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帛研究》雜志,半年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秦漢史研究室;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管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其中主要欄目有歷史學、文獻學、古文字學、哲學、法學等。雜志是專注于中國古代簡帛文獻整理與先秦秦漢史研究領域的專業學術集刊,旨在推動簡帛學科的發展,為海內外學者提供一個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臺。
該雜志的創刊,源于簡帛文獻在古代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簡帛文獻的重大發現震驚了學術界,簡帛研究逐漸成為專門之學,與甲骨學和敦煌學一起被視為國際顯學。該雜志的創刊,旨在收集、整理和研究這些珍貴的簡帛文獻,為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等領域的學者提供豐富的學術資源。
多年來,該雜志以其專業性和權威性贏得了海內外學者的廣泛認可,入選我國臺灣地區十六種專史類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集刊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核心期刊目錄。《簡帛研究》主要關注以戰國文字為主的古文字研究,以簡帛為主的先秦秦漢出土文獻整理與研究,以及以簡帛資料為主要著眼點的先秦、秦漢史研究。雜志內容涵蓋資料、論文、動態及評介等多個方面,力求反映學術前沿,引導學術發展。
歷史學 文獻學 古文字學 哲學 法學
(1)凡來稿在接到本刊回執后3個月內未收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仍在審閱中。
(2)來稿如系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還應注明基金項目的具體名稱和項目編號。
(3)作者簡介應包含姓名、所在單位詳細名稱、具體地址及郵編、具體職稱(職務)、電子郵箱、聯系電話等信息。不署任何兼職單位和兼職職務。
(4)文稿中的小標題請依次使用:一、二、三、……;(一)(二)(三)……;1.2.3.……;(1)(2)(3)……;①②③……。
(5)引文標示應全文統一,采用方括號上標的形式置于所引內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編號用阿拉伯數字置于半角方括號中,如:“……模式[3]”。
(6)參考文獻應引用所有公開發表的,并與本文有關的,近年主要中外文獻(以本學科或相關學科期刊為主)。
(7)一律采用結構式摘要,中文一般不超過300字。內容包括本文的目的、方法、結果(包括主要數據及統計學意義)、結論,并附相應英文摘要。
(8)結論要明確寫出論文研究得出的主要規律、結果(成果)、新見解和科學結論,以便讀者從文中獲得論文的創新觀點和創新研究成果;應鮮明、準確、科學、條理清晰。
(9)文中有圖、表的,如果需隨正文文字的,請置于正文中。其余請單獨附圖、表,并請按正文涉及順序以圖1、圖2等附圖,并寫好圖注。
(10)來稿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內容完整、數據可靠、層次清楚。來稿文責自負,如牽涉作者著作權等問題,本刊不承擔相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