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馬歇爾 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并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非暴力溝通能夠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沖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我們在溝通過程中培育對彼此的尊重、關注與愛,使人和諧互助。在使用愛的語言的同時,我們也提高了自己愛的能力。
著名的馬歇爾 盧森堡博士發現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
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通。
如今,在這個地球上,暴力事件頻發,人們的仇恨、矛盾、對立上升到一定程度,似乎必須釀成流血事件才算得以發泄。如果我們有強烈的想要改變現狀的愿望和動力,我們可以從提升內在自我出發,改善這個局面,改善人類社會的未來,締造長期的和平。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來學習非暴力溝通方式,使用這種愛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認真傾聽對方的請求,達到人與人之間心靈的相通和真正的和諧共處。這,并不是天方夜譚。
非暴力溝通(又稱愛的語言)被聯合國譽為全球非暴力溝通解決沖突的實踐之一,它的培訓目前在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
馬歇爾 B 盧森堡博士,是國際性締造和平組織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的創始人和教育服務主管。由于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榮獲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
盧森堡博士早年成長于動蕩不安的底特律市,這使他對于怎樣運用新的溝通方式在面對暴力時可以和平解決分歧,發展出濃厚的興趣。這方面的興趣,使他于1961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師從卡爾 羅杰斯(CarlRogers)獲得了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隨后的生活經歷以及在比較宗教學方面的研究,促使他發展出非暴力溝通模式,不僅教會人們如何使用使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同時解決了眾多世界范圍內的沖突和爭端。
盧森堡博士及時次應用非暴力溝通模式,是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資助學校里廢除種族隔離制度的項目中,進行調解和溝通技巧的培訓。1984年,他成立了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如今,有超過200名經CNVC認證的非暴力溝通培訓師在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NVC培訓。
盧森堡博士手上拿著吉他和木偶,多年來前往世界上一些最為暴力的地區工作,他身上充滿了精神能量,告訴我們,如何創造一個更加和平、更加令人滿意的世界。盧森堡博士目前定居于瑞士。
001譯序
004前言
001及時章讓愛融入生活
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來,我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我們情意相通,樂于互助。我稱之為“非暴力溝通”。
015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愛?
我從小就學著以貌似客觀的語言表達自己。如果老師布置的作業我不想做,那他就“太過分了”。如果有人開車橫沖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如果女友想多一些體貼,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體貼,那她“冷漠得像個木頭”。如果同事更關心細節,他就是“有強迫癥”。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細節,他就是“粗心大意”。
025第三章區分觀察和評論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
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請在你說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還是/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037第四章體會和表達感受
我在美國學校學了21年,卻想不起有什么人問過我的感受。人們認為感受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各種主張的“正確思想”。于是,我們被鼓勵服從而非傾聽自己。
047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如果我們想利用他人的內疚,我們通常采取的辦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歸咎于對方。家長也許會和孩子說:“你成績不好讓爸爸媽媽傷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們快樂或不快樂是孩子的行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會感到內疚,并因此調整行為來迎合他們。遺憾的是,這種調整只是為了避免內疚,而非出自對學習的熱愛。
