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留下取消斯大林總書記的遺囑,斯大林為何沒被撼動?以浪漫主義詩人聞名的早年斯大林,在前蘇聯建國起了什么作用?執(zhí)政期間的斯大林,發(fā)動文化革命、清除異己、暗殺托洛茨基,有何歷史隱情?前蘇聯改革,繼任者如何處置斯大林的遺產?地緣政治中,斯大林如何玩轉"三巨頭",如何"領導"中共,如何介入朝鮮戰(zhàn)場?斯大林儉樸至極、居家有愛,為何妻子自殺、女兒背叛、兒子犧牲在戰(zhàn)場?《古拉格群島》的依據何在?
備受爭議的斯大林,在爭議中依然模糊不清。本書的目的是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回答一個問題: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這位罪惡與功績交織的歷史巨人?為什么前蘇聯會一朝解體?一個傲慢與自卑、獨裁與孤獨、殘暴與友愛相交織的"復雜斯大林"在書中異常清晰:從有才華的詩人到激進的革命者,從妻離子散到性格缺陷,從蘇共領導人到發(fā)動文化革命、大清洗,從衛(wèi)國統(tǒng)帥到世界強國,從紅色"君主"到蘇東解散再到普京時代,斯大林的每一步都體現著民族的、文化的、體制的、個性的、大國博弈的諸多因素。斯大林是制度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被制度操控的犧牲品……
1、 蘇聯亡黨,他在源頭。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家30年研究,2010年飽受西方同行匿名攻擊;
2、 英國牛津大學俄蘇史 羅伯特謝偉思解讀 你所未知的斯大林
3、 沈志華、鄭異凡、左鳳榮、張盛發(fā)共同推薦
4、 《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衛(wèi)報》年度熱議暢銷書
羅伯特 謝偉思: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家、俄蘇史研究。長期致力于前蘇聯及當代俄羅斯、東歐政治、歷史與社會研究。著作有《列寧:政治生涯》、《俄國革命:1900-1927》,《托洛茨基傳》,《同志們:共產主義世界史》、《俄羅斯現代史》。
其研究以"有聲有色的調研"和檔案使用為特色,時常出乎西方學者意料。《托洛茨基傳》因為一反西方觀點,將托洛茨基還原為"冷血至極而無情到底"為英國知識分子不滿。2010年,其《斯大林傳》《托洛茨基傳》因受到英國著名的俄蘇史學者、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教授奧蘭多?費吉斯(Orlando Figes)在亞馬遜網站上惡意攻擊,引發(fā)學界的空前支援,這樁匿名攻擊案以費吉斯公開道歉結束。
李秀芳,華東師范大學史學博士,師從沈志華教授,現任教于上海海事大學。研究領域為國際關系史、中國外交史;合著有《新中國初期"留蘇潮"實錄與思考》等10余部著作。
李秉中,南京大學史學博士,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當代史及中東國家史研究。
及時部分 革命者
1. 眾所周知的斯大林
2. 朱加什維利家族
3. 早年教育"未來的神父"
4. 詩人和叛逆者
5. 馬克思主義的斗士
6. 高加索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7. 逃亡生涯
8. 進入權力中心
9. 柯巴與布爾什維克
10. 西伯利亞的奧西普
11. 重返彼得格勒
第二部分 領導人
12. 1917年
13. 十月革命
14. 人民委員會
15. 到前線去
16. 波蘭走廊
17. 和列寧在一起
18. 國家與革命
19. 列寧的遺囑
20. 機會來臨
21. 斯大林與娜佳
22. 拉一派打一派
第三部分 獨裁者
23. 新經濟政策的終結
24. "恐怖經濟學"
25. 登上權力巔峰
26. 娜佳之死
27. 創(chuàng)造神話的"魔法師"
28. 憂心忡忡的勝利者
29. 鐵血統(tǒng)治
30. 斯大林的焦慮
31. "大清洗"
