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立足現實,指導中學生如何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中,尋找成為一名人才的現實路徑。
職業生涯的規劃,同高考一樣,對中學生的人生有重要的意義。高中三年,是中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這三年的學習,不光是以"考上大學"這個單一目標來引導學生。除了專注高考科目的課程學習之外,學生自己應當對以后人生的道路有計劃。高中生需要了解職業生涯的概念,了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這本書,不對中學生空談幻想,也不提難以實現的建議。這本書立足于中學生所面對的現實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不回避應試教育的話題,告訴中學生們如何把未來的主動權把握在手中,為自己的將來創造一個廣闊的舞臺。
追問自己
三年之后,我將去哪里?
高中生到底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具有什么樣的素質?
我要讀什么大學?我要選擇什么專業?我的職業生涯是什么?
我是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嗎?
我為誰學習?
我怎么來拓展自身能力?我該怎么來規劃自我個性發展?
資源整合意識,我有嗎?
高中畢業后,我要選擇什么樣的人生道路?
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知名教育專家、著名高考志愿咨詢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高校校報協會副會長、上海市高校校報研究會理事長。主編、編著、著作的書有:《大學有問題》、《體制迷墻》、《天下無墻》、《教育熊視》、《步入大學》、《成功寶典》、《大學生創業》、《高校學生工作者手冊》、《青春檔案》、《邁向成功》、《網絡文明》、《直面就業》、《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八講》等。為《新京報》、《北京青年報》、《東方早報》、《南方都市報》、《深圳晶報》、《珠江晚報》、《現代教育報》等報專欄作者。2009年被中國教育電視臺、騰訊網聯合評為"2009年度致敬之教育時評家"。
目錄
001及時講什么是高考
每個學生進入高中之后,都應問自己:三年之后,我將去哪里?
傳統的高考是什么?
我會面臨什么樣的高考模式?
我能考國外的高校嗎?
003傳統高考的錄取方式
003錄取方式:分批次、按計劃、按比例
006基本特點:統一高考,集中錄取
009發展趨勢:分數至上
011高校自主招生
012概況:80所高校自主招生
012特點:自主招生資格確定+高考
013發展趨勢:高校聯考+自主招生;學業水平測試+自主招生
015高職高專自主招生
015概況:全國各地高職自主招生
015特點:學校自主
016發展趨勢:高職院校放
第 一 講
什么是高考
每個學生進入高中之后,都應問自己:三年之后,我將去哪里?
· 傳統的高考是什么?
· 我會面臨什么樣的高考模式?
· 我能考國外的高校嗎?
每一個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后,毫無疑問,會關心三年畢業之后的去向,其中國家的升學考試政策是重點關注的對象。2009年曾有新聞報道,國家可能取消中學文理分科,這讓不少高中學子很是緊張。由此可見,考試政策與制度牽動萬千學子之心。
那么,對于未來可能面臨的高考模式,我們中學生是否都清楚地了解了呢?有人說,學生要以不變應萬變,即還是按以前的方式學習,不管高考的風吹雨動。這是不是就有道理呢?本講內容,將揭示高考升學考試制度的全貌。
傳統高考的錄取方式
錄取方式:分批次、按計劃、按比例
