成你的時候,又都將會成為另外一個樣子,等同于又是一條新的路。
世上不存在更好的那條路,但存在好的路——那就是你自己所選擇的并且堅定地走下去的,即便外人并不看好,即便你自己也會懷疑,但你一直在往前走的那條路。人生只有一次,成長和生活之路也只有一條,路沒有好壞之分,都是的,都是需要有取舍的。也因為這樣,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偶然的,是由一個個的選擇構成的。
我無法去斷定小A再考一年和找份工作積累經驗,哪個會更好,哪個會更適合他。也沒有人能給他答案,甚至他自己也不能,的方法就是他選擇其中的一個,堅持走下去,只是他必須要相信這兩條路是一樣的,沒有好壞之分,都有荊棘和鮮花,選擇了就徑直往前走,不回頭。
我也不能勸說小B丟掉熟人介紹的工作而去從事她愛的紅酒事業,這不是夢想和現實的關系,而只是和她的選擇有關,我并不覺得她去做了紅酒事業就一定會快樂,就會比目前這份穩定的工作做得好。
我也無法給小C任何建議,因為就連營養師、育兒師都對“孩子到底該自己吃飯還是喂食”存在爭議,一切都是選擇,甚至有時候我會覺得孩子獨立和小時候有沒有自己吃飯不存在直接的關系,沒有那么根深蒂固的影響,有些孩子本來天生就黏人。
而我自己也都是在拿到合同之后,經過比較做出選擇,根本不會再去想那些有的沒的。
首先,允許焦慮的存在,這是人的正常情緒;其次,明了焦慮是無用的,只會徒增煩惱,有百害而無一利,沒有什么選擇必須要打著“深思熟慮”的幌子;,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哪怕是抓鬮,只要選擇了一條路,跪著也要把它走完。抓鬮并不潦草,也是選擇方式的一種,因為每條路看起來都差不多,它只是給你一種上天安排式的心安理得而已。
我很喜歡蓑依的處事風格,努力,堅持,這些可貴的品質,時常流淌在她的文字中,影響著每一個年輕的人。生命不息,熱血不止。
——青年導演、暢銷書作家 李尚龍
這本書里收錄了很多實用也溫情的文章,蓑依用自己和朋友們的故事,傳達給我們一個現代女性的光明角色:有一種美好的姑娘,活得認真驕傲,從不允許自己有半點糊涂。她們以勇敢的姿態擁抱人生,努力起來很兇狠,愛起來又特別地溫柔。
——暢銷書作家 楊熹文
蓑依就是我眼中的既兇狠、又溫柔的女生。她對自己特別狠,特別拼,在多種角色中不斷挑戰自己;同時,又能夠享受生活,付出愛也收獲了很多人的愛。我想這是一個女生理想的樣子。
——暢銷書作家 小北
蓑依妹妹就是我心中“既兇狠又溫柔”女子的絕好代表。堅定而充滿毅力地戰勝懶惰,兇巴巴地面對每一次懈怠的自我;饒有興致地觀察這個世界,伸長觸角溫和地觸碰人群的多元和生活的繁瑣。兇狠和溫柔,都不難做到,難的是如雙生花一般和諧并存,倘若做到了,這個女子勢必處理好了生活與感情、理性與感性,不可小覷。
——暢銷書作家、自媒體品牌“Queen主義”創始人 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