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慶余閣閣主馬純陽日常文章匯集提煉而成,大多數是應眾多網友提問而寫,反映了當前大眾普遍關心的防病治病問題。本書雖是一篇篇小文章組合而成,但雜而不散,作者將古典中醫的精髓貫穿其中,不僅教會大家防病治病的具體知識,還將古典中醫精深奧妙的思想以簡潔凝練的方式展現在眾人面前,教會大家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讀之獲益匪淺。
中醫難學,難在入門;不明路徑,注定迷失;讀書越多,疑惑越深。本書別出心裁,入手巧妙,在日常生活細微之處用功,活用中醫,妙解經典,讓普通百姓也能領略深奧中醫之精髓,感悟傳統文化之深邃。
鄧楊春(網名馬純陽),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畢業,家傳中醫,執業醫師,在健康報、中國中醫藥報、中國醫藥報、中國科學報等報刊發表20余篇文章,在中華中醫藥雜志等學術期刊發表十余篇論文,曾多次獲得中國科協舉辦的論文比賽獎項,臨床多運用經方和五運六氣治療腸胃病、乙肝、婦科疾病等。
及時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 / 1
1. 中國飲食,為何那么講究火候 / 2
2. 寒氣重,急扶陽,心放寬 / 3
3. 滋陰與扶陽,你更適合哪一個 / 4
4. 滋陰有妙方,不在熟地黃 / 6
5. 滋陰有六忌,小心莫中招 / 7
6. 如何面對死亡 / 9
7. 治病不可忘扶陽,陰平陽秘體自康 / 11
8. 扁鵲為何推崇扶陽 / 12
9. 六味地黃丸滋陰降火,為何有人服用后反而“上火” / 13
10. 為什么癌癥一發現往往是中晚期 / 15
11. 陽郁陽虛區別大,治療之時要分清 / 17
12. 陽虛、陽郁致吸毒,千年神方見奇效 / 18
13. 為什么名醫治不好自己 / 19
14. 只要手足心熱就該滋陰嗎 / 21
15. 對人傷害較大的明明是風氣,為什么我們只關心寒氣和濕氣 / 22
16. 如何判斷一個正規的好中醫 / 24
第二章 五行與五臟 / 27
1.“上火”不要只瀉火,脾胃好才是關鍵 / 28
2. 如何運用食物的味道治病 / 29
3. 你脫發嗎?很有可能是甜品吃多了 / 31
4. 牙齦萎縮怎么辦?中醫有絕招 / 33
5. 人體都有哪些火,火大了怎么辦 / 35
第三章 心為君主之官 / 39
1. 為什么說“吃飯出汗,一輩子白干” / 40
2. 有了這種舌,你很可能得了心臟病 / 41
3. 孩子記性不好,中醫有專方——孔圣枕中丹 / 43
4. 突然一驚、心慌是什么病?為什么一味甘草就可以治療 / 44
第四章 肺為相傅之官 / 47
1. 風邪盛是一種什么感受?頭痛是怎么來的 / 48
2. 什么樣的人可以抽煙 / 49
3. 如何戒煙才健康 / 50
4. 戒煙容易出現什么疾病,如何提早預防 / 52
5. 常見的感冒分幾種?中醫如何迅速幫你處理好 / 54
6. 裸睡真的有那么好嗎 / 56
7. 感冒并非不可預防,中醫只要兩味食材 / 57
8. 咽炎不適,清熱效果不理想,關鍵在肺(附經驗方) / 59
9. 為什么坐月子不能吹風,吹了風要怎么治 / 60
10. 人為什么會感冒 / 62
第五章 脾胃為倉廩之官 / 65
1.“上火”了,補脾胃降火,好方法有哪些 / 66
2. 為什么喝涼水的人容易長胖,中醫告訴你怎么喝水 / 67
3. 鏡面舌是死證,為何用一個普通的方就可以輕松治愈 / 68
4. 濕氣也是寶,未必會導致疾病 / 70
5. 打嗝,口腔潰瘍,還睡不好,小心得胃炎,看中醫如何輕松搞定 / 71
6. 牙齦出血怎么辦?辨別虛實最關鍵 / 73
7. 古人怎么辟谷 / 75
8. 古人辟谷怎么吃 / 78
9. 古人辟谷精髓之脾胃為本 / 79
10. 一受涼就腹瀉,這是什么怪病 / 81
11.“鬼壓身”,手腳不得動彈,中醫告訴你背后的道理 / 82
12. 氣虛,大便排不干凈, 怎么辦 / 83
13. 辟谷能否治療糖尿病?為什么中國人說不管用,西方人說就管用 / 84
14. 濕氣重的表現有哪些 / 86
15. 睡著了起來跳舞,跳完又睡,這種怪病經方治療效果好 / 88
16. 滋脾胃,用四君,一方遍盡中州法 / 89
