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介紹中國節氣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詳細介紹了二十四節氣的特點、由來、相關民俗,引經據典,娓娓道出中國古人的智慧,把節氣和農事、日常生活緊密相聯,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時還涉及適季美食、科學養生等相關內容。
感受大自然的纖毫變化
呈現中國人的詩意生活
范時勇:重慶地方歷史文化研究者、民俗學者。有《重慶掌故》《一座城的故事——茶余飯后讀重慶》《種菜就是種健康——都市陽臺菜園全攻略》等十余部作品問世,參與《重慶歷史與文化》的編寫。
序言:追尋逝去的田園牧歌
二十四節氣歌(一)
二十四節氣歌(二)
春季節氣
夏季節氣
秋季節氣
冬季節氣
立春
韭苗香煮餅,野老不知春。
看鏡道如咫,侍樓梅照人。
因立春而詠懷、而明志,這是自稱"山野老夫"的黃庭堅被貶涪州(今重慶涪陵)等荒僻之地時的心情寫照。這首《立春》,固然表達了黃庭堅剛直的性格與高潔的操守,但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立春這個節氣在我國古代的受重視程度:家家戶戶吃春餅,舉行"迎春""報春""咬春"的儀式。的確,古人一直將"立春"作為一年之始,甚至一度稱其為"春節"——春天的節日,一個充滿想象的日子。其熱鬧程度不亞于現在的"春節"(而現在的春節,以前叫作"元日""元辰""元朔"等,是中華民國建立以后才明確叫作"春節"的)。
立春之后,白晝開始逐漸變長,太陽慢慢變暖,氣溫升高、降雨增多,大自然仿佛從休眠的冬天回過神來,伸一下懶腰,打一個哈欠,就要開始新一輪的創造了。
但是,立春并不是春天本身,寒冷的冬季,還將在這里與春天展開一場拉鋸戰。所以,立春更像是春天的序曲,它的象征意義在于:一個變動的、新生的、富有無限可能的季節就要到來!
古人細膩,對大自然的變化敏感,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意思是說,立春后及時個五日,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第二個五日,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第三個五日,河里的冰開始融化,魚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消融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背負著一般漂浮在水面上。這種洞察,這種和諧,這種人類與自然的美妙共振,哪里是今天被圍困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現代人能體驗到的。現代人感覺鈍化,總是感嘆春天的短暫,往往是被酷熱的陽光晃得睜不開眼睛才猛然醒悟:咦,春天已經過去了。
其實,哪里是什么春光易逝,而是我們從來沒有停下匆匆的腳步,用心體察大自然的纖毫變化。因此,我們錯過了多少美好的事物!
這個商品還可以
書不錯
很好
可以
贊
書很好 就是 不是很詳細
good
非常好,我很喜歡,內容也比較全面,值得推薦。
非常喜歡
正版全新
好評。
還不錯!值得表揚,只是送貨時間有點長
不錯哦
裝訂工整干凈,內容不錯,喜歡。
質量不錯
好書,經常在當當買書。
好
不滿,滿意
好書好評便宜滿意!
內容不少,看上去也挺不錯。但是總是感覺少點什么。
很不錯,內容豐富,排版精美兼具實用性和可讀性
中國就是農耕文明節氣也是農耕文明的一種對時間的認識。好書
作者文筆很不錯,寫出了節氣的詩意,對工作幫助很大
圍繞不同季節、不同節氣的自然變化,介紹了民間禁忌、營養食譜、節氣習俗、生活起居、養生保健等內容,內容豐富,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識性,又注重趣味性,還兼顧實用性,一本不錯的讀物。同時,文本也比較有特色,既有對節氣的感性認識及人生的感悟,文字優美,又有若干實用的知識,文字干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