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晚清經濟改革拉開序幕,在執政集團與漢族武裝集團爭權奪利的過程中,馬尾船廠、江南制造總局兩大軍工項目上馬。
衙門化的國有企業運作效率極低,在1872年開始的一場國企反腐運動中,改革的大門向民營資本開放。自此,1872年成為國有向民營、局部向整體改革的一個起點,也是晚清王朝為自己埋下隱患的起點。
以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袁世凱、張之洞為首的官方實力派成為改革的主角,以唐廷樞、胡雪巖、盛宣懷、鄭觀應為首的新舊商人成為改革的先鋒。
朝廷與商人的較量,國退民進、民進國退的多年交鋒,最終使經濟改革倒逼政治體制改革。在一場商業勢力助推的憲政改革中,1911年晚清走向滅亡。
1.《高盛陰謀》作者李德林心力之作,6年+65萬字,首次翔實展現晚清經濟變革;
2. 讀懂晚清經濟改革,真正理解當前中國。晚清和中國當下極其相似,歷史就是"現實的昨天"。本書包括股市、官商、價格戰、國企反腐、跨國公司等內容,以晚清為鑒,讀懂中國未來;
3. 吳曉波、張鳴、紀連海、陳九霖等專家名人一致推薦;
4.本書參考資料厚實、,作者耗時6年,收集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盛宣懷等奏折、書信、文集、日記等手資料,超過兩千萬字。
5、《羅輯思維》2014年22期,羅振宇鼎力推薦。
李德林,著名財經作家,傳媒人,"《南方周末》致敬2008年經濟報道"、"影響中國華語傳媒盛典年度經濟報道"、"中國資本市場20周年影響力財經傳媒人"等獎項獲得者。著有《德隆內幕》、《高盛陰謀》、《黃光裕真相》、《暗戰1840》等書。
序 言 / 001
及時章 改革前夜 001
一封密折引發的皇權猜忌 / 002
帝國財政危機,皇弟圖改,皇兄攔腰斬 / 008
洋人"請君入甕",帝國艦隊傻做"夢" / 014
第二章 湘軍大計 023
無路可走,唯有抓牢槍桿子 / 024
軍工基地定安慶,帝國軍事初始航 / 031
錢袋子與槍桿子的較量:淮軍渡兵上海灘 / 038
你唱雙簧,我將計就計:曾國藩和奕的錢袋子之爭 / 043
第三章 京湘合流 051
華爾洋槍隊,帝國艦隊較大的炮灰 / 052
師生的金權暗戰 / 061
京湘聯手,英人圖謀帝國艦隊計劃落空 / 066
第四章 師生博弈 077
八股文士與留洋商人終會合 / 078
安慶圖謀廣東幫 / 083
軍企誰家大:上海洋炮局與安慶軍械所交鋒 / 091
倒霉的五品官,受牢災又虧財 / 098
兩江易主,生吞活剝的并購棋局 / 105
第五章 馬尾風波 115
三權豪搶槍桿子 / 116
王爺的新獵物:馬尾船政 / 124
左爵爺馬尾布局 / 132
竹枝詞案震京城 / 141
流痞鐵匠撒歡馬尾船廠 / 149
第六章 洋行拼殺 159
洋行眼中的香餑餑:長江航線 / 160
洋行廝殺升級 / 168
二品大員單挑帝國軍工企 / 175
第七章 官商進退 189
巖倉警醒紫禁城 / 190
三大佬拼死救船政 / 199
輪船招商局步履維艱 / 209
洋買辦暗度招商局 / 219
唐廷樞智弈津門 / 228
第八章 內外交困 247
軍機泄密案一波三折,大小官員白忙一場(一) / 248
軍機泄密案一波三折,大小官員白忙一場(二) / 256
