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史稱"雙槍兵",一支步槍、一支煙槍。在軍閥混戰中川軍名聲不佳,而在民族危亡之際,川軍將士卻義無反顧地奔赴前方戰場。面對不可一世的日軍,川軍"雄起",奮力殺敵。方軍、裘黎陽編著的《的川軍(老兵口述實錄)》一書的出版。為這段歷史增添了豐富的史料。
方軍、裘黎陽編著的《后的川軍(老兵口述實錄)》是方軍歷時十年,在四川省境內對幸存的參加抗戰的川軍老兵所做的口述采訪,以老兵王振庸的傳奇經歷為代表,全書共采訪11位老兵,以及殉國將軍王銘章的身邊人,他們的口述實錄較為地反映了川軍抗戰的精神面貌和戰爭經歷
序
王振庸:95歲的川軍抗戰幸存上尉/
95歲的川軍出川抗戰上尉書記官王振庸先生的收藏,令我吃驚!的國家一級文物!民國時期的孤本、善本、絕本!其中,"川軍出川抗戰"、"對日宣戰"的布告都是連我國臺灣省也沒有的抗日戰爭文物。
廖季威:抱憾終生的中國占領軍上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10月,美國政府致中國政府一份公文,商請中國派出一個由五萬人編成的軍隊,協助盟軍占領日本。廖季威上校奉命作為占領軍的先遣人員首先赴日,成為盟軍對日管制委員會、中國駐日代表團及時組上校參謀。
黃紹甫:最倒霉的遠征軍老兵/
每一個老兵都是一個傳奇,這些人的心路歷程匯成一部中華民族的抗戰史。黃紹甫在1944年參加遠征軍,開赴緬甸與日軍作戰,親歷槍林彈雨。我采訪黃紹甫時,他當著大家的面給我一份他的自傳。親歷抗日戰爭的老兵很多,但是,能寫自傳的人寥寥幾。他希望傳承。
劉景軾:我想尋找16年前的那張照片/
劉景軾,95歲,蒲江人,黃埔生,戰時四川防空司令部監視隊副隊長、防空協導委員會總干事、四川省航空委員會參謀室參謀、陸軍335師參謀長,后改為355師,上校。在成都上空擊落兩架日機,擊斃日酋奧田大佐。抗戰勝利,退役,從事教育。解放后入獄,1975年特赦。
邱大明:一塊假幣換回一條命/
92歲的邱大明在1937年開赴前線與侵華日軍作戰的時候,他的軍銜是少尉,他的年齡是23歲。那時,他剛剛新婚5個月。用一個美好的漢語詞匯形容,叫做"新婚燕爾"。
羅見淵:昔日鐵血戰衡陽/
抗日戰爭時期,羅見淵所在的部隊參與了多場重要的戰役: 1940年的長沙會戰;1943年的常德戰役;1944年的衡陽保衛戰。1945年8月,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羅見淵所在的74軍奉命開往上海,駐復旦大學看守日軍俘虜。1947年,在第三次國內戰爭中,于孟良崮被俘后,遣送回鄉。
楊養正:四行孤軍,八百壯士/
他是國難當頭挺身而出的熱血青年,他是死守上海四行倉庫慘烈戰事的親歷者,他是一位在戰火中收獲純樸愛情、在60年的蹉跎歲月中用生命堅守的偉大丈夫,他就是 "四行孤軍,八百壯士"的幸存者楊養正。
楊根奎:我也參加了四行倉庫保衛戰/
楊根奎老人也是四行八百壯士幸存者之一。老人曾任敢死隊長,與日寇拼刺刀,額頭掛彩;從戰俘營拼死逃出,左手腕負傷;1949年以中校偵察隊長身份起義,遣鄉務農。
胡正昌:被人遺忘的龍陵戰役老兵/
1938年,黃埔軍校到成都招生,胡正昌報名參加考試,成為黃埔軍校第17期步兵科學員。1940年12月畢業,胡正昌被分配到國軍71軍。1942年,在云南遠征軍第11集團軍87師參謀處任通訊參謀。當時,駐防怒江前線,與日軍隔江對峙。
黃士偉:布雷炸死日軍酒井直次中將/
黃士偉先生年逾九旬。1942年5月,當時22歲的少校營長黃士偉率一個排的兵力,在蘭溪縣城北1.5公里處設伏,埋了60多枚地雷。時隔40余年,已過花甲之年,黃士偉才知道,這次埋伏,炸死了54歲的日酋師團長酒井直次中將。
楊宗廉:永不消逝的抗戰的記憶/
楊宗廉,1924年出生于成都。成都石室高中班學生,1944年偷偷報名參軍,到了昆明以后才寫信通知家人,"那個時候,沒有想那么多,就是覺得要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所以毅然參軍"。10月,加入遠征軍憲兵獨立第三營四連三排七班。所在部隊主要擔負保衛野戰醫院安全。
王銘章:抗日英雄身后事/
王銘章,四川省新都泰興場人,早年參加保路運動和討伐袁世凱戰爭,曾以其稟性正直、驍勇善戰而享譽軍旅。在中國抗日戰爭徐州會戰中,因誓死保衛滕縣 (今山東滕州)而犧牲殉國,為臺兒莊大捷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后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附錄 不要忘記侵略戰爭帶來的空前浩劫
后記
紀念周是8點開始的,參加的人員除了軍校全體教官及學生外,還有其他機關的人員,故叫擴大紀念周。行禮如儀。讀完總理遺囑后,是校長訓話。
慢吞吞地站起來,他首先就問:"工兵學校教育長來了沒有?"
