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把式:金魚滿堂》共分為溯源甄考、豢養培育、譜系品鑒、本固枝榮、魚脈相承五個章節。
關于金魚歷史、傳統、文化、習俗的專著難覓其蹤。而關注金魚行當,聚焦金魚把式的文化專著更是無處可尋可以說,本書從立意之初就定位,是一本填補空白的文化典籍,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極高的文化含金量。
1.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對精神層面的的追求也就越來越高,審美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金魚是美的化身,是人們裝飾家居環境的美麗生靈。以金魚為切入點,并提高到金魚文化層面來撰寫書稿,可以滿足百姓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2.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蘇,國學熱度高漲。金魚作為國粹文化,傳承千年,積淀了相當多的歷史,所以解析金魚行當、評述金魚把式,可以將附著在金魚上的厚重文化展示給人民百姓。
3.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力度加大,挖掘整理這些即將消失在現代社會的老行當、記錄那些具有精湛傳統技藝的老把式,可以起到保護文化遺產的積極作用。
4.金魚是中國的國魚,但是百姓對金魚的歷史、文化、傳統等知之甚少。撰寫本書可以起到普及金魚文化知識,提升國魚檔位、進而使國粹愈加溢彩綻放。
《魚把式:金魚滿堂》從全景視角聚焦,立體的展現千年金魚行當的發展脈絡。并立足于“行當”,挖掘呈現本行當的沿革歷程,將金魚行當展現為清明上河圖似的全景畫面。記錄“魚把式”的技藝傳承,揭秘“古法養魚”的神奇手法,原汁原味呈現傳統金魚的魅力。
本書采用輕松親切的隨筆文風,將傳統金魚的緣起、歷程、習俗、掌故、軼事、風水、管護、繁殖等國粹文化多方位述析。雖引經據典卻不失活潑自由,雖古意盎然卻不失通俗平和。
河北省石家莊市高校教師
新媒體藝術專業副教授
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河北省動漫協會理事
河北省影視家協會會員
金魚滿堂網站創始人
長期致力于數字媒體藝術、三維動畫藝術領域的教學與研究,主持創作幾十部高品質三維動畫作品,曾獲”中國動畫學會學會獎”等幾十項大獎;出版學術專著、專業教材十余部;繪畫作品多次參加美展、藝術展。
及時章 溯源甄考
一、祖系 源起
二、變異 家化
三、宮廷 民間
第二章 豢養培育
一、容器 環境
二、養水 生苔
三、餌料 飼喂
四、養護 管理
五、繁殖 育種
六、病患 防治
第三章 譜系品鑒
一、分類 品種
二、品鑒 賞評
第四章 本固枝榮
一、鄉緣 舉釋
二、海外 宗親
第五章 魚脈相承
一、名人 奇
二、軼事 掌故
三、祥瑞 民俗
四、現狀 未來
后記
參考文獻
(一)北徐
北京是北派金魚的杰出代表,也是宮廷金魚出產地。宮廷金魚蓄養在宮中,為皇家獨賞,代表了中國金魚的較高水準。這些精美絕倫的金魚從各地進貢而來,還有專門的魚把式來負責照料。這些魚把式中最有名的,當屬世代為皇宮養魚的徐氏家族,被尊稱為”金魚徐”。
金魚徐家原籍山東寧津縣,最早是走街串巷修補盆碗的鋦匠。后來迷上了養”小紅魚”,就改行做了魚把式。舉家遷到濟南府之后,潛心摸索逐漸掌握了一些養殖技巧,在當地小有名氣。當時的乾隆皇帝喜歡金魚,命人尋找養魚好手,太監推薦了自家親戚徐家。于是徐家奉召進京,在金魚池附近安家落戶并開設魚場,專為皇宮御苑飼喂精品金魚。徐家養魚技藝超群,進獻的魚只姿彩艷麗、形神兼備,引得乾隆帝大喜,連稱:”國之寶也!”,御筆親封”金魚徐”。這一美稱歷時三百余年而不絕。