17. 肚子咕咕叫,還老放屁,大便不成形,怎么回事?中醫有好方法 / 91
18. 吃點就飽,睡覺怕吵,重度胃炎,一方就好 / 93
19. 胡吃海喝太多,油膩葷腥太過,中醫教你應對之策 / 94
20. 陽痿早泄,補腎無功,原因竟是胃炎 / 95
21. 為什么絕大多數人肥胖都是長肚子,而不是其他地方 / 97
22. 大便粘馬桶是什么信號 / 98
23. 吃東西時咬傷舌頭,咬破嘴唇,是一種病嗎 / 99
24. 為何汗多容易導致糖尿病 / 101
第六章 肝為將軍之官,膽為中正之官 / 103
1. 肝癌有什么先兆?什么樣的人容易得肝癌 / 104
2. 胸小是一種病,強烈影響胸部發育的藥有哪些 / 105
3. 近視是肝陰虛?中醫這么看 / 107
4. 高血脂、高血壓,試一試這個食療方 / 109
5. 滋肝陰,就選擇婦女之友四物湯吧 / 110
6. 逍遙散有兩大害處,月經不調也不能常服,小心肝陰被劫 / 112
7. 乙肝及乙肝病毒攜帶者如何護肝,中醫有絕招 / 113
8. 靜脈曲張是小病嗎?不注意或成嚴重肝病 / 114
9. 痛經有幾種類型,你知道么?對證療養才能見效 / 116
10. 得了脂肪肝怎么辦?去找古方逍遙散 / 117
11. 吞酸嘈雜,胃酸過多,中醫一個方幫你解決 / 119
12. 內分泌紊亂還長痘,根源是肝郁,中醫防治有妙方 / 120
13. 早上刷牙想吐,這是病嗎?中醫如何處理 / 122
14. 倒春寒如期而至,要提防未來因天氣反常而出現傳染病疫情 / 124
第七章 腎為作強之官,膀胱為州都之官 / 127
1. 為什么濕氣重,吃了紅豆薏米也不管事,中醫除濕的關鍵是什么 / 128
2. 腎結石為何除不勝除,關鍵是腎陽虛 / 129
3. 滋腎陰用地黃,六味地黃丸怎樣用才能使男人更強壯 / 132
4. 腎陰虛,莫小覷,小心囊腫纏上你 / 133
5. 腎虛會遺傳么?怎么才能讓孩子不遺傳父母的疾病 / 134
6. 為何越來越多的女性有胡子,中醫如何防治 / 136
7. 為什么絕大多數的糖尿病病人都腎虛?如何才能有效預防 / 137
8. 古代皇帝專用,讓男子更強、女子更美的中藥,你知道是什么嗎 / 139
9. 白發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有人一夜白頭 / 141
10. 男人為什么軟弱,關鍵是腎陽虛 / 143
11. 夜尿多一定是腎虛么?還有可能是這個原因 / 144
12.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不孕不育,有何應對之策 / 145
13. 喝咖啡提神,中醫認為耗腎精,腎虛者應慎重 / 147
14. 滋陰要方六味地黃丸,毀了天下多少美男子 / 148
15. 世人只知六味地黃丸,卻不知美髯丹更適合男性 / 149
16. 補腎、美容、療便秘,小方大用二至丸 / 151
17. 胎兒為什么會停育,跟什么有關 / 153
18. 腎虛、臉黑、冷淡、不孕不育,古方蓯蓉羊肉湯來解憂 / 154
19. 宮寒、腰酸、腎又虛,一味食材效果好 / 156
20. 皮膚糙,便秘,為什么不睡覺?中醫有什么講究 / 157
第八章 方藥小竅門 / 159
1. 作為上好的中藥,酒到底有什么好處呢 / 160
2. 手腳老是冰冷,試一試神奇的五積散吧 / 162
3. 臉上長痘怎么辦?傅青主奇方顯療效 / 163
4. 頭痛、偏頭痛纏綿難愈,此方顯奇效 / 165
5. 如何活血化瘀、溫化痰飲?用什么方 / 166
6.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過敏 / 168
7. 如何輕松解決痔瘡問題 / 169
8. 一個拔眉毛的動作危害有多大?美眉們知道么 / 171
9. 千年古方除狐臭,還能讓人產生體香 / 173
10. 一個婦科用方卻用來治夜咳,為什么 / 174
11. 痛風,關節紅腫熱痛,古人有妙法 / 175
12. 吃豆腐會加重痛風嗎 / 177
13. 古代也流行痛風,一個七味藥的古方就能搞定 / 178
14. 鼻炎難愈,多半是郁火,試試經方有奇效 / 181
15. 婦女產后妊娠紋、小肚腩,酸菜幫你解決問題 / 182
16. 千年前保胎方,為什么療效還是那么顯著 / 184
17. 婦女不孕不育的克星——百子附歸丸 / 185
18. 不慎墮胎傷重重,古有驗方養子宮 / 186
