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斯維拉娜?阿列塞維奇代表作。斯維拉娜?阿列塞維奇是世界作家,本書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級別的作品。
1986年4月26日,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車諾比。這是浩大的悲劇之一。作者訪問了上百位受到切爾諾貝利核災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他們的故事透露出他們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當中。
本書將這些訪談以獨白的方式呈現,巨細靡遺的寫實描繪,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
當今世界文壇不可忽視的作家,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入圍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終決選名單。曾獲瑞典筆會獎(1996)、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獎(1999)、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05)、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當代罕見的紀實文學經典,人類恐怖的科技悲劇,每一頁,都是奇異而殘忍的故事——經歷過這種事,我們如何相愛?
相關推薦:我是女兵,也是女人(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力作)
相關推薦:我還是想你,媽媽(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力作)
相關推薦:鋅皮娃娃兵(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力作)
斯韋特蘭娜.亞歷山德羅夫娜.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羅斯作家,1948年生于烏克蘭,畢業于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曾做過記者。她的作品以獨特的風格,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她曾多次獲獎,包括瑞典筆會獎(1996)、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獎(1999)、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05)、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等。2013年,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入圍最終決選名單。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國出版,并創作有21部紀錄片腳本和3部戲劇(曾在法國、德國、保加利亞演出)。
歷史背景
序幕
孤單的人聲
及時部/死亡之地
我們為什么記得
和活人、死人聊些什么
一生寫在門上的人
回來的人
輻射長什么樣
沒有歌詞的歌
三段關于家園的獨白
祈禱時才真切展現自己的靈魂
士兵合唱曲
第二部/活人的土地
古老的預
"我不知道該說什么,關于死亡還是愛情?也許兩者是一樣的,我該講哪一種?
我們才剛結婚,連到商店買東西都還會牽手。我告訴他:“我愛你。”但當時我不知道自己有多愛他,我不知道……我們住在消防局的二樓宿舍,和三對年輕夫婦共享一間廚房,紅色的消防車就停在一樓。那是他的工作,我向來知道他發生了什么事─他人在哪里,他好不好。
那天晚上我聽到聲響,探頭望向窗外。他看到我就說:“把窗戶關上,回去睡覺。反應爐失火了,我馬上回來。”
我沒有親眼看到爆炸,只看到火焰。所有東西都在發亮。火光沖天,煙霧彌漫,熱氣逼人。他一直沒回來。
屋頂的瀝青燃燒,產生煙霧。他后來說,感覺很像走在焦油上。他們奮力滅火,用腳踢燃燒的石墨……他們沒有穿帆布制服,只穿著襯衫出勤,沒人告訴他們,他們只知道要去滅火。
四點鐘了。五點。六點。我們本來六點要去他爸媽家種馬鈴薯,普利彼特離他爸媽住的史畢懷塞大約四十公里。他很喜歡播種、犁地。他媽媽常說,他們多不希望他搬到城里。他們甚至幫他蓋了一棟房子。他入伍時被編入莫斯科消防隊,退伍后就一心想當消防員!(沉默)
有時我仿佛聽到他的聲音在我耳邊回響,即使相片對我的影響力都比不上那個聲音。但他從來沒有呼喚我……連在夢里都沒有,都是我呼喚他。
到了七點,有人告訴我他被送到醫院了。我連忙趕去,但警察已經包圍了醫院,除了救護車,任何人都進不去。
警察喊:“救護車有輻射,離遠一點!”
不只我在那里,所有當晚丈夫去過反應爐的女人都來了。
我四處尋找在那所醫院當醫生的朋友,一看到她走下救護車,我就抓住她的白袍說:“把我弄進去!”
“我不能。他的狀況很不好,他們都是。”
我抓著她不放:“我只想見他一面!”
