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立足對南懷瑾國學思想的深入詮釋,從經商的角度出發,精選了南懷瑾著述中關于商道哲學的觀點,將經商的智慧、領導的藝術、用人的原則、管理的方法、商人的道德、事業的真義、商人的情懷等等娓娓道來,幫助讀者將南懷瑾思想在經商過程中巧妙運用,從而領悟獨特的中國式商道。
學界楷模、一代宗師,中華傳統文化之集大成者南懷瑾,傾心講述傳統文化經典,從學界、商界、政界,直到民間大眾,不辭辛勞,奔波教化三十余載,內容涵蓋了儒、釋、道及諸子百家,兼及醫卜天文、拳術劍道、詩詞曲賦,著述凡三十余種,立足時代科學精神,將古老的中華傳統文化推進到一個新的、更加璀燦奪目的文化層面,開拓了全新的學術視野,其影響之深遠必將是劃時代的。
聆聽大師系列叢書:
于臺風,新聞專業,自媒體編輯,深諳國學運用之道。平日關注各種經濟學現象,著有大量財經方面的文章。其文風簡練,言語生動,是業界知名撰稿人。
Part1經商需用智,善謀方應市――南懷瑾談經商智慧
1.讓人去找錢,而不是錢來找人\003
2.奇跡多是在逆境中出現的\006
3.融天下于一家\010
4.胸懷公眾,實干先行\013
5.待人多一點寬厚,處事多一點嚴謹\016
6.賺錢與花錢都是一門學問\020
7.把“逆耳忠言”聽進心里\023
8.在其位,善謀且只謀其政\026
Part2領導者,閑靜治事,不親小節――南懷瑾談領導藝術
1.居高位者,要超然于毀譽\033
2.先自知,才能知人\036
3.分寸之拿捏,是一門藝術\039
4.把握忠誠的尺度,過忠即是迂腐\042
5.要有推功攬過的氣度\046
6.常拭心境,眼見也未必是真\049
7.做個“甩手掌柜”,多一些領導,少一些管理\052
8.燒好當官三把火\055
9.集思廣益,博采眾議\058
10.明罰、明賞,皆為學問\061
Part3身居高位,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南懷瑾談用人原則
1.疑人不用,用人不疑\067
2.求賢若渴,不拘一格降人才\070
3.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073
4.光明與陰暗,了解人性的正反面\076
5.推己及人,不要對下屬吹毛求疵\080
6.用人唯長,將人才放在正確的位置\084
7.知人善任,皆為我用\087
8.人才是發展的基礎\091
Part4無為而治,大智若愚――南懷瑾談管理之道
1.企業管理的藩籬:水至清則無魚\097
2.現代企業管理的精髓:人事管理\100
3.人事管理觀念需要正名\104
4.洞察人性,打開管理之門的鑰匙\108
5.察言觀色:入門休問榮枯事,但看容顏便得知\112
6.日本及時?切忌畫虎不成反類犬\116
7.管理他人前,先管理好自己\119
8.管理切忌好為人師\122
9.管理并不等于懲罰\126
Part5寧可輸事,不可輸心――南懷瑾談商業道德
1.當“商業倫理”遇見“社會責任”\133
2.勤儉,讓傳統美德來教導商界修為\136
3.知恩圖報,成功者不可或缺的人生課\140
4.圣人之道,為而不爭\143
5.珍惜聲譽猶如珍惜生命\146
6.成功是失敗后的堅持\150
7.居安思危,方可立于不敗之地\153
Part6事業無大小,安身立命之根本――南懷瑾談事業真義
1.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159
2.事業無貴賤,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163
3.一分精神,一分事業\166
4.審時度勢,事業成功的“敲門磚”\169
5.欲成大事者: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173
6.不要在已成的事業上逗留\176
7.事業和工作的真諦在于付出\179
Part7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南懷瑾談商賈偶像
1.姜太公:不走尋常路的商界鼻祖\185
2.管仲:救世濟人的商界奇才\188
3.范蠡:熟諳經濟規律的“活財神”\192
4.子貢:賈可儒,儒可賈,賈儒相通\195
5.呂不韋:亦政亦商的投機界祖師爺\198
6.巴清:工商致富的“贊助商”\202
7.桑弘羊:打理財富的“神速算”\205
8.卜式:憂國憂民的牧羊倌\208
9.盛宣懷:晚清中國實業之父\212
10.張謇:實業救國的末代狀元\215
Part8身無分文,富可敵國――南懷瑾談商人情
Part1經商需用智,善謀方應市――南懷瑾談經商智慧
商場并不是一個按勞取酬的等價交易所,勤奮也絕非決定經商成敗的因素,通常情況下,商業經營是有技巧和規律可循的。若能在商業經營的過程中掌握這些技巧和規律,就能夠事半功倍,無往而不利。探究、研習國學文化,學習圣賢們的處世哲學是獲取商業智慧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想在商業經營的道路上走得平穩,走得長遠,就需要學習國學文化,汲取國學精華。
讓人去找錢,而不是錢來找人
著名思想家司馬遷在《史記》之《貨殖列傳》中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意思是說,天下的人大多數都是為了利益而每天忙忙碌碌,都是為了利益而常常各奔東西。現實生活中也經常上演著與我們的奮斗初衷背道而馳的一幕幕。我們下海經商,炒地炒房,兜售各種各樣的產品,奮不顧身地追逐著金錢的腳步,到頭來卻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為何?因為我們弄錯了追逐的本體與客體,將人和錢本末倒置了,用南懷瑾先生的話說就是“應該讓錢來找人,而不是人來找錢,因為人找錢太累,錢找人卻很容易,當我們有福報時,錢自然而然就來了”。
