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
01 費城、意大利,以及他的朋友:籃球
1978年8月23日,效力于NBA費城76人、結束了自己第三個NBA賽季的喬 華盛頓 布萊恩特,獲得了他第三個孩子:妻子帕梅拉 科克斯 布萊恩特,生過兩個女兒后,給了他一個兒子。
喬 布萊恩特,綽號Jelly Bean,果凍豆,似乎天生在吃食上格外在意??粗律暮⒆樱麉s能想入非非,憶起在餐廳吃慣的“神戶牛排”。然后?他給孩子起名叫“KOBE”,日本神戶。中間名呢?Bean,豆子。
Kobe Bean Bryant,科比 賓 布萊恩特。1978年8月23日生的這個孩子,就這么決定啦!
然后,喬 布萊恩特,又得繼續(xù)考慮生計了。
他是地道費城本地人,出生在費城,高中在費城,大學在費城的拉薩勒,1975年他參加NBA選秀,繼續(xù)在費城打球。他身高206公分,是個左撇子前鋒。沒有過人的才華,好在有費城人民的愛。
20世紀70年代末,NBA正亂世擾擾。1976年,一向與NBA競爭市場的ABA剛與NBA合并,費城得到了每扣一個籃都能讓全場球迷癡狂的大明星朱利葉斯 “J博士” 歐文,喬 布萊恩特也跟著“J博士”,蹭了1977年的總決賽:總決賽六場,布萊恩特打了8分鐘。這就算是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刻。然后便是無盡的平淡。
那個時代,整個NBA都擾亂著。球員們忙于嗑藥、酗酒、給教練打電話捏造逃避訓練的借口。20世紀80年代即將拯救NBA的兩位超級巨星——“魔術師”約翰遜與拉里 伯德——在1978年秋天還只是大學生。喬 布萊恩特,與如今大多數(shù)的NBA球員一樣,只是NBA這座金字塔的底層勞工。
他不是一個舉足輕重、坐在家里便有百萬合同上門的明星。即便費城人民把他當本地一寶,他到底還只是籌碼、龍?zhí)?,是老板們簽合同時用來平衡交易的邊角料。
1979年,喬 布萊恩特帶著沒滿一歲的科比離開費城,去了圣地亞哥快船隊。
于是科比的天空,從費城的濕潤多云,變成了南加州的明媚陽光。他看到了父親拍打籃球的模樣,聽到了籃球擊打地板的聲音。1982年,布萊恩特舉家去了休斯頓,因為喬又在休斯頓火箭繼續(xù)糊口了??票壬胁焕斫饴殬I(yè)籃球的殘忍,只能看到那些優(yōu)雅的、經過剪裁的鏡頭。電視鏡頭中,70年代末燈光昏暗的NBA球場,飛速奔跑的球員,形形色色的髭須與發(fā)型,投籃時手指若撥弦般的劃動。即便去到兇悍壯烈、熱血沸騰的德克薩斯州,科比卻還是會樂于追逐他在南加州的最初愛好:他愛洛杉磯湖人,愛“魔術師”約翰遜。奔放華麗、無所不能的球風,這是他的啟蒙與最初的愛。
父親拍打籃球的聲音與他的心跳一起,成為科比最初的旋律。一種說法是,在1983年他五歲時,科比就說:
“我會去打NBA!”