“好吧,”她說,“跟我來,只能待十五到二十分鐘。”
我看到了他,全身腫脹,幾乎看不到眼睛。
“他需要喝牛奶,很多牛奶,”我的朋友說,“每個人至少要喝三升……”
“可是他不喜歡牛奶……”
“他現在會喝的。”
那所醫院的很多醫生和護士,特別是勤務工,后來都生病死了,但是當時我們不知道危險。
上午十點,攝影師許謝諾克過世了。他是及時個。我們聽說還有一個人被留在碎片里─瓦列里 格旦霍克,他們一直無法接近他,只好把他埋在混凝土里。我們不知道他們只是及時批死去的人。
我問他:“瓦西里,我該怎么辦?”
“出去!快走!你懷了我們的孩子。”
可是我怎么能離開他?他說:“快走!離開這里!你要保護寶寶。”
“我先幫你買牛奶,再決定怎么做。”
這時我的朋友唐雅 克比諾克和她爸爸跑了進來,她的丈夫也在同一間病房。我們跳上她爸爸的車,開到大約三公里外的鎮上,買了六瓶三升的牛奶給大家喝。但是他們喝了之后就開始嘔吐,頻頻失去知覺。醫生只好幫他們打點滴。醫生說他們是瓦斯中毒,沒人提到和輻射有關的事。
沒多久,整座城市就被軍車淹沒,所有道路封閉,電車火車停駛,軍人用白色粉末清洗街道。我很擔心第二天怎么出城買新鮮牛奶。沒人提到輻射的事,只有軍人戴著口罩。城里人依舊到店里買面包,提著袋口敞開的面包在街上走,還有人吃放在盤子上的紙杯蛋糕。
那天晚上我進不了醫院,到處都是人。我站在他的窗下,他走到窗前高聲對我說話。我們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人群中,有人聽說他們馬上會被帶到莫斯科。所有妻子都聚集起來,決定跟他們一起去:“我們要和丈夫一起行動!你們沒有權力阻止我們!”
我們拳打腳踢,士兵─士兵已經出現了─把我們推開。后來一個醫生出來宣布:“沒錯,他們要搭機去莫斯科,所以你們得幫他們拿衣服,他們穿去救火的衣服都燒壞了。”公交車停駛,我們只好跑著去。我們跑過大半個城市,但是等我們拿著他們的行李回來,飛機已經起飛了。他們只想把我們騙走,不讓我們在那里哭鬧。
街道的一邊停滿了幾百輛準備疏散居民的巴士,另一邊是從各地開來的好幾百輛消防車。整條街都覆蓋著白色的泡沫。我們踏著泡沫走,邊哭邊罵。收音機里說,整座城市可能在三到五天內進行疏散,要大家攜帶保暖衣物,因為我們會在森林里搭帳篷。大家都好開心─露營!我們要用與眾不同的方式慶祝五一勞動節!很多人準備了烤肉器材,帶著吉他和收音機。只有那些丈夫去過反應爐的女人在哭。
我不記得我是怎么到我爸媽家的,只知道自己一醒來就看到了媽媽。我說:“媽媽,瓦西里在莫斯科,搭專機去的。”
我們整理菜園(一星期后,那座村子也疏散了)。誰知道?當時有誰知道?那天晚上我開始嘔吐,我懷了六個月身孕,很不舒服。那晚我夢見他在夢里叫我:“露德米拉!小露!”但是他去世后就沒有到我夢中呼喚我了,一次也沒有(開始哭)。
我早上起床后決定,我得一個人去莫斯科。媽媽哭著問:“你這個樣子要去哪里?”我只好帶父親一起去,他去銀行里提出所有存款。
我不記得到莫斯科的過程。抵達莫斯科后,我們問看到的及時個警察:“切爾諾貝利消防員被安置在哪里?”
他馬上就說:“休金斯格站的六號醫院。”
我們有點驚訝,之前大家都嚇唬我們,說那是較高機密。
那是專門治療輻射的醫院,要有通行證才進得去。我給門口的女人一些錢,她說:“進去吧。”接著又求了另一個人,才坐在放射科主任安格林娜 瓦西里耶芙娜 古斯科瓦的辦公室。不過當時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只知道我必須見她。她劈頭蓋臉就問:“你有沒有小孩?”