19. 女性生殖器往外凸,其實是一種病 / 187
第九章 健康雜談 / 189
1. 失眠有幾種?有何好治法 / 190
2. 感冒了喝白開水?其中自有道理 / 191
3. 中醫如何指導營養攝入 / 192
4. 為什么喜歡吃甜食的人容易長胖 / 194
5. 為什么腎虛越補越虛,一個飲食習慣或成罪魁禍首 / 194
6. 吃蟹有三忌,別忘了用這個解毒 / 196
7. 什么運動最能除濕氣?中醫教你如何運動才最健康 / 197
8. 月經提前好還是推遲好?如何延遲更年期的到來 / 198
9. 什么樣的疾病會遺傳?中醫怎么看 / 200
10. 如何保持年輕,心態重要還是身態重要 / 201
11. 如何進補,看看溫補名方如何說 / 202
12. 進補有講究,要分五步,才能藥盡其用 / 204
13. 轉基因好處雖多,中醫認為有三大隱患,種族安全首當其沖 / 206
14. 嘴里發咸或有辛味,是因為吃多了鹽或辣椒么 / 207
15. 子宮肌瘤一定要手術切除嗎?試試中藥吧 / 208
16. 為什么晚餐吃得越少,生命質量越高 / 210
17. 狂犬病無藥可治嗎?中醫告訴你真相 / 211
18. 為什么補點兒就“上火”?如何防治 / 212
19. 頭皮屑滿天飛,到底是怎么回事 / 213
20. 血管堵了身體有什么信號?吃什么能清血管 / 215
21. 睡覺時突然一抖,像踩空一樣,是什么病?中醫告訴你 / 217
22. 人為什么會暈車?有什么方法預防 / 218
23. 痔瘡難治,如能做到這三點,就不用找醫生了 / 219
滋陰有妙方,不在熟地黃
了解中醫歷史的人都知道,中醫有一個醫學大家主張滋陰,這位大家是總結了金元時期影響較大的幾位大家的學術思想之后提出來的滋陰學說。他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朱丹溪在國內的影響可能不大,一般民眾不是非常熟悉,但是在日本的影響卻是相當大的。一方面是因為日本引進朱程理學,很多中醫大夫都是中華文化的忠實粉絲,來說是朱熹學術的忠實粉絲,所以有朱學背景的朱丹溪在日本就非常受歡迎;另一方面,也說明朱丹溪學術思想的過人之處和其診療思路的可師可法。
為什么要滋陰
朱丹溪認為人體是“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為什么?以陰陽而言,天為陽,地為陰,天是包括地的,所以天比地大,以此而論,陽氣比陰氣充足,在人身亦然,人體陰氣不足,陽氣有余是生而如此的。
另外,人體之陽氣是無形的,是容易生成的,但是陰卻不一樣,很難生成,比如古代人知道陰難成,所以規定男女必須分別到了三十歲、二十歲才能結婚交合,其實男子二八、女子二七就有生育能力了,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陰難成,而陽氣容易生成,過早結婚,易傷身體。
怎樣滋陰
朱丹溪秉承宋儒“存天理滅人欲”的觀念,認為養陰的關鍵在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以專門寫了一個飲食男女箴言:“男女之欲,所關甚大;飲食之欲,于身尤切。”
在飲食上,山野村婦沒有什么大魚大肉,所以很多人都能健康活到七八十歲,而有錢人因為大吃肥甘厚味,反而生出很多病來,因為病從口入,所以主張要節欲,不能大吃大喝。
在男女上,朱丹溪有點禁欲主義的特色,特別是在巳午未這三個月,火氣旺,人一接觸男女之事就會相火旺盛,所以夫妻必須分房睡,這樣才能安心養神,不為欲望所困。
如何用藥物膳食以養陰
很多人一聽到養陰,就會想到熟地黃,就會想到六味地黃丸,然而滋陰的鼻祖恰恰不是用的這種方法。
朱丹溪在《格致余論》中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養陰之方,特別適合老年人,因為老年人陰虛最厲害。他說“因成一方,用參、術為君,牛膝、芍藥為臣,陳皮、茯苓為佐。春加川芎;夏加五味、黃芩、麥門冬;冬加當歸身,倍生姜。一日或一帖或二帖,聽其小水才覺短少,便進此藥”。只要腎虛一有苗頭,就可以用此方進行補益。
毫無疑問,此方以人參、白術、茯苓、陳皮、芍藥、牛膝為主,是在補脾胃的基礎上稍加一兩位疏肝、理氣、引火下行的藥,并沒有明顯的滋陰之藥,滋陰的大要在于脾胃之陰,也許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扁鵲為何推崇扶陽