也就在那年,他們的故鄉(xiāng)費城迎來了76人的一個NBA總冠軍,而喬 布萊恩特無法為之慶祝:他的NBA生涯結束了。與大多數(shù)默默無名的NBA球員一樣。
五歲的科比,已經經歷了費城、圣地亞哥和休斯頓,因此,他也不介意父親走得更遠。事實上,父親確實走得很遠:
喬 布萊恩特帶著全家去了意大利的列蒂,一個人口不到五萬的小城,開始在這里打籃球謀生。
科比從三歲開始打籃球。剛到意大利,無法靠語言交流的他,只好跟當?shù)匦『⑼婊@球,學踢足球。多年之后,他會承認,論足球隊,他喜歡AC米蘭。他也學會了講流暢的意大利語。但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他靠籃球說話。在費城,在南加州,到休斯頓,以至于意大利。他還是孩子,卻已經慣于離別、到達、融入一種新的生活環(huán)境。他習慣了沒有朋友的生活。在意大利,他和他的兩個姐姐用英語對談,這是他們保存美國記憶的方式。六歲時,他的意大利語已經聽不出美國腔。只是,這一口意大利語并沒給他帶來多少朋友。
人在意大利,但他的心在美國。他的祖父會為他寄去NBA錄像帶,他的愛好便是獨自看錄像,研究籃球。每年夏天,喬 布萊恩特會帶科比回美國,參加各色籃球夏令營。
于是他的童年。略顯扭曲:暑假,意大利孩子們玩耍時,科比在美國;平時,科比在意大利,靠籃球說話。他穩(wěn)定的朋友便是籃球,以及祖父隔著大西洋寄來的錄像帶。他習慣于陪伴父親與姐姐。他不知道下次遷徙是什么時候。他熱愛籃球。他在意大利,一個美國人稀少的國度。于是,他的生活像一塊夾心的三明治:他被意大利和美國夾在了中間。他不屬于任何一端。美國黑人的血液,意大利的色彩,他自己在沉默中長大。維系他與美國往昔的記憶,只余下籃球。
他看自己父親的比賽,看意大利人的比賽。他喜歡看意大利米蘭奧林匹亞隊的8號邁克 丹東尼打球,那是個遠射犀利、動作輕盈的后衛(wèi),也打過NBA。老布萊恩特打的是前鋒,但科比自小,喜愛的是后衛(wèi):“魔術師”與丹東尼,都是華麗、輕盈、優(yōu)美如舞蹈的后衛(wèi)。
那時節(jié),科比已知道了,父親在球場上的華麗表演并非出自熱愛。那只是一種有條件的演出,是謀生的方式。在NBA落落寡歡的父親在意大利成為了球星,于是,砰砰地拍打籃球聲,繼續(xù)擔當科比生命的背景音樂。
九歲時,科比開始和他父親玩兒一對一,而且觀看各種錄象資料,聽父親教導如何在比賽中應付各種情況——喬 布萊恩特從來不是個杰出的巨星,但他見識過NBA最頂級的舞臺和球員,他的閱歷,足夠做個好老師。
從10歲開始,科比又能夠時?;厝ス枢l(xiāng)了。夏季,飛機穿越云層,降落在費城;他走下飛機,然后坐車去薩尼 希爾籃球訓練營。和陌生的孩子們對打時,他帶意大利腔的英文有時會遭嘲笑。美國小孩對一切歐洲事物,都有種粗糲的輕蔑。于是,科比索性不開口。每一次他踏入訓練營,或微笑,或抿嘴。但大多數(shù)時候,他只用球技說話。
1989年,科比跟當時效力波士頓凱爾特人的后衛(wèi)布萊恩 肖約單挑,還一本正經,覺得自己能打贏一個NBA球員。很多年后,肖會成為科比在NBA的隊友?;貞涍@會時,卻只覺得好笑。但肖也注意到了一件事:
科比,十一歲的科比,在認真地到處找成年人籃球手挑戰(zhàn),打一對一。而且:
“他真覺得,自己會贏。”
1991年,喬 布萊恩特決定結束職業(yè)籃球生涯。13歲的科比隨父親回到美國。父親在意大利辛苦拼爭到年近四旬,積下的財富,足夠讓他衣錦還鄉(xiāng),在費城富人區(qū)過上好日子,也支付得起科比在洛馬里昂中學的學費——那算本地一所貴族高中。1992年,14歲的科比開始高中生涯,而不必如其他美國籃球少年那樣,經歷貧民街區(qū)、槍聲、大麻販子、騙子球探和警察。
在洛馬里昂高中,科比算個異類:一個178公分高的14歲黑人,說起英文來帶意大利腔,一臉歐洲式的沉靜。意大利已成往事,美國對他而言卻更像夏令營。他早已習慣了沒有密友的日子。在他的遷移歲月里,籃球是不會背叛他的朋友。
07新人
無論如何,1996年11月,科比開始打職業(yè)籃球:在秋末時分,身披洛杉磯的黃色球衣出入訓練館、乘坐大巴、穿繞美國的各個都市、習慣于各球館的噓罵或掌聲,而且忍受寂寞。
畢竟大多數(shù)時間,他只是在板凳的盡頭揮毛巾。