1977年恢復實行的高考制度,迄今發生過多次改革,比如考試科目改革、考試時間調整等等,但基本模式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稱之為"傳統高考"。在傳統高考中,分批次、按計劃、按比例錄取,是高中生需要明白的最基本概念。
分批次。在目前的高考錄取過程中,每個地區所分的批次不一樣:有的地區分為提前批、及時批、第二批、高職高專批;有的地區則分為提前批、及時批、第二批、第三批、專一批、專二批。
具體來講,列在提前批的院校,主要有軍事院校、師范院校,還有一些特殊學校的特殊專業;在及時批招生的學校,主要是985高校、211院校,以及一些重點建設的地方本科院校;在第二批招生的學校,主要為地方本科院校;如果有第三批本科的話,則是把地方本科院校中的民辦學校和獨立院校獨立出來在第三批招生。參加高職高專批招生的學校,主要是實行職業教育的學校;如果說有的地方還有專二批的話,則是把高職高專中的民辦學校獨立出來,放在公辦院校后招生。
分批次錄取決定了各類院校錄取的先后順序:先完成前一批次的錄取,前一批次的錄取結束了后一批次才能開始。因此,"分批次"也大致決定了學生的"層次":高分的學生顯然對應于及時批;中等分數的學生對應于第二批;而分數低一些的學生較大的可能則在高職高專批。根據這種批次劃分,我們也可以看到,參加招生的學校是有層次的:在及時批的學校,一般是重點院校;在第二批的學校,一般是普通本科;而放在招生的學校,主要是高職高專。
從上述關系中不難看出,大學的資源,在高考錄取的過程中,按分數高低進行了配置。如果一名同學成績比較好,那么他可能被及時批院校錄取,就可以享受重點大學的資源;而在接下來的一些批次里被錄取的學生,他享受到的國家資源就相對少。因此,分批次錄取制度表明,高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將與未來獲得國家的高等教育資源有密切關系。
按計劃。對應"分批次",還有一個大家熟知的概念,即招生計劃。每一個批次是按照具體的計劃數來招生的。每一年在每個地區都有高考錄取計劃,并細分到各批次里,比如及時批計劃、第二批計劃、第三批計劃,以及高職高專批計劃。舉例來說,如果某年某個地區的高考錄取計劃數為30萬人,有可能在及時批本科計劃錄取5萬人,在第二批本科計劃錄取6萬人,在第三批本科計劃錄取6萬人,如此等等,那么每一個批次在具體錄取時,都將按照具體計劃數進行。
這就是各地高考批次控制線的由來。每年高考之后,各地都會公布分數線,比如說一本控制線、二本控制線、高職高專線。這個"線"是怎么劃出來的呢?就是按照每一批次的計劃錄取數,結合當年考生的高考分數劃出來的。具體來講,就是根據當年當地這一批次計劃錄取的人數,適當擴大比例(比如110%,105%),按照考生的分數從高到低排,排在對應計劃數這一名次的學生的分數,就是這一批的控制線。根據錄取規定,只有高考分數達到控制線的要求,才可能被這一批次的學校錄取(除非這所學校提出降分申請,或者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有其他的優惠政策)。因此,分數成了高考錄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錄取依據。
除了批次控制線,各高校在高考錄取中有自己的投檔線和錄取線,這也是按計劃錄取的結果。所謂投檔線,就是在某一批次錄取的高校,根據達到批次控制線的考生的志愿填報情況,按照招生計劃數(可擴大到105%或120%)從教育考試部門那里獲取考生的檔案,分數低那名考生的分數;高校再對這些考生進行綜合評價錄取,錄取的分數低的考生的分數就是學校的錄取線。舉例來說,某高校在某地一本計劃招生100名學生,提檔比例為120%,按照計劃,該校可在當地提取120名考生的檔案,如果達到一本線且及時志愿填報該校的考生超過120名,那么,第120名考生的分數就是該校的投檔線;學校再對這120名考生進行綜合評價,按100名的計劃進行錄取,被錄取考生的低分數就是該校的錄取線。如果達到一本線且及時志愿填報該校的學生不到120名,則當地的一本線即為該校的提檔線。