在中醫話語圈內,黃帝、岐伯是上古醫道傳承人的代名詞,而扁鵲則是神醫的代名詞,有人說扁鵲是黃帝時人,也有人說扁鵲是秦越人,宋代有一個人醫術高明,叫作竇材,他說自己就是“扁鵲第三”。
竇材把自己行醫40 余年的經驗寫成了一本書,叫作《扁鵲心書》,書中向我們透露了長生之道。其中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要扶陽,他在書中說: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及時,丹藥第二,附子第三。
不管是仙丹,還是艾灸,還是附子,其實都是扶陽的要藥,很多人越來越老,就會出現陽虛的狀況,怎么養生好,竇材給出了很好的建議,他說:“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余五十時,常灸關元五百壯,即服保命丹、延壽丹,漸至身體輕健,羨進飲食。六十三時,因憂怒,忽見死脈于左手寸部,十九動而一止,乃灸關元、命門各五百壯。五十日后,死脈不復見矣。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
為什么要扶陽
前面說到,朱丹溪一直強調要滋陰,滋陰可以長壽。朱丹溪的觀點是,相火妄動就會導致人體欲望熾盛,妄加發泄,這樣就會形成陰虛,導致人體衰弱。所以好的方式就是滋陰,因為這樣可以節減支出,這是窮人家的活法。
如果是富人家,就不一樣了,沒有錢不是因為你花的多,而是你掙的不夠。所以扶陽的理路就是,人容易陰虛,也容易陽虛,但是如何把陰虛這個狀況改善呢?增加陰的攝入,這樣就可以使得人體不再陰虛了。但是對于陰虛,滋陰效果太慢,只有通過無形的陽氣才能使陰很快恢復!滋陰與扶陽之間,其實不是說誰重要的問題,而是先后的問題,陰與陽都重要,但是先滋陰還是先扶陽,哪個好呢?
比如,對于同樣是虛的人,沒有明顯的陰陽偏差,我們選擇扶陽還是滋陰?如果選擇滋陰,那就是內向的發展,減少了支出就是發家致富;如果選擇扶陽,那就是在外貿易,掙錢多自然就發家致富了。
所以,對于人體來說,扶陽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人征服疾病的過程,而不是忍受疾病。人如果要享受高質量的生活,就必須扶陽,而不是朱丹溪的滋陰禁欲主義。
為什么濕氣重,吃了紅豆薏米也不管事,中醫除濕的關鍵是什么
現代生活節奏快,城市中的白領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健康,很多人不由自主地開始關注中醫養生。
時下關注最廣泛的就是如何除去身體的濕邪,如何才能還我們一個輕松愉快的心情和身體。不少中醫一直建議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養生,治療疾病需要三分治,七分養。所以對于身體濕氣重,最重要的就是食療。也有很多朋友對這些信之不疑,但是卻一直吃食療方,身體濕氣一直重,這到底是為何?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濕氣是怎么回事。按照中醫的觀念,濕邪主要分布在三個部位:一是上焦,主要是傷肺,傷心;一是中焦,主要是傷脾胃,使人胃口不佳;再一個就是下焦,傷肝腎,所以對于以上幾個部分,我們都要考慮到。有的人濕氣在上焦,有的人濕邪在中焦,有的人濕邪在下焦,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的應對方式。
濕邪在上焦,我們一般會采取出汗的方式去除,所以很多人通過健身鍛煉可以去除身體的一部分濕邪。濕邪在中焦,脾胃很關鍵,很多人吃食療方就是從脾胃來的,比如吃紅豆、薏米之類的,通過利濕等方法去除中焦的濕邪。濕邪在下焦,則肝腎最為關鍵,這個是很多人不會注意的,也是很多祛濕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因為,腎是水之本,水是濕氣的來源,如果腎虛,那么濕氣就沒辦法正常代謝,只能留在體內危害健康。
為什么腎虛
現代的生活習慣,特別是熬夜是造成腎虛的及時要素,熬夜對人體的傷害主要就是表現在損耗腎精上面,所以養生的首要法寶就是不要熬夜,要根除體內的濕氣,也要從補腎入手。
