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館》系列叢書,收入20世紀初以來絕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價值的文史作品。名為“小”,意味著篇幅小,使讀者在短時間內(nèi)可獲得一方面的知識精粹;即便是大論題,也會找小的切入口,具體而微,從小處著眼談大問題,使閱讀饒有趣味。
本系列擬出版100多種,首輯收入十本
這是一本極好的關(guān)于中國古典詩詞學習和欣賞的入門讀物,兩位作者之名今人已多不知了,但一位是堙沒已久的文史大家,一位則是近代最富詩才的女畫家。這樣珠聯(lián)璧合的大家之作,功力,可稱經(jīng)典。捧書讀來,且不論其內(nèi)容的精當,識見的深刻,光是那些博雅淵醇、妙語如珠的文字,就足以讓我們大快朵頤了。
本世紀20年代到70年代的半個世紀中,中國學術(shù)界自王海寧、梁新會之后,夠稱得上“大師”的,陳(寅恪)、瞿(兌之)兩先生可謂當之無愧。但陳先生“史學大師”稱號久已著稱,瞿先生則尚未有人這樣稱呼過,其實兩位是一時瑜亮、銖兩悉稱的。
——學者周劭
蛻老對秦漢至明清歷代官制的精通,確實身懷絕技。他兼具功力、識力、才力。
——古典文學家金性堯
兌之書法遒美,有晉人風,古人所謂:“即其書,而知其胸中之所養(yǎng)。”
——掌故家鄭逸梅
兌之博學能文,著述宏富,又工書法,善畫山水及梅花,合乎吾儕心目中理想的中國文人之標準。兼治西籍,并嫻政事。其于學則邃于史,掌故精熟。
——國學大師吳宓
瞿氏曾從王闿運讀書,文史根底很深。
——著名出版家鐘叔河
陳寅恪和瞿兌之都是對歷史有卓見的學者,他們的判斷應(yīng)當是歷史研究中的深刻經(jīng)驗。
——學者謝泳
瞿兌之是個見識非凡的讀書人。他的高明想法,有時候述而不作,讓史實和材料說話,埋藏在選題和敘述之中。很多時候他也會議論風生。他的議論中正平和,即之也溫,從不故作驚人語,從不作無根浮談。那是一種極為難得的讀書人的見識。
——當代作家小寶
推薦閱讀《小書館》系列圖書:
中國哲學小史(民國小書館:中國哲學思想的濃縮讀本)
書法指南(絕版的民國小書館,陳師曾入室弟子、書法大家對書法從進階到提升的指導(dǎo)。)
我們怎樣讀書(絕版的民國小書館,民國名校春暉中學的課外讀物,民國大家教我們怎樣讀書)
中國政治二千年(絕版的民國小書館,絕版75年重現(xiàn)天日, 10個關(guān)鍵詞解讀中國政治,揭示腐敗的根源)
國文趣味(絕版的民國小書館,絕版60多年,民國名師細說國文的趣味)
國學概論講話(絕版的民國小書館,蔡元培提寫書名,民國時流行的國學常識)
中國人文小史(絕版的民國小書館,中國文化的家譜)
瞿蛻園(1894—1973),字兌之,湖南長沙市人。現(xiàn)代掌故大家、史學家、文學家、畫家。出身望族,為清季軍機大臣、外務(wù)部尚書瞿鴻璣的幼子、曾國藩的小女兒曾紀芬的女婿。瞿兌之早年師從湖湘詩派的領(lǐng)袖王闿運等名宿,后入北京譯學館主修英文,并同時學習德文、法文、俄文等語言,先后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和復(fù)旦大學。曾任北洋政府顧維鈞內(nèi)閣國務(wù)院秘書長、編譯館館長及南開、燕京等大學教授。抗日戰(zhàn)爭期間,瞿兌之留居北京。1949年后,瞿兌之寓居上海,以著述謀生
周紫宜(1908—2000),江西吉安人。近代著名的女畫家和女詩人。早年先后師從晚清四大詞人之一的朱孝臧和徐悲鴻的岳父蔣梅笙等名師學習書畫詩詞。周紫宜才貌雙全,高雅風致,人稱“金閨國士”,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文壇、藝壇最活躍的才女之一,與當時著名的女作家蘇青、張愛玲、潘柳黛等齊名。解放后成為上海中國書畫院首批女畫師。她的詩詞作品得到冒鶴亭、蘇淵雷、唐圭章、錢仲聯(lián)等諸多大家的推崇。晚年移居美國。
及時篇 詩的結(jié)構(gòu)形式
句法章法與體裁
平仄與四聲
對偶
詩韻
寫景寫情用典
第二篇 名篇之欣賞和誦讀法
怎樣欣賞名篇
