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尤喜宋人筆記,他的小說大多是故鄉(xiāng)高郵寧靜的風(fēng)土人情、市井生活,如風(fēng)俗畫。其小說文體有著自覺的散文化——結(jié)構(gòu)上弱化情節(jié)因素,也較少戲劇性,而以隨意的散點敘述再現(xiàn)生活。
本書收入《受戒》《大淖記事》等小說52篇。
汪曾祺小說代表作全收錄
全景再現(xiàn)高郵的風(fēng)土人情、市井生活
編校嚴(yán)謹(jǐn),收藏佳作 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一個士大夫。”
他的小說寫的比我好。
——沈從文
我的畫只有他最懂。他在我心里的分量太重,很難下筆。
——黃永玉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xué)中文系,從楊振聲、聞一多、朱自清諸先生學(xué)習(xí),是沈從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任中學(xué)國文教員、歷史博物館職員。新中國成立后曾在北京市文聯(lián)、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工作,編有《北京文藝》《民間文學(xué)》等刊物。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1962年調(diào)至北京京劇團(院)任編劇。曾任北京劇協(xié)理事、中國作協(xié)理事、中國作協(xié)顧問等。著有小說集、散文集多部,其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等,《汪曾祺全集》于1998年出版。
在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處確立藝術(shù)的精神 (1)
復(fù) 仇 (1)
落 魄 (8)
雞鴨名家 (16)
羊舍一夕 (28)
看 水 (49)
王 全 (57)
黃油烙餅 (68)
異 秉 (74)
受 戒 (83)
歲寒三友 (98)
天鵝之死 (111)
大淖記事 (116)
七里茶坊 (130)
雞 毛 (142)
故里雜記 (149)
徙 (161)
晚飯花 (177)
皮鳳三楦房子 (186)
釣人的孩子 (198)
鑒賞家 (202)
職 業(yè) (208)
八千歲 (212)
小說三篇 (224)
尾 巴 (234)
故里三陳 (236)
云致秋行狀 (245)
星期天 (263)
曇花、鶴和鬼火 (273)
金冬心 (280)
講 用 (285)
擬故事兩篇 (292)
日 規(guī) (297)
故人往事 (303)
橋邊小說三篇 (313)
八月驕陽 (326)
安樂居 (333)
黃 英 (341)
雙 燈 (344)
畫 壁 (347)
陸 判 (350)
捕快張三 (354)
同 夢 (357)
小姨娘 (362)
仁 慧 (367)
子孫萬代 (370)
辜家豆腐店的女兒 (374)
獸 醫(yī) (378)
水蛇腰 (381)
薛大娘 (383)
唐門三杰 (387)
不 朽 (391)
夢 (395) t iy?x?B?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屐 痕
湘行二記 (223)
天山行色 (229)
山和人 (244)
碧 霞 元 君 (246)
懸空的人 (249)
美國女生 (252)
美國短簡 (254)
林肯的鼻子 (260)
嚴(yán)子陵釣臺 (263)
露筋曉月 (265)
談藝錄
讀民歌札記 (269)
中國文學(xué)的語言問題 (278)
認(rèn)識到的和沒有認(rèn)識的自己 (283)
傳 神 (290)
談?wù)勶L(fēng)俗畫 (294)
聽遛鳥人談戲 (300)
宋士杰 (303)
筆下處處有人 (310)
又讀《邊城》 (321)
太監(jiān)念京白 (327)
晚翠文談》自序 (329)
菰蒲深處》自序 (332)
關(guān)于《受戒》 (334)
大淖記事》是怎樣寫出來的 (338)
短篇小說的本質(zhì) (342)
張大千和畢加索 (352)
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 (354)
受 戒
明海出家已經(jīng)四年了。
他是十三歲來的。