按比例錄取。分批次、按計劃的錄取規則決定高考升學是"比例錄取"。同學們知道,每一年的高考,肯定有同學被錄取,也有同學落榜。哪些同學會被錄取,哪些同學會落榜呢?根據分批次、按計劃的錄取規則,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在當年所有高考同學中,你的名次是在某一批次計劃錄取的數量對應的名次之前,你就可能被這一批次錄取。舉例來講,假如說某個地區考生有40萬人,一本計劃錄取的學生是6萬人,如果說你的成績在6萬名以前,那么你很有希望被一本學校錄取;如果說二本計劃錄取的學生也是6萬名,那么一本加二本的計劃數就是12萬名,如果你的成績排在6萬名到12萬名之間,你就可能被二本的學校錄取。
在比例錄取中,你在所有考生中的名次是非常關鍵的報考因素。很多時候,有同學會問,我今年這樣的分數能不能夠考上某所學校?這樣將分數與學校進行簡單的對應是欠妥的。假如你今年考了600分,但是由于考題簡單等因素,你的排名在所有學生中并不高,或者說相對于往年這一分數對應的名次下降了很多,你按照這一分數去尋找可以報考的學校,很可能不會被錄取。因此,我們在關注傳統高考模式時,應該關注在同一屆的學生當中我們名次的高低。
在"比例錄取"規則中,實際上要看兩個比例。一個是本人在學校內的名次比例,即在整個學校中的比例,比如,某個同學在同一個年級里的某一個學科(文理選科,或者物理、化學選科)里,成績是排在20%之前還是排在30%之前,這就是名次比例。另一個就是本人在區縣的名次比例,即在同一個區縣里,進行模擬考試時,是排在前10%還是排在前20%,要根據這樣的比例來分析自己被哪一批次、哪一類大學錄取的可能性。
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各地的高考錄取率越來越高。到2009年時,我國高考的整體錄取率已經超過60%。在一些發達的地區,高考的錄取率已經達到85%左右,有的地區則接近80%,高考錄取率低的地區也已經達到50%左右。也就是說,同一屆學生中,至少有50%以上的學生是可以上大學的。
雖然高考升學率已經不能再作為一所中學辦學成績的指標,但是在現實的高考中,高考升學率還是學校、家長、學生所無法回避的,是評價一個學校學業水平的基本坐標系。實際上,除總體升學率之外,還有一本率、二本率、本科率。所謂一本率,就是重點大學率——在所有的學生中,有多少可以被一本高校錄取。從全國范圍看,有的地區一本率已經達到20%以上,而有的地區一本率還很低,只有3%左右。本科率也是如此,有的地區達到55%,有的地區是40%,還有的地區只有30%。這種錄取比例的不同,反映出各地高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
這就是同學們所面臨的高考升學環境。簡單地說,在不同的地區學習,要看當地的總體升學率、一本率、本科率,以此為自己的學業目標定位。如果當地的升學率是50%,你自己的名次是在前40%,那么,你就有上大學的可能;如果說你的成績排在60%以后,那么你上大學的希望就很渺茫。進一步,如果當地的一本率是20%,而你的成績在前30%左右,你上一本高校的希望就很小,而更應該關注二本院校。
因此在傳統高考模式之下,中學教學的追求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根據按批次、按計劃、按比例錄取的規則,要求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以進更好的批次、更好的學校。這種傳統升學模式不變,中學的教學追求幾乎不可能變化,就如不讓向日葵跟著太陽轉一般。這也是近年來呼吁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原因。
基本特點:統一高考,集中錄取
傳統高考模式還有兩個基本的特點:一是統一高考,二是集中錄取。
所謂統一高考,相信所有同學都非常清楚,現在的高考考試時間是全國統一的,每年6月的7、8、9號;試題在同一個省區內是統一的。目前全國范圍內,有16個省市實行高考分省命題,其他地方還是全國統一命題。總之,是全省學生一張試卷,所有同學統一參加考試,然后按分數的高低進行統一的排序。
所謂集中錄取,是指所有參加錄取的高等院校,包括一本高校、二本高校,集中時間段,按照錄取批次的先后順序依次錄取。由于實行集中錄取——近年來我國高考錄取推行計算機遠程錄取,這只是高校錄取工作方式的轉變,不涉及錄取根本體系的調整——在我國高考錄取中,實行填報志愿、按分數高低和志愿進行投檔、錄取的錄取流程。
