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在延安清涼山下誕生了新華書店。2017年,新華書店即將迎來自己的八十華誕。在這八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新華書店完成了由戰時隨軍書店向市場主渠道和主導者角色的轉變。回顧新華書店走過的歷程,可以用四句話概括: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烽火中誕生;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成長;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壯大;在新世紀新形勢下深化改革,逐步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中國出版文化事業的主框架、中國圖書發行事業的主渠道、中國全民閱讀推廣的主陣地。可以說,新華書店八十年的歷程折射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進程。
為了弘揚新華書店精神,總結新華書店創業、創新成果,拓展和融入發展新常態,在新華書店誕生八十周年之際,中國新華書店協會發起并由各省(區、市)新華書店共同主編一套《中國新華書店發展大系》(以下簡稱《大系》)。《總店卷》由新華書店總店撰寫,以時間為軸詳細介紹了80年來總店的發展歷程,全書共45萬字,分上下兩冊,其中上冊為1937—1976年,下冊為1977年至今。
概述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參考文獻 后記
新華書店(中央黨報委員會發行科)在萬佛洞底 層的一個簡陋的小石窟開設了門市部,這是新華書店 最早的門市部。小石窟是辦公室同時兼臥室,涂國林 白天在洞口放一張辦公桌作為柜臺賣書,到了晚上, 這個石窟就成了涂國林、黃植(中央黨報委員會出版 科副科長)兩人的宿舍。書庫設在小石窟左上方萬佛 洞主窟(中央印刷廠)右后側的石窟內。清涼山萬佛 洞底層的這間小石窟,成為新華書店的發祥地。
為便于對外聯系,發行科刻制一枚木質長方形的 新華書店印章,并用新華書店的名義開票和結算貨款 。那時,新華書店除發行《解放》周刊外,還發行解 放社出版的30多種圖書,主要是《馬列叢書》。為了 擴大宣傳,新華書店在《解放》周刊連續刊登新書發 行廣告。
書店創建時期,人手少,條件艱苦,工作繁忙。
同志們白天忙著為上門來的陜北公學和魯迅藝術學院 等院校師生服務,零售書刊;晚上在清油燈下收書、 配書、捆包、寫郵簽;第二天挑著郵件蹚過延水河, 送到城里郵政局寄出。
當年,總司令非常關心黨的書刊發行工作, 經常利用晚上休息時間來到清涼山萬佛洞底層的小石 窟,和書店同志們拉家常,了解書刊發行情況。
在清涼山的單位還有新華通訊社、解放日報社、 延安新華廣播電臺、中央印刷廠等新聞出版單位。延 安時期,清涼山成為中國共產黨新聞出版事業的中心 。
5月10日 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 軍總司令發出《軍委關于征集紅軍歷史資料的通 知》。為紀念“八一”建軍節10周年,決定編輯《全 國紅軍戰史》。征集項目包括:歷史、戰史、長征史 、史略、報紙、宣傳品、書籍、圖片、劇本、日記、 歌曲、照片、紀念品、旗幟、獎章、文件、法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