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從事博物館運營與管理工作多年,先后擔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司長,既體察過微觀實務,又從事過宏觀管理。本書即以其多年積累的資料為基礎,力求將中國博物館事業置于國際博物館發展的大背景下,觀察中國博物館當下存在的問題、思考探尋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全書緊扣國際學界對博物館的定義,結構嚴謹,案例翔實,觀點鮮明,評論精當,可謂一個從業者對近十年中國博物館發展的小結。
段勇,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司長并兼任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國際博物館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副主席),現任上海大學副校長。
本書作者長期從事中外文化遺產和博物館研究,出版了《當代美國博物館》、《明清皇宮紫禁城》等五部專著和一部譯著,發表了《古物陳列所的興衰及其歷史地位述評》、《博物館與文化遺產的“普世”問題--兼談我國處理非法流失文物的對策》等約50篇專業論文和學術文章。
前 言 博物館是人類偉大且成功的創造
及時章 歷史余暉映照下的中國博物館
第二章 當代中國博物館處于黃金發展期
一、 當代中國博物館掠影
二、 民辦博物館的是與非
第三章 藏品是博物館存在和發展的基
一、 中國文物與藏品概覽
二、 文物收藏的宜與忌
第四章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工作的核心業務
一、 陳列展覽的功與用
二、 當代中國博物館的陳列展覽
第五章 社會教育和公共服務是實現宗旨的重要手段
一、 免費開放的喜與憂
二、 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與公共服務
第六章 學術研究是博物館發展的推動力
一、 博物館研究中的理論與實務
二、 生態博物館的名與實
第七章 治理與運營是博物館完成使命的保障
一、 博物館的外部治理與內部運營
二、 理事會制度的進與
結 語 保護和傳承多元文化是博物館的終極使命
后 記
中國的博物館事業,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大潮背景下,過去三十年經歷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成為當代世界博物館發展全景中引人注目的亮點。
筆者有幸作為一名見證者、參與者和推動者,一方面熱切投身其中,為跨越世紀的發展大潮推波助瀾,并欣喜于業內一個又一個的新成績,另一方面也力求冷靜觀察存在的問題、嚴肅探尋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并盡可能把中國博物館事業放在世界博物館發展的大背景下來審示。在這一過程中,既陸續在報刊雜志上公開發表過一些文章(參見附錄),也在內部講座、研討會上交流、探討過不少觀點,還形成了大量未必成熟的個人思考。
十多年前筆者曾撰寫過一本《當代美國博物館》,在業內外產生過較大影響,對我國博物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發揮過積極作用。近年來,一直有人建議筆者再寫一本《當代中國博物館》。相對于美國博物館,筆者對我國博物館當然更熟悉,既體察過微觀實務又從事過宏觀管理,亦有義不容辭、責無旁貸之感,但同時也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顧慮,擔心自己不能、客觀地把握材料。直到最近因工作調動的契機,才促使自己下了決心,著手整理多年積累的資料、補充記錄工作中的見聞、修訂充實過去發表的文章、梳理撰寫近期近期的思考,最終形成本書,并配以較多圖片,既呼應文字內容,更補充、擴展文字所無,冀使普通讀者也能對我國當代博物館有更加深入的認知。
雖然筆者力求資料、論述客觀、評價,但限于個人認識水平及觀察角度,而且“述”與“評”均只是點到為止,也恐難免失之偏頗。唯希望借此薄冊向中國歷代博物館人特別是當代中國博物館同仁們致意,并以淺陋的思考為自己熱愛并奉獻了半生的博物館事業進一步發展再盡綿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