集中錄取中的投檔錄取方式,目前分兩類:一類是等第志愿,也稱傳統志愿;另一類則是平行志愿。等第志愿(傳統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設置及時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等若干志愿,高校在錄取時,先錄及時志愿的同學,再視錄取情況,依次錄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的同學。如果一個學校在及時志愿錄取時已經完成錄取計劃,將不再錄取第二志愿的學生。因此在等第志愿(傳統志愿)中,填報志愿時,選擇及時志愿非常關鍵,如果及時志愿填報失誤,有可能在整個高考錄取中,雖然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卻名落孫山。
等第志愿(傳統志愿)的投檔與錄取規則,可以描述為"先分數優先,再志愿優先,再分數優先"。"先分數優先"是指考生的分數是不是達到批次控制線。如果達到批次控制線,表明你就進入這個批次錄取,如果分數沒有達到批次控制線,那么將不能被這一批次里的任何學校錄取(除非當地有優惠政策規定),這就叫做"先分數優先"。
"再志愿優先"是指這一批次的高校按志愿先后依次進行錄取,先錄及時志愿的考生,再錄第二志愿考生……具體來講,每個學校會根據自己在當地的招生計劃數,根據適當的投檔比例,拿及時志愿填報該校的考生檔案。如果獲得的考生檔案數超過錄取計劃數,該校在及時志愿錄取時即完成計劃;如果所獲檔案數少于錄取計劃數,該校則將剩余的計劃放在第二志愿錄取。根據這樣的規則,我們可以知道,每所學校的投檔與錄取分數將取決于及時志愿報考該校的考生人數與考生考試情況。大學錄取在這樣的投檔規則之下將存在"大小年"——報考人數多,考生分數高,錄取分數高;而因為往年錄取分數高,來年報考人數減少,可能導致錄取分數降低。另外,一所學校錄不錄取第二志愿考生,不是學校說不錄取就不錄取,而要看投檔結果。極端地說,如果某地及時志愿填報北大的學生只有少數,那么,北大在及時志愿招不滿學生,必然錄取第二志愿考生。當然,這種情況十分罕見,因為從統計數據看,95%以上的重點高校都在及時志愿完成錄取。
"再分數優先"是指高校在對提檔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時,往往會按照考生的分數,結合考生的中學表現,重新排序擇優錄取。通常,高校會在考生的高考分上加上學校事先保障的優惠加分進行排序。因此,在傳統志愿中,高校給予考生的校內優惠加分(也稱投檔線上加分),一方面將影響這名考生是否最終被這所大學錄取,另一方面將影響到具體的專業錄取。
在等第志愿中,考生檔案雖投進一所學校,但由于專業志愿填報較高、專業志愿不服從調劑、本人分數較低,最終未被高校錄取,將被退檔。退檔之后,將進入第二志愿錄取。第二志愿的錄取過程與及時志愿的錄取過程相同。
針對等第志愿的這種投檔與錄取特點,在高考志愿填報中,一般要求考生重點考慮好及時志愿;第二志愿和以后的志愿與及時志愿高校之間應拉開坡度(只能把可能在第二志愿錄取的高校放在第二志愿,并根據往年錄取分數,保持錄取分數一定的差值)。在填報高校志愿時,要分析自己有無校內優惠加分;填報專業志愿時,要適中,并且好服從專業志愿調劑。
近年來,在傳統志愿投檔與錄取過程當中,存在著很嚴重的志愿焦慮。比如,一名考生及時志愿填報北京大學,但是分數恰恰比北京大學錄取線少一分,他與北大失之交臂。按道理,他可在第二志愿選擇一所比北大錄取分稍低的學校,諸如北京郵電大學之類。可是,根據等第志愿的錄取規則,95%的重點大學都已經在及時志愿完成了錄取。這名考生根本不可能把北京郵電大學放在第二志愿,而只能選擇一所錄取分數在一本線附近,且及時志愿錄取經常未滿額的高校作為第二志愿。這樣的投檔與錄取規則,讓填志愿充滿博弈色彩。在這種背景下,平行志愿開始被提出,并在全國范圍內逐漸推廣。