怎樣誦讀
第三篇 詩的發(fā)展與重要流派
國風
漢魏詩
阮籍及其他
陶潛
二謝與鮑照
六朝民歌
庾信
初唐
王維及其他
李白
杜甫
韓愈柳宗元
白居易元稹
李商隱
宋詩
清詩
第四篇 由詩到詞
第五篇 寫作方法
第六篇 論詩零拾
詩的發(fā)展次第
情與景
理與事
律詩的對法
用典法
句中的虛字
疊字
詩家習氣
唐詩與宋詩
江西詩派
名句
句法變化
作詩的功夫
改詩
詩句蹈襲
句法重復(fù)
浮聲虛響
個性與特長
詠物詩與議論詩
氣韻
換字
詩中常用的字
雜體
改詩為詞
句法章法與體裁
學習舊體詩詞,首先應(yīng)當掌握其結(jié)構(gòu)形式,這對于閱讀、欣賞、寫作,都是必具的基本知識。
先談詩句的結(jié)構(gòu),及時就是句法。當然,詩可以有不同長短的句子,但這是不常見的,可以慢慢再談。一般來說,不外無言、七言兩種。五言就是五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字一句。不過詩的句子與散文的句子不同,總要兩句才能算一個整句,也就是說:上句是沒有韻的,下句才有韻。必須包括有韻的在內(nèi),才能算詩的一整句。舉例如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五言詩,前兩句末一字是“流”字,后兩句末一字是“樓”字,“流”“樓”協(xié)韻,所以前兩句是一整句,后兩句又是一整句。
大凡單是一句不能把意思說明白,總要兩句才能完整,比如這首詩的及時句能不能說明一個意思呢?當然不能。若是配上第二句,就勾畫出一幅遠景的圖畫來了。這就成為詩了。尤其是第三第四句,更可以看出,一拆開來,便不像句話。因為作詩的人是說:如果欲窮千里目,就必須更上一層樓。沒有下句,單是上句怎能成立呢?
由此可見:詩的句法要有確定的規(guī)律,五言就是五言,七言就是七言。意思是活的,句法是死的。但是又要把活的意思在死的句法中表達出來,并不因為句法的約束和限制,就把意思也變死了。上面一首的第三四句,正說明詩句的死板和詩意的靈活。
人所要表達的意思是變化無窮的,而詩句的格式又這樣簡單,怎樣能作得出詩來呢?這當然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明的。但也有幾點可以先介紹一下。
及時,一句不夠容納的意思,可以分在兩句中容納。兩句還不夠,可以衍成四句,總把它說明白才算數(shù)。
第二,詩中所用的字是可以自由伸縮的,長得可以縮短,短的也可以拉長。有些字在散文中不能沒有而作詩卻可以省去。
這樣一來,就不至于感覺句法的拘束了。當然,文藝這樣東西總是要通過人的智慧,精心烹煉才能成功,絕不能像說話一樣不假思索。不過只要抓住要點,得到訣竅,也絕不是什么非常困難的事。
句法簡單地談過了,現(xiàn)在再談?wù)路ā?/p>
詩的一篇,名為一首。怎樣才算一首詩呢?至少要像前面所舉一例,四句兩韻,不能再少了。 句法章法與體裁
學習舊體詩詞,首先應(yīng)當掌握其結(jié)構(gòu)形式,這對于閱讀、欣賞、寫作,都是必具的基本知識。
先談詩句的結(jié)構(gòu),及時就是句法。當然,詩可以有不同長短的句子,但這是不常見的,可以慢慢再談。一般來說,不外無言、七言兩種。五言就是五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字一句。不過詩的句子與散文的句子不同,總要兩句才能算一個整句,也就是說:上句是沒有韻的,下句才有韻。必須包括有韻的在內(nèi),才能算詩的一整句。舉例如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五言詩,前兩句末一字是“流”字,后兩句末一字是“樓”字,“流”“樓”協(xié)韻,所以前兩句是一整句,后兩句又是一整句。
大凡單是一句不能把意思說明白,總要兩句才能完整,比如這首詩的及時句能不能說明一個意思呢?當然不能。若是配上第二句,就勾畫出一幅遠景的圖畫來了。這就成為詩了。尤其是第三第四句,更可以看出,一拆開來,便不像句話。因為作詩的人是說:如果欲窮千里目,就必須更上一層樓。沒有下句,單是上句怎能成立呢?
