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今編著的《細說秦始皇》采取旅美著名歷史學家黎東方先生首創的細說體"寫法"以"講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動地講述了秦始皇贏政的家世、生平和時代。書中講述了呂不韋的政治投資、贏政的身世之謎、王太后趙姬的丑聞,以及靳年宮事變、荊軻刺秦、博浪沙、焚書坑儒等歷史事件,也反映了秦始皇修建長城、開挖鄭國渠、統一艾字和度量衡、建立大一、統帝國等厲史功績。
對于秦始皇的評價,雖然歷代多有異議,但是作為一位在歷史上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的有作為的政治人物,大概誰都不能不承認其歷史地位的重要。王子今編著的《細說秦始皇》采用黎東方先生的"細說"文體,試圖首先將人物故事用比較淺白的語言講述出來。秦始皇統24小時下和管理天下的地方,感受這位"千古一帝"的風采以及秦始皇時代的歷史風貌和文化風貌。
王子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南京師范大學鴻國講座教授。兼任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巖畫學會副會長。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訪問教授。出版《秦漢交通史稿》、《史記的文化發掘》、《秦漢區域文化研究》、《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秦漢社會史論考》、《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秦漢史:帝國的成立》、《秦漢邊疆與民族問題》、《秦漢社會意識研究》、《秦漢稱謂研究》等學術專著。
總序
自序
一 東方神鳥的子孫
二 西北牧馬人
三 秦穆公的霸業
四 孝公變法
五"徙木立信"
六 商鞅的文化肖像
七 秦政的基本構架
八 秦昭襄王時代
九 鐵血長平
一○ 呂不韋的政治賭博
一一 情色趙姬
一二 出生在邯鄲的秦國貴族
一三 贏政身世之謎
一四 十二歲的秦王
一五 仲父的權力
一六 虎狼之秦
一七 成嬌
一八 《呂氏春秋》
一九 太后的緋聞
二○ 長信侯嫪毒
二一 蘄年宮政變
二二 "呂母冢"遺恨
二三 清除呂黨
二四 迎歸太后
二五 鄭國渠
二六 逐客和諫逐客
二七 燕太子丹
二八 荊軻刺秦
二九 韓非之死
三○ 韓非"忠"的學說
三一 秦人虎視天下
三二 咸陽北阪的"六國宮室"
三三 尉繚和《尉繚子》
三四 秦王政戰地出巡
三五 王翦滅了楚國
三六 秦王掃六合
三七 "大一統"的實現
三八 高漸離
三九 始皇帝
四○ 中國走進了帝制時代
四一 三公和九卿
四二 "朝議"制度
四三 神秘的"六"
四四 海內都成了郡縣
四五 阿房宮
四六 洞庭郡通郵
四七 巡行隴西和北地
四八 東撫東土
四九 海上求仙之路
五○ "湘君何神?"
五一 營造帝陵
五二 南平"百越"
五三 靈渠奇跡
五四 亡秦者胡也
五五 蒙恬
五六 秦始皇長城和孟姜女傳說
五七 直道工程
五八 統一度量衡
五九 車同軌
六○ 書同文
六一 行同倫
六二 十二金人
六三 秦始皇的海戀情結
六四 夢與海神作戰
六五 徐福的下落
六六 巴寡婦清
六七 秦始皇身邊的博士們
六八 秦政:法家思想的實踐
六九 秦德:鬼臉上的雪花膏
七○ 封禪泰山
七一 秦始皇的形貌音聲
七二 勤政與獨裁
七三 秦宮七百處
七四 秦始皇的女人們
七五 蘭池遇險
七六 博浪沙
七七 "大丈夫當如此也"
七八 "彼可取而代也"
七九 焚書
八○ 坑儒
八一 焚書遺存
八二 焚書的保留之一:醫藥之書
八三 焚書的保留之二:卜筮之書
八四 焚書的保留之三:種樹之書
八五 以吏為師
八六 "私學"的中斷
八七 梁山宮故事
八八 扶蘇的不同政見
八九 華山預
九○ 東方"群盜"
九一 沙丘噩耗
九二 趙高和李斯的政變
九三 逼死公子扶蘇
九四 扶蘇的教訓
九五 "秦儲"神話
九六 蒙恬之死
九七 胡亥登基
九八 兵馬俑
九九 神秘的地宮
一○○ "從死"制度的延續
一○一 秦二世東巡
一○二 暴政再次升級
一○三 指鹿為馬
一○四 李斯之死
一○五 大澤鄉起義
一○六 破釜沉舟
一○七 血濺望夷宮
一○八 二十萬秦軍降卒被坑
一○九 秦王子嬰出降
一一○ 楚人一炬項羽挖了秦始皇陵?