這個地方的地名有點怪,叫庵趙莊。趙,是因為莊上大都姓趙。叫作莊,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這里兩三家,那里兩三家。一出門,遠(yuǎn)遠(yuǎn)可以看到,走起來得走一會,因為沒有大路,都是彎彎曲曲的田埂。庵,是因為有一個庵。庵叫苦提庵,可是大家叫訛了,叫成荸薺庵。連庵里的和尚也這樣叫。“寶剎何處?”——“荸薺庵。”庵本來是住尼姑的。“和尚廟”、“尼姑庵”嘛。可是荸薺庵住的是和尚。也許因為荸薺庵不大,大者為廟,小者為庵。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從小就確定要出家的。他的家鄉(xiāng)不叫“出家”,叫“當(dāng)和尚”。他的家鄉(xiāng)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豬的,有的地方出織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彈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畫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鄉(xiāng)出和尚。人家弟兄多,就派一個出去當(dāng)和尚。當(dāng)和尚也要通過關(guān)系,也有幫。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遠(yuǎn)。有到杭州靈隱寺的、上海靜安寺的、鎮(zhèn)江金山寺的、揚州天寧寺的。一般的就在本縣的寺廟。明海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夠種的了。他是老四。他七歲那年,他當(dāng)和尚的舅舅回家,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議,決定叫他當(dāng)和尚。他當(dāng)時在旁邊,覺得這實在是在情在理,沒有理由反對。當(dāng)和尚有很多好處。一是可以吃現(xiàn)成飯。哪個廟里都是管飯的。二是可以攢錢。只要學(xué)會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懺,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錢。積攢起來,將來還俗娶親也可以;不想還俗,買幾畝田也可以。當(dāng)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聲如鐘磬,三要聰明記性好。他舅舅給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幾步,后走幾步,又叫他喊了一聲趕牛打場的號子:“格當(dāng)嘚——”,說是“明子準(zhǔn)能當(dāng)個好和尚,我包了!”要當(dāng)和尚,得下點本,——念幾年書。哪有不認(rèn)字的和尚呢!于是明子就開蒙入學(xué),讀了《三字經(jīng)》、《百家姓》、《四言雜字》、《幼學(xué)瓊林》、《上論、下論》、《上孟、下孟》,每天還寫一張仿。村里都夸他字寫得好,很黑。
舅舅按照約定的日期又回了家,帶了一件他自己穿的和尚領(lǐng)的短衫,叫明子娘改小一點,給明子穿上。明子穿了這件和尚短衫,下身還是在家穿的紫花褲子,赤腳穿了一雙新布鞋,跟他爹、他娘磕了一個頭,就隨舅舅走了。
他上學(xué)時起了個學(xué)名,叫明海。舅舅說,不用改了。于是“明海”就從學(xué)名變成了法名。
過了一個湖。好大一個湖!穿過一個縣城。縣城真熱鬧:官鹽店,稅務(wù)局,肉鋪里掛著成邊的豬,一個驢子在磨芝麻,滿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賣茉莉粉、梳頭油的什么齋,賣絨花的,賣絲線的,打把式賣膏藥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舅舅一勁地推他:“快走!快走!”
到了一個河邊,有一只船在等著他們。船上有一個五十來歲的瘦長瘦長的大伯,船頭蹲著一個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剝一個蓮蓬吃。明子和舅舅坐到艙里,船就開了。
明子聽見有人跟他說話,是那個女孩子。
“是你要到荸薺庵當(dāng)和尚嗎?”
明子點點頭。
“當(dāng)和尚要燒戒疤嘔!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fù)u了搖頭。
“你叫什么?”
“明海。”
“在家的時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們是鄰居。我家挨著荸薺庵。——給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小明子就剝開蓮蓬殼,一顆一顆吃起來。
大伯一槳一槳地劃著,只聽見船槳撥水的聲音:
“嘩——許!嘩——許!”