同樣的思想還見之于全球著名的投資商巴菲特先生。他說,人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于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于如何讓錢生根,因為錢找人勝過人找錢,我們要懂得讓錢為我們工作,而不是我們為錢工作。
“人找錢兩條腿累死你,錢找人四個輪子追著跑樂死你。”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辛辛苦苦幾十年卻仍舊一貧如洗,而財源滾滾和飛黃騰達的故事永遠都只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原因。
順應天命,揚長避短
揚長避短,就是善于發揚優點或利用有利條件,懂得克服或回避不利條件。長,就是長處、天賦,是優勢所在,用佛家的話來講就是“慧根”。很明顯,如果一個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或者崗位上工作,那么其獲得成功的可能性要遠高于在陌生的領域或崗位上工作。
三國時著名的蜀漢名將張飛,雄壯威武,膽識超群,于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曾經在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斷喝,嚇退了曹操近百萬大軍,縱橫天下數十年,協助劉備成就蜀國帝業。他的“慧根”就在武藝上,因此成了能征善戰的常勝將軍。而同時期蜀漢著名的軍事家諸葛孔明卻以其淵博的學識、過人的智謀聞名于世。他六出祁山,七擒孟獲,輔助兩代君王,使蜀漢鼎盛一時,為蜀漢的根基牢固立下了汗馬功勞,更曾使東漢智勇超群的名將周瑜垂危之際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他的“慧根”就在智謀方面。劉備正是懂得順應天命,揚長避短的道理,才把張飛和諸葛亮放在了他們各自擅長的崗位上。試想一下,如果張飛做了軍師,諸葛亮成了武將,那么蜀漢還能取得當時的成就嗎?
諸葛亮曾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成大事者,需要做的就是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努力培養自己的優勢,展現自己天才的一面,順勢而為,不要明知不可為而有意為之,逆天行事最終只會以悲劇結尾。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所謂商人,境界有三重:其一為奸商,即為了牟取暴利,不惜采用不正當手段,甚至損人利己的商人;其二為儒商,這類商人比較注重個人的修養,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不功利,能夠誠信經營,追求救世濟民的遠大抱負;其三為佛商,這類商人是以佛學理念為指導、從事商品經營的企業家,他們大多有慈悲心,能承擔企業責任,慈悲濟世,熱衷社會公益事業,能將為人處世的智慧運用到商業經營中來,為社會進步和文明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是一種極高的境界。
正所謂“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真正的佛商能夠洞察塵世,心境澄明,他們相信“善”的力量,眾善奉行、自利利他、福慧雙修、簡單寧靜,做該做能做的事,福報自然深厚,那么金錢名譽的到來就會猶如高屋建瓴,水到渠成。
清華大學將“厚德載物”作為校訓,就是為了時刻提醒學生只有像大地一樣厚實才能承載萬物,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作為,就要效仿大地,品德醇厚,胸懷寬廣。老祖宗將我們的財富、智慧、擁有的一切叫作“物”,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配擁有這些,如果一個人的德行配不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那么他就會遭受意想不到的災難,就像朱子在治家格言中說的那樣,“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南懷瑾先生很信奉佛教中的“福報”一說,他認為“福報”是果,因在于修,也就是說,“福報”不是憑空而來的,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是靠個人后天修為得到的。在商業經營中,擁有良好的品德,又能做到順應天命、揚長避短,怎么會不被錢追著走呢?
非常感謝!
不錯的書,推薦閱讀
好書!南懷瑾重視的書。非常值得現在人讀!
好好好好好
快遞太快沒反應過來
很棒
好
特別好的書
好,兒子喜歡看
非常好的書,已經買過n次了
好
好
不錯
5分
不錯
物流送貨的速度很快,店家的服務態度也很好,價格也很公道,最重要的是貨非常好。以后會經常來看看其他好東東,希望做的越來越好,受到更多客戶的歡迎。
整體感覺不錯
有種封羊頭賣狗肉的感覺。不好!
書本收到太棒了,很喜歡很滿意,包裝很完美,物流很快并且送貨上門,客服服務很貼心很溫暖,很愉快的一次購物體驗,推薦大家都來購買呢
還是先看看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站在大師思想高處,領悟非凡圓融人生
說實話還是有點失望的,感覺只是借用南懷瑾先生的話在擴充而已!沒事可以看看的。
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