32. 由上而下的個人崇拜
33. "大清洗"之后的不平靜
第四部分 衛(wèi)國統(tǒng)帥
34. 斯大林眼中的世界
35. 戰(zhàn)爭前夕
36. 對德的綏靖政策
37. 巴巴羅薩
38. 1941年2月的嚴冬
39. 斯大林辦公室的沙發(fā)
40. 關頭
41. 較高統(tǒng)帥
42. 三巨頭
43. 一戰(zhàn)
44. 勝利來臨
第五部分 紅色"君主"
45. 當頭一棒
46. 冷戰(zhàn)爆發(fā)
47. 征服東歐
48. 斯大林的統(tǒng)治之術
49. 克里姆林宮的政治
50. 自下而上的領袖崇拜
51. 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陰云
52. 斯大林與蘇聯文化
53. 健康狀況惡化
54. 一個生日
55. 后斯大林時代
27.創(chuàng)造神話的"魔法師"
斯大林及其伙伴們都是英勇的斗士,為使國家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其發(fā)展成一個工業(yè)和軍事強國而不懈奮斗。他們千方百計爭取實現"文化革命",在他們看來,這個運動要求轉變整個國家國民的態(tài)度和行為,向習慣性的想法開戰(zhàn),消滅宗教,解散民族主義機構,將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的知識分子打擊得乖乖投降,否則,就棄之不用。他們的目標,就是將共產主義變?yōu)槿藗兤毡榻邮艿囊庾R形態(tài),而斯大林的思想作為發(fā)展了的馬列主義,將成為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
無論他如何高度評價高爾基,理由總是從國家的角度出發(fā),這點,他從未忘記。作為作家,高爾基可謂人盡皆知,西方國家也不例外。因此,在斯大林看來,他可以成為蘇聯的點綴。他一結束流亡生活回國,就可以被當作偉大的無產階級知識分子而予以款待。而斯大林所需要的東西,就是為了這個目的。1929年,他勸說高爾基去訪問索羅維特斯基戰(zhàn)俘集中營,甚至還誘使他成為一本書的合著者。這本書,是關于白海-波羅的海運河修建的著作。在連哄帶騙之下,高爾基相信他們正通過人道主義的努力使勞改犯們的生活恢復正常。1934年,他還主持召開了全蘇及時次作家代表大會,對作家協會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高爾基的贊賞有助于斯大林將蘇聯的文學藝術緊密地控制起來,斯大林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他不得不去聽這位作家的抱怨。所幸的是高爾基于1936年夏天逝世了。一時間,謠言四起。人們認為,由于他一再向斯大林胡攪蠻纏,被內務人民委員部毒死了。不管這個可能性有多大,他的離世使斯大林自由地將其塑造成蘇聯文學領域的偶像。
19371938年的肅反運動(Great Terror)就是要威脅大多數知識分子們公開與國家合作,否則,就保持低調。當時,只有極少數的幾個人敢于挑戰(zhàn),奧西普?曼代爾斯坦(Osip Mandelshtam)就是其中的一個。1934年,他在一個私人宴會上朗讀了一首反斯大林的詩。
在這個私人宴會上,有一個探子。因此,曼代爾斯坦被捕了。但是,就連斯大林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處置他。如果憑直覺,他就要把曼代爾斯坦處死。斯大林給另外一個偉大的詩人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Boris Pasternak)打了個電話,問他曼代爾斯坦是否真的是一個有天賦的詩人。帕斯捷爾納克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進退維谷。要是他說"是"的話,他可能也會被捕;要是說"不"的話,將會使自己的朋友和對手被送往勞改營服刑。于是,他給了斯大林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這個答案使斯大林挖苦道:"如果我有一個陷入困境的詩人朋友,我將拼命地去救他!"