一一二 始皇帝死而地分
一一三 百代猶行秦政法
代結語:評價秦始皇
關于秦始皇的祖先,歷史有模糊的痕跡,有片段的記錄。在這些記錄里邊,可以看到濃濃的神秘主義的色彩。
我們可以從距現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發生的一件事兒說起。那時,正是晉武帝時代。
當時,經歷了三國紛爭的局面,由西晉王朝剛剛實現了新的統一。晉武帝司馬炎取代了曹魏的統治,又相繼滅掉了蜀漢和孫吳,可以說武功顯赫。然而西晉在歷史上卻是一個著名的昏暗腐敗的短命王朝。不過,西晉王朝在中國文化史上卻又留下了閃爍著文明之光的特殊記憶,這就是汲冢竹書的發現。
在紙還沒有在社會生活中普及之前,人們一般都是用木條竹片和絲織品來書寫文字。因為絲織品雖然輕軟,攜帶方便,但是價格卻過于昂貴,所以通常的書籍,大多數是"竹書"。
晉武帝當政的時候,在今天河南新鄉一帶的汲郡地方,有人盜掘了一座戰國時期魏王的陵墓,從中得到用竹片寫成的古書,數量多達好幾十車。當時的朝廷對于文化還算比較重視,馬上組織了一批有學問的人來整理,一共得到寶貴的古代典籍七十五篇。
汲冢竹書中非常著名的一篇,就是《穆天子傳》。
曾經為《穆天子傳》作注的西晉學者郭璞在《山海經圖贊·西王母贊》中曾經這樣寫道:"天帝之女,蓬發虎顏。穆王執贄,賦詩交歡。韻外之事,難以具言。"在陶淵明的《讀(山海經)》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的名句。可見,《穆天子傳》一書,很早就已經形成了相當廣泛的影響。唐代著名詩人李賀的《馬詩》二十三首其七也寫道:"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君王若燕去,誰為拽車轅。"至于李商隱的名作《瑤池》詩:"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更為膾炙人口。
《穆天子傳》一書的內容,記載周穆王西行的神奇傳說。據說周穆王率領有關官員和七萃之士,駕乘八匹駿馬,由最出色的馭手造父等人御車,由伯天擔任向導,從處于河洛之地的宗周出發,經由河宗、陽紆之山、西夏氏、河首、群玉山等地,西行來到西王母的邦國。周穆王和西王母互致友好之辭,宴飲唱和,并一同登山刻石紀念,又繼續向西北行進,在大曠原圍獵,然后千里馳行,返回宗周。許多研究者認為,周穆王西巡行程的終極,按照這部書的記述,大致已經到達中亞吉爾吉斯斯坦的草原地區。有的學者甚至認為,穆天子西行,可能已經在歐洲中部留下了足跡。
為周穆王駕車的造父,就是秦始皇的祖先。這位神奇的御者,能夠馭使為穆天子拉車,"日行三萬里 "的"八駿"。在中國古代,駕車可是一種特殊的技藝。孔老夫子為他的學生開設的六門課程中,就包括駕車。
其實,早在造父之前,秦部族的領袖里邊,就有好幾位因為善于駕車而著名于史冊的。
司馬遷在《史記·秦本紀》中記載,費昌曾經為商湯駕車,孟戲和中衍曾經為帝太戊駕車。而蜚廉善于奔跑,曾經在商紂身邊服務。不管是善于駕車還是善于奔跑,很可能都和秦人的祖先曾經遠道遷徙的經歷有一定的關系。
秦人的早期生活地域,很可能是在古代中國的東方。
《史記·秦本紀》記載了有關秦人先輩傳說,說秦人的祖先,是帝顓頊的后代女修。有24小時,女修正在紡織,看到有燕子遺落了一個蛋,于是隨手放在口中吞食下去。沒有想到竟然因此懷孕,后來生了一個名叫大業的男孩。大業,就是秦人及時位男性祖先。
吞食燕子的蛋致使懷孕的故事,反映秦人的文化特征和鳥崇拜有關。
相關的文化現象,是秦人祖先中有好幾位據說都是"鳥身人言",就是說身體是鳥,卻能夠說人的語言。
因為遠古中國盛行鳥崇拜的部族都活動在東方,許多學者根據這一線索,在東方尋找秦人的早期足跡。有的學者將秦部族歸于"東夷集團"之中。
然而,也有另一種意見,以為秦人起源于古代中國的西方。
現在看來,認為秦人起源于古代中國的東方,但是后來其主要部分曾遷徙到西方,活動于華夏文明圈西界的說法,可能是有道理的。
在西方長期艱苦的生存斗爭,使得他們逐漸接受了原本生活在西方甘肅青海一帶,與中原華夏部族淵源不同的那些部族的文化影響,秦人本身的文化特質于是發生了重要的變化。P1-3
還行。
十年前沒買到,十年后終于了卻了遺憾。
紙張還不錯,裝釘也不錯,紙張還不錯,裝訂也不錯。
不錯!
還沒看,但是了積分所以評論了,雖然覺得這樣的設置不合
很喜歡,細說得很有邏輯,有證據!
很好,一整套書籍都很精彩。
還不錯的書
很不錯的購物體驗~
實在太粗糙 物流慢 紙盒子破的 每本書都有褶皺 雖然不影響閱讀 但是看著 真的影響心情
還不錯下次再來!多比較、自營首選
挺好。先買了這本,準備看看內容再決定是否把整套拿下。
紙質超級好啊,感覺對始皇的評說還是蠻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