1996年11月6日,在夏洛特對壘黃蜂,科比打了7分鐘。他或者及時次感覺到,在機會一閃即逝的NBA,謹慎者務于平庸,偏執(zhí)者才能生存?他依然沒有油滑到懂得去騙犯規(guī)、晃動或尋找空擋,但他至少展示了他的膽量:他投中了職業(yè)生涯的及時個球,一記三分遠射。在射中后,他跑回半場,甚至連??岷蛻c祝的動作都沒想起來。
那是他數(shù)以萬計的NBA投籃得分中的及時個。
那晚他得了5分,下一晚他得了10分,然后是2分、2分和6分。在涉及到隊友和對手時,他還是有些像新人:突破路線、投籃選擇、防守時的判斷、位置感,這些需要經驗來加以消化,他還很生疏。但他的小技巧卻很早熟:他的一對一晃動、他的柔韌性、速度和爆發(fā)力上,他偶爾的大步奔跑和飛翔,可以讓斯臺普斯的球迷感覺如嚼了一口巧克力般甘甜。
職業(yè)生涯及時個月,科比便感受到了父親當年的切膚之痛。十多年前,父親為一張合同而奔忙的原由,他感受到了。這是NBA的世界:殘酷現(xiàn)實得令人發(fā)指。沒有人會把賓夕法尼亞及時高中生的少年天才當回事,在NBA,每個人都有大把輝煌的過去。NBA在意的是你當下的表現(xiàn),一切過往都如黑白舊照片,時光之流迅速而無情。科比所投失的每個球,都會被放大苛責,可以保護他的,是他18歲的年紀、值得期望的璀璨未來,以及杰里 韋斯特的期待。
1996年的冬天,12月始,每個周四,退役已二十二年的韋斯特,會到訓練館親自指導科比。身為NBA史上最偉大射手之一,韋斯特所做的指導意味深長。他告訴科比如何選擇合適的出手時機——即,投籃之前所需要做好的一切——以及如何防守。這些單獨訓導的結果是,1997年1月3日,在對陣薩克拉門托國王隊的比賽中,科比10投6中,10罰9中,得到了21分。1月底,埃迪 瓊斯受傷。1月28日,科比,18歲半,為湖人首發(fā)出陣。他創(chuàng)了NBA史上首發(fā)球員的最年輕記錄。
德爾 哈里斯教練十二年后回憶說,那時,科比會走到他身前,說:
“教練,你給我球,讓大家拉開,我可以單挑干掉聯(lián)盟里的任何球員。”
“教練,我可以背身單挑任何人,你只要給我機會。”哈里斯教練都無奈地笑了:
“科比,我知道你可以,但我沒法把‘鯊魚’轟開,把禁區(qū)讓給你去單打?。?rdquo;
哈里斯說,當時科比雖然點了頭,但并沒真接受這意見。他不甘居人之下的野心,從這時就萌芽了。
他是從那時就希望讓“鯊魚”把一切都讓給他嗎?我們無從得知。
1997年2月的全明星賽,有別于以往的嘉年華盛會。NBA50大球員被評出并云集一堂,邁克爾 喬丹成為首個獲得200萬票以上的入選者,NBA50周年,諸如此類??票壬袩o入選全明星的資格,但他自有他的舞臺:被選入西部新秀明星隊,做全明星賽的暖場演出。
1997年2月8日,克里夫蘭,科比和身在東部新秀明星隊的阿倫 艾弗森,又一次碰面。
雖然60年代末70年代初玩弄NBA的兩個老陰謀家“紅衣主教”奧爾巴赫與雷德 霍爾茲曼各自成為東西部新秀隊的主帥,但幼駒橫行,老人家無非走走過場做象征性的演出。當晚的少年人大戰(zhàn),東部隊上半場便經驗豐富。下半場,西部一盤散沙,科比開始獨力行動:在周遭一群同樣偏瘦的年輕人環(huán)繞下,他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持球,奔襲,直突禁區(qū)。他自由發(fā)揮,得到全場較高的31分。當然,艾弗森還是帶領東部新秀隊奪冠,拿了MVP。
屬于科比的時刻,在第二天的扣籃大賽上。經歷80年代喬丹與威爾金斯的壯麗演出后,90年代扣籃大賽眾星凋零,所依靠的無非是蒙眼扣籃、雙手扣籃之類噱頭把戲。當晚的科比并沒有像多年前的喬丹或“J博士”一樣留下教科書般的傳奇扣籃。只是,在50大巨星的眼皮底下,他還是做了一個足以讓老人家們動容的扣籃:
決賽,科比禁區(qū)右側起跳,左手將籃球從胯下轉到右手,上升,球在劃過一道圓弧后,迅速扣向籃筐,轟的一聲,他的身體依然前傾,滑翔,落地。費城前輩“J博士”帶頭鼓掌,科比這一扣籃,滿分50分中獲得49分。冠軍。
關于他和邁克爾 喬丹的最初對比,也許是從這24小時開始的。固然在1996年,世界為尋找喬丹的接班人奔忙不已,而且已經將格蘭特 希爾與“便士”哈達維放到了王座之前,但喬丹并未將權杖交給任何一個人;而那兩個天才青年也各自卓然成一家,和喬丹的風格并不類似……在這一晚后,科比的扣籃、身型和微笑都讓人多少想起,80年代那個戴著金項鏈的芝加哥少年。雖然這兩個身影還遠未到重合的時刻,但影影綽綽的,他們的確有許多類似之處。
一種說法是,看到科比完成那記扣籃時,喬丹與老搭檔斯科蒂 皮彭互問:
“我們年輕的時候,能跳那么高嗎?”