……
荸薺庵的地勢很好,在一片高地上。這一帶就數(shù)這片地勢高,當(dāng)初建庵的人很會選地方。門前是一條河。門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場。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樹。山門里是一個穿堂。迎門供著彌勒佛。不知是哪一位名士撰寫了一副對聯(lián):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顏一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彌勒佛背后,是韋馱。過穿堂,是一個不小的天井,種著兩棵白果樹。天井兩邊各有三間廂房。走過天井,便是大殿,供著三世佛。佛像連龕才四尺來高。大殿東邊是方丈,西邊是庫房。大殿東側(cè),有一個小小的六角門,白門綠字,刻著一副對聯(lián):
一花一世界
三藐三菩提
進門有一個狹長的天井,幾塊假山石,幾盆花,有三間小房。
小和尚的日子清閑得很。一早起來,開山門,掃地。庵里的地鋪的都是籮底方磚,好掃得很,給彌勒佛、韋馱燒一炷香,正殿的三世佛面前也燒一炷香、磕三個頭、念三聲“南無阿彌陀佛”,敲三聲磬。這庵里的和尚不興做什么早課、晚課,明子這三聲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后,挑水,喂豬。然后,等當(dāng)家和尚,即明子的舅舅起來,教他念經(jīng)。
教念經(jīng)也跟教書一樣,師父面前一本經(jīng),徒弟面前一本經(jīng),師父唱一句,徒弟跟著唱一句。是唱哎。舅舅一邊唱,一邊還用手在桌上拍板。一板一眼,拍得很響,就跟教唱戲一樣。是跟教唱戲一樣,一樣哎。連用的名詞都一樣。舅舅說,念經(jīng):一要板眼準(zhǔn),二要合工尺。說:當(dāng)一個好和尚,得有條好嗓子。說:民國二十年鬧大水,運河倒了堤,在清水潭合龍,因為大水淹死的人很多,放了一臺大焰口,十三大師——十三個正座和尚,各大廟的方丈都來了,下面的和尚上百。誰當(dāng)這個首座?推來推去,還是石橋——善因寺的方丈!他往上一坐,就跟地藏王菩薩一樣,這就不用說了;那一聲“開香贊”,圍看的上千人立時鴉雀無聲。說:嗓子要練,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要練丹田氣!說: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說:和尚里也有狀元、榜眼、探花!要用心,不要貪玩!舅舅這一番大法要說得明海和尚實在是五體投地,于是就一板一眼地跟著舅舅唱起來:
“爐香乍爇——”
“爐香乍爇——”
“法界蒙薰——”
“法界蒙薰——”
“諸佛現(xiàn)金身……”
“諸佛現(xiàn)金身……”
……
等明海學(xué)完了早經(jīng),——他晚上臨睡前還要學(xué)一段,叫作晚經(jīng),——荸薺庵的師父們就都陸續(xù)起床了。
這庵里人口簡單,一共六個人。連明海在內(nèi),五個和尚。
有一個老和尚,六十幾了,是舅舅的師叔,法名普照,但是知道的人很少,因為很少人叫他法名,都稱之為老和尚或老師父,明海叫他師爺爺。這是個很枯寂的人,24小時關(guān)在房里,就是那“一花一世界”里。也看不見他念佛,只是那么一聲不響地坐著。他是吃齋的,過年時除外。
下面就是師兄弟三個,仁字排行:仁山、仁海、仁渡。庵里庵外,有的稱他們?yōu)榇髱煾浮⒍煾福挥械姆Q之為山師父、海師父。只有仁渡,沒有叫他“渡師父”的,因為聽起來不像話,大都直呼之為仁渡。他也只配如此,因為他還年輕,才二十多歲。
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當(dāng)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卻叫“當(dāng)家的”,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他確確實實干的是當(dāng)家的職務(wù)。他屋里擺的是一張賬桌,桌子上放的是賬簿和算盤。賬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經(jīng)賬,一本是租賬,一本是債賬。