我該怎么回答?我知道我絕不能說出我懷孕了,否則他們不會讓我見他!還好我很瘦,看不出有身孕。
“有。”我說。
“幾個?”
我心想,我要告訴她兩個,如果只說一個,她不會讓我進去。
“一男一女。”
“所以你不必再生了。好吧,他的中樞神經系統受損,頭骨也受損。”
我心想,喔,所以他可能有點煩躁。
“還有,如果你哭,我就馬上把你趕出去。不能抱他或親他,甚至不能靠近他,你有半個小時。”
但我知道我不會走,除非我和他一起離開,我對自己發誓!我走進去,看到他們坐在床上玩牌、嬉笑。
“瓦西里!”他們叫。
他轉過身看了我一眼,說:“好啦,沒戲唱了!連在這里她都找得到我!”
他穿四十八號的睡衣,看起來很滑稽,他應該穿五十二號。袖子太短,褲子太短,不過他的臉不腫了。他們都在打點滴。
我問:“你想跑去哪里?”
他要抱我。
醫生阻止他。“坐下,坐下,”她說,“這里不能擁抱。”
我們后來把這些當成笑話來說。其他房間的人也來了,所有從普利彼特搭專機到莫斯科的二十八個人都聚集過來。“現在怎么樣了?”“城里情況如何?”我說他們開始疏散所有居民,整座城市會在三到五天內清空。大家都沒說話,這些人里有兩個女的,其中一個哭了起來,發生意外時她在電廠值班。
“天啊!我的孩子在那里,他們不知道怎么樣了?”
我想和他獨處,哪怕只有一分鐘。其他人察覺出來了,于是陸續找借口離開。我擁抱、親吻他,但是他移開。
“不要離我太近,去拿張椅子。”
“別傻了。”我不理他。
我問:“你有沒有看到爆炸?發生了什么事?你們是最早到現場的人。”
“可能是蓄意破壞,有人引爆,大家都這么認為。”
當時大家都那樣說,以為有人蓄意引爆。
第二天他們躺在自己的病房里,不能去走廊,也不能交談。他們用指節敲墻壁,叩叩,叩叩。醫生解釋說,每個人的身體對輻射的反應都不一樣,一個人能忍受的,另一個也許不行。他們還測量病房墻壁的輻射量,包括右邊、左邊和樓下的病房,甚至撤離所有住在樓上和樓下的病人,一個也不剩。
我在莫斯科的朋友家住了三天,他們一直說:“你拿鍋子,拿盤子去啊,需要什么就拿。”我煮了六人份的火雞肉湯,因為當晚執勤的消防員有六個:巴舒克,克比諾克,堤特諾克,帕維克,堤斯古拉。我幫他們買牙膏、牙刷和肥皂,醫院都沒有提供,還幫他們買了小毛巾。
現在回想起來,朋友的反應讓我很詫異。他們當然擔心,怎么可能不擔心?但即使傳言都出現了,他們還是說:“需要什么盡管拿!他情況怎么樣?他們還好吧?能不能活下去?”活下去……(沉默)
我當時遇到很多好人,有些我都忘了,不過我記得一位看門的老太太教我:“有些病是治不好的,你只能坐在旁邊照顧他們。”
我一大早去市場買菜,然后就到朋友家熬湯,所有食材都得磨碎。有人說:“幫我買蘋果汁。”我就帶六罐半升的果汁過去,都是六人份!我趕到醫院,在那里待到晚上,然后又回城市的另一端。我還能撐多久?三天后,他們說我可以住進醫院的員工宿舍。真是太棒了!
“但是那里沒有廚房,我怎么煮飯?”