文祥的政改,為富國圖強還是留名千古 / 264
不當棋子當河豚,李鴻章的鮮美與致命 / 272
執政精英辯國策,朝廷命官喪黃泉 / 280
第九章 金權暗戰 289
紅頂商人胡雪巖,大發國難財 / 290
聲東擊西,俄國人處心積慮要發電報財 / 299
清政府集團坐山觀虎斗,聽任束帶蛇與河豚互咬 / 310
西征軍借款,槍桿子掉入錢袋子 / 319
招商局借錢搞并購,引起一場資金暗戰 / 326
第十章 紅頂商人 001
楊乃武與小白菜翻案,給官場來次大清洗 / 002
首富的勝利,西北資金命脈重入胡雪巖手中 / 010
商人談貸款,帝國來埋單 / 016
有錢人做慈善,為名不為利 / 021
第十一章 招商亂局 033
上海灘的資金暗戰,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 / 034
招商局一把手爭奪戰 / 044
李鴻章穩定招商局軍心,堅持"官督商辦"原則不變 / 050
總辦找靠山,不料所托非人 / 057
第十二章 湘淮之爭 067
兩江易帥起風云 / 068
一份反腐報告引發的血雨腥風 / 078
一次失敗的反間計 / 084
"南洋北洋"捉對廝殺 / 091
第十三章 黃海血戰 101
兩巨頭爭霸上海灘 / 102
一代商業梟雄的隕落 / 111
日本間諜與甲午海戰 / 129
第十四章 皇帝新夢 141
皇帝發行股票籌集賠款銀 / 142
皇帝的改革雄心 / 151
被股票摧毀的改革夢想 / 161
第十五章 鐵路上馬 173
盛宣懷拋棄舊主,結盟武漢 / 174
"江湖郎中"劉鶚敗走武昌城 / 182
日本人盯上了鐵資源 / 191
第十六章 帝國嬗變 197
東南互保大結盟 / 198
老佛爺松口,"祖宗之法也可以變" / 206
袁同志"以石壓卵",收北洋大權 / 215
第十七章 改革 223
日本空手套白狼,借假幣搶資源 / 224
一次難產的貨幣體制改革 / 233
愛新覺羅家族發起的政治改革 / 245
第十八章 丁未政潮 257
開平煤礦被盜案始末 / 258
直隸總督在天津大搞改革試點 / 266
風云詭譎的丁未政潮 / 274
押寶鎮國公,盛宣懷時來運轉 / 285
第十九章 天朝崩潰 295
你一腳我一腳,各國都想在中國鐵路上占一腳 / 296
大清帝國一次幣制改革 / 303
壓垮清王朝的一根稻草 / 310
后 記 327
一封密折引發的皇權猜忌
1861年8月12日清晨,一匹快馬從殘垣斷壁的圓明園飛奔而出。
圓明園大東門口站著一位身穿錦袍的王爺,遠遠地望著飛奔而去的快馬,臉上掛著無盡的惆悵。昔日皇家御園,今日一片狼藉。王爺用右手撣了撣錦袍上的塵土,轉身走進了圓明園。王爺身形瘦削、眉頭緊鎖,擔心幾個時辰之后,百里之外的熱河行宮會翻江倒海。
這位王爺名叫愛新覺羅?奕?,是道光皇帝生前最寵愛的一位皇子,現任大清帝國皇帝咸豐的六弟,一度是咸豐爭奪帝位較大的對手。此人文武雙全,雄心勃勃。1860年9月22日,咸豐皇帝逃往熱河之時,擔心素有大志的六弟聯手已經圍攻北京的英法聯軍取天下而代之,密令奕?在圓明園"督辦和局",不準其進入紫禁城。
"康乾盛世"早已成為愛新覺羅王朝的回憶,到了道光皇帝執政期間,清政府執政精英已經失去了入關前的銳氣,及時次鴉片戰爭將帝國軍隊的無能暴露在了世人面前。清政府執政集團的腐敗搞得民怨沸騰,以洪秀全為首的一幫基層精英最終發動了武裝起義。英法兩國在清政府軍隊鎮壓太平軍起義期間,尋找借口向中國軍隊開戰。內憂外患之時,清政府的八旗軍和綠營軍對洪秀全的軍隊毫無抵抗之力,在英法軍隊面前更是節節敗退。