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錢,——要不,當(dāng)和尚干什么?常做的法事是放焰口。正規(guī)的焰口是十個人。一個正座,一個敲鼓的,兩邊一邊四個。人少了,八個,一邊三個,也湊合了。荸薺庵只有四個和尚,要放整焰口就得和別的廟里合伙。這樣的時候也有過,通常只是放半臺焰口。一個正座,一個敲鼓,另外一邊一個。一來找別的廟里合伙費事;二來這一帶放得起整焰口的人家也不多。有的時候,誰家死了人,就只請兩個,甚至一個和尚咕嚕咕嚕念一通經(jīng),敲打幾聲法器就算完事。很多人家的經(jīng)錢不是當(dāng)時就給,往往要等秋后才還。這就得記賬。另外,和尚放焰口的辛苦錢不是一樣的。就像唱戲一樣,有份子。正座及時份。因為他要領(lǐng)唱,而且還要獨唱。當(dāng)中有一大段“嘆骷髏”,別的和尚都放下法器休息,只有首座一個人有板有眼地曼聲吟唱。第二份是敲鼓的。你以為這容易呀?哼,單是一開頭的“發(fā)擂”,手上沒功夫就敲不出遲疾頓挫!其余的,就一樣了。這也得記上:某月某日、誰家焰口半臺,誰正座,誰敲鼓……省得到年底結(jié)賬時賭咒罵娘。……這庵里有幾十畝廟產(chǎn),租給人種,到時候要收租。庵里還放債。租、債一向倒很少虧欠,因為租佃借錢的人怕菩薩不高興。這三本賬就夠仁山忙的了。另外香燭、燈火、油鹽“福食”,這也得隨時記記賬呀。除了賬簿之外,山師父的方丈的墻上還掛著一塊水牌,上漆四個紅字:勤筆免思。
仁山所說當(dāng)一個好和尚的三個條件,他自己其實一條也不具備。他的相貌只要用兩個字就說清楚了:黃,胖。聲音也不像鐘磬,倒像母豬。聰明么?難說,打牌老輸。他在庵里從不穿袈裟,連海青直裰也免了。經(jīng)常是披著件短僧衣,袒露著一個黃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腳趿拉著一對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著。他24小時就是這樣不衫不履地這里走走,那里走走,發(fā)出母豬一樣的聲音:“呣——呣——”
二師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間來住幾個月,因為庵里涼快。庵里有六個人,其中之一,就是這位和尚的家眷。仁山、仁渡叫她嫂子,明海叫她師娘。這兩口子都很愛干凈,整天地洗涮。傍晚的時候,坐在天井里乘涼。白天,悶在屋里不出來。
三師父是個很聰明精干的人。有時一筆賬大師兄扒了半天算盤也算不清,他眼珠子轉(zhuǎn)兩轉(zhuǎn),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贏的時候多,二三十張牌落地,上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他打牌時,總有人愛在他后面看歪頭胡。誰家約他打牌,就說“想送兩個錢給你”。他不但經(jīng)懺俱通(小廟的和尚能夠拜懺的不多),而且身懷絕技,會“飛鐃”。七月間有些地方做盂蘭會,在曠地上放大焰口,幾十個和尚,穿繡花袈裟,飛鐃。飛鐃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鐃鈸飛起來。到了一定的時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幾十副大鐃緊張急促地敲起來。忽然起手,大鐃向半空中飛去,一面飛,一面旋轉(zhuǎn)。然后,又落下來,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常地接住,有各種架勢,“犀牛望月”、“蘇秦背劍”……這哪是念經(jīng),這是耍雜技。也許是地藏王菩薩愛看這個,但真正因此快樂起來的是人,尤其是婦女和孩子。這是年輕漂亮的和尚出風(fēng)頭的機會。一場大焰口過后,也像一個好戲班子過后一樣,會有一個兩個大姑娘、小媳婦失蹤,——跟和尚跑了。他還會放“花焰口”。有的人家,親戚中多風(fēng)流子弟,在不是很哀傷的佛事——如做冥壽時,就會提出放花焰口。所謂“花焰口”就是在正焰口之后,叫和尚唱小調(diào),拉絲弦,吹管笛,敲鼓板,而且可以點唱。仁渡一個人可以唱一夜不重頭。仁渡前幾年一直在外面,近兩年才常住在庵里。據(jù)說他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個。他平常可是很規(guī)矩,看到姑娘媳婦總是老老實實的,連一句玩笑話都不說,一句小調(diào)山歌都不唱。有一回,在打谷場上乘涼的時候,一伙人把他圍起來,非叫他唱兩個不可。他卻情不過,說:“好,唱一個。不唱家鄉(xiāng)的。家鄉(xiāng)的你們都熟,唱個安徽的。”
