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和珅:二號人物圖書
人氣:29

和珅:二號人物

在大清朝296年的歷史中,有一個*靠近皇位的人。在大多數人眼里,他靠溜須拍馬為生,不但*自私,而且*貪婪;而在另一些記載中,他又是一個的正面角色,憂國憂民,公而忘私。他曾是一個被送進了"高干學校"的窮學...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歷史人物  
  • 作者:[紀連海]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6203446
  •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7
  • 印刷時間:2013-07-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在大清朝296年的歷史中,有一個靠近皇位的人。在大多數人眼里,他靠溜須拍馬為生,不但自私,而且貪婪;而在另一些記載中,他又是一個的正面角色,憂國憂民,公而忘私。他曾是一個被送進了"高干學校"的窮學生,卻走了一條與同僚們不同的上位之路。他曾榮極一時,終又慘淡落場。關于他的故事,被搬上銀幕、舞臺,一次又一次地上演。他有一個即使在今天仍舊家喻戶曉的名字——和珅。

作者簡介

紀連海,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歷史教師,畢業于北京師范學院歷史系,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正說和珅》等。他的每一次開講都引起廣泛的關注,尤其是他的"和珅十講"。

目錄

及時章 四九城里出了一個和珅

和大人不姓"和"

生在滿洲正紅旗下

他和頤和園同年

他家成了恭王府

命中注定要當官

沒媽的孩子像棵草

第二章 咸安宮里的求學路

上了高干學校的窮學生

機會留給了早有準備的他

一切為了見到皇上

第三章 當好苗子遇上好伯樂

一把手家的倒插門女婿

他心中最重要的一個女人

在她面前,沒有爾虞我詐

才子不乏風流事

第四章 連升三級的背后

科舉不是的出路

和珅的及時份工作

才貌兼備是他升遷的關鍵

一把手才叫"官"

從特務組織到"國務院"

第五章 俘獲君心的智慧

在對的時間遇上了對的君主

聽皇帝話,跟皇帝走

照顧好皇上和皇上的媽

讀懂皇帝的精神世界

他是最的外交官/134

他是皇上的"搖錢樹"

為皇上服務,讓皇上滿意

第六章 與大洋彼岸的較量

對和珅甘拜下風

成熟的政治家

第七章 文武雙全的兄弟倆

兄弟搭配,干活兒不累

只在紅人手下工作

抓住對手的軟肋

將星隕落之后

第八章 潛伏在大清朝

選擇朋友的四項基本原則

適時打出同情牌

拍馬屁的好人選

手握把柄好辦事

學會"曲線救國"

第九章 當個貪官不容易

十一億的家產

十五年財政收入抵不過一個和珅

斂財是項技術活兒

第十章 與和珅叫板

這個御史真厲害

揭短是有風險的

為彈劾差點丟了性命

關鍵時刻也要丟車保帥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第十一章 注定的大結

敗在了嘉慶手里

二十條要命的罪狀

一切皆成泡影

和珅一生年譜

后 記

在線預覽

上了高干學校的窮學生

1759年前后,和珅和弟弟和琳在經過了幾年的私塾學習之后一起考上了當時京城好的學校——咸安宮官學。當然,和珅、和琳兄弟二人能夠上私塾讀書,還是多虧了他們的外公、曾經擔任過總督江南河道提督軍務的嘉謨的資助。

清入關以前,整個滿族的民族文化是比較落后的。從努爾哈赤、皇太極開始,統治者就特別重視八旗子弟的教育。據《清太宗實錄》記載,皇太極在位時曾針對八旗子弟的教育下令:"自今凡子弟十五歲以下八歲以上者俱令讀書。"從愛新覺羅家族到整個八旗的子弟,對滿、漢文化都是非常重視的。清入關以后,對皇族和八旗子弟的教育日臻完善,于宮中設立上書房,選擇學問和品德好的大臣教皇子讀書。曾于軍機處任職的趙翼在其所著的《檐曝雜記》中寫道:"本朝家法之嚴,既皇子讀書一事,以炯絕千古。余內值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時部院百官未有至者,唯內府蘇喇數人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依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既入書房,作詩文,每日皆有課程,未刻畢,則又有滿洲師傅教國書、習國語、騎射等事,薄暮始休,然則文學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嫻熟!宜乎皇子孫不唯詩文書畫無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了然于胸中。"可見上書房制度之嚴。