063第六章請求幫助
我們越是將他人的不順從看作是對我們的排斥,我們所表達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
一旦人們認為我們是在強迫他們,他們就會不太想滿足我們的愿望。
085第七章用全身心傾聽
遭遇他人的痛苦時,我們常常急于提建議,安慰或表達我們的態度和感受。可是,傾聽意味著全心全意地體會他人的信息——這為他人充分表達痛苦創造了條件。
105第八章傾聽的力量
通過傾聽,我們將意識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處,這會使自我表達變得容易些。
我們越是傾聽他人語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與他們坦誠地溝通。
我們最不愿意示弱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擔心失去控制想顯得強硬的時候。
119第九章愛自己
我深信,出于對生命純潔的愛,而不是出于恐懼、內疚、羞愧、職責或義務來選擇生活,是愛惜自己的重要體現。
133第十章充分表達憤怒
在我看來,憤怒是我們的思維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要。
如果我們能夠借助它來提醒自己——我們有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我們的思維方式正使它難以得到滿足,那憤怒就是有價值的。
平裝版評論摘錄
生活不是一場辯論賽,目的不是爭對錯,而是活的更好。
這也是為什么我一眼被這個低調又有些學術的名字吸引住-在一整排都是“攻心說服力”“一秒鐘搞定..”“看穿人心”這樣字眼的書架里。在我看來,溝通是愛與關懷的藝術,而不應成為勢利者的詭計。
書如其名。非暴力溝通是從專業的心理學角度告訴你,如何更好的表達自我和理解他人-以期達到深層的,發自內心的溝通。尤其是面對一個情緒化的,“難相處的”,甚至是憤怒的對象時。或者是面對沖突,誤解和似乎難以化解的冷漠之高墻。
而不是教會你厚黑學的手腕或者各種花哨的技巧,以期在爭辯是非中“贏得”勝利或是在與他人交往時取得利益。 著名的馬歇爾 盧森堡博士發現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非暴力溝通(此書入選香港大學推薦的50本必讀書籍,被聯合國譽為全球非暴力解決沖突的實踐手冊。它教你學會如何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享受暢快的溝通,生活原來可以如此寧靜!這本書不錯。不過,如《圣經》所講,陽光之下并無新事。“非暴力溝通”其實就是孔子在兩千年前強調的“仁”,秉持一顆仁愛之心去面對溝通,這不比“非暴力”更親切嗎?谷園的《人生四書》中對于孔子教給人們的溝通方式有詳細的歸納和解讀,非常實用深刻,可以參照一讀。非暴力溝通是Nonviolent munication(簡寫《非暴力溝通》)一詞的中譯,又稱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 1簡介《非暴力溝通》相信,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后天習得的。《非暴力溝通》還認為,我們所有人有共同的、基本的需要,人的行為是滿足一種或多種需要的策略。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通過建立聯系使我們能夠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尋求方法滿足雙方的需要。換言之,《非暴力溝通》提供具體的技巧幫助我們建立聯系,使友愛互助成為現實。[1] 2簡史1.《非暴力溝通》由馬歇爾 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于1963年提出。 2.最早是在1960年代為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學校項目提供糾紛調解和人際交流技巧培訓。
讓愛自然流露是我看完這本書的感觸。語言很奇妙,我們每天都在使用,聽說讀寫都與它緊密相連,最重要的是我們依靠用它來表達內心,學習知識,了解世界,是賴以生存的基本工具之一。語言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此重要,在讀這本書之前,盡管我知道語言的作用和能力,卻沒有揣摩過語言中的暴力成分和破壞作用。非暴力溝通會讓我們來選擇讓自己的語言成為窗戶,或是墻。
發現一本好書,非常棒,是美國的馬歇爾 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看后感覺非常受用。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書里講述的溝通方式很簡單,就是把不舒服的責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說對方引起的。
這是一本關于幫助我們改善溝通的書,但這不是一本幫我們訓練口才的速成教材,也不是指導我們在商戰中為自己獲取利益的溝通寶典,也不是教我們解讀、操控身邊人的讀心大法。
這本書有很大的局限性,只適用于心中有愛的人;只只用于仍有情感,仍有良知的對象;只適用于不在乎到底誰對誰錯,誰贏誰輸的場合。但是,這本書的可貴在于,它耐心又深刻的教會我們用被愛點亮的理性細心并客觀的觀察身邊的人,以濾除了所有傲慢與偏見,解脫了愛的枷鎖的事實與感受來達到心與心的溝通,共同正視自己的情感,認清感受的根源,并勇敢的表達自己,也了解對方的真實需求,共同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讓愛自然流露。
這本書寫給心中有愛的人,用非暴力溝通是打開愛和理解的密碼,和你真心祝福的人共同分享吧!