另外,濕邪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經常伙同其余壞分子搞破壞。有風濕,有寒濕,有濕熱,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的應對方法。比如對付風濕,則需要祛風的藥和除濕的藥一起吃,這樣才有效。有時也需要補腎,因為風濕一般也包括腎虛這個內在因素。比如將可以食用的蘇葉與薏米一起吃,或者是胡椒之類的辛辣食品。
比如對付寒濕,則需要通過溫補、祛濕的方法,在食療的時候選擇一些溫性的藥材,這樣才能達到好的療效。如生姜之類的溫性的藥,或者羊肉這種溫補的食材,結合祛濕的薏米、山藥使用效果會更好。
如果是濕熱,則要考慮到主要作用部位是脾胃,所以對付濕熱可以通過燥濕的方法,用苦藥,可以用黃連之類的,食療中可以選擇一些苦菜,比如苦瓜、薺菜之類,馬齒莧等。
總之,祛濕要以補腎為及時義,補腎又以不熬夜為及時位,然后才是根據濕氣的特性選擇性食療,而不是一味地吃紅豆薏米粥。
古代皇帝專用,讓男子更強、女子更美的中藥,你知道是什么嗎
隨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轉變,很多人開始考慮要二胎,但是身體有時不答應,怎么辦?很多人會選擇中醫,不管你信不信,中醫療效是很好的。腎虛分兩種,腎陰虛與腎陽虛,用于治療嚴重腎陽虛的方子,往往含有大熱的附子,但附子是有毒性的,很多中醫大夫都不敢用,如果是用于普通人養生估計可操作性就更低了。不過大家先別急,自有其他辦法。
在中醫流派之中,有一個派別是別具一格的,那就是道醫。早在漢代就有所謂的神仙術,其實神仙術通俗地說就是養生駐顏術,通過服食一些有效的藥,或者通過辟谷達到延長壽命,增強體質的效果。這種養生術被道家、道教加以開發利用,成就了中華道醫。
在養生上,特別是男性養生,很多皇帝服用的都是一些金丹,這些藥物的效果猛烈,分寸把握不好就容易丟了性命,但是也存在一些非常樸實無華的丹藥,比如被后世專門用來治療男性、女性不孕不育的五子衍宗丸。
據《懸解錄》記載,張果獻于唐玄宗的圣方“五子守仙丸”因為藥方的組成是由五味植物的果實組成的,所以叫五子,另外,五子也諧音“無子”。早在唐代,五子衍宗丸就成為宮廷貴族養生保健的秘方,為歷代醫家所推崇。它對男性不育癥有較好的療效,被譽為“古今種子及時方”,還被譽為“補陽方藥之祖”,有“五子壯陽、六味滋陰”之說。
五子的組成都是非常常見的植物果實,性味都比較平和,所以非常適合養生食用。而且其中的配伍也有補有泄,中正平和。
其中,枸杞子就是我們經常食用的,可以補肝腎,是非常好的食材,可以清肝明目。
覆盆子,也是常見的食材,在農村經常可以看見,覆盆子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收澀,能夠治療夜尿頻,所以吃了覆盆子就可以把尿盆翻過來,表示效果非常好。
車前子,是一個非常好的治療腹瀉、小便淋瀝、尿路有炎癥或濕熱的方子,在中藥中也是非常平和之品。我小時候,因為夏天吃東西不慎,導致尿道發炎,就會到路旁拔一些車前草泡水喝,馬上見效。
菟絲子,是一個非常好的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藥物,按照中醫的觀念來說是平補腎陽的藥,既可以對女性的子宮產生很好的滋養作用,也可以用于美容,所以古代的美容方之中就會放大量的菟絲子。在臨床中,很多子宮萎縮的人就會用到大量的菟絲子,療效顯著。
還有一味藥,就是五味子,五味子是比較復雜的一味藥,因為五味子五味俱全,中醫主要用來治療肺部的咳嗽,還有就是滋腎水。
五子衍宗丸由這五味藥組成,基本上對生殖系統的一些毛病都能達到治療的效果,總體來說也是非常平和的。對于男人精子清稀,尿頻尿多,女人子宮虛寒、子宮萎縮等毛病都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什么樣的人不適合吃五子衍宗丸
因為五子衍宗丸是平和的,但是還是偏向于補腎陽,所以有明顯腎陰虛情況的人就不宜服用了,服用之后會產生一些副作用。
滋陰有妙方,不在熟地黃
了解中醫歷史的人都知道,中醫有一個醫學大家主張滋陰,這位大家是總結了金元時期影響較大的幾位大家的學術思想之后提出來的滋陰學說。他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朱丹溪在國內的影響可能不大,一般民眾不是非常熟悉,但是在日本的影響卻是相當大的。一方面是因為日本引進朱程理學,很多中醫大夫都是中華文化的忠實粉絲,來說是朱熹學術的忠實粉絲,所以有朱學背景的朱丹溪在日本就非常受歡迎;另一方面,也說明朱丹溪學術思想的過人之處和其診療思路的可師可法。
