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二戰風云人物》中的一本,以二戰時期蘇聯將領朱可夫為主角的個人傳記。
從士兵到元帥,朱可夫憑借赫赫戰功,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飛躍。本書以朱可夫的軍事生涯為主線,詳細記述了他所參與指揮的重大軍事行動,以及他憑借自己的忠誠、勇敢、智慧,還有頑強不屈、無所畏懼的精神,指揮蘇聯紅軍為徹底擊敗納粹德國作出的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誠意推出《二戰風云人物》系列叢書。
本叢書共10冊,收入了二戰期間"同盟國"和"軸心國"將領各5人,分別是:艾森豪威爾、巴頓、麥克阿瑟、朱可夫、蒙哥馬利、隆美爾、鄧尼茨、曼施泰因、古德里安和山本五十六。
本書系其中一種,真實記述"終結者"朱可夫的一生。
本叢書為圖文紀念版,由專家學者撰寫,內配以國內罕見的相關圖片,是一套具有研究價值和珍藏價值的書籍。
本叢書不止于對人物在二戰期間經歷的單純記述,而是從宏大的歷史戰爭畫卷入手,就人物的性格、軍事指揮藝術以及世界潮流發展進行深入分析與闡釋,傳達了正義必將戰勝邪惡這一亙古不變的真理。
作者簡介
李正軍,男,遼寧盤錦人。北京師范大學法學博士,現工作于遼寧社會科學院地方黨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共黨史研究。工作期間承擔多項省部級、市級課題研究,并在核心期刊多篇。
叢書主編
于之偉,男,河北永清人,遼寧社會科學院黨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室主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博士生,香港中文大學短期訪問學者,2012年度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術新人獎獲得者。在《社會科學輯刊》等刊物多篇,多次參與、主持國家、省級社科基金項目。
郭嶺松,男,北京人,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副編審,長期從事出版工作,對歷史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著有《微觀記錄(1840-1949)》、《新四軍東進紀實》、《羅伯斯皮爾傳》等,與他人合作出版有《第二次世界歷史大辭典》、《新中國50大事記(1949-1999)》等。
及時章苦難童年作坊學徒
苦難的童年/003
毛皮作坊當學徒/011
第二章初入軍營嶄露頭角
投身沙俄軍營/023
加入騎兵第10師/029
當選連士兵委員會主席/031
第三章參加紅軍保衛祖國
光榮參加紅軍/037
加入布爾什維克/042
第四章指揮有方連連升職
成為騎兵連一名排長/049
獲得英勇的"紅旗勛章"/053
升任布祖盧克團團長/058
努力學習軍事理論/063
軍事生涯的轉折/072
第五章哈勒欣河聲名遠播
巴英查崗山之戰/085
哈勒欣河大勝日軍/094
基輔特別軍區司令員/099
第六章臨危受命穩定戰
擔任紅軍總參謀長/113
蘇德戰爭爆發/119
危難之中穩定西南戰局/124
西方方面軍潰敗/130
第七章列寧格勒保衛蘇聯
意見相左,調往前線/139
"救火"列寧格勒/144
克服困難,不辱使命/148
第八章保莫斯科大敗德軍
莫斯科保衛戰/159
臨危受命,統領西方方面軍/164
莫斯科危急/168
粉碎德軍的第二次強攻/171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174
第九章乘勝追擊連挫德軍
斯大林格勒會戰/183
反攻戰役的初試/191
庫爾斯克會戰/204
第十章大舉西進反攻德國
大舉西進,解放烏克蘭/219
向西不斷挺進/226
巴格拉季昂戰役/229
殺奔維斯瓦河/234
1920年12月末,整個獨立騎兵第14旅被調往沃羅涅日省肅清富農暴亂和科列斯尼科夫匪徒。任務完成后,該旅又在坦波夫省清匪司令部(司令圖哈切夫斯基,副司令烏博列維奇)的領導下參加了對安東諾夫匪軍的清剿。