很喜歡~書的質量也非常好~紙張比一般的書厚實~作者給出的改善溝通方式的建議也非常實用、具可操作性~人際關系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個很重要的問題,無論是家人、愛人還是朋友,其實可能很多人都不懂得正確的溝通方式,往往出發點是好的卻傷害了別人,或者造成誤會,學習有效溝通的技巧還是很有必要的~改善我們的生活~學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該書作者馬歇爾 盧森堡博士2006年獲得和平之橋獎——因為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的貢獻。這本書真是物有所值~真的很喜歡~
一本在家里看完的書。之所以感觸很深,是因為自己是個不會溝通的人。雖然我時常滔滔不絕,但這種傾向常常不是為了溝通。溝通,應該是基于彼此真實狀態的了解。 在個人成長小組中做過好幾次“包容性替身”的游戲。一方面,發現純然地去聽,了解對方的感受真的很難,時常就加入了自己的分析或者經驗;另一方面,在對方的反饋與自己內心的感受不符時,我的模式是馬上切斷溝通的渠道,選擇沉默。 《非暴力溝通》是一本非常技術性的書,它將溝通分成明確的不同階段,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而每一個階段中的用詞都有清晰地界定,什么表述是觀點,什么是感受;什么是自己的需要,什么是對方的指責。這些看起來略微刻板的交代,讓一直對純然的表達有疑慮的我有了更深的體會。如何解釋清楚緣由的同時,又不給對方壓力呢?試舉書中一例:甲:你昨晚沒來令我很失望。乙:昨晚你沒來,我很失望,因為我想和你說一些煩心事。甲與乙的表述之間,哪個是純然的表達就很明了。 這里要把握的一個關鍵,就在于我們任何的情緒都是因自身而起。所以,我們表達的需要也應該基于自己。我們今天正好和一個朋友談起之前的一次溝通。她是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因為彼此關系的親密,我就會出現某種程度地退行。一次在我傾訴焦慮的過程中,她無心的一句話語,喚起了我心中早期兒時的“被拋棄感”。在這種“被拋棄”恐懼的席卷下,就如文中最初提到的那樣,我啟用了“冷漠”的防御機制。反過來,又深深傷害了她。在幾個小時的斗爭之后,又進行交談時,我痛苦地流下眼淚,坦陳自己的那種“被拋棄感”,并表示自己很需要對方的支持(其實這個表述仍然不夠將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于是,大家很快互相諒解。今天再次提起這件事情,她說,其實如果一開始我就直接表達她會更能接受。哎,舊有模式真的是很難打破,我還在學習。 在談完自我的表達之后,再說到傾聽。大家都能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最缺乏的是傾聽,但從切身的感受來說,這個并不容易做到。書中列舉了一些妨礙我們體會他人處境的行為。 建議:“我想你應該……” 比較:“這算不了什么。你聽聽我的經歷……” 說教:“如果你這樣做……你將會得到很大的好處。” 安慰:“這不是你的錯;你已經盡努力了。” 回憶:“這讓我想起……” 否定:“高興一點。不要這么難過。” 同情:“哦,你這個可憐的人……” 詢問:“這種情況是什么時候開始的?” 辯解:“我原想早點打電話給你,但昨晚……” 糾正:“事情的經過不是那樣的。” 而如何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傾聽呢?作者認為還是經由全身心的傾聽,按照“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順序,將對方的意思表達出來,就能獲得效果。 總之,在我看來,全篇雖然屬于實用性的范疇,但不同于一些成功學或社交學的書,對關系的把握是基于對人的真實存在的尊重,所以讀起來很有共鳴。
讀罷此書后,我才知道我是一個很“暴力”的人,經常用言語傷害最親的人。看完書后,我還沒有習慣非暴力溝通,又忍不住想過去那樣對媽媽使用語言暴力。我現在想來,真是羞愧難當。還好有這本書為我提供了具體的辦法改變我錯誤的溝通方式。盡管整一個講話的過程分幾個步驟,似乎繁瑣,實則很有好處。
晚飯時間剛和朋友鬧過別扭,不開心的心情彌漫了整個身體,腦子里充滿了“你是豬”“你是個笨蛋,我再也不想理你”的結論,我估計他可能還不知道吧,于是氣鼓鼓的抓起書,想憑籍閱讀來撫慰高漲的情緒風波。
才看了幾篇,我就驚訝的發現,原來在生活中,我們一直執著于扮演“暴力熊”,某某在某個行為上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取向時,馬上就會被“上綱上線”的定義為某個錯誤,或某個品性不好,自以為是的觀念讓我們丟失了客觀公正的態度,而指出某個錯誤讓我們自以為“正確”,我們忘記了溝通是基于愛與信任,每個行為和語言的背后,都有其更深層次的含義和動機。
很慶幸自己能夠發現這樣一本書,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溝通語言和溝通方式,雖然每時每刻都做到使用“非暴力溝通”方式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至少可以保持覺察,把愛與理解的種子種在身邊,不再當一只“暴力熊”。
因為喜歡看書,買過許多心理學書,包括為人處世的書籍,但一直沒有找到自己溝通中問題癥結所在,這一本書讓自己豁然開朗,原來自己一直沒正視內心潛意識的暴力與憤怒,于是不管怎么壓抑自己不要發怒,要好好溝通,都事與愿違,看了這本書,終于找到了溝通的方式,希望這本書可以鼓勵自己實現有效非暴力溝通。
當我們要懲罰別人的時候,不妨問問“我希望他基于怎樣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就會發現懲罰其實是很難實現我們的目的的。
正版書,不錯,值得收藏,不過評論還有字數限制,這就有點麻煩了
還沒開始看,朋友推薦說是本很值得擁有的書,讀完此書對分析數據很有幫助。期待!
