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類精神價值的追求,或許對稱的結構代表近代以來詮釋的"美"。社會的單元組織形態恰恰正是左右拼接、結構完整的一副人類畫卷,徐徐展開畫卷,呈現對稱的平衡性——男人與女人。羅丹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發現需要細膩的心思,更需要理性的思考,當用眼睛觀察到的一切缺乏完整性的時候,我開始了對美的探索,發現了理性下的美的化身——女性。傳統意義的女性角色伴隨社會組織結構的變遷,其自身定位和發展勾畫也同時在發生著轉變。變化帶來新的面貌,帶來新的氣象,更帶來新的陌生,讓我們共同走入——女性的心理世界。
人類的歷史,就某種意義而言是男女兩性關系發展的歷史。女性和男性就像左右手一樣相互協調,共同推動社會向前發展。女性占人類總數的一半,以其特有的才智與魅力,發揮著能頂"半邊天"的獨到作用。女性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女性在生理、心理方面有著與男性不同的特征,需要對女性問題做出特殊的關注和重視。女性的教育不僅是女性社會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各國經濟發展水平、文化模式的一個重要指標。社會的發展進步必然伴隨著女性的社會參與及社會地位的提高,而女性的社會參與及社會地位的提高,本質上又被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所制約。改革開放以來,在校女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女大學生是女性中文化素質較高的群體,她們今天在學校的定位、期望和追求、人生觀、價值觀,將會對我國女性整體素質產生深遠的影響。
女性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新興分支學科,以研究女性心理活動規律為內容,20世紀女性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涉及男女兩性心理過程、語言智力等方面的差異。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的女性心理學在學科化與體系化方面已初具規模,在女性心理的發展與性別分化、心理衛生、情緒、成就動機等問題方面取得一定成功。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大學里關于女性、性心理或兩性心理學的課程也在增加,但總體而言我國的女性心理學的教學和研究還沒有形成規模和體系。研究女性心理學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具有廣泛的實際意義,不僅對女性本身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男性也具有重要意義,如可以建立科學性觀念、確保戀愛成功、促進婚姻幸福、有益身心健康等。
本書的特點:①科學性與實踐性。科學性是教材的靈魂。本書系統闡述女性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力求內容簡明嚴謹,數據考證。實踐性是應用心理學最重要的特色,也是概述的精華。本書結合理論知識,重視學習者的實際應用,在各章節的內容安排上,重點引入大量的案例探析,層層分析,有具體方法可供實施。有助于讀者學習新思路、新方法,突出培養學生的踐行能力和自我潛能開發的能力。②綜合性與針對性。本書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資料充實,力求點面結合,有重點有統合,這對把握該領域的總體理論發展脈絡和具體應用發展態勢都有積極影響。在此基礎上力圖貼近學生和教學,啟發讀者思考、培養其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③前瞻性與新穎性。本書力求突出"新"。本書作者積極關注國內外心理學涉及女性心理學領域的研究動態,充分反映女性心理學教學與科研的新成果,闡述新的見解,解說新的概念,把握概念、思想和方法。
本書共十二章,分為兩篇:及時篇介紹女性生理的發展特點和心理的基本規律,包括生理、感知覺、意識、注意和記憶、思維、言語、動機、意志、情緒和情感、能力和人格等;第二篇介紹女性在性、人際交往、戀愛、婚姻、職業發展方面的實際應用。
本書給出了每章導航、每章要點、資料卡、思考題等模塊,便于學生對章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并理論聯系實際,學會遷移和應用,也適合教師很快把握章節知識要點。本書一是匯集了豐富的研究資料,較為地介紹有關女性心理學的規律及應用,涉及內容廣泛,且較為系統;并給出參考文獻,為廣大師生查閱相關資料提供極大便利。二是關注女性的主要問題,包括戀愛、婚姻、性、人際交往、職業發展等,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指導性,幫助女性更好地認識自己,從而改善學習、生活和工作,提高綜合素養,促進女性身心和諧發展。
本書由幾所高校心理學專業骨干教師同心協力完成。程瑋擔任主編,武曉偉、曾細紅、周藍嵐擔任副主編,大綱由程瑋編寫。各章撰寫分工如下:及時章、第五章由廣東培正學院程瑋編寫;第二章由廣東培正學院馬麗娜編寫;第三章、第六章及時節由廣東培正學院周藍嵐編寫;第四章、第六章第二節和第三節由廣東培正學院曾細紅編寫;第七章、第八章由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武曉偉編寫;第九章由廣東培正學院金丹編寫;第十章由廣東培正學院李婧潔編寫;第十一章由廣東培正學院支素華編寫;第十二章由廣東培正學院朱運清編寫。主編程瑋負責完成及時稿通稿,副主編武曉偉、曾細紅、周藍嵐分擔第二稿和第三稿的通稿任務。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參閱了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包括網上資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水平有限,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師生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