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客戶談判時,客戶心不在焉;跟員工開會時,員工昏昏欲睡;要朋友還錢時,朋友各種推托;讓孩子少玩電游時,孩子只當耳旁風……當你遇到以上情形時,是不是急得直跺腳,或者一句話也不肯多說?
如今你不必再為這些事情煩惱了,本書在金字塔原理基礎上總結出聰明人在溝通時必須把握的兩項原則,它們分別是:明確溝通的目的,即希望通過溝通達到的效果和目標;讓溝通始終在安全舒適的氣氛中展開,即讓對方毫無壓力、真誠地和你展開溝通。同時,本書還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談話、傾聽、行動技巧,通過豐富的對話情境和生動的案例,幫助你以較快的速度掌握這些溝通技巧。
《去梯言-聰明人是怎樣溝通的》: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的方法,行之有效的談話傾聽技巧,跟誰都能聊得來。
不僅能說,還要會說
說話人人都會,但不見得人人會說話。一句話說得好,可以說得人笑;一句話說得不好,可以說得人跳。一句話可能化敵為友,冰釋前嫌,化干戈為玉帛;一句話也可以化友為敵,引發一場爭論,甚至導致一場戰爭。所以,你僅僅能說還是不夠的,還要會說。
學習聰明人的溝通技巧
在我們的生活中和職場中,你是不是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思維敏捷、口才,走到哪里都受到的歡迎,成功也比別人來得更快!這些人的秘密在于他們掌握了溝通的技巧,總是能說出讓別人感到愉快的話。并且,他們也總能用語言引導別人,仿佛他們天生就有一種“呼風喚雨”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通過學習和練習,你也可以得到!
高效能溝通,營造無往不利的事業和人生:
1.避免打著“對你好”的名義說傷害對方的話;
2.面對別人的稱贊,說聲“謝謝”就好;
3.不管什么情況下,都不要說臟話;
4.提意見的時間、場合很重要;
5.批評之后,給出正面的改進建議是關鍵;
6.多以“你”開頭,少用“我”開頭的句子;
7.談話中保持微笑,在覺得贊同時點點頭;
8.別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傾聽并適當做出反應;
9.即使產生意見分歧,也不要急于反駁,聽對方把話說完;
10.“有一說一”和“自以為是”不同,別把粗俗當真性情。
關于本書
給所有想改變自己的人,卡耐基洛克菲勒奧巴馬稻盛和夫馬云任正非等高端人物的經驗實踐,建議閱讀人群:上班族大學生管理者教師心理咨詢師等。
葉舟:心理學博士,中國思維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思維戰略首席專家,北京大學、清華大
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重點大學總裁班特聘教
授,被譽為“中國具有使命感的學者”之一,講授的主要課程有“高端演講與口才的藝術”系
列、“總裁思維風暴”系列、“國學大智慧”系列等。
Chapter 01 溝通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 / 001
有效溝通的三個標準 / 001
分清事實和推論 / 003
共識、分歧和誤會 / 004
溝通與聊天的區別 / 006
Chapter 02 金字塔原理:聰明人的溝通工具 / 008
歸類分組,將思想組織成金字塔 / 008
自下而上思考,概括總結 / 010
自上而下表達,結論先行 / 012
用“金字塔原理”溝通的好處 / 013
用“金字塔原理”溝通的注意事項 / 015
Chapter 03 聰明人的六個溝通習慣 / 017
同理心:學會說“如果我是你” / 017
不爭論:要有歡迎分歧的態度 / 019
不抬杠:和人作對是自作聰明 / 023
不生氣:心平氣和地面對指責 / 024
不冒犯:忌諱的話要避免去說 / 028
說“不”: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 030
Chapter 04 聰明人的九個溝通技巧 / 035
精準表達的技巧 / 035
有效傾聽的技巧 / 039
提問的技巧 / 042
贊美的技巧 / 049
幽默的技巧 / 055
控制情緒的技巧 / 057
編造善意的謊言 / 059
運用三明治法則 / 063
運用雷鮑夫法則 / 064
Chapter 05 聰明人的身體語言心理學 / 068
肢體語言在溝通中的重要作用 / 068
眼神交流:透露你內心情感的信息 / 070
臉色:讀懂人的內心活動 / 073
手勢:溝通的第二唇舌 / 075
姿態:使你的語言更動聽 / 079
小動作:看透內心世界的鏡子 / 082
Chapter 06 聰明人是如何演講的 / 085
慷慨激昂,讓聽眾不再昏昏欲睡 / 085
語驚四座,觀點出新 / 088
調動情感,賺取聽眾的眼淚 / 092
巧設懸念,激起聽眾的好奇心 / 095
故意停頓,讓演講更具吸引力 / 098