這本書對我啟發很大!值得好好學習!已推薦給幾個好朋友看了
非常不錯 快遞大哥服務超棒了 就是書來的時候有點小折 希望能改進吧
挺好的,里面還有實際練習的部分,推薦給部門的同事讀了
書很棒、看完也和舍友分享了,看完發現了一些自己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書紙質不錯,性價比高
還可以,只是還沒時間都看完,看了的部分,很不錯,希望自己能用上!
真的是很受益匪淺,就是那種會感覺豁然開朗的feel
沒怎么看,之前在網上聽過類似的書,所以,沒再看一下。讀書總是有益缺乏知識的人
受益匪淺。只是印刷過程中有點遐思。紙張之間膠水放多了。一丟丟的不開心。
誠實的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
挺好的一本書,參照書上等指示,更好溝通,更好的為人處世
很值得推薦的書,生活中太多的語言暴力,可不知道怎么說才是合適的!此書真的很不錯
雖然只是精翻了幾頁,不過感覺內容很好,有舉例有理論,對于教育孩子,和別人溝通都有很好的幫助。
第一次在當當網上購物,以前都是讓朋友代為購買,算是第一次體驗,這本書本身不錯,配送速度也可以,就是包裝太簡單,打包購買的另外兩本書包裝有點破損,書角有點變形了。
精裝版從書皮到用紙都很棒,內容也結合事例具體分析,容易理解,正在拜讀,慢慢體會溝通的藝術。
行走于心理與外在的偏執中,奔波迷茫而焦慮。春風十里,恰是一抹青綠。你只太多人的知音同為更多人的陌生。生活能來的樣子不在于想象之中,花開圣潔,凌落有時。
非暴力溝通是本很經典的書,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生氣溝通要不得。
溝通圣經,現代人都應該讀一讀,這個時代語言暴力太多了
無意中了解到非暴力溝通,買了這本書,希望能幫助到自己,更好的跟別人溝通
讀書會指定的第二期用書,珍藏版拿著就是感覺好,下個月需要做閱讀分享,正在看,內容有點深,指導我們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
除了“愛”以外,給我很深映像的另一個詞是“具體化”。這本書不只教你如何表達感受,與人溝通,還從很多方面提醒我們如何傾聽內心不同的聲音,學會觀察內在的情緒和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等——學會懂得自己,就會懂得別人,獲得愛、和諧和幸福!
非暴力溝通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讓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內心,從而感受自己和他人。愛自己,愛生活。非常好的一本書。讓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內心。
更深的了解了隱蔽的暴力行為,注意溝通方式,有助于關系的協調、流暢。
最近需要看一些這方面的書積累沉淀下來,想快點走進溝通的藝術中
這本書不只教你如何表達感受,與人溝通,還從很多方面提醒我們如何傾聽內心不同的聲音,學會觀察內在的情緒和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等,學會懂得自己,就會懂得別人獲得愛、和諧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