35.戰(zhàn)爭前夕
克里姆林宮對國外共產黨實施了嚴密的監(jiān)督,斯大林掌控這一切。這也明顯體現在他對中國共產黨事務的干預上。斯大林一直要求與維持聯盟關系。盡管認為斯大林高估了國民黨在領導下所進行的民族主義運動,但由于急需莫斯科在財政和政治上的援助,不得不同意斯大林要求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自從1927年遭到國民黨的鎮(zhèn)壓之后,中國共產黨又重新進行了改組。1934年,通過向中國北部挺進的長征,鞏固了中共在農村的群眾基礎。日本1931年占領滿洲并建立了偽滿洲傀儡政府,明目張膽地實施進一步的領土擴張活動。斯大林像以往那樣,主要從廣義的地緣政治學角度進行思考,意欲強化蘇聯在遠東日益迫近的國家安全保障,這種戰(zhàn)略要求中國的和暫時撇開彼此間的對抗,這實際上是第三國際在整個20世紀30年代期間對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主調。
一直設法擺脫共產國際設定的路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沒有任何外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敢有這樣的違命行為(斯大林也持相同觀點)。等人不僅沒有與結盟,反而將他俘虜。莫斯科要求中共立即釋放。對蘇聯的干預感到非常惱怒,因為斯大林在庇護這個曾經在1927年對共產黨進行過鎮(zhèn)壓,險些將共產黨滅亡的敵方領導人。然而他最終還是采納了斯大林的指令,否則將面臨失去至關重要的援助的危險,這樣共產國際最終占據了上風。
1937年7月,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后局勢發(fā)生了變化。北京和上海很快淪陷。面對民族大義,中國紅軍對國民黨采取了更加合作的態(tài)度,然而中國的聯合部隊仍沒有辦法與日本軍隊相提并論。侵略者在農村燒殺搶掠,對城市居民大肆屠殺。斯大林保障向中國共產黨提供武器和資金援助,加強對蘇聯邊界的防范。斯大林同時下令對居住在蘇聯遠東地區(qū)的朝鮮人和中國人進行種族清洗……
37.巴巴羅莎
1941年6月22日黎明,德軍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啟動了"巴巴羅薩"行動。世界歷史上最經典的陸軍聯合閃擊戰(zhàn)就此拉開帷幕。如同小學生拒絕承認簡單的算術結果一樣,斯大林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伴著沉重的呼吸聲,他告訴朱可夫目前不應進行反擊。
"巴巴羅薩"軍事行動使他承受著沉重的壓力,斯大林在此之前究竟經歷了怎樣的震驚,政治局成員、國防人民委員部和大本營并不清楚。因為當各地的電話接二連三地被接進孔策沃官邸時,其侍從武官聲稱并不知道斯大林身在何地。斯大林的下屬最終還是鼓足勇氣。貝利亞建議成立蘇聯國防委員會。但征得斯大林對于成立國防委員會的同意才是真正的難題,他們決定到孔策沃官邸直接向他提出建議。當莫洛托夫提出斯大林最近的萎靡不振的問題時,沃茲涅先斯基的一席話使他更加堅定,"維亞切斯拉夫,你走在前面,我們緊隨其后。"米高揚解釋這不只是旅行計劃。沃茲涅先斯基表示斯大林倘若不能重整旗鼓,莫洛托夫便可以取而代之。到達別墅之后,他們發(fā)現斯大林正躺在扶手椅上。眼光中充滿陌生和警惕,迥異于往日所見的領袖模樣。他低聲說道:"你們怎么來了?"米高揚認為斯大林懷疑他們是來逮捕他的,隨后莫洛托夫代表眾人解釋此行正是籌建國防委員會的需要。而斯大林的疑慮并未消除,詢問道:"誰來領導?"莫洛托夫稱"斯大林同志"。斯大林聽后表現得很驚訝,隨后便簡單地說了一句:"好。"堅冰瞬間融化了。
55.后斯大林時代
[斯大林桌子里的三封信]
1953年3月5日,經蘇共中央委員會授權,他們將《斯大林全集》沒收……斯大林空策別墅的桌子上還有秘密。在一個抽屜的報紙下面夾著三頁紙。其中一份是鐵托寫的:
斯大林:
不要派人來殺我了。我們已經抓了500個人了,有些人帶著炸彈,有些人拿著槍……如果你還是派人來殺我,那我也派個人去莫斯科,我肯定不會送第二個。
這是鐵托寫給斯大林的。還沒有人敢這樣對斯大林說話。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斯大林留著這個紙條的原因。他還保留著布哈林寫給他的信件:"柯巴,為什么你一定要我死呢?"難道斯大林每次重讀這封信時很興奮?(據說他一直對布哈林有看法。)第三份是列寧1922年3月5日寫的一封信,內容是要斯大林為自己的粗魯言行向克魯普斯卡婭道歉。這是他收到的列寧的一封信,信的內容很傷自尊。如果不是他心里放不下這幾件事情,他是不會保留這些信件的。