洪秀全的部隊一路北上之時,英法遠征軍更是長驅直入。咸豐皇帝試圖派出代表跟英法兩國和談,以便集中全部力量圍剿洪秀全的起義部隊。遺憾的是,派出跟英法兩國談判的代表皆以失敗告終,咸豐皇帝別無選擇,決定將一直賦閑的奕?推向前臺。咸豐還有一個想法,身為愛新覺羅皇族成員,和談是奕?的分內之責,一旦失敗,他將成為帝國的罪人。
咸豐皇帝逃離北京之時,帶走了軍機處、六部九卿的高級官員,只留下手無兵權的奕?在圓明園籌謀撫局。英法聯軍立即洞悉了清政府執政集團內部的分裂,決意焚燒圓明園,擊垮咸豐皇帝的精神,力爭在談判中取得較大的利益。1860年10月24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后,奕?帶領20名貼身侍衛在禮部大堂跟英國方面簽署了中英《北京條約》,第二天,又與法國人簽訂了中法《北京條約》。
奕?在禮部大堂跟英國方面簽署《北京條約》時,極盡屈辱,那是年僅27歲的奕?及時次跟洋人打交道,尤其是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勛爵的傲慢,令奕?相當尷尬。英國司令格蘭特準將回憶道:對于恭親王的致意,額爾金答以"驕傲而輕蔑的一瞥","這一定令可憐的恭親王怒火中燒"
這一次,快馬飛奔承德,攜帶的正是奕?寫給咸豐皇帝的一份秘密奏折。此刻奕?心中也是翻江倒海,他腦子里不斷閃現出咸豐皇帝的身影,不,還有那個英國人的身影。奕?心里非常清楚,國難受辱,唯有圖強,可救國難。但他不知道,當自己給皇帝哥哥寫奏折的時候,英國人的密報也早已送達倫敦維多利亞女王的手上。
咸豐皇帝躺在龍床上輾轉難眠,御前大臣肅順未經內侍太監傳喚,就急匆匆直奔咸豐皇帝的寢宮。肅順深得咸豐皇帝的寵信,在熱河,沒有人敢得罪肅順,就連咸豐皇帝的妃子懿貴妃(后來的慈禧)都要對其退讓三分。肅順將一份奏折遞到幔帳前,咸豐皇帝硬撐著身子接過了奏折。
燈光下,肅順發現咸豐皇帝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啪",奏折被咸豐皇帝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咸豐皇帝盯著肅順,腦子里全是熊熊烈火焚燒圓明園的場景,那可是老祖宗的百年心血,奕?不僅沒有守好圓明園,居然還要跟英國人聯手。
肅順再次將折子遞到咸豐皇帝眼前。
這封奏折的名稱是《奏請購買船炮折》,奕?在奏折中提議要聯手桂良、文祥建立大清帝國海軍艦隊。肅順最擔心的局面終于出現了。英法聯軍進兵北京給了奕?再度崛起的機會,在同英法聯軍和談的過程中,以奕?為首的一個政治集團形成了。文華殿大學士桂良是奕?的老丈人,現在跟奕?一起在總理衙門辦事,也參與了和英法談判的全過程。戶部左侍郎文祥身為正紅旗的貴族,在和談過程中同奕?結為政治聯盟。現在奕?的政治聯盟如同哥們兒一般,這三位聯手要咸豐皇帝批準成立海軍艦隊,這是要奪兵權。
奕?的計劃遠非"軍事強國"那么簡單,英法聯軍一路北上,如入無人之境,大清帝國脆弱的軍事力量背后是經濟的衰敗,現在大清帝國需要強軍,更需要富國。有了強大的海軍艦隊,大清帝國才可以進行一系列的富強改革。奕?在奏折中向咸豐皇帝滔滔不絕地講述了組建海軍艦隊的急迫性,當時洪秀全的起義部隊席卷帝國南部,自然是奕?組建海軍艦隊好的理由,"粵逆起事以來,蔓延七八省,滋擾十數年"。