皇族子弟在上書房讀書,其他閑散宗室和覺羅(遠支)也要分別在八旗官學、左右翼宗學、八旗覺羅學和八旗義學中學習。嚴格的文化教育在八旗子弟之間造就了許多在學術、藝術等方面的棟梁之材,如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滿洲正黃旗人納蘭性德等。

像和珅這樣的八旗子弟在哪兒上學呢?和珅是在雍正年間設立的咸安宮官學求學。

下面來介紹一下咸安宮官學。

咸安宮位于西華門內。原址位于壽康宮后、長庚門內的咸安宮,為明代建筑,原名咸熙宮,嘉慶十四年(1535年)更名為咸安宮。天啟年間,天啟皇帝的乳母、著名奸臣魏忠賢的相好客氏曾經居住在這里(明朝習俗,宦官與宮中女性——主要是宮女,也包括像客氏這樣的婦女,暗中或公開結為名義上的夫妻)。大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建。康熙皇帝在位時,曾經在此禁錮過廢太子胤礽。胤礽在咸安宮內生活安寧,衣食無憂,但心情焦慮又百無聊賴。他在這一人生階段中的"亮點"是持續生育了l3個子女。胤礽共有兒子12人,女兒l4人,子女總計26人。在他被軟禁咸安宮的12年內,即39~5l歲期間,相繼生育了6子7女,總計13人,恰是其子女總數的一半。雍正皇帝繼位以后不久,廢太子胤礽便去世了,他的家人被遷往德勝門外的鄭家莊,俗稱平西府。平西府也就成為有清一代僅有的一例建在城外的王府。當然,從此以后的咸安宮也被閑置了下來。

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皇帝下旨曰:"咸安宮見在空閑,著設立官學。"雍正七年(1729年),咸安宮內修理出了讀書房三所。當年夏天,咸安宮官學正式開學,一開始招收學生90人。此后,咸安宮成為了大清內務府在宮內為內務府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學中之者而開設的官學所在地和大清王朝培養人才的搖籃,后被稱為"咸安宮官學"。

乾隆皇帝繼位之后,對咸安宮官學的生源進行了一些改變:除了繼續供內務府官員的子弟就讀外,還大量招收八旗官員子弟入學,也就是放寬了招生條件。關于這個問題,嘉道時期曾經做過云貴總督和翰林院編修的吳振在其所著《養吉齋叢錄》中有下面一段具體的描寫:"咸安宮官學,在大內西華門內,為八旗官員子弟讀書處。總裁以滿、漢翰林各二員充。其后由掌院派充,滿二員,漢四員。按日稽課,西配殿讀滿洲書者,則滿總裁稽之。"

這一時期,在咸安宮官學任教的教師主要由翰林充任,至少也得有進士、舉人的身份。

學校分為漢書十二房,清(滿)書三房。課程的設置多樣、、正規,要求嚴格。按照現在的標準來說,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文、武兩科。其中屬于文科的課程,主要有"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清文(滿文)與蒙古文、藏文;兼有詩詞、書畫等方面的培訓。屬于武科的課程,則主要有騎射、摔跤以及如何使用火器等軍事課程。朝廷每年都要對學生進行考核,成績優異者授予相應的官職。

關于這一時期在咸安宮官學就讀的學生,我們僅以乾隆元年(1736年)的情況為例做一個簡要說明:這年年初,乾隆皇帝親自下令,在內務府所管轄的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所屬"上三旗"的90名學生內,挑選出30名者送咸安宮官學讀書;此外,再令八旗都統等,將可以造就的俊秀子弟,每旗選10名,如果大臣子弟中有情愿讀書者,也可以在份額內準其入咸安宮官學讀書。凡在咸安宮讀書的學生,除了每年可以得到一份糧餉外,學習時間也不僅僅局限在10年之內(八旗官學的學生,必須10年內完成學業),一直到出任為官前,均可在校學習。當時在京師城內有許多學校,例如,宗學、覺羅學、八旗官學、琉球官學、俄羅斯學、算學學、國子監南學、景山官學和咸安宮官學等。在這些眾多的學校當中,咸安宮官學是一所的學校,清朝許多精英們都在該校讀過書。例如,大學士英和的父親德保、軍機大臣兼大學士阿桂、中丞良卿等人,都曾先后在該校學習過。他們都是在中了舉人或進士后才離開這所學校的。他們所學的各種知識,基礎十分扎實,有人甚至到了古稀之年,"四書五經"還能倒背如流。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咸安宮官學的學生絕非一般等閑之輩,他們都是從眾多的八旗子弟中經過仔細挑選、擇優錄取的;這些學生不但品學兼優,而且長相漂亮,個個都是一表人才。