[后斯大林時代的改革進程]
1953年3月9日斯大林葬禮舉行。3月初,改革浪潮吹遍整個蘇聯。經受了長期的壓制后,斯大林的繼任者終于可以在他死后變革其政策。蘇共中央主席團沒有一個人贊同他總體上保守的政策,甚至像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這樣蘇共黨內的保守派也贊同實施一定程度的改革。
改革者面臨一種困境:如果他們宣布放棄斯大林的遺產,那他們統(tǒng)治的合法性將會大打折扣,但如果他們不馬上實施改革,社會的不滿會積聚,他們也會有麻煩。還有更大的困難。有些人崇拜斯大林,但也有幾百萬人痛恨斯大林的鎮(zhèn)壓。斯大林死后還陰魂不散。改革者必須意志堅定,措施得力。慌亂必定會擾亂整個蘇聯的秩序。主席團的大多數成員認為,在不特意批評斯大林的條件下實施改革。在蘇共中央委員會的會議上,貝利亞因捏造英國情報機構人的罪名而被逮捕,貝利亞被逮捕后,蘇共中央主席團1953年7月召開了會議。實際上領導層擔心貝利亞會掌握較高領導權,也擔心他會實施看起來相當激進的改革。他們認為,應該對過去所犯下的罪行和權力濫用負責的是貝利亞,而不是斯大林,1953年12月,貝利亞被處決了。
斯大林的家庭也遭受了重大的變故。他的女兒斯維特蘭娜很快就改了自己的姓。瓦西里?斯大林被調查,并因愛胡鬧和濫用公共資金而被捕。他的特權年月結束了。
在赫魯曉夫的授意下,一個委員會開始調查斯大林時期大清洗的數據。赫魯曉夫雖然在尋找對馬林科夫不利的材料,但這尚需時日。蘇共主席團的幾位成員反對實施進一步的改革。為了保障自己能順利接班,赫魯曉夫在1956年的蘇共二十大上提出了斯大林的問題。有人說破壞蘇聯秩序是危險的,他反駁說:"如果我們不在中央全會上說真話,我們在將來的某個時候可能不得不說出真話。那時候我們不是在發(fā)表演講,而是在接受人民的調查!"在蘇共二十大閉幕時,赫魯曉夫指責斯大林是一個怪人,他整死了幾千人,在政治領導和具體政策上破壞了列寧主義的傳統(tǒng)。指控書并沒有綜合地評價斯大林。赫魯曉夫的報告集中在從1934年基諾夫遇害以來斯大林的活動上。他并不直接批評20世紀20年代后期以來蘇聯建立起來的基本政治經濟結構,他也沒提及斯大林在內戰(zhàn)和及時個五年計劃實行期間實施的恐怖。為了贏得當時黨政官員的支持,他必須給人一種這樣的印象,你們這些人的前任都是19371938年大清洗的受害者。整個會場都沒人提反對意見。赫魯曉夫達到了他的目的:對于他國內的競爭對手來說,很難指責他領導權的合法性,除非這個人想回到斯大林的大恐怖年代。
他在1961年10月的蘇共二十二大上對斯大林發(fā)起了更猛烈的攻擊。老布爾什維克朵拉?拉祖繼娜(Dora Lazurkina)走上講臺發(fā)言。由于她自己忍受了多年的壓制,她說列寧托夢給她說紅場的陵墓里只能有他一個。全場掌聲雷動。一個寂靜的夜晚,這件事情開始實施,經過防腐液處理的斯大林的尸體被抬出了陵墓,埋在克里姆林宮的墻底下。在他的墓地上只有一根柱子和一座半身像。歷史學家開始查找斯大林與列寧經常爭吵、舉止粗魯的材料。斯大林格勒重新命名為伏爾加格勒。對列寧的崇拜,也在不斷提升著對赫魯曉夫的崇拜。1959年出版了新的黨史教程。那些崇拜斯大林的黨員要么保持沉默,要么被開除黨職。只有一小撮在國外的共產黨員對此持有異議。他們當中最主要的是中國共產黨。在生活上對斯大林不滿,但他認為赫魯曉夫的改革是與斯大林和的共產主義決裂。這導致雙方關系出現裂痕,中蘇走向分裂……
……
正史風格的傳記,系統(tǒng)的介紹了斯大林,翻譯注釋的都不錯
以前總想詳細了解斯大林,我是先了解了馬克思和列林后才對蘇聯共產黨產生好奇的,這有助于和中國共產黨比較,利于對共產主義的深刻了解。斯大林,這個著名政治家給了我不少體會。
和一樣偉大的領袖,國際共運的實際領導人,他的一身注定是撲朔迷離,光彩奪目的,有人說他毀了蘇聯,有人同情憐憫他,有人把他捧上云端。但請記住,他也是一個人,是人就會犯錯誤,是人就會有私心,是人就該把他放置在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中來評價,要公允正確,不虛美不惡意,不偏不倚,還原歷史人物真相。西方學術界長期以來一直有種偏見,以西方為中心,逢共必傷,希望閱讀本書時能看到著者是公平公正評價的,沒戴有色眼鏡。
現在對紅色政權成長有點興趣,看著評論買的書。沒看完,不置評。對物流滿意度尚可。
感覺史實很豐富,也比較客觀,應該細細讀讀,對那段歷史會有個正確的認識。
第一次了解這個曾經的“偉光正”,和其他的政治人物傳記互為補充。以人為鑒,借他山之石,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我們的曾經。