巧妙解圍,聽眾冷場自有方 / 100
只需三點,像喬布斯一樣演講 / 102
Chapter 07 聰明人是如何開會的 / 105
會議前的準備工作 / 105
會議的介紹技巧 / 110
會議的主持技巧 / 111
會議進行中的技巧 / 113
會議結束時的技巧 / 115
一次創意激發討論會 / 115
松下幸之助與熱海會議 / 121
Chapter 08 聰明人是如何談判的 / 130
雙贏式談判策略 / 131
以緊逼取勝談判策略 / 134
談判攻勢策略 / 136
談判防御策略 / 141
報價的隱秘技巧 / 144
競爭激烈中的談判 / 146
巧用“我不知道” / 147
不斷溝通,創造價值 / 149
Chapter 09 聰明人是如何銷售的 / 151
怎樣溝通,客戶才會買 / 151
銷售的語言技巧 / 154
改變用詞,溝通效果大不同 / 159
約見客戶時,設計好開場白 / 167
在銷售中,善于提問好處多 / 171
銷售中的說話禁忌 / 177
銷售中的贊美 / 180
Chapter 10 聰明人是如何匯報的 / 184
不懂匯報,你還敢拼職場 / 184
請示工作,主動而不越權 / 187
主動接近領導,替領導分憂解難 / 189
坦誠接受批評,服從領導安排 / 192
尊重和維護,做受領導歡迎的人 / 194
Chapter 11 用聰明的方式溝通變化的世界 / 197
禮尚往來:送禮送心意,溝通有創意 / 197
情有深淺:與朋友溝通的聰明方式 / 200
愛如初見:讓婚姻幸福的溝通秘訣 / 202
親子溝通:培養了不起的孩子 / 205
異性溝通:勇敢大膽有講究 / 209
面對名人:用好溝通三要素 / 213
分清事實和推論
溝通的信息是包羅萬象的。在溝通中,我們不僅傳遞消息,而且還表達贊賞、不快之情,或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
因此,溝通信息可分為:事實;情感;價值觀;意見和觀點。
“小王常常在會上發言”,這是一個事實。
“我反感常常在會上發言的人”,這表達了一種情感。
“常常在會上發言是愛出風頭的表現”,這反映了一種價值觀。
“要批評愛出風頭的人”,這提出了一個意見和觀點。
溝通信息還可以分為:基于事實的信息和基于推論的信息。情感信息、價值觀信息和意見觀點信息都屬于基于推論的信息。
對同一個事實,人們“推論”出的情感、價值觀和觀點有可能千差萬別,比如:
“小王常常在會上發言,愛出風頭!”
“小王常常在會上發言,積極關心集體事務。”
這兩句信息,是對同一個事實作出了相反的價值評判。
“我很高興小王常常在會上發言。”
“我很反感小王常常在會上發言。”
這兩句信息,說的是同一事實,但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
人們在表達情感的時候,常常通過表情、語氣、動作等非語言方式進行。例如,用生氣的語氣或贊賞的語氣說“小王常常在會上發言”,其愛憎的情感一目了然。
聰明的溝通者要謹慎地區分基于事實的信息和基于推論的信息。前者讓你理解“正在發生什么事”,后者讓你理解“對方怎么看待這件事”。
有時候,基于事實的信息和基于推論的信息,是不太容易區分的。例如:“小王常常在會上發言,讓別人沒有發言的機會。”這句話里,“讓別人沒有發言的機會”有可能是事實,也有可能不是。到底是不是,需要調查才能斷定。
在溝通的時候,如果你不加區分地把對方的“事實”和“推論”全部當成事實來接受,就會被誤導,做出錯誤的決定。
有時候,對方以為他講了事實,但實際上他只講了推論。例如對方說:“小王就是愛出風頭!”這就是在把“推論”當成事實來和你溝通。
如果你想了解事實的話,應該反問“你為什么認為小王愛出風頭?”引導對方把事實講出來。
如果你不想了解事實,那你應該在心里記住:對方認為小王是個愛出風頭的人。這才是你了解到的事實。
共識、分歧和誤會
基于事實的信息讓你理解“正在發生什么事”,基于推論的信息讓你理解“對方怎么看待這件事”。
接下來,你會有什么反應呢?我們把情況分為三種:
其一,我理解發生了什么事,也理解你怎么看待這件事,對此我皆認同。這種狀態叫達成共識。
其二,我理解發生了什么事,也理解你怎么看待這件事,但是我反對你對事實的理解,或者反對你的情感、價值觀或意見。這種狀態叫發現分歧。分歧又分為三種:事實分歧、推論分歧和邏輯分歧。例如,小王常常在會上發言,愛出風頭。
事實分歧:我并不認為小王常常在會上發言。
推論分歧:小王常常在會上發言,這不是愛出風頭,而是關心集體的積極行為。
邏輯分歧:小王常常在會上發言與愛出風頭,這之間有什么必然的邏輯關系呢?我對此表示懷疑和反對。
其三,我沒有理解你說了什么事或者持有什么推論,但我就是支持你或者反對你。這種狀態稱為誤會。
有效溝通所要達到的目的是:找到共識、發現分歧、消除誤會。
人們通常都喜歡共識,討厭誤會和分歧。實際上,發現分歧也是有效溝通的一種成果。
有的溝通者分不清誤會、共識和分歧的區別,他們為了支持而支持、為了反對而反對,其立場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離有效溝通也越來越遠。
積極的溝通者總是善于發現共識。如果雙方處處存在分歧,那么“沒有共識”是否可以成為我們這次溝通的共識呢?