25 MVP
每年3月,各大球館都會有類似的場景。某個夜晚,某幾個球員鳳凰展翅、所向披靡,而后故做不經意的瀟灑下場時,全場會山呼海嘯:“MVP!MVP!MVP!”接受朝拜的人數(shù)或多或少,因實際而定。 2008年3月,死敵國王隊主場的阿科球館,在看到科比34分發(fā)揮后,開始集體高呼“MVP”。這對科比來說是無上的光榮:他甚至已經讓對手心服口服。
當然,喊話的觀眾們,并沒有給MVP投票的機會。若不然,單憑2006年的81分,科比就該拿到2005-2006季的常規(guī)賽MVP了。
1955-1956季,NBA才開始有常規(guī)賽MVP,由球員們投票產生——因此,統(tǒng)治了NBA及時個十年的喬治 麥肯,沒有來得及等到MVP獎杯誕生——至此直到1979-1980季。此后至今,每年暮春,一群電視評論員、體育記者之類,會被圈在一起投票選出當年的常規(guī)賽MVP。
之所以每一季,MVP的歸屬都會成為久炒不爛、人人愛嚼的噴香豬蹄型話題,只因為NBA并不像1999-2000季的CBA一樣,會掛出“常規(guī)賽前四名球隊之外不予考慮”的官方準入證。NBA歷史又實在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有足夠多的例子可以援引。于是,每季3月,各球員支持者——比如自家教練、球隊死黨——都不乏生動事例和甜美論據(jù)??鄲乐幵谟冢瑠W斯卡可以有無數(shù)獎項,而MVP只有一個:一家女兒許不得五六個郎。2006年,ESPN的比爾 西蒙斯玩笑般的列了六個MVP分獎項:“最令人激動的球員”、“在一支勝利之師中最有價值的
球員”、“一支比預期中發(fā)揮好的球隊里最讓人滿意的球員”、“戰(zhàn)績球隊中的最有價值球員”、“季尾狂飆球隊中的球員”、“最不可或缺球員”。
2008年的常規(guī)賽MVP與以往類似:無數(shù)的候選人,每個候選人都有一堆理由:
勒布朗 詹姆斯的支持者可以說,他打出場均30分7籃板7助攻的可怖數(shù)據(jù)。
克里斯 保羅的支持者會宣布,這個三年級的天才組織后衛(wèi),成為了NBA助攻、搶斷雙料王者,是聯(lián)盟歷史上第八個完成“場均20分10助攻”賽季的人;而且,他把一支上季還平淡無奇的黃蜂,長期扛舉在西部前三。
凱爾特人的球迷宣稱:凱文 加內特應該得MVP,他將要拿下年度防守球員,而且讓上季還一塌糊涂的凱爾特人打出了常規(guī)賽66勝。
蒂姆 鄧肯和斯蒂夫 納什,就像每年要出席的榮譽嘉賓一樣,每年都一臉無所謂的被粉絲們扛上候選榜;,科比 布萊恩特和麥蒂,各自率領球隊所當無前。
如果確實像音樂節(jié)、電影節(jié)或者新年聯(lián)歡會似的,有六個MVP獎項可以分,當然皆大歡喜;但是,很可惜,僧多粥少。
到,人們才發(fā)覺,科比居然沒有得到過常規(guī)賽MVP?論個人能力,此前兩季,他打出了驚世駭俗的個人表現(xiàn),已經取得了一致的認同;論資歷,21世紀以來他始終是聯(lián)盟好的后衛(wèi)之一,沒有一個評委會忘記他。在進攻端,他依然保持了聯(lián)盟最頂級的,隨叫隨到的得分能力,在需要時依然可以一節(jié)斬落15分、20分;在防守端,他發(fā)揮出2002年以來最殘暴的狀態(tài),數(shù)不清多少場比賽,他開場的驚人壓迫不斷讓對手失誤,然后湖人一波快攻提前使比賽進入垃圾時間。一個阻止他取得MVP的障礙——球隊戰(zhàn)績——在2月獲取加索爾之后,也已經不成問題。