非俄羅斯人氏寫斯大林,一定與俄羅斯人寫的角度不同吧。
斯大林,一個牛人。質量很好,發(fā)貨速度不錯!贊\\(≧▽≦)/
研究一下斯大林,認識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他是如何成為世界版圖最大國家的元首。
書中涉及很多我們正統(tǒng)歷史所遮蔽的內容:二戰(zhàn)時期三大巨頭們的勾心斗角,朝鮮戰(zhàn)場時毛和斯的關系、斯是如何詭異地兩面三刀對待列寧等。很棒。
內容很好。斯大林是一個有爭議的人,這本書比較客觀
斯大林有缺點,但是個偉大的人物,特別是他在二戰(zhàn)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鷹,而赫魯曉夫是不可望其項背的,是雞。
書很好,也是西方作家利用現有俄羅斯史料寫出的一本非常好的《斯大林傳》。
剛剛開始讀 內容不錯 感覺斯大林的書應該看一看 他的一生充滿矛盾和神秘色彩 看了此書可能會有一種新的認識 美中不足 書內頁有個缺角 此處省略120個字 斷臂維納斯了 也算缺憾美吧 不換了
書的質量很不錯,很喜歡中共黨史,所以買來書關于斯大林的書看看,了解一下
沒看呢?是否詳細記錄了斯大林為了蘇聯的革命事業(yè)和世界革命事業(yè)奮斗了一生呢?
通過斯大林傳,看到他的另一面,歷史在現,不能忘記歷史!
斯大林作為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這本書寫得很細致
斯大林時期的蘇聯社會生活需要了解,那個時代不容忘記!
這本書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斯大林統(tǒng)治下的蘇聯
好!深刻的深察力!獨到的見解!斯大林對于我們來說其實是再熟悉不過了。他對中國的影響可味巨大,本書研究他,也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讀史智更替,鑒人知得失,讓我們都來深讀這本書,他究竟怎樣影響了前蘇聯,蘇聯又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轟然坍塌,斯大林是源頭,這是我們最值得思考的。好書!非常值得推薦!
非常不錯的傳記,已經買了幾本斯大林的傳記,這本數一數二。
斯大林的一生在作者的筆下生輝,使讀者對那個年代和那個大背景下的那個人又有了全新的認識。雖然作者是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上,語言多少還有些偏激的成分,但不可否認斯大林的功績的確是建立在一個充滿血腥和暴力的基礎上,因為他正好處于那個已經漸行漸遠的充滿激烈沖突的年代里。推薦!
備受爭議的斯大林,是暴虐的惡魔還是英明的領袖?眾說紛紜。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家、俄蘇史研究權威羅伯特·謝偉思通過大量的考證還原了這個傳奇人物的一生,讓人看到了這個鐵血人物殘忍刻薄、狡詐堅韌、冷酷無情的性格,同時也見證了他令人嘆止的統(tǒng)治駕馭權術。
斯大叔,譽之者謂之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毀之者謂之世紀惡魔,嗜血屠夫。西方民主世界一般對其持否定態(tài)度,立場上對斯大林很排斥。這本書看了下,內容已經盡量客觀了,史實上面很認真的辨?zhèn)未嬲?
很有思想和深度的一本書,作者顯然是匠心獨運,通過多年的考察和思考,向世人展示了一個不同于傳統(tǒng)大英雄大偉人的斯大林,正所謂最偉大的人也是最邪惡的人,秦始皇如此,漢武帝如此,斯大林,亦如此。
斯大林本來這么殘暴在二戰(zhàn)中就該完蛋的,不是對法西斯同情,而是對斯大林特別的厭惡清洗殺害了多少將軍元帥啊,蘇聯的命大還是,斯大林應該讓這個世界明白了什么叫獨裁惡毒無恥!
某種意義上說,列寧締造了蘇聯,斯大林鞏固了蘇聯。說蘇聯亡黨斯大林是源頭,可是假如沒有斯大林,蘇聯是否早就已經不復存在?盡管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斯大林雙手沾滿了血污,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值得分析和了解的人物之一。
很好的書,斯大林是個有爭議的人物,歷史就是歷史,已經既成事實,但可惜評價歷史的人總有自己的觀點,評價不一定是正確的,關鍵看是什么人在評價。有人說,歷史是人民寫的,昏話,人民從來也沒寫過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