為什么要滋陰
朱丹溪認為人體是“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為什么?以陰陽而言,天為陽,地為陰,天是包括地的,所以天比地大,以此而論,陽氣比陰氣充足,在人身亦然,人體陰氣不足,陽氣有余是生而如此的。
另外,人體之陽氣是無形的,是容易生成的,但是陰卻不一樣,很難生成,比如古代人知道陰難成,所以規定男女必須分別到了三十歲、二十歲才能結婚交合,其實男子二八、女子二七就有生育能力了,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陰難成,而陽氣容易生成,過早結婚,易傷身體。
怎樣滋陰
朱丹溪秉承宋儒“存天理滅人欲”的觀念,認為養陰的關鍵在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以專門寫了一個飲食男女箴言:“男女之欲,所關甚大;飲食之欲,于身尤切。”
在飲食上,山野村婦沒有什么大魚大肉,所以很多人都能健康活到七八十歲,而有錢人因為大吃肥甘厚味,反而生出很多病來,因為病從口入,所以主張要節欲,不能大吃大喝。
在男女上,朱丹溪有點禁欲主義的特色,特別是在巳午未這三個月,火氣旺,人一接觸男女之事就會相火旺盛,所以夫妻必須分房睡,這樣才能安心養神,不為欲望所困。
如何用藥物膳食以養陰
很多人一聽到養陰,就會想到熟地黃,就會想到六味地黃丸,然而滋陰的鼻祖恰恰不是用的這種方法。
朱丹溪在《格致余論》中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養陰之方,特別適合老年人,因為老年人陰虛最厲害。他說“因成一方,用參、術為君,牛膝、芍藥為臣,陳皮、茯苓為佐。春加川芎;夏加五味、黃芩、麥門冬;冬加當歸身,倍生姜。一日或一帖或二帖,聽其小水才覺短少,便進此藥”。只要腎虛一有苗頭,就可以用此方進行補益。
毫無疑問,此方以人參、白術、茯苓、陳皮、芍藥、牛膝為主,是在補脾胃的基礎上稍加一兩位疏肝、理氣、引火下行的藥,并沒有明顯的滋陰之藥,滋陰的大要在于脾胃之陰,也許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扁鵲為何推崇扶陽
在中醫話語圈內,黃帝、岐伯是上古醫道傳承人的代名詞,而扁鵲則是神醫的代名詞,有人說扁鵲是黃帝時人,也有人說扁鵲是秦越人,宋代有一個人醫術高明,叫作竇材,他說自己就是“扁鵲第三”。
竇材把自己行醫40 余年的經驗寫成了一本書,叫作《扁鵲心書》,書中向我們透露了長生之道。其中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要扶陽,他在書中說: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及時,丹藥第二,附子第三。
不管是仙丹,還是艾灸,還是附子,其實都是扶陽的要藥,很多人越來越老,就會出現陽虛的狀況,怎么養生好,竇材給出了很好的建議,他說:“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余五十時,常灸關元五百壯,即服保命丹、延壽丹,漸至身體輕健,羨進飲食。六十三時,因憂怒,忽見死脈于左手寸部,十九動而一止,乃灸關元、命門各五百壯。五十日后,死脈不復見矣。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
為什么要扶陽
前面說到,朱丹溪一直強調要滋陰,滋陰可以長壽。朱丹溪的觀點是,相火妄動就會導致人體欲望熾盛,妄加發泄,這樣就會形成陰虛,導致人體衰弱。所以好的方式就是滋陰,因為這樣可以節減支出,這是窮人家的活法。
如果是富人家,就不一樣了,沒有錢不是因為你花的多,而是你掙的不夠。所以扶陽的理路就是,人容易陰虛,也容易陽虛,但是如何把陰虛這個狀況改善呢?增加陰的攝入,這樣就可以使得人體不再陰虛了。但是對于陰虛,滋陰效果太慢,只有通過無形的陽氣才能使陰很快恢復!滋陰與扶陽之間,其實不是說誰重要的問題,而是先后的問題,陰與陽都重要,但是先滋陰還是先扶陽,哪個好呢?