消極的溝通者只看到分歧而看不到共識。殊不知溝通的一條黃金法則就是:分歧將會制造更多的分歧,共識將會制造更多的共識。
在銷售話術中有一個金句“正像您所說……”例如,當顧客嫌商品價格昂貴時,銷售人員說:“正像您所說,這件商品價格不菲,因為它的用料都是極其講究的。”當顧客抱怨產品的樣式不合心意的時候,銷售人員說:“正像您所說,這一產品的樣式并不能讓每個顧客都喜歡。不過我們可以為您訂制您想要的樣式。”當顧客擔心訂制需要額外花錢還要等待的時候,銷售人員可以說:“正像您所說,訂制需要額外付費,但您要是不急用的話還是值得的。”這一銷售金句就充分應用了溝通的這一黃金法則,每一句介紹都從與顧客的共識開始,大大增加了成交的機會。
設想一下,如果銷售人員在處理顧客的異議時,常說“事情不像您想的那樣”,那又會怎么樣呢?我想顧客一定會被氣跑吧!
溝通與聊天的區別
溝通與聊天的區別在于:溝通帶有某種目的,而聊天未必。
比如,夫妻之間吵架,想要達到和解的目的,有必要溝通;銷售人員要將東西賣給顧客,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千方百計地尋找與顧客溝通的方法;老師要達到教導學生的目的,就要與學生做好溝通的工作;領導要傳達給下屬某個旨意,要與下屬溝通;同樣,下屬要找領導匯報情況或請示工作,也會與領導進行溝通。
如果溝通沒有目的,也就稱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溝通。有的人凡事都喜歡插嘴,而且一插上嘴就沒完沒了,并認為自己能說會道、善于溝通,這其實是對溝通的誤解。在送別老領導的晚宴上,有個“能說會道”的人大談財經局勢,忘記了這個宴會是為了送別,是為了與老領導溝通感情,是為了表達感謝和祝福……這樣的能說會道,只能讓人反感。
帶著目的去溝通,也會出現偏離目的的現象。
根據行為心理學的創始人約翰 沃森建立的“刺激—反應”原理,人的行為是受到刺激后的反應。由于溝通需要雙方的互動和交流,因而對方的反饋和言行會形成一個“刺激”。溝通高手無論受到什么刺激,其反應都會圍繞溝通的目的來進行,而普通人卻會讓自己的反應脫離溝通的目的。
例如銷售人員與顧客溝通的目的是為了達成交易。在溝通過程中,無論顧客說什么,銷售人員都不應忘記這一目的。如果顧客嫌你賣的東西沒檔次,而你受到這一“刺激”后的反應是反駁顧客沒眼光,那就脫離溝通目的了。這時銷售人員的聰明反應是換個角度介紹產品的其他優點。
并非所有的聊天都沒有目的。有目的的聊天,也是一種溝通形式,叫做非正式溝通,這是很多溝通高手常用的策略。日本東芝公司的總經理土光敏夫,人稱“提著酒瓶子的大老板”。他剛接手東芝公司時,公司連年虧損,很不景氣。上任伊始,他不顧年邁,及時件事就是遍訪設在日本各地的30多家下屬企業。每到一處,土光敏夫不是先聽廠長、經理匯報,而是找一些老工人去酒館喝酒、聊天。他通過這種策略,發現了企業一線的問題并想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聊天看上去隨意自在,但有了目的以后,就要圍繞此目標來進行。比如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說笑話,是為了達到交友、獲得快樂的目的。為了這一目的,聰明的溝通者就不會冷落在場的任何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有著他自己的發表欲,如果你只想自己講,讓大家都聽你的,就會失去與眾人交談的樂趣。別人沒有精神聽下去,只好不歡而散了。
物流很快,還沒看。
當當網會不定期地推出各種積分活動,請隨時關注關于積分促銷的告知。 1、會員可以用積分參與當當網指定的各種活動,參與后會扣減相應的積分。 2、積分不可用于兌換現金,僅限參加當當網指定兌換物品、參與抽獎等各種活動。
很好,很好。
包裝很不錯,期待是一本好書。
速度快,包裝好
快遞給力,書待見內容,評論待定
非常滿意,很喜歡
還沒來得及看,包裝感覺還不錯
紙張很好!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大同小異,都差不多的內容,懂得融會貫通就好
正能量勵志讀物,很實用,我們全家一起來學習,來進步,推薦給大家一起來讀哦
非常好,這次包裝好,沒有受損,點贊
。。。。?。?。。?。
書很棒,正版,一直在當當買書,物美價廉,物流很快,全五分,下次再來!
物流速度快,快遞員服務態度好
挺不錯的一本書
挺好的,慢慢學到了一些,整天看呢。喜歡,謝謝。
很好,多看書,各種書籍都有涉獵!
很好的一本書
活動時買的,感謝當當降低了知識成本。。。認識自己跳出情緒藩籬固著,‘’嗜欲深者天機淺‘’饕餮之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