由此可見:詩的句法要有確定的規(guī)律,五言就是五言,七言就是七言。意思是活的,句法是死的。但是又要把活的意思在死的句法中表達出來,并不因為句法的約束和限制,就把意思也變死了。上面一首的第三四句,正說明詩句的死板和詩意的靈活。
人所要表達的意思是變化無窮的,而詩句的格式又這樣簡單,怎樣能作得出詩來呢?這當然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明的。但也有幾點可以先介紹一下。
及時,一句不夠容納的意思,可以分在兩句中容納。兩句還不夠,可以衍成四句,總把它說明白才算數(shù)。
第二,詩中所用的字是可以自由伸縮的,長得可以縮短,短的也可以拉長。有些字在散文中不能沒有而作詩卻可以省去。
這樣一來,就不至于感覺句法的拘束了。當然,文藝這樣東西總是要通過人的智慧,精心烹煉才能成功,絕不能像說話一樣不假思索。不過只要抓住要點,得到訣竅,也絕不是什么非常困難的事。
句法簡單地談過了,現(xiàn)在再談?wù)路ā?/p>
詩的一篇,名為一首。怎樣才算一首詩呢?至少要像前面所舉一例,四句兩韻,不能再少了。
若要作成一首詩,必須具備下列一個主要條件。那就是句子必須協(xié)韻,讀起來才好聽。可以每一句的末一字都協(xié)韻,也可以每一整句的末一字協(xié)韻。前者不是常見的,一般總是用后者的辦法。像上述的例子,“流”、“樓”協(xié)韻,都在整句的末一字上。這個例子只提示最短的章法。當然不限于兩句有韻,推廣到六句、八句,以至更多都是一樣。
另外有一個附帶條件,就是短篇總要雙數(shù)的句子才能成章,五句七句九句是通常不許可的。如果是長篇,倒有時可以不拘。
總的說來,詩要盡量求其句法整齊,聲韻和諧,為的是可以引起美感。也就是說:詩是通過細致加工的語言。
作詩的功夫
杜詩云:“老去漸于詩律細。”又云:“毫發(fā)無遺憾,波瀾?yīng)毨铣伞?rdquo;又云:“庚信文章老更成。”可見詩的成就是需要功夫的。及時要見聞廣闊。有充沛的資料來源可供運用,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可供抒寫。第二要琢磨精細。初稿有時不免逞筆鋒一時之快,不暇檢點,而且不多看別人的詩,不多與現(xiàn)實接觸,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經(jīng)過反復(fù)吟味修飾,總可以更些。這是杜老現(xiàn)身說法為后學示津梁,后學果然遵循他的矩范,就不會陷于早熟與早夭了。最可惜的是本來有作詩的天才,略有成就,而淺嘗輒止,故步自封。以前多少詩人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是為此。毫發(fā)無遺憾是要自己虛心在細處檢點,不讓一筆粗忽過去。波瀾?yīng)毨铣墒且獱幦r間與空間來豐富自己。古人說張說的詩自到岳州以后好像得了江山之助。時間的持久雖是人力所不能掌握的,空間的擴大卻是詩人所應(yīng)當努力的。行萬里路與讀萬卷書都是詩人必具的條件。杜氏自己也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問不豐富,詩的境界是不能神妙的。
①還有李白的:“劍閣重開蜀北門,上皇車馬若云屯。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前二句與第三句相對,而以第四句為總結(jié)。這是說:在蜀的上皇,與在長安的少帝遙遙相對。四句全是實字,不需虛字,意思已極顯明,詩的韻味也很好。此外唐人柳中庸有一首,四句全是實寫,全是對仗,只用兩個虛字點出神韻。詩云:“歲歲金河復(fù)玉關(guān),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可見詩無定法,只在作者善于變化。寥寥二十八個字,可以變出無窮新樣來。
詩是可以日常諷誦玩味的,但不是可以常作的,更不是可以鼓勵任何人常作的,不作詩并不等于說不懂詩,也不等于說不能欣賞詩。潘德輿在《養(yǎng)一齋詩話》里有幾句話說得好,他說:“常讀詩者既長識力,亦養(yǎng)性情;常作詩者既妨正業(yè),亦蹈浮滑。”古來名家詩最多的是陸游,盡管好詩不少,究竟大同小異重復(fù)迭見的也不能免,而且風格如一,究竟缺少變化,不能使人讀之不厭。不過因為享到高壽,八十幾歲才死,幾于無一日不作詩,所以詩多不足為奇。后人如果學他那樣,肯定是不會有益的。學作詩固然不能24小時就學會,然而天天作詩就會把詩作好也是必無之事。
改詩
詩不能有一個字不穩(wěn),如果發(fā)現(xiàn)不穩(wěn),是應(yīng)當改的,杜詩:“新詩改罷自長吟。”這是深能說出詩家甘苦的話。古來名家對于自己的詩總是十分謹慎的。本來對于一切學問都應(yīng)當謙虛不自滿,力求進步。對于詩豈有例外?