乾隆十六年(1751年),為慶祝乾隆皇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六十大壽,乾隆皇帝命將咸安宮改建為壽安宮,此后的壽安宮就成為崇慶皇太后和已經故去的雍正皇帝的其他活著的妃嬪們的居住之所。而原來的咸安宮官學卻被移至位于西華門內、武英殿西的尚衣監處。再后來,因為尚衣監年久失修,房屋傾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皇帝命人在尚衣監西邊為咸安宮官學新建校舍,門三間,門內影壁一座,內為三進院,每進院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共有房二十七間。新建校舍依官學的名稱仍命名為咸安宮。

需要說明的是,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就應該是咸安宮官學從年久失修的尚衣監處搬至尚衣監西邊的新校舍這一過程的親歷者。

1912年,咸安宮被火燒毀,后民國政府撥銀在咸安宮址上建造古物陳列所,名"寶蘊樓",作為文物庫房。今僅存宮門3楹,南向開門,匾曰"咸安門"。

話說到了這里,我們便可以知道,學校辦到了紫禁城內,可見咸安宮官學非同一般的特殊地位。下面,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清朝的學校制度,以便增加對咸安宮官學重要性的理解。

清朝的學校,分成以下幾類:

清朝的時候,在京師設立國學,以為全國較高學府。國學亦稱太學、國子監。國子監是全國較高學府,是培養官僚的地方,設于京師崇仁里成賢街,隸屬禮部。主官為祭酒,滿漢各1人;次官為司業,蒙、滿、漢各1人。另設監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學官。講學的有博士、助教、學錄。教學管理有"五廳"(繩衍廳、博士廳、典籍廳、典簿廳、掌饌廳)、"六堂"(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前三為低級班,中二為中級班,后一為高級班)。

學生來源于貢生和監生。監生有歲貢生(每年從州、府、縣的廩生中挑選入監學習者)、恩貢生(逢國家大慶從州、府、縣的廩生中挑選入監學習者)、拔貢生(乾隆七年開始,每隔12年從州、府、縣的廩生中挑選入監學習者)、優貢生(學政任滿后會同督撫從州、府、縣的廩生中挑選入監學習者)、例貢生(廩、監附生,納捐入監學習者)。監生有恩監生(為皇帝特許的監生者)、蔭監生(官員子弟憑祖、父功勞為監生者)、優監生(由附生選入國子監學習者)、例監生(通過捐納取得監生資格者)、舉監生(以舉人資格入監學習者)。

學生一般300人,住校。教材是《四書五經大全》、《性理大全》等,此外還有習字、習射。學生在低級班學習一年半,文理兼通則進入中級班,再過一年半,"經史兼通,文理俱優"則進入高級班。教學以科舉考試為中心,學生在監內要練習作八股文,以應付以后科舉考試。國子監有一些制度:一是按月考試積分,此法于順治十七年停。二是歷事制,即派監生到六部諸司歷練政事3個月,此制度康熙初年停。三是季考月課制,為培養監生的科舉考試能力,祭酒3月對監生一考,司業每月十五對監生考試,這個制度實行的時間比較長。國子監在雍正后有所發展,爭取到了較多經費,校舍也有所擴充。乾隆初年,對國子監的制度作了改革,嚴格了師生的選拔制度,加強了教學管理制度,增加了明經、治事科八股,監生肄業期滿敘用也得到保障。道光末年,國子監開始衰落,教學制度有名無實,住校人數只百余人。同治二年,只40人。

旗學,為八旗子弟的學校,包括旗官學、八旗教場學、八旗蒙古官學、盛京(沈陽)官學、咸安官學、景山官學、八旗義學等。最初八旗各有自己的旗學,康熙、雍正時,先后設立了景山官學、咸安宮官學,皆隸屬于內務府管理,專收內務府的八旗子弟入學。