于是,只可能是科比:2008年4月,他帶領湖人7勝1負,鎖定西部及時后,沒有任何因素可以阻礙他了。他就是2007-2008季的常規(guī)賽MVP。即便數(shù)據(jù)并不如此前兩季奪目,即便得分王被勒布朗 詹姆斯拿去,但科比讓他的球隊成為了西部及時。即,在被置疑了十二年后,他終于擁有了一支屬于自己的隊伍。擁有了一個可以用他自己來命名的年份。
甚至連他的競爭對手勒布朗 詹姆斯都預先承認了。2008年2月,他對記者如是說:
“科比得到MVP獎前,我不可能有機會染指。”
“我不知道聯(lián)盟中還有其他任何人更值得獲得這個獎項,我也不知道聯(lián)盟中有任何人會比他要更加努力。” “禪師”說。
2008年5月7日,常規(guī)賽MVP揭曉。毫無疑問,就是他。這時候,他當然不再是那個黑翼的墮落天使,或者陰險的曼巴蛇。他羽化成仙,回到了主流的經典形象。他風度翩翩的面對提問的記者,他把這個獎項稱為是天賜的祝福和榮譽。
“這就像在好萊塢一樣,就像電影里的情節(jié)一樣。僅憑自己的力量我是無法獲得這個獎項的。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謝我的隊友了。他們是我的伙計,是我的兄弟。讓我們一起為明天做好準備吧……我不知道這個獎項會頒發(fā)給我,我很驚訝,我過去幾個賽季打得也不錯,但我們的球隊卻沒這樣好過。事情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發(fā)生了。”
你可以想象,那個在2004年夏天被曝出在更衣室里跟隊友、教練吵架的少年嗎?是那個和馬龍吵架、和“鯊魚”斗嘴的年輕人嗎?
曾經和“鯊魚”、科比共事過的布萊恩 肖說:
“他現(xiàn)在比過去總冠軍時期成為了一個更好的隊友。他變得更加成熟了。他過去的時候真的不是一個好隊友。但沒有任何人比他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今天他做到了。過去他并不怎么和隊友在場外打成一片。但現(xiàn)在據(jù)我所知,他總是和他的隊友們共進晚餐。”
他,科比 布萊恩特,從來在技術上不存在缺憾。只是,籃球是一門如此深奧的學問。在球場上成為技藝的個人,并不意味著一切心想事成。曾經,他的好勝、偏執(zhí)和孤傲,把他帶入了2004年的低谷。但也是他的好勝與偏執(zhí)使他熬過了所有的打擊。
無論是球隊戰(zhàn)績、個人能力、抑或是數(shù)據(jù)表現(xiàn)。當他把爭奪個人榮譽的努力放在爭奪勝利上時,他的偏執(zhí)使他成為了一個好的領袖。他自己從天使變成了黑曼巴,然后在2008年夏天重新回歸到高尚的顛峰形象。,他達到了籃球世界的顛峰,憑著一己之力。只是這一次,他不再對抗世界了——他和世界講了和。
即便在拿到常規(guī)賽MVP后,依然有人會注意到科比的許多小細節(jié):他會聽著隊友的笑話,發(fā)出夸張的笑聲;隊友投丟關鍵球,他還是會虎視眈眈凝注隊友,一臉要吃掉他們的樣子。射手武賈西奇倒很泰然。
“我知道聽起來像是掩飾,但我們和科比的關系很好。外人無法了解家庭內部是怎樣的。我們看到的可跟媒體上的不一樣。”說著,他笑了笑,“畢竟我們自己在NBA里面,而你們只是旁觀者嘛!”
喬丹 法瑪爾和沃頓都覺得湖人氛圍很好。“我們訓練完,并不各回各家。我們一起吃飯,科比當然也一起去。奧多姆覺得,他很有功勞:“我請了個夏威夷廚子,薩姆 喬伊,他是天下及時烹雞高手!”
聽來很夸張,但的確:當科比跟隊友一起聊夏威夷風味的雞好吃不好吃時……可以讓全NBA都開始顫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