不過另有一說,凡事不可太偏。相傳韓愈作京兆尹的時候,賈島在路上遇見他,口里還念著“僧口月下門”一句詩,僧字下又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復(fù)沉吟不定,因而不覺沖犯了韓愈的儀仗。(京兆尹是首都的地方行政首長,官民都要避道而行。)韓愈問明白了他是吟詩,于是笑著說:“還是‘敲’字好。”從此這件故事流傳在詩人口里,以斟酌一個字為“推敲”,而晚唐詩人還有“吟安一個字,燃斷斷數(shù)根髭”的笑話。其實做詩做到這樣斤斤于一字,就未免入魔了。推敲兩字比較起來,何以見得敲字比推字好呢?無非覺得推的動作太簡單直率了些,而敲的動作還有些回旋余地。至于詩的好壞果真就在于這一個字嗎?如果你自己作詩的時候,當時的情景是推,自然的意識是推,那么,推字在你就是好的,何必為了作詩而硬造出一種意境呢?古人的名句如“池塘生春草”,“胡蝶飛南國”,“明月照積雪”,何嘗有什么深奧奇警的字義?不過作者心中有此感想,目中有此接觸,融成一片,純出自然。唐以前的人只有稱贊一句詩的,沒有稱贊詩句中一個字的。晚唐以后,才有這種風氣,而宋以后人喜歡“推敲”,這就太偏了。
但是有時確有一字不安經(jīng)人改定而精神十倍的。顧嗣立《寒廳詩話》說:“張橘軒詩:半篙流水夜來雨,一樹早梅何處春?”元遺山認為既說一樹就不能再說何處,因而替他改作“幾點早梅”。虞道園請趙松雪看詩,有“山連閣道晨留輦,野散周廬夜屬橐”之句,趙松雪替他把“山”字改作“天”“野”字改作“星”。薩天錫詩:“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鐘。”虞道園認為“聞”、“聽”兩字重復(fù),改“聞”作“看”。這都是改得好的。
本書適合對詩歌欣賞和創(chuàng)作有興趣的人,很有啟發(fā)。
是一本難得的古典文化\\詩藝讀本.周到\\精細的分析,既有助于我們欣賞古詩,更幫助我們學寫古詩,親近古典.
如果你想對中國古典詩詞有什么了解,看這本書
這個系列的書都很不錯,終于把學詩淺說買了回來?.(*?▽`*)?.
一本頗具古典素養(yǎng)和閱讀趣味的古詩詞知識入門書
還沒看,先屯著。家里有一本俞陛云的《詩境淺說》,再加上這一本,希望能讓自己在詩歌方面有所收益。
學詩淺說(絕版的民國小書館,絕版60多年,民國名師細說國文的趣味)
還可以吧,這本書關(guān)注很久了,趁著活動趕緊下手。
我不屑于評價包裝、紙張等外在的東西,重視的只是字里行間的飛揚!好書當購!
學詩淺說的內(nèi)容很不錯,對于學習古詩很有幫助,正在閱讀中!快遞也很快!
還沒看,但是看了同系列的,應(yīng)該都一樣,紙質(zhì)不是很好,摩擦力很大
小書館的書很適合做枕邊書來看,頗有意思,希望紙質(zhì)可以更好一點
孔子開以講學為職業(yè)之風氣,其弟子及以后儒者,多以講學為職業(yè),所謂“大者為卿相師傅,小者友教士大夫”也。然能“以學顯于當世”者,則推孟子(西歷紀元前三七一——前二八九)、荀卿。二人實孔子后儒家二大師也。孔子在中國歷史中之地位,如蘇格拉底之在西洋歷史。孟子在中國歷史中之地位,如柏拉圖之在西洋歷史,其氣象之高明亢爽亦似之。
小書館的書版雖小,卻本本精品,關(guān)于國學的方方面面,深入淺唱出,經(jīng)歷時間考驗,適合慢慢品讀
這套書真的很好,小書館系列真是相當?shù)暮茫詢r比超高,并且內(nèi)容相當?shù)呢S富充實,出版也很精細,難得的好書,這本學詩淺說,很全面的講解介紹了詩的系統(tǒng)知識,讀來很是有趣!