比如,對于同樣是虛的人,沒有明顯的陰陽偏差,我們選擇扶陽還是滋陰?如果選擇滋陰,那就是內向的發展,減少了支出就是發家致富;如果選擇扶陽,那就是在外貿易,掙錢多自然就發家致富了。
所以,對于人體來說,扶陽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人征服疾病的過程,而不是忍受疾病。人如果要享受高質量的生活,就必須扶陽,而不是朱丹溪的滋陰禁欲主義。
為什么濕氣重,吃了紅豆薏米也不管事,中醫除濕的關鍵是什么
現代生活節奏快,城市中的白領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健康,很多人不由自主地開始關注中醫養生。
時下關注最廣泛的就是如何除去身體的濕邪,如何才能還我們一個輕松愉快的心情和身體。不少中醫一直建議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養生,治療疾病需要三分治,七分養。所以對于身體濕氣重,最重要的就是食療。也有很多朋友對這些信之不疑,但是卻一直吃食療方,身體濕氣一直重,這到底是為何?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濕氣是怎么回事。按照中醫的觀念,濕邪主要分布在三個部位:一是上焦,主要是傷肺,傷心;一是中焦,主要是傷脾胃,使人胃口不佳;再一個就是下焦,傷肝腎,所以對于以上幾個部分,我們都要考慮到。有的人濕氣在上焦,有的人濕邪在中焦,有的人濕邪在下焦,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的應對方式。
濕邪在上焦,我們一般會采取出汗的方式去除,所以很多人通過健身鍛煉可以去除身體的一部分濕邪。濕邪在中焦,脾胃很關鍵,很多人吃食療方就是從脾胃來的,比如吃紅豆、薏米之類的,通過利濕等方法去除中焦的濕邪。濕邪在下焦,則肝腎最為關鍵,這個是很多人不會注意的,也是很多祛濕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因為,腎是水之本,水是濕氣的來源,如果腎虛,那么濕氣就沒辦法正常代謝,只能留在體內危害健康。
為什么腎虛
現代的生活習慣,特別是熬夜是造成腎虛的及時要素,熬夜對人體的傷害主要就是表現在損耗腎精上面,所以養生的首要法寶就是不要熬夜,要根除體內的濕氣,也要從補腎入手。
另外,濕邪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經常伙同其余壞分子搞破壞。有風濕,有寒濕,有濕熱,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的應對方法。比如對付風濕,則需要祛風的藥和除濕的藥一起吃,這樣才有效。有時也需要補腎,因為風濕一般也包括腎虛這個內在因素。比如將可以食用的蘇葉與薏米一起吃,或者是胡椒之類的辛辣食品。
比如對付寒濕,則需要通過溫補、祛濕的方法,在食療的時候選擇一些溫性的藥材,這樣才能達到好的療效。如生姜之類的溫性的藥,或者羊肉這種溫補的食材,結合祛濕的薏米、山藥使用效果會更好。
如果是濕熱,則要考慮到主要作用部位是脾胃,所以對付濕熱可以通過燥濕的方法,用苦藥,可以用黃連之類的,食療中可以選擇一些苦菜,比如苦瓜、薺菜之類,馬齒莧等。
總之,祛濕要以補腎為及時義,補腎又以不熬夜為及時位,然后才是根據濕氣的特性選擇性食療,而不是一味地吃紅豆薏米粥。
古代皇帝專用,讓男子更強、女子更美的中藥,你知道是什么嗎
隨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轉變,很多人開始考慮要二胎,但是身體有時不答應,怎么辦?很多人會選擇中醫,不管你信不信,中醫療效是很好的。腎虛分兩種,腎陰虛與腎陽虛,用于治療嚴重腎陽虛的方子,往往含有大熱的附子,但附子是有毒性的,很多中醫大夫都不敢用,如果是用于普通人養生估計可操作性就更低了。不過大家先別急,自有其他辦法。
在中醫流派之中,有一個派別是別具一格的,那就是道醫。早在漢代就有所謂的神仙術,其實神仙術通俗地說就是養生駐顏術,通過服食一些有效的藥,或者通過辟谷達到延長壽命,增強體質的效果。這種養生術被道家、道教加以開發利用,成就了中華道醫。