宗學是為宗室子弟開的學校。順治十年開始,學制5年,教習從滿、漢人中選拔,讀滿書、漢書,兼習武藝。學生可以殿試授官。光緒三十四年宗學撤。

覺羅學是為覺羅子弟開的學校,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滿洲八旗各設一學,總稱"八旗覺羅學"。覺羅指努爾哈赤伯叔兄弟的旁系子孫,覺羅學學生從8歲以上30歲以下的覺羅子弟中挑補,每人每月給銀3兩、米3斗及紙張筆墨,并且冬天給炭、夏天給冰,待遇優厚。學生學成之后,與旗人一同應歲科考試及鄉試、會試,并可考用中書、筆帖式、庫使等官。覺羅學與宗學均由宗人府管理。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經翰林院侍讀寶熙奏準,將宗室、覺羅、八旗等官學改并為中、小學堂,均由管學大臣管理。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正式裁撤八旗覺羅學等,改設八旗高等學堂及左右翼高等小學堂、初級小學堂。

府學、州學、縣學是府、州、縣設立的學校。其教官有正有副,正教官,府學稱教授,州學稱學正,縣學稱教諭,各1名;副教官是訓導,員額不定。學生是童生經過入學考試,取得生員(秀才)資格再經過考試,根據成績分三等:廩膳生,成績好,有一定名額,發給月米;其次是增廣生,也有一定名額,沒有月米;再次為附學生(附于諸生之末故有此稱)。府學、州學、縣學的課程教育內容為培養官僚而設置,有法律課,講解清律;政治課,讀臥碑;文化教育課,讀《四書》、《御纂經解》、《性理大全》、《詩》、《古文辭》、《大學衍義》、《文章正宗》等。課程少,重點放在考課上。考課有月考、季考與歲考。

由于官學是科舉的附庸,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嚴重脫離,教官迂腐,管理混亂,考試制度腐朽,月科、季考廢弛,學風敗壞,遂國子監取消坐監制度。晚清時期,官學已經名存實亡。

清朝私塾形式有:

一、教館(或稱坐館),請老師到家里教學。

二、家塾,老師在家里辦學。

三、義學(義塾),地方或家族在寺廟辦學,教窮人家子弟。

這些私學從事啟蒙教育,教授識字、寫字和基本知識,學生基本上在5~20歲之間,以《三字經》、《百家姓》、《增廣賢文》、《四書》為教材。在這些地方能學到一些東西,但這些私學強調死記硬背,而且體罰嚴重,嚴重地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私塾一直堅持到民國時期。

除上述官學、私學外,清代還有一種非正式的官學,叫書院。書院以往為私人創辦,有的由士紳開辦,設于名勝之地。清初,因為統治者害怕堅持民族氣節的漢族知識分子利用書院宣傳抗清思想,乃明令禁止,到雍正十一年才重新允許辦書院。由于國家的支持,清朝的書院發展很快,由省發展到州、府、縣,大約有4000所左右。書院的領導是山長,學生是已進宮學的生員和尚未進宮學的童生,選拔首先通過各州縣的考查,再經過省道員和布政司的考查。清朝書院絕大多數成為科舉考試的預備學校,但乾嘉時期,部分書院成為樸學講研之地,在經史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貢獻。從乾隆后期開始,書院開始衰落。山長濫竽充數,但向學生索取束脩,月課不行,濫用講席……光緒二十二年后,山西、江西一些書院開始裁減詩文教學,增加近代科學文化課程。禮部要求各省效仿。光緒二十七年,清廷下令全國書院改為學校。

咸安宮官學招生的對象是八旗官員子弟。所以,我們可以說,在這所官學學習的學生,如果不是名門顯貴之后,那一定是達官子弟。

咸安宮官學是當時京城好的學校。這所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國家高級干部培訓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官員后備學院。

在當時,類似于咸安宮官學這樣的學校在北京的皇城里還有一個,叫景山官學。景山官學同咸安宮官學一樣,也是因為其辦學位置在景山內而得名。在這里面讀書的學生則與咸安宮官學不同,這里的學生都是內務府的子弟。

由這兩所學校的位置和它們所招收的學生來源可以看出,咸安宮官學的名聲要比景山官學高得多。

咸安宮官學的管理是極為嚴格的,負責管理學校的官員必須是翰林,學校內的普通老師也大多是翰林,極少數不是翰林的,也都是當時那個時代享有盛名的飽學之士。

有的讀者心中會有疑問,和珅的家庭不是已經破落了嗎?他的父母不是已經都去世了嗎?他怎么能有資格上這么好的學校呢?難道這所學校是當時大清朝專門為家庭貧困而又刻苦好學的孩子舉辦的嗎?他是怎么上了咸安宮官學這所當時京城好的學校的呢?按照他們家當時的條件,即使托關系恐怕也上不成這么好的學校吧?誰還肯為一個無父無母、將來對自己一點用也沒有的窮孩子幫忙啊?