在高考錄取中實行平行志愿的,在2009年已經達到16個省市,當然,這其中又分為"大平行"、"小平行"。所謂"大平行"是指所有錄取批次以及這一批次的所有志愿都實行平行志愿,比如說提前批、及時批、第二批、高職高專批都實行平行志愿,而且每一個志愿都實行平行志愿。具體來講,比如說在及時批里設A、B、C、D四個平行
院校志愿,第二批里設A、B、C、D四個平行院校志愿等等。
那么,什么是"小平行"呢?是指在部分批次且在及時志愿之外實行平行志愿。比如,及時批的志愿中,及時志愿還是按傳統的等第志愿,而把原來的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變為平行第二志愿,這就叫"小平行"。這種"小平行"志愿,實際上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及時志愿焦慮還是存在,在第二志愿實行平行志愿,平行的空間已經非常小了。所以說,今后志愿填報方式的改革方向是"大平行"。
與傳統志愿的投檔錄取方式不同,平行志愿的投檔與錄取規則可描述為"先分數優先,再分數優先,再遵循志愿"。"先分數優先",與傳統志愿相同,即按分數劃分批次控制線,如果你的分數沒有達到一本線,你當然不能被一本的學校錄取,只有達到一本分數線,才能夠被一本的學校錄取。
"再分數優先"是指在達到批次控制線之后,根據學生的分數排出名次,根據名次的先后順序依次投檔,先投及時名,再投第二名。而"再遵循志愿"是指在投某一名考生的檔案時,是根據他的A、B、C、D志愿的順序,先投A志愿,A志愿投檔不成功,再投B志愿,依次類推。
簡單來講,我們可以把學生從及時名到一名排成一列,再把所有參加錄取的高校排成另一列,每所高校類似一個"籮筐"。在投檔時,先投及時名,按照學生的志愿,把他的檔案投進A志愿高校籮筐;然后再投第二名學生……假如投到第1000名學生時,按照他的A志愿投檔,發現A志愿高校的"籮筐"已按計劃數裝滿,檔案投不進去,于是按B志愿投,如果B志愿高校的"籮筐"也滿,則只能再投C志愿高校。
實行平行志愿之后,實際上減輕了學生的志愿填報焦慮。按分數高低依次投檔,可以減少高分學生落榜的風險;同時,每個批次3~5所,或更多所平行志愿高校的選擇,可以讓考生選擇多所同一層次的高校。比如,在江蘇地區平行志愿中,A、B、C三所學校就可以分別選擇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河海大學。
但是,平行志愿對于考生來說也有一些局限、誤區和風險。"局限"在于每個考生只能拿到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不是同時獲得多張錄取通知書再做選擇。"誤區"在于平行志愿投檔和錄取是一次集中投檔、集中錄取,而不是依次投檔、依次錄取,而且學校之間不是"平等志愿",也有先后順序。所謂集中投檔、集中錄取,意味著在每一輪的投檔錄取中,每個考生只有一次投檔成功的機會,而不是多個。很多家長和學生對此有認識誤區,從而忽視了平行志愿也有風險。平行志愿的"風險"在于,投檔到一所學校未被錄取而被退檔之后,其后的志愿失效,這一輪不再投檔,考生只有等待征求平行志愿。也就是說,如果A志愿你投進去了,但這個學校沒有錄取你,把你的檔案退回來,這個時候,你也沒有其他的學校可以投了,只有在征求平行志愿時再填志愿。
針對平行志愿的這種投檔錄取特點,各高校在錄取時,為降低考生的風險,已經將投檔比例從120%降低為105%,甚至保障"進檔即取"。但是要填報好高考志愿,還是得注意幾點:首先是定位好A志愿,不能盲目亂沖;其次,在A、B、C等平行志愿院校間,也要有一定梯度,通常的說法是"A志愿沖一沖,B志愿穩一穩,C志愿保一保";再次,學校專業志愿選擇要與自身實力匹配,專業志愿間要有層次,同時,要服從專業志愿調劑,避免因不服從專業志愿調劑而被退檔。
剛進入高中的同學應了解高考模式,因為高考模式對高中的學習生活有深遠的影響。假如我國高考未來依舊以傳統高考模式為主,那么分數無疑是升入大學最重要的因素,難以回避。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成績不好,那么在傳統高考模式之下,你是很難被一所好大學相中的。對此,同學們應十分清楚,尤其是經歷了中考之后。
發展趨勢:分數至上
從目前的高考錄取制度改革看,在傳統高考模式之下的"改革"有如下一些趨勢:
及時,"分數至上"。我們知道,傳統高考志愿投檔錄取規則十分強調分數,平行志愿實際上比傳統志愿更強調分數的作用,因為它的投檔和錄取幾乎看分數的高低。在傳統志愿中,先要看你的志愿,也可以說還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學生的學校興趣,而實行平行志愿后,分數和學校的對應關系將進一步加強,很多學生就會想到盡可能"不浪費"分數。
實行平行志愿之后,由于相同水平的很多同學都會報考同一所學校,因此,一所學校錄取的學生往往會集中在一個分數段中。在以前的傳統志愿中,我們可以看到,由于實行"志愿優先,再分數優先"的錄取規則,因此往往一所學校最熱門專業的低錄取分與最冷門專業的低錄取分差距大概有50分左右。而實行平行志愿之后,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學校,尤其是重點學校,最熱門專業與最冷門專業的錄取分差已經降低到20~30分之間,不少高校的專業錄取分差只有幾分。
這被稱為生源"扁平化"趨勢。這種扁平化趨勢也進一步表明,平行志愿強調分數和學校的對應關系,分數差一點的學生、成績中等的學生要進一所好學校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因此,有不少人士指出,平行志愿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以前還可能強調一點學生的興趣,而現在實行平行志愿之后,更加強調學生的分數了。當然,平行志愿降低了學生的志愿焦慮,家長和學生還是歡迎的,這可能是傳統高考模式的兩難處境。
第二,實行平行志愿之后,學校的校內優惠加分減少。我們知道,在以前的傳統志愿投檔錄取過程當中,學校先有一條投檔線,投檔線是按照學校的計劃數擴大適當比例,根據投檔學生的情況確定的。投檔線劃出來以后,學校再對進檔的學生從及時名到一名進行排序,綜合錄取,因此還有一條錄取線。一般來說,錄取線和投檔線之間的分差是比較大的,有的學校大約有10~20分。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的校內優惠加分(也稱投檔線上加分,從5分到20分不等)不但影響這名考生最終被哪個專業錄取,還決定這名考生是否能被這所大學錄取。
實行平行志愿之后,每所學校的校內優惠加分減少,為什么會減少?一方面,實行平行志愿之后,每所學校的投檔線其實就是錄取線。前面談到,為了減少平行志愿的風險,不少高校將投檔比例從過去的120%調整為105%,甚至保障"進檔即取",因此,高校的投檔線實際成了錄取線,兩線合一。如果投檔線和錄取線是一條線的話,那么,校內優惠加分將不再對這個學生最終能否被這所大學錄取起決定性作用,所以校內優惠加分對學生報考學校的吸引力減弱。
另一方面,實行平行志愿之后,錄取學生呈扁平化趨勢,每所學校較高錄取分和低錄取分已降為20分到30分之間,此時,如果校內優惠加分還保持為15分、20分的話,那基本上就保障了這些獲得加分的學生,一旦進入投檔線,就等于進入了最熱門的專業。因此,實行平行志愿之后,很多學校校內優惠加分就減少了,降低為10分、5分,甚至有的學校宣布取消校內優惠加分,這是一個很大的趨勢。
高考中的政府加分(指直接加在原始分上,作為投檔依據的加分)也有項目減少和分值減少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在近年來的高考加分中,尤其是藝術特長加分、體育特長加分、綜合榮譽加分,以至特殊身份加分中,出現了權錢交易等腐敗問題,呼吁"裸考"的聲音日益強烈。
因此,今后你能不能進入一所學校最終取決于你的原始分數,在傳統高考模式下,這將是一個大趨勢。
第三,實行平行志愿之后,大學的自主權減少。以前,在傳統志愿投檔錄取當中,學校按120%投檔比例提檔,這意味著有20%的自主空間,而現在實行"進檔即取",也就等于放棄了20%的自主空間,自然而然,自主招生權減少。
很喜歡的東西
挺好的,不錯
說的很多都是前幾年的,所以不適合我看,能教會我的不多
不錯,今年高一,雖然有目標,但是還是很迷茫,不知道要怎么做,看看這本書會不會有力量去學吧!
