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物理學的演化史是一條思想的河流。書稿選取物理學演化史上激動人心的片段,將這些富有戲劇性的碎片串聯起來,在宏大的時空尺度上,將物理學上的大事件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書稿用詞新穎,不落俗套,不僅傳神地進行了事實的敘述,而且讀起來音韻和諧,一氣呵成,科普性與文學性兼具。
李輕舟,畢業于重慶大學應用物理系。《大學科普》編輯,重慶市大學科學傳播研究會理事,成都市科技青年聯合會社會文化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與表面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在中國科學報社主辦的科學網開設博客“惟心書院”,編著有《天文觀測手冊》(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目錄 總序
哲人禮贊(代序)
及時章
雅典的黃昏
德爾斐的詛咒
及時尊圣像
神話的終結
第二章
逃離伊甸園
無窮無盡的爭論
星空立法者
阿奎那的夢魘
第三章
帝國的崛起
沉思者之夢
蘋果與黃金
第四章
蒸汽時代
別了,上帝
庶民的勝利
騎士的謝幕
第五章
混沌與秩序
幻象與悲劇
西西弗斯神話
尾聲德爾斐的囚徒
延伸閱讀書目
第谷 布拉赫留給繼承人開普勒的除了豐富的觀測資料與精良的天文儀器外,還有精益求精的“星學之王”不得不面對的那個遺憾——觀測數據與宇宙模型不可逾越的鴻溝,這條鴻溝一邊是漫天星斗,另一邊是托勒密地心體系、哥白尼日心體系、第谷折衷體系及開普勒自己的“柏拉圖多面體”。此后漫長的歲月,開普勒始終作為一個卑微的伏案計算者沒日沒夜地忙碌著……
突破口是行蹤飄忽不定的火星(Mars,中國古稱“熒惑”),東方和西方占星家眼中的不祥之星。沿襲古希臘以來的傳統,開普勒嘗試了托勒密的方法、哥白尼的方法和第谷的方法,試圖用本輪、均輪、偏心輪等結構組合出火星的“實際”軌道。由于篤信“日心說”的基本假設,開普勒最終還是選擇在第谷 布拉赫實測數據的基礎上重構一個比哥白尼更的日心體系。為此,他需要把第谷,布拉赫測定的火星與恒星的角距離,從以地球為中心轉換為以太陽為中心。他和他的前輩們一樣,在“地心說”和“日心說”的糾纏中陷入沒完沒了的“圓”中,隨之而來的是巨量煩瑣的計算。
經過大約70次試驗,開普勒發現無論如何組合這些“圓”,始終無法突破一個障礙——理論計算出的火星軌道與第谷 布拉赫的實測結果存在大小為8,(8分,即1度的2/15)的黃經誤差(ecliptic longitude error),而第谷。布拉赫的實測誤差不超過2 ’。
內容不錯,給個好評吧!
東西不錯,出版社值得信賴。
圖書質量好,當當發貨快,值得購買。
每個時代都有一個監獄,讓我們無法看清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