教育長馬上答道:"來了!"
蔣又問:"工兵學校的值星官來了沒有?"
教育長馬上又回答:"報告校長,人已經帶來了!"
蔣又吩咐:"叫他站到前面來。"
教育長同副官主任立即跑去叫排長將王押上去。
看見王丕承是被捆起押上來的,一下就火了:"誰叫你們把他捆起來的?松綁!"
教育長一下子搞蒙了。副官主任反應快,趕緊上前把王的捆綁繩索解開了,照的命令把王推到前面去站起。
今天校長的臉上絲毫不見前天夜里那種氣洶洶、惡狠狠的樣子,而是面帶笑容、和顏悅色地向眾人夸獎王丕承說:"他是很盡忠職守的軍人,為了工兵學校的安全,半夜都在查崗巡哨。進出校門的車子,不論是誰的,都要檢查,我的車子也不例外。他做得好,做得對,有責任心,我們的革命隊伍,就是需要有這樣勇于負責任的人,才能完成我們革命的使命,他這樣的精神,是值得大家效法的。"
王丕承剛才被押在汽車上時,已認定自己此行是兇多吉少,誰知道現在竟然被校長當眾這樣表揚了一番,反叫他摸不著頭腦,弄不清今天究竟是福還是禍,現在醒著還是在夢中,只覺得腦袋里迷迷糊糊的。
校長訓話完后,一聲"立正"的口令,等校長走出會場后,就宣布散會了。
這時教育長走上前來笑嘻嘻地對王說:"丕承兄,和我一齊坐車回校吧!"
王丕承正準備跟著教育長走時,又見一個侍衛官走來對他說:"王教官,校長的訓話,你聽清楚了沒有?"
王回答:"聽清楚了。"
"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要報告校長的,可以向侍從室請求晉見校長,校長會允許的。"說完之后,行了一個軍禮就走了。
教育長知道,這是要個別召王丕承的意思。所謂本人申請晉見,不過是官樣文章。教育長覺得這是工兵學校的光榮,于是對王丕承說:"校長這樣關心你,你一定要呈請晉見校長,方不負校長對你的期望。"
回到學校后,教育長對王說:"你先回家休息三天,星期四來,把你請求晉見的報告呈上來,我叫辦公室的人給你辦。"
王丕承一下子成了新聞人物。
兩個多星期以后,辦公室給王丕承送來一封由侍從室發來的通知書,要他于某月某日上午8時帶著通知書前往蔣的官邸等候召見。教育長又叮囑王丕承:"晉見校長時,你不要緊張,校長問什么,你就答什么,自己想報告的事,預先作好腹稿,切勿慌張。"王連連點頭稱是。
召見的這天,王丕承一早就起床,穿上新軍服、新皮鞋,8點鐘就到了蔣的官邸,將通知書交出來登記后,坐在一間屋子內等候。不一會兒,侍從室的官員來問了他的姓名、年齡、籍貫、職務等,與他所持的文件對照了一下,關照他說:"要注意儀態,進入室內兩步即行禮,行禮后要報告你自己的職務和姓名,報告的聲音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語言要簡短明了,不要太長,叫你退下,你行禮以后退兩步,然后才轉身出門。"
約10點鐘時,有一侍從官出來叫王丕承隨他進入室內。王丕承立正敬禮后,報告道:"工兵學校少校教官王丕承到。"也未叫他坐,就問了他一連串問題:什么學校畢業,畢業了多久,當教官有多久了……然后就勉勵了幾句話,諸如要恪盡軍人的天職、效忠黨國之類。
……
不錯的書,值得一看
好
好書。
好
質量很好,物超所值。
蠻喜歡的 還有贈品 賣家人真不錯
挺不錯的書
川軍,史稱“雙槍兵”,一支步槍、一支煙槍。在軍閥混戰中川軍名聲不佳,而在民族危亡之際,川軍將士卻義無反顧地奔赴前方戰場。面對不可一世的日軍,川軍“雄起”,奮力殺敵
內容沒細看,不好評論,不過這個題材值得國人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