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了信息技術發展對于傳統社會控制機制樹立的挑戰,提出一個廣義的定義方法,認定了網絡犯罪的特點及其對于偵查概率和威懾效果的負面影響。鑒于現行有關網絡犯罪的法律框架在打擊網絡犯罪中其效甚微,本書主張,為使信息社會得到保護,法律威懾取得實效,國家之間、傳統空間與網絡空間之間的法律與管轄的鴻溝必須去除,才能追究犯罪主體的刑事責任。
李興安,旅歐華人學者。芬蘭圖爾庫大學法學博士,坦佩雷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現任芬蘭國際信息社會研究所(三櫻智庫)首席科學家,愛沙尼亞塔林大學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業與信息化法治研究院特邀高級研究員,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著有《網絡犯罪導論》、《網絡犯罪與威懾:構建網絡化信息社會的法律網絡》、《數據挖掘方法在犯罪研究中的應用》、《二十一世紀的網絡犯罪與網絡安全》、《網絡安全詞典》等。在國際學術刊物四十余篇。
董淑君,刑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兼任北京市密云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曾任北京市華聯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主要代表論著有:《刑法的要義》、《刑法概論》、《刑事錯判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