紙張很好!
知道了高考一些事情很有幫助非常好~
紙張很好!
書的質量很好,還會推薦盆友來買得。
質量可靠,內容豐富
內容豐富,比較實用。
當當買書,滿意,質量好發貨快。
為孩子上學準備的,盡管沒到,保存.
對于教育制度,我們身在其中卻不了解它,這樣是不行的,所以得要有一點了解,看看也好
趁活動買的還是比較劃算的 做參考書還是不錯的
非常有益,正好朋友的孩子快畢業了,見了很喜歡,就送掉了,自己又買了一本。
很多人大學畢業了還沒找到自己正確的方向,希望能補上這一堂曾經確實的課
對于高中生明確自己的學習動機、學習方向和今后職業選擇很有幫助。
早早看,早規劃 ,明白的道理越多,一家人越輕松,不會手忙腳亂。希望我的觀點給您受益。
對中學生來說這種寫法還是抽象了些,嚴肅了些
適合講座參考的書。很好的生涯指導手冊。有助于學生、家長,也對老師有很大的幫助。
書寫的很好,對高中學生很合適,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有指導意義,強烈推薦
該書看了以后,希望對兒子有啟發作用,也顛覆了一些我以前的想法,對高中的家長和學生有指導意義
書前半部分的高考現狀描述還可以,算是可以普及一些報考知識的。但是之后所謂的“職業生涯規劃”部分就不敢茍同了。寫的是比較理論的東西,操作性不強,而且拋出來的問題也只是點到一下,沒有解決方案的指引。總之,這個標題和內容差距挺大的。吳芝蘭老師的那本《中學生職業規劃》更好讀,有用。
此本書的接收者,反應正是她這個時候需要的書,高二正式她迷途的時候,這個可以讓她在高考后專業的選擇有很大的幫助。
書是正版,紙質好,印刷好,整體感覺不錯,性價比高。
前面關于高考模式解讀的還不錯,就是后面幾講覺得空洞了一些,整體還是滿意的
給弟弟買的書,我覺得高考前讀讀這種職業規劃的書挺好的。
能容很好,介紹了高考錄取的一些情況即一些高校,送人,希望她看完后三年高中能有個合理有效的計劃。
這本書很實用,站在大學老師的角度給中學生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學校學考慮讓我去上生涯課,所以買來看看,聽說不錯。
非常值得一看的書!當年俺要是有這樣的書作指導,也不至于渾渾噩噩過了半生了。孩子很幸運有俺這樣的具有前瞻意識的母親,呵呵。他很喜歡這本書。強烈推薦高一的孩子現在開始看!
中國的孩子職業生涯規劃啟動太晚了,如果你是高中生,現在開始規劃吧,開始規劃就好,這是一本適合高中生看的書,一定會幫你理清思路,找到奮斗的目標的!趕緊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