在養生上,特別是男性養生,很多皇帝服用的都是一些金丹,這些藥物的效果猛烈,分寸把握不好就容易丟了性命,但是也存在一些非常樸實無華的丹藥,比如被后世專門用來治療男性、女性不孕不育的五子衍宗丸。
據《懸解錄》記載,張果獻于唐玄宗的圣方“五子守仙丸”因為藥方的組成是由五味植物的果實組成的,所以叫五子,另外,五子也諧音“無子”。早在唐代,五子衍宗丸就成為宮廷貴族養生保健的秘方,為歷代醫家所推崇。它對男性不育癥有較好的療效,被譽為“古今種子及時方”,還被譽為“補陽方藥之祖”,有“五子壯陽、六味滋陰”之說。
五子的組成都是非常常見的植物果實,性味都比較平和,所以非常適合養生食用。而且其中的配伍也有補有泄,中正平和。
其中,枸杞子就是我們經常食用的,可以補肝腎,是非常好的食材,可以清肝明目。
覆盆子,也是常見的食材,在農村經常可以看見,覆盆子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收澀,能夠治療夜尿頻,所以吃了覆盆子就可以把尿盆翻過來,表示效果非常好。
車前子,是一個非常好的治療腹瀉、小便淋瀝、尿路有炎癥或濕熱的方子,在中藥中也是非常平和之品。我小時候,因為夏天吃東西不慎,導致尿道發炎,就會到路旁拔一些車前草泡水喝,馬上見效。
菟絲子,是一個非常好的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藥物,按照中醫的觀念來說是平補腎陽的藥,既可以對女性的子宮產生很好的滋養作用,也可以用于美容,所以古代的美容方之中就會放大量的菟絲子。在臨床中,很多子宮萎縮的人就會用到大量的菟絲子,療效顯著。
還有一味藥,就是五味子,五味子是比較復雜的一味藥,因為五味子五味俱全,中醫主要用來治療肺部的咳嗽,還有就是滋腎水。
五子衍宗丸由這五味藥組成,基本上對生殖系統的一些毛病都能達到治療的效果,總體來說也是非常平和的。對于男人精子清稀,尿頻尿多,女人子宮虛寒、子宮萎縮等毛病都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什么樣的人不適合吃五子衍宗丸
因為五子衍宗丸是平和的,但是還是偏向于補腎陽,所以有
寫的很好,通俗易懂,有用。好書!
書是好書,多讀書,讀好書。正在閱讀……有幫助。
作者總結得很好,好書!
好書,不錯,值得推薦。
好,贊一個,推薦購買
好東西,收藏!推薦中醫愛好者購買
參考作者提供的方法調理,有點作用的
很親民,很實用,老人特別喜歡!
很平實,但是很有專業功底。邊學邊用,全家受益。
文筆流暢,辯證思維,適合入門教程。
很好的書籍,值得細心閱讀,好好研究。
書籍不錯。
入門經典,純萃無雜。
還好還好哈!
非常值得閱讀
著者水平不高,內容不佳,不當了!
這個中國的國粹、靈魂,必須好好學習、用心感悟。
頂!以前看評論,總有說祖傳或者有秘方,就是不拿出來,這個造福大家,必須頂!
中醫書多如牛毛,真正有內涵的不多,像這樣的文風簡單明了,不吹噓不浮夸,很好
這本書不錯,作者通過古人的陰陽五行變化詮釋了我們生命的運化機制。
這本書我是先借了朋友的書看過后,覺得有必要自己買一本,因里面的內容需要慢慢的研讀
內容有趣,學習古代中醫知識。感謝作者,感謝當當網!
這本書對中醫知識解讀得不僅深入,而且通俗,特別是非常有趣。
在今日頭條關注了作者慶余閣的文章,聽到作者出書了正好是關于中醫養生的,立馬來支持啦。
推薦對中醫或者養生感興趣的人看,我自己是每天不忙的時候都會翻開讀一讀。每篇文章字不多,隨意翻開一篇又可以長知識
最近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作為學西醫的人,沒有老師指導醫典根本看不懂。給自己選了這本書來幫助理解中醫,這幾天剛剛開始閱讀,有點停不下來的意思。
這本書看起來輕松易懂,不會晦澀。推薦日常閱讀,想了解基本養生的也可以看看。
作者把深奧難懂的中醫理論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好書!現代人比古人聰明,條件也好很多,為什么現代人的成就超越不了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