從編輯的角度來看,非常有眼光和用心的一本書。書的內(nèi)容淺顯簡明卻又直中古詩內(nèi)蘊精華,這么深入淺出的書大約今人是寫不出了吧。難得“小書館”系列發(fā)掘出這樣隱蔽在喧囂世界的一本好書,從序中能看出策劃選題者的眼光之獨到。炎熱的夏天看,甚是清涼愉快。書的裝幀設(shè)計沒有亦是簡單雅致,不嘩眾取寵。
小書館系列,很好的一套叢書。可見當時民國時期的老師學者的國學功底之深厚,治學之嚴謹,說理之趣味橫生。即便當年的中學老師也真不是現(xiàn)在大學里的學人可比的。
這套小書,從民國開始,涉及方方面面,篇幅不長,但立意不錯,值得一讀,共兩輯20本,我夠的10本,繼續(xù)努力,買全最好,也許還有新書出版,如果有繼續(xù)購買,
之前買了一本文言淺說,現(xiàn)在正在讀,內(nèi)容很易懂。書很精巧,字也很大,都是大家的文章,小圖書,大手筆,值得購入。這次又買了小書館兩本,這套書給孩子和大人看,都適合。
《學詩淺說》,戔戔小冊,然則文化含量卻很不小。書凡六篇,除首篇《詩的結(jié)構(gòu)形式》稍感枯澀(也許是隔膜)之外,其他均可做隨筆來讀,而容中出語或雋永,或機警,或清逸,或俏皮,讀之如品老酩、嚼橄欖,令人回味無窮卻又欲罷不能。
我們中文老師推薦的,這個老先生是有真學問的人,平時一般的作品總是瞧不上,但對這本書贊賞有加,說這本書是古詩詞入門書中上乘的作品,文筆,見識和趣味都是一流.俺好奇,以前都沒有聽說過哦,買來一讀。
小書館:學詩淺說第四篇 由詩到詞第五篇 寫作方法第六篇X 論詩零拾詩的發(fā)展次第情8與景理與事律詩的對法用典法句中的虛字疊野字改4作星。薩天O錫詩: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鐘。虞道園認為聞、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90頁后部分高能,新妙論斷此起彼伏。細讀后收獲不小,既有對詩發(fā)展的總述歸類,亦有各家風格評點歸納,更有詳細作詩方法的分類探討,引述詩文、詩話,加之章法、句法上的對比,令吾等未窺得詩詞門徑者可算是有所依循。初習詩的方式亦值得沿用。
小書館:學詩淺說件故8事流傳在詩人口里,以斟酌一個字N為推敲,而晚唐詩人還有吟安一個字,燃斷斷數(shù)根髭的笑話。其實小書館:學M詩淺說多看別人的詩10,不多與現(xiàn)實接觸,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經(jīng)過反
2015的小書館,獲獎的作品。展開瀏覽其實是一個系列中的一本,但是學詩,是最能吸引我的。中華詩詞大會這些節(jié)目,把中國觀眾讀者對于傳統(tǒng)優(yōu)雅文化的興致又很大程度提將起來。我們的文化不能只是作為申遺去觀賞,需要去傳承和普及,美好的價值觀世界觀文化館是需要傳播的。
,讀起來才好聽。可以每一句的末一字都協(xié)韻4P,也可以10每一整句的末W一字協(xié)韻F。前者不是常見的,一般總是用后者小書館:學詩淺說小書館:學詩L淺說小書館:學詩淺說野字改作星。薩天錫詩: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鐘。虞道園認
搞活動時買的也算便宜,但是他的定價30實在不值,具體看圖片,而且側(cè)面粗糙。紙質(zhì)一般,是很輕薄的紙,略有粗糙,但是印刷清晰,不影響閱讀,有塑封,書本干凈我就挺滿意了。全書分為六篇,包括詩的發(fā)展,如何欣賞名篇,詩的誦讀,詩的作法,由詩到詞,詩的氣息等等,對于寫詩,挺有參考價值的,看了以后再追平吧,以上評論為供參考
我開始決定購買這套書中感興趣的幾本,但還是猶豫了一下,主要是擔心字體會太小,這樣的書今后肯定是要常看的。書送到后,趕緊打開一看,很好,字體較大。這說明編者和出版社是預(yù)先考慮到這些了,既然是流行的經(jīng)典,字體稍大一點又何妨?何必壓縮字體和行間距,讓愛書者剛展開書卷就沒有了閱讀的興味!感謝編者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