“你不用煮了,他們沒辦法消化。”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書~還是值得一看~記載了事實~看的讓人很郁悶~但是還是會努力將它看完的~人生疾苦,無法感同身受,但卻是憐憫~疼惜~所以,知道和平的重要~以及要保護人道以及人權的重要性~~
好看,每件事都讓你觸動內心。據說還可以得劵,我從來都沒有試過那么這次試一試,據說還可以得劵,我從來都沒有試過那么這次試一試,據說還可以得劵,我從來都沒有試過那么這次試一試,據說還可以得劵,我從來都沒有試過那么這次試一試
通過 采訪切爾諾貝利人的生活改變,切實的把核爆現場及后期人們的生活鋪開在我們面前,關于這場災難,不由自問,無情的究竟是災難還是隱瞞真相的人。
喝純白的豆漿,是純白的浪漫,望著你可愛臉龐和你純真的模樣,這種幸福剛剛好。 親愛的,我傻傻對你笑,因為只有是你才有解藥,才能讓我們幸福到老。雖然有時候也吵吵鬧鬧,但永遠只有你最好!情人節快樂!
朋友介紹來讀,用了兩天看完。不知道該怎么形容閱讀過程中所爆發的情緒。那是一段彌漫著死亡氣息的時期,無論事實的真相如何被殘忍的掩蓋,事實就是事實,總會浮出水面。腐敗、貪婪、推卸責任,果然是人類的共性,不分國界。
我真不知該說些什么,不知是知識造就了這段悲劇,還是人們的無知使得這場悲劇更加凄慘。從古至今,知識都是保護人民最佳的武器,所以我們應該努力積累知識!
我其實是被書名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這兩點吸引,才來買這本書的。翻來讀才知道,書中記錄的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人物采訪。感謝她,讓我們了解到那個讓世間千瘡百孔的時刻。
我要推薦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學生們,很多人的確是不清楚不明白,看完了這樣的一個紀實性的內容,才能正真有感覺,知道什么叫悲慘卻無處可逃,知道什么叫命如草芥,知道什么叫某幾個人的意識害死人,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知道地球也許會毀滅就因為某些科技,應該有更多的人意識到。
整片下來,感覺很壓抑,跑去看了關于這本書的電影,事故發生時的各種殘留狀態,壞的摩天輪,美麗的房屋,冷清的街道,那里曾經入駐過那么多幸福。所謂的發展,我們傾注了太多犧牲
這段歷史的慘烈人盡皆知,可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紀實的文字,一個女子,從自己愛情的角度,講述那一場科技災難對于她的殘酷。引言就已經看的人淚水漣漣。我不知道該說什么,關于死亡,還是愛情。
一本關于戰爭時期核輻射發生時,發生后人們的生活所受到的影響及心理變化過程。當你還能正常的活著去呼吸、去工作、去談戀愛請停止抱怨吧,活著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了,請看看《我不知道該說什么,關于死亡還是愛情》吧,一場關于生命、愛情、親情關聯的的事故,一場關于生命的思考。
我不知道該說什么,關于死亡還是愛情!題目就奪人眼球了,無意間在當當網發現這本書,簡單看一下簡介就被吸引到了,便果斷放進購物架下了單。書收到了,還沒詳細看,找個時間開啟書中旅游吧!
一本值得看的書。當你讀到那些看起平凡且感覺遙遠的故事,卻又莫名被感動到,這就是這本書出彩的地方。在一場看起來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數的性命為之付出。這是一個時代一種體制的哀鳴。
當事人口述的事實寫成的一本書,沒有半點渲染,非常真實。讀完后感覺很沉重,之前不知道切爾諾貝利事故,看完之后能感受到切爾諾貝利人經受的苦難,核戰爭!比真正的戰爭更可怕!