…………
………… oun? ?>??x?B?an>(383)
唐門三杰 (387)
不 朽 (391)
夢 (395) t iy?x?B?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屐 痕
湘行二記 (223)
天山行色 (229)
山和人 (244)
碧 霞 元 君 (246)
懸空的人 (249)
美國女生 (252)
美國短簡 (254)
林肯的鼻子 (260)
嚴(yán)子陵釣臺 (263)
露筋曉月 (265)
談藝錄
讀民歌札記 (269)
中國文學(xué)的語言問題 (278)
認(rèn)識到的和沒有認(rèn)識的自己 (283)
傳 神 (290)
談?wù)勶L(fēng)俗畫 (294)
聽遛鳥人談戲 (300)
宋士杰 (303)
筆下處處有人 (310)
又讀《邊城》 (321)
太監(jiān)念京白 (327)
晚翠文談》自序 (329)
菰蒲深處》自序 (332)
關(guān)于《受戒》 (334)
大淖記事》是怎樣寫出來的 (338)
短篇小說的本質(zhì) (342)
張大千和畢加索 (352)
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 (354)
圖書不錯,快遞速度快,包裝完好,孩子喜歡看。
很喜歡汪曾祺的文筆,優(yōu)美給人希望。
雜志之家的書不錯
這是一本大師之作,大型出版社出版,裝幀精美,價格實惠的好書。謝謝當(dāng)當(dāng),謝謝快遞小哥哦!都辛苦了!
讀過汪老的散文.
先看了汪曾祺的散文,第一感覺有趣
很好很好很好
喜歡,很喜歡!
汪曾祺的小說,篇篇有味道。
不錯,值得品讀
很早就想買的一本書
好書,就是開本太大了
這本書里面居然有錯別字!
向往已久,希望不要失望,看起來很不錯
不錯的購物體驗
好書,汪先生真人。
很棒啊,心水這本書好久了,覺得貴。。。碰見打折毫不猶豫就買啦!
一直很喜歡汪曾祺的作品,如今終于買了一本,好開心。(∩_∩)
不錯,現(xiàn)在的包裝也比以前好了,書感覺也不錯,超值
汪曾祺的文章淡淡的,很有生活的氣息,書也很好,支持
給兒子買的。這家伙看得都舍不得放手,應(yīng)該是相當(dāng)好看吧。
買兩本,有一本不太好,送貨很快的,活動期間購買真的特別實惠,當(dāng)當(dāng)買書一直值得期待!
滿分給作者。每一篇小說,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感悟,文風(fēng)看似平淡實則奇絕,大愛!
厚厚的一本書,印刷精良,小說內(nèi)容全面,字體大小正好很清晰。超值,贊!美中不足的是如果換個封面就更好了。
本來想買散文卷的,結(jié)果沒在意買成小說卷了,但是內(nèi)容一樣精彩。好喜歡。印刷好,裝幀簡潔大方。喜歡。
紙質(zhì)好,排版印刷也好,喜歡汪曾祺的小說,很沉的一本書,滿意!
尾品匯買到的書,很劃算。內(nèi)容大概翻閱了一下,不同以往自己看的小說風(fēng)格,買來慢慢品吧
很厚,很精美的一本書,汪曾祺的散文好,小說也充滿了智慧
跟照片一樣的,對汪曾祺的好感來源于高中的課外閱讀,讀完小說讀散文,沒有什么好詞好句讀書筆記可抄,卻是結(jié)結(jié)實實的好文章。
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集《生活,是很好玩的》前些日子購來了,前日偶逛尾品會,看到老先生的這部小說卷竟然才2.9折,就趕緊下單。今日快遞小哥送來,真的很不錯呢,真的是超值啊!這是最滿意的一次購書!
語言的美不在每一個字,每一句,而在字與字,句與句之間的關(guān)系。包世臣論王羲之的字,說他的字單看一個一個的字,并不覺得怎么美,甚至不很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與字之間“如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相關(guān)”。文字語言也是這樣,句與句,要互相映帶,互相顧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