安東諾夫原來是坦波夫省基爾薩諾夫城的小市民,早年在實科學校讀書,后來參加了社會革命黨,曾因犯刑事罪被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二月革命期間,安東諾夫返回坦波夫省,擔任基爾薩諾夫縣警察局局長。十月革命爆發后,他糾集了一大幫烏合之眾,建立了擁有數千人的幾個團,光是幾個騎兵團就擁有1500—3000人的兵力。安東諾夫非常狡猾,他從來不與紅軍大部隊作戰,只在有充分把握的前提下才投入戰斗,對蘇維埃政權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1920年12月,蘇維埃政府成立了坦波夫省清匪司令部。但是,坦波夫的軍事指揮部由于缺乏組織能力和不夠果斷,未能肅清安東諾夫白軍。瘋狂的安東諾夫甚至親自率領部隊襲擊了紅軍的守備部隊。
獨立騎兵第14旅旋即被調往該地,協助剿匪。就在這時,圖哈切夫斯基被任命為坦波夫省清匪司令,指揮部隊與安東諾夫白軍作戰。圖哈切夫斯基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指揮員,曾指揮紅軍取得多場大規模戰役的勝利。他的到來讓戰士們都非常高興。
圖哈切夫斯基到獨立騎兵第14旅視察的時候,朱可夫親眼見到了這位富有個人魅力的指揮官。當時,圖哈切夫斯基在坦波夫希納的熱爾迭夫卡車站上與獨立騎兵第14旅的旅長談話,朱可夫就站在一旁。朱可夫被圖哈切夫斯基的個人魅力感染了,他在心里暗暗下決心,要向這位的指揮官學習。
在圖哈切夫斯基的出色指揮下,安東諾夫所部很快就被擊潰了。在歷次戰斗中,1921年春天爆發的一場戰斗給朱可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場戰斗發生在距熱爾迭夫卡車站不遠的維亞佐瓦亞·波奇塔村。那天早晨,獨立第14旅接到戰斗任務。根據偵察兵的報告,距村子10—15公里處發現了約3000名安東諾夫騎兵。
騎兵第1團離開維亞佐瓦亞·波奇塔村以后,在左側成縱隊前進。第2團則在右面相距第1團4—5公里處行進。朱可夫率領第1團第2連攜帶4挺重機槍和一門火炮作為前隊沿大路前進。走著走著,突然第2連與約250名安東諾夫騎兵遭遇了。
朱可夫命令士兵迅速展開戰斗隊形,并把火炮、機槍的火力對準敵人,向敵人猛沖過去。安東諾夫騎兵經受不住紅軍的迅猛突擊,紛紛后退。朱可夫帶領士兵們窮追不舍,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突然,一個安東諾夫騎兵從側面向朱可夫開了一槍。子彈打中了朱可夫的坐騎,馬應聲而倒,重重地壓在了朱可夫的身上。第二連政治指導員諾切夫卡見狀,急忙策馬向前,一刀砍死了向朱可夫射擊的那個敵人。諾切夫卡一彎腰,順手抓住了那個敵兵的馬韁繩,塞到朱可夫的手里。朱可夫翻身上馬,又繼續追了上去。
就在這時,偵察兵報告有一隊安東諾夫騎兵企圖迂回第2連的側翼。朱可夫馬上核實情況,一邊命令全連發起猛烈的射擊,一邊派通信兵去報告團長。幾十分鐘之后,第1團團長率部趕到,也投入了戰斗。安東諾夫騎兵死戰不退,第1團漸漸不支。就在這時,在第1團右翼行進的第2團傳來消息,他們遭遇了在數量上占優勢的敵人,被迫后退了。于是,右翼的敵人便將槍口轉向第1團,從右翼加入了戰斗。
團長當機立斷,立即撤回維亞佐瓦亞·波奇塔村,將敵人誘至對其不利的地形。第2連受命掩護全團退出戰斗。安東諾夫騎兵們發現紅軍的這一行動后,立即盡全力向作為團后衛的第二連猛撲過來。
在數量上占優勢的敵人面前,朱可夫沒有慌亂。他命令用連隊裝備的4挺重機槍和一門76毫米火炮壓制敵人的火力。朱可夫一邊指揮戰斗,一邊帶著士兵們往后撤。戰場上留下了無數敵人和紅軍戰士的尸體。朱可夫命令不能丟下一個同志,哪怕他們已經犧牲了。紅軍戰士們被朱可失火一般的熱情感染了,奮不顧身地把同志的尸體搶過來,放在拖運機槍的爬犁和炮架上,往后方撤。
第2連的傷亡越來越大,第4排排長烏哈奇·奧戈羅維奇也受了重傷,從馬上跌落下來。他曾經和朱可夫一起在第1騎兵訓練班學習,兩人關系非常好。朱可夫策馬向前,把烏哈奇·奧戈羅維奇拉到馬上。烏哈奇·奧戈羅維奇在快失去知覺時,喃喃地說:"寫信告訴我媽媽,你們別把我留給匪徒。"
戰士們把他和所有傷亡的人一起裝在拖機槍的爬犁和炮架上帶走了。朱可夫發狂般地舉槍向敵人射擊。盡管傷亡慘重,騎兵第1團總算退到了維亞佐瓦亞·波奇塔村,朱可夫率領的第2連大部分也撤出了戰斗。
