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雜志緊跟學術前沿,緊貼讀者需求,堅持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其內容涵蓋廣泛,主要欄目包括語言學、民族音樂學、民族舞蹈學、戲劇學、影視學、美術學與設計學、藝術人類學等,全方位展示了民族語言與藝術的獨特魅力及其在當代社會的重要價值。它不僅關注理論研究,還非常重視田野調查和實證分析,鼓勵從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個角度出發,對民族地區的語言和藝術現象進行跨學科的綜合分析。
在語言學研究方面,該雜志深入探討各民族語言的語音、詞匯、語法結構及其文化內涵,關注語言接觸、語言變遷及語言保護等熱點問題。而在民族藝術研究方面,它則聚焦于各民族傳統藝術的多樣性、動態美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發展。此外,雜志還設有學術調研和民族地區社科項目綜述等欄目,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該雜志的主編為王寶紅和張學海教授,他們攜手眾多資深研究者和學術新秀,共同為這份刊物貢獻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每期雜志都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撰寫專題論文,分享他們在各自領域內的最新研究成果,從而豐富雜志的內容,增加互動性。
總的來說,《民族地區語言與藝術研究雜志》是一份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期刊,它致力于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講述民族故事,傳播民族聲音,為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貢獻力量。
民族地區語言研究 民族藝術研究 學術調研 民族地區社科項目綜述
(1)應具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楚,文字精練,用字規范。
(2)參考文獻的序號應左頂格,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示。參考文獻著錄的條目以字體、字號為“宋體、小五”編排在文末。
(3)正文的標題層次用阿拉伯數字編號,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如“l”,“2.1”,“3.1.2”,并一律左頂格。
(4)來稿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作者簡介、中英文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主題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
(5)標題的層次:一般不超過3級,各層次的標題應簡短明確,同一層次的標題的詞組結構應盡可能相同;文內接排的序號可用“⑴”。
(6)本刊因發展及宣傳需要,有權入編各類數據庫,作者如不同意將論文編人數據庫,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7)行文中的注釋一律使用腳注,每頁連續編號,腳注符號用①②……,其位置在標點符號前(引號除外)文字的右上角。注釋應是對正文的附加解釋或者補充說明,僅是參考或引用的文獻等內容一般不作為注釋出現。腳注請用宋體小5號。
(8)表格應插入正文合適處,表頂寫明表序和表名。圖和表與正文一起編頁。圖稿應清晰。多名作者聯合署名次序以編輯部收到的原稿為準。
(9)基金或課題項目:若要標注獲得基金或課題贊助的論文,應注明基金或課題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項目編號。
(10)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2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民族地區語言與藝術研究雜志在線訂閱 半年刊
主辦單位: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民族地區語言文字教育協同研究中心
¥180.00/1年
人氣:31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