其實,他上這所學校還真沒用別人幫忙。這里有一個時間上的巧合——他上咸安宮官學在先,他父親死在他上咸安宮官學之后,兩件事只是在同一年而已。和珅的父親死后,他的外公、曾經擔任過總督江南河道提督軍務的嘉謨出錢繼續供養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在此讀書——那個時候,不是大家族嘛,家族的觀念還是很強的,和珅上學的錢還是有人給出的。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像來源于和珅這樣家庭的"窮學生",這所學校里還真的是很少能夠見到的。

有的讀者就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和珅他在這樣一所富人學校里面,他能否適應呢?別的富人家的孩子能不欺負他嗎?

要說起來,一開始上學的時候,和珅還真的有一些不太適應,還真的是有些不懷好意的人經常地欺負他。他經常遇到類似下面這樣的事情:

有24小時,和珅的一個同班同學——一位大官的孩子,他寫了一首詩,這個詩是罵老師的詩,諷刺挖苦老師的,他寫完這首詩以后,在詩的下面提筆寫道:和珅作。這個同學不但說這首詩是和珅寫的,而且還掉頭找到了老師——老師剛一來上課,他馬上就從座位上下來,告訴老師說:"老師,給您,這張紙上的打油詩是我親眼看見和珅寫的,他寫詩罵您呢!"老師一看紙上的打油詩,當然是很生氣啦。于是老師不容和珅分辯,拿起戒尺就朝和珅的手上、身上一通亂打,調查都不調查。

像這類的事,和珅經歷得、見得多啦。他是怎么看待這些事的呢?

和珅是個有心計的人。他的心里很明白,這樣的教師只敢在他這等學生身上發泄自己的怒火,無論如何也是不敢招惹大官的孩子的;他的心里也很明白,自己在這所學校就只能忍著——我將來要出人頭地,我現在的任務是學習,我不能夠與這些人對抗;他的心里更明白,我得笑——人家打我,我也得笑,否則的話,我怎么改變自己的命運?

此時的和珅知道,只有知識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要想最終翻身,現在還沒有到時候,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而不是與富家子弟對抗。

戒尺一下下打在和珅的身上,也一下下打碎了和珅心中的良知。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北宋真宗皇帝趙恒的《勵學篇》恰恰反映了當時和珅的內心世界。

機會留給了早有準備的他

和珅那個時代的絕大多數八旗子弟已經腐化墮落,這些孩子終日沉浸在"花天酒地,紙醉金迷"之中,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所事事。把養鵪鶉、斗蟋蟀、逛妓院、提籠架鳥進戲園視為人生較大快事,其他別無所求。

和珅與他們不同!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包子鄒**的評論:

還可以,閑暇的時候可以看看,權當去了解和珅這個人吧

2014-08-26 10:42: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是一本很考究的書。不但可以了解清朝的歷史,更能懂得一些人生道理。這種在努力還原歷史真相的同時,又能給人以啟示的書多多益善。

2013-10-05 20:39:01
來自戀愛候**的評論:

和珅:二號人物(簽名本)紀連海再次顛覆歷史傳統觀念,不錯

2014-11-17 21:47: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看著作家簽名本買的,也是愛書人的一種情懷。總是想跟作者有一種真實的親近,簽名本是不錯的選擇。

2015-05-29 19:51:49
來自行走世**的評論:

一直都挺佩服和珅的,他確實是個人才,盡管貪,但對皇上確實是忠心不二的,寧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不愿做頂上的人,他有才,有財

2014-07-06 18:21: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有簽名,有印章,正在拜讀,簽名很給力,重新解讀和珅,少一些戲說,多一分真實

2015-05-07 13:26:24
來自想想長**的評論:

和珅:二號人物(簽名本)紀連海再次顛覆歷史傳統觀念,另類解讀大清王朝“二皇帝”,看他如何成為封建帝王系列中的集大成者,...很不錯,性價比很高!