咸豐皇帝相當清楚洪秀全部隊的實力,太平軍一度摸到了天津,差點兒就打到北京。曾經席卷大江南北的八旗勁旅,兩百年間竟淪落到"不能為國家出力,惟知要錢"的地步,在一幫農民部隊面前兩腿發軟。在肅順的力薦之下,咸豐皇帝起用了曾國藩等漢族文官勢力,可太平軍依然是"一發而不可驟制"。
漢族文官勢力活躍在圍剿太平軍的前線,在一場場戰爭中,已經成為千錘百煉的野戰統帥,一個新生的漢族武裝集團正在戰火中成長。在這期間,以奕?為首的清政府執政精英在跟英法聯軍交涉的過程中,在外交舞臺上逐漸得到了國際勢力的認可。奕?在北京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精英盟友,這也將是清政府執政集團內部較大的一股新生勢力。咸豐皇帝越來越焦躁不安,一旦奕?成功組建海軍艦隊,整個帝國將出現多股武裝勢力,皇權將受到嚴重削弱。
奕?在秘密奏折中反復強調,英法聯軍之所以北上京都,根源就是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起義,導致朝廷"用兵既久,財用漸匱"。奕?在密折中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輕描淡寫令咸豐皇帝很是焦慮,他現在無法判斷自己這位兄弟跟洋人的關系。奕?在匯報的時候說,帝國之大亂,對付英法聯軍"不過治其枝葉",在跟英法官員談判的過程中,"英法漸見信服"。
奕?在密折中對英法聯軍的惡行輕描淡寫,毫無訂立城下之盟的羞恥感。只是看客一般告訴咸豐皇帝,英法聯軍進京后也是各懷鬼胎,"各國心志不齊,互相疑貳",尤其是沙俄侵占吉林等邊界,"英法兩國均以為非,蓋其意恐俄國日益強大,不獨為中國之患,即伊等亦不能不暗為之防"。
深仇大恨剛結下,奕?就如此為英法侵略者粉飾,這令咸豐皇帝極度惶恐,奕?難道真的在跟英法暗中勾結?國際勢力對奕?的支持將會讓咸豐皇帝陷入極度尷尬的境地:否決奕?組建海軍艦隊的計劃,可能會刺激英法兩國;同意奕?的計劃,皇權又將受到極大的威脅。咸豐皇帝隱隱覺察到火燒圓明園的那位主角兒才是海軍艦隊真正的操盤手,這背后一定隱藏著一個更大的陰謀。
奕?的密折核心,是為了加快進剿太平軍,才從英國購買現代化軍艦,組建一支強大的帝國海軍艦隊的。奕?在奏折中匯報了組建海軍艦隊的資金問題,主要是通過征收鴉片稅來籌集資金。"洋藥(即鴉片)一項""如辦理得宜","歲可增銀數十萬兩","此項留為購買船炮,亦足裨益"。咸豐皇帝一看到通過鴉片稅組建海軍艦隊的計劃,立即意識到奕?的奏折背后,一定有大清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影子。
……
經濟變革本身是個復雜的話題,而關于晚清的改革,更是被遮蔽在歷史的重重濃霧中。德林兄花費6年時間收集及時手史料,精心爬梳,以財經之眼帶我們回到百年前的歷史現場。推薦一讀。
——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圖書出版人吳曉波
晚清改革,不是浪漫曲,但演成悲劇,還是劇中人出了問題。《改革現場》幫我們還原這段歷史真相,實屬難得。
——著名歷史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