金魚徐家每年農歷正月二十三以后進貢獻魚,之后還要在宮內負責日常照料管護,尤其是寒露以后要把御花園的金魚搬進溫室越冬。徐家所獻金魚都用紅頭繩串系背鰭,條條體型碩大、精美異常。但是獻魚時必須攜帶賄金,送與負責驗收的太監,以免被故意刁難。金魚徐家不但經常親手護送金魚入宮,還要每天按時進送魚蟲。所以皇帝特賜腰牌,讓他們進出自由,免去種種繁瑣手續。
徐家捧上了為皇家養魚的金飯碗,再加上開在金魚池邊的家族魚場生意興隆,生活很是安逸。因此徐家人丁興旺、家口近百,由于居住集中,所以人稱”徐一窩”。徐家人各各都是身懷絕技的養金魚好手,所以歷代都是能人輩出。在這個家族的努力下,宮廷金魚在鼎盛時期擁有近三百個品種,以尾大、色艷而著稱。宣統退位以后,徐家的皇糧斷絕,迫于生計,開始大力發展金魚場。兄弟們分家各自經營,先后開辦”泉海魚場”、”永興魚場”、”來順魚場”,宮廷金魚從此走向民間。
上世紀三十年代,金魚徐家第八代傳人徐國慶,(見圖5-1)在中山公園舉辦”宮廷金魚展”,引起轟動并一舉成名。很多名流雅士紛紛前來求魚,其中就包括京劇大師馬連良[1]和梅蘭芳,徐國慶慷慨贈送。隨后,日軍占領北京,有軍官慕名而來要魚,徐國慶寧死不給,抱著一盆名貴金魚東躲西藏。這期間,金魚徐家道中落,精品魚只損失慘重,雖然也培育出一兩種新品,但是為了糊口不得不忍痛出售。曾有一對兒罕見的紅玉印水泡,根本沒機會做成新品種,想方設法保護了四年,最終還是賣掉了。
抗戰勝利后,徐國慶曾被請到行營去喂養金魚。當時徐國慶的兒子徐金生也去了,因為年輕,所以差點被國民黨部隊抓走當壯丁。后來,衛戍司令部特意給徐金生發了一套軍官服裝。這也是金魚徐家第九代傳人的一段特殊經歷。
解放后,徐國慶進入中山公園工作,在他的帶動下中山公園成為新個養殖并展示金魚的場所。徐國慶父子培育的獅子頭金魚譽滿京城,引來無數人參觀,就曾多次親臨魚場散步觀賞。這給了父子兩人莫大的動力。
中,金魚被扣上四舊的帽子慘遭屠戮。徐國慶的宮廷金魚也不能幸免,就只能任憑紅衛兵一盆盆倒進下水道,卻無能為力。這一刻,金魚徐第八代傳人仰天長嘆,老淚縱橫。這個時期,很多見證了金魚徐家歷史的珍貴文物也被付之一炬。其中包括徐家歷代供奉著的兩條扁擔:一條是祖先做鋦匠時的扁擔,另一條是乾隆皇帝御賜的扁擔。另外,金魚徐牌匾、朝服、朝靴、腰牌等,統統化為灰燼。現今只留有一塊”來順魚房”金匾,能依稀看到當年徐家的繁盛,讓人唏噓不已。
改革開放之后,徐金生努力補習,憑借在幾年夜校學來的微薄文化知識,開始整理祖傳的養魚經驗。經過近十年的挑燈夜戰,耗盡心血出版了《中國金魚》,將三百年來代代傳承的金魚徐家養魚秘技留予后人。
如今,徐金生之子,也就是金魚徐的第十代傳人徐建民,在北京開設了金魚場,遵循父親遺訓操起了祖業。徐金生的侄子徐立才,在河北衡水湖畔開設宮廷金魚場,讓金魚成為聞名遐邇的衡水[2]三絕之一。(見圖5-2)金魚徐終于后繼有人。在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宮廷金魚也必將生生不息、繁衍傳承。
好評!
寫的不錯,圖文并茂,長些知識
包裝很好無傷。
不錯的書,喜歡這一類的,豐富知識。
老祖宗留下的老行當
學習學習學習啊啊
好 不錯 書不錯哦
實用 可操作性強 包裝不錯
很好的正版書
書的質量不錯,圖文并茂,內容不錯,魚的愛好者的首選
印刷,版面精美,小插圖多,值得收藏,就是稍薄了一些
書不錯 快遞太次了 送了一天沒送到 最后還讓找他去取
圖文并茂,介紹得挺詳細,太長知識了,對我養魚很有幫助,養魚的同時讓我對金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書寫了好多關于金魚的歷史典故,奇聞軼事.對了解金魚行業的全貌非常有幫助。語言也流暢自然,即使不養魚的人看起來也會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