2014-03-19 22:36:11
來自陶武士**的評論:

寫和珅的書都類似,基本上形式雷同。這本延伸了一些和和珅有關聯的清朝各類機構、典章,留著翻看這些內容也可以。

2014-02-28 10:25:21
來自紅色冰**的評論:

一直比較喜歡百家講壇紀連海老師講的東西,這本收到就開始看了,前面部分對滿洲八旗、和珅姓氏的起源等介紹的很詳細,很好的歷史讀物。

2014-05-18 11:10: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行走恭王府,重讀和珅,歷史書教給我們的和珅讓我們對真實產生了扭曲,期待這本書帶給我不一樣的認識。

2014-08-04 09:46:0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實際講了很多滿組的歷史和清代的官級,說和珅本人的篇章很少!

2015-07-12 16:51:17
來自愛哭蹦**的評論:

只看了一半~~覺得還是不錯的~~和大人并不是一個只會溜須拍馬的人~還是有很大貢獻的~~

2014-10-25 19:47: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看紀老師講和珅的故事。這次特別要表揚下當當網,第一次送來的書有二頁殘破,從提出調換到送貨上門,僅三天時間,非常及時,特此感謝!

2014-11-20 16:47:03
來自張熙明**的評論:

每當說起和珅我腦袋里面出現的一定是王剛老師的樣子。木有辦法影響太深了 。以至于看到王剛老師本能覺得和珅。

2015-03-31 20:08:13
來自鐵桿**的評論:

這套書很好,對于清朝來講,乾隆朝是一個很鮮明的特色,一定要好好看,好好學習里面的東西,對我們今后的發展也是大有好處的,一個國家才能知道怎么發展自己的經濟。

2014-01-13 22:51:40
來自愛苗苗**的評論:

紀連海老師的經典之作,還沒來及看,應該會很不錯,挺喜歡的,包裝也好,很滿意,很不錯的一次購物,趕上活動買的,很合適!

2016-04-23 20:42:43
來自張曉201**的評論:

這本書總的來說很好,里面穿插的東西很多,可以看得出,作者是希望讀者能夠最大限度的了解一個真正的和珅。語言詼諧幽默。像我這樣一向不喜歡歷史的人都能夠堅持讀完。

2014-01-24 09:17:59
來自jason21**的評論:

收到之后就忍不住看了三十頁,很不錯,可以通過對和珅的了解學習整個清朝的一些制服文化

2016-08-29 17:40:33
來自順風順**的評論:

歷史也不可全信,和珅能從屌絲到高富帥,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我想通過別人認識真實的和珅

2016-07-16 14:02:4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總是需要閱讀更多的史實,雖無法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但起碼可以較客觀地看待。

2016-11-11 20:11:30
來自書生小**的評論:

最初是在百家講壇上知道紀老師,那位其貌不揚但卻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儒雅智者;而和珅從《宰相劉羅鍋》起頻繁出現在各種電視劇里,乾隆朝繞不開的人物、中國歷史上的一大貪官;期待紀老師筆下的和珅,是還原真實、還是“調侃戲說”,待慢慢讀來~扉頁有紀老師的簽名和簽章,好~

2013-09-12 21:36:59
來自lz瘋狂**的評論:

創記錄的官員,他一人兼任清朝數十個重要官職;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貪官,他的家產是清朝15年國庫收入的總和,這就是極富傳奇色彩的清朝第一貪官,不一樣的和珅。才能卓著

2014-08-26 13:16:56
來自暮鼓與**的評論:

紀連海很著名了,這兩年頭發也白了。這本書有簽名,有印章,但是印章一看就是原子印那種,不是石質的印章。印文也是電腦字庫字體。本人愚見,紀先生也算是文化名人,應該有幾方好印章。這樣鈐蓋于書本之上,添得幾許底蘊。個人愚見。

2014-04-04 12:24:0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紀連海,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歷史教師,畢業于北京師范學院歷史系,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正說和珅》等。他的每一次開講都引起廣泛的關注,尤其是他的“和珅十講

2017-01-18 21:43:24
來自你若安**的評論:

去恭王府見識到了和珅的"財",看這本書見識到了和珅的"才",記得去故宮聽電子導游講解里王剛老師的版本,我竟隨口說是和珅的聲音,哈哈,如果你跟我一樣對王剛老師的"和大人"印象深刻的話,請讓這本書給你展示一個不一樣的和珅,也還給歷史一個真實的和珅。

2015-04-12 14:50:0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