改革現場》生動地再現了清末五十年的經濟改革歷史,用大量的史料證明,改革不是一個特定階層的利益重組,而是一個國家的系統工程,制度、體制、人才、資金缺一不可。
——中航油前總裁陳九霖
換個角度解讀大清滅亡,《改革現場》告訴我們,任何的改革都不太浪漫。晚清改革可以為當下之鑒。
——《百家講壇》主講紀連海
大國志(圖文書)正在閱讀,即將評價正在閱讀,即將評價正在閱讀,即將評價正在閱讀,即將評價正在閱讀,即將評價正在閱讀,即將評價正在閱讀,即將評價
換了幾次終于換到好的了,誰讓這是尾品呢,性價比實在太好了
不知道為什么,看這套書感覺很需要耐心,缺乏一種讀起來的通透感。
講得很詳細,風格與暗戰1840相似,需要仔細慢慢閱讀思考。
該書采用小說的手法描寫晚清的政治經濟事件,生動活潑
正版,物流速度次日到達,配送員態度也很好,五星好評
一貫很喜歡李德林的書,作者的眼光很有獨到之處。
單有錢人做慈I善,為名不為利第十一M章 招商亂局上海灘的資金暗戰,你
很不錯的一部書,看完了一本再來評價的,內容不錯,很經典。
晚清的改革 對我們現在有些借鑒意義 學習學習
很不錯的一本書,快遞員服務也很好,正很不錯的一本書,快很不錯的一本書,快遞員服務也很好,正品。遞員服務也很好,正品。品。
邏輯思維推薦的,正好當當又有活動就拿下來了,回頭好好看一下
雖然寫的是清末的金融、經濟但是寫得生動有趣而又不乏嚴謹,值得一讀
趕上活動半價不錯 發貨速度快 是正版 包裝很好
包裝有點廉價,紙箱里面就書了,就側面一個氣囊還沒氣。一起買了幾本就這個書有壓痕。其他方面都挺滿意的
好書,物美價廉,買了多次了。好書,物美價廉,買了多次了
尾品匯淘的,挺劃算的。詳細闡述了晚清到民國的歷史,了解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呢。
當當一如既往的好。不過現在包裝確實下降了,就一塑料帶,角有點壓折了,不過還是支持當當。
都是應為個人集團利益,才導致了晚清改革失敗。
好書,從洋務運動開始,到清朝滅亡為止。從經濟角度分析清朝滅亡的原因,耳目一新又不乏趣味。
了解晚清歷史不可或缺的一本書,值得仔細閱讀。
我覺得現在的中國倒可以多借鑒明朝的改革和實情更貼切些
這是關于晚清經濟改革的最好的解讀,改革的最終失敗,導致了清朝的滅亡。肉食者應精讀之
改革現場(上、下兩部)(晚清 經濟改革始末)觀虎斗,聽任束帶蛇與河豚互咬西征軍借款,槍桿子掉入Y錢袋子招商局借錢搞并購,引起一場資金暗戰第十章
真心不錯,從經濟而不是常規的軍事、政治角度講述了那60年的在世界各國影響下的中國變化,改革一詞被牢牢扣住,人物鮮明。吹毛求疵的話,要是能延伸的年代再長一點就更好了。不過可能性不大:)
目前正在看,作者力圖從經濟角度來說明晚清的改革,但是引用過多,拼貼`的情景比較嚴重,同時有些地方又介紹的不太仔細,感覺作者可以用力修訂一下。
有些嚴肅的書,還沒有開始看,這類題材不是自己很喜歡的風格,主要是當當活動力度很大,覺得買來可以開闊一下自己的思想,沒有著急閱讀。從歷史中學習和提高,對自己的生活也會有一些啟發。
1862年,晚清經濟改革拉開序幕,在執政集團與漢族武裝集團爭權奪利的過程中,馬尾船廠、江南制造總局兩大軍工項目上馬。衙門化的國有企業運作效率極低,在1872年開始的一場國企反腐運動中,改革的大門向民營資本開放。自此,1872年成為國有向民營、局部向整體改革的一個起點,也是晚清王朝為自己埋下隱患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