無論離這些事件有多遠,讀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膚之痛。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切爾諾貝利是歐洲的一場海嘯,這場海嘯不僅是由我們人類所造成的,而且還永無止盡。如果你對未來抱有好奇心,我強烈推薦這本書。書中的切爾諾貝利是個充滿極端與未知的地方,一個現代科技發展造就的戲劇世界。
很好,對于生命會有感悟,對于不同的世界存在的不可思議的東西的認知,會在腦海里久久留存,自己屬于看書看完容易忘記的類型,但是它可以讓你常常想起那么一群人,真實的活在這個世界,無論形態何異
記得之前看過一檔真人節目,侶行,其中有一站就是去切爾諾貝利,不過他們當時沒采訪到很多當地居民,現在終于有機會看到采訪記錄了,有很多震撼的地方,不僅是關于科學核武器這類思考,當局者欺瞞大眾的憤怒行為,甚至還有戰爭~不失為探討極端狀況下人性變化的參考文獻
《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新版,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S.A.阿列克謝耶維奇力作,作者名也譯作斯韋特蘭娜·亞歷山德羅夫娜·阿列克謝耶維奇、亞歷塞維奇、斯維特拉娜
這本很感觸,非常真實詳盡,反映了不同角度的聲音。在災難面前,人類是如此渺小。。但這是人為造成,便不可原諒。發出這些聲音的人以及這些聲音沒有對錯,全部是政治的犧牲品。對災難下反映出的愛和人性善,我報以無比敬佩!
還沒看完,還不知道內容錯別字和排版有沒有錯誤。書的內容很震撼,也很壓抑,有種深深的悲傷感覺,每天都只敢看2章,看多了怕影響心情。這樣書名了本書的可讀性很強,整體還是很不錯的。紙張、排版都不錯,包裝無破損。
2015年的諾貝爾獎金文學獎的白俄羅斯的女作家的良心之作。針對社會現狀,真實地反映了1984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故的前前后后。還有反映戰爭年代的《我是女兵也是女人》、《鋅皮兵》等書,皆是反映真實歷史的非虛構文學作品。
無論你是否知道“切爾諾貝利”這個地方,這都是一本值得看的書。當你讀到那些看起平凡且感覺遙遠的故事,卻又莫名被感動到,這就是這本書出彩的地方。在一場看起來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數的性命為之付出。這是一個時代一種體制的哀鳴。
朋友以為是文藝小說,我很生氣,因為這是多么沉重哀傷的文字,那些膚淺的東西怎么可以與之相比,因為舍瓦關注切爾諾貝利,和平年代的災難,阿總是關注世界的黑暗,讓我們看全整個世界
讀完之后很震驚。核災難本身就是一場悲劇,不是天災,而是人禍。但災后特權階層對于信息的封鎖,對生命的漠視,都是對人們的二次傷害。核力量是令人恐懼的,但集權控制下的社會更令人恐懼!
看第一個故事,就淚流滿面。在災難面前,平凡的人們措手不及,除了聽從國家的安排,別無他法。這個作者無疑使非常勇敢非常有大愛和責任的,來自民眾的才是最真實的。紀實文學,就是透過民眾,了解最真實的歷史真相。
以前只是聽說過切爾諾貝利,到現在才真正認識到了切爾諾貝對人造成的傷害,書以紀實的手法,把切爾諾貝利人的話語和感受記錄下來,非常真實,讓人深刻反思,科技的發展到底是會給人們更好的生活,還是會毀滅人類。
因為去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S.A.阿列克謝耶維奇,切爾諾貝利再一次出現在大眾話題里。紀實性文學帶領讀者了解歷史的真相,很沉重,想起《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很敬佩這類作者。建議大家心靜下來可以看看本書,然后再去看部輕松的電影。
關于戰爭 可能對外國文學類著作實在是提不起來興趣所以閱讀的時候覺得很有障礙 書當然是好書 怪我自己看不懂吧 如果能多了解俄羅斯的切爾諾貝利的歷史 可能更懂得書中記錄的人們遭受的種種苦難 建議大家靜下心沉靜看書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