就在戰斗要結束的時候,朱可夫發現有一挺機槍被丟在了撤退的路上。當時,紅軍的裝備奇缺,朱可夫無論如何也不能忍受將一挺機槍白白丟給白軍。他又策馬揚鞭,沖向了亂哄哄的白軍。突然,一發步槍子彈擊中他的馬,朱可夫一頭從馬上載了下來。在24小時之中,他經歷了兩次危險,而且兩匹戰馬就這樣沒有了。朱可夫又急又氣,舉起手槍擊退了向他逼近企圖活捉他的敵人。但敵人越聚越多,朱可夫的子彈馬上就要打光了。就在千鈞一發之際,連政治指導員諾切夫卡又帶著戰士勃雷克辛、戈爾什科夫和科瓦廖夫等人沖了過來。朱可夫得救了。在紅軍戰士頑強的阻擊下,白軍終于退卻了。
在這次戰斗中,第二連的損失較大,當場陣亡10人,受傷15人。傷員中第二天死亡3人,其中包括第4排排長、朱可夫的朋友烏哈奇·奧戈羅維奇。每一個人都陷入了極大的悲痛之中,發誓一定要消滅這幫白軍,為戰友報仇。
由于朱可夫在這次戰斗中率部阻擊了敵人7個小時,為全團的戰略撤退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蘇維埃革命軍事委員會于1922年8月31日授予他一枚"紅旗勛章"。"紅旗勛章"是蘇維埃的及時個勛章,是根據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在1918年9月16日命令設立的,授予直接參加戰斗而表現特別勇敢和英勇的俄羅斯聯邦的公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第183號嘉獎令如下:
1921年3月5日,在坦波夫省維亞佐瓦亞·波奇塔村附近的戰斗中,朱可夫不顧敵人1500—2000名騎兵的沖擊,率領全連進行了7小時的戰斗,阻止了敵人的猛攻,隨后轉入反沖擊,經6次白刃格斗,擊潰了匪徒。為此,授予他紅旗勛章。
盡管朱可夫在后來獲得過無數榮譽,但他始終將這枚勛章看得很重,因為這枚紅旗勛章是他在紅軍中獲得的及時枚榮譽勛章,象征著紅軍指戰員的英勇無畏。
如果說上面的戰例說明了朱可夫作戰勇猛果敢,不畏強敵的話,下面的事例則反映了他的處變不驚,沉著冷靜:1921年夏末,坦波夫省清匪司令圖哈切夫斯基簽發命令,徹底肅清逃散在坦波夫希納的小股殘匪。朱可夫的騎兵連在一次追趕殘匪的途中意外地撞見了兩輛裝甲車,它們從附近的村子突然沖出后迅速占領了有利地形,并把機槍對準了疾馳而來的騎兵連,儼然是一次準備好的伏擊。但朱可夫卻沒有貿然下令開戰,因為他知道匪徒是沒有裝甲車的,他想先弄清遇到的到底是些什么人,然后再作定奪。于是派人過去進行聯系,結果發現那是自己人,而且前一輛裝甲車上還坐著副司令烏博列維奇,他們原本是打算在半路上攔截向森林方向逃竄的殘匪的。由于朱可夫的鎮定和慎重,才避免了一場自相殘殺的悲劇,而烏博列維奇由此也認識了連長朱可夫。在20世紀30年代,他們還成為工作上的好搭檔,那時烏博列維奇是白俄羅斯軍區司令員,朱可夫則是該軍區的一個騎兵師的師長。
1921年夏季,安東諾夫的軍隊被徹底殲滅。這標志著敵人對蘇維埃政權大規模有組織抵抗的終結。這場戰爭的勝利,對蘇維埃政權來說,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政治上的勝利,蘇維埃政府已深得人心。
從毛皮匠學徒到接下來的軍旅生涯,朱可夫"在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和磨煉,但這種生活教會了他很多東西,并鍛造出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朱可夫的小女兒瑪·朱可娃這樣講道。
hao
下次還來買
挺好的
正版書!
孩子很喜歡
東西很漂亮,賣家服務態度很好,下次還來。
重買的,孩子喜歡,之前的送人了。
二戰名將系列,比較詳細的介紹了各位名將的一生和計謀,軍事愛好者的最愛
小朋友喜歡的,這段時間對二戰歷史很感興趣
不錯,還可以。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書還比較好,不過說滿200減100是騙人的
二戰風云人物系列,朱可夫。二戰70周年出版的系列書,10本,一開始一只少了巴頓將軍,所以一直沒入手,看到巴頓出來了,立即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