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一生中寫過很多信,大多數都是寄給弟弟提奧的,也有不少是寫給家人和其他藝術家的,如保羅高更與埃米爾伯納德。梵高一生中也畫了很多畫,而基本上每一幅都被他在信中用如詩般優美的語言細細描述過。
自學畫畫的梵高,對自己的不足十分了解,但正如他在信中所言,只要堅持下去,相信自己可以掌握那些繪畫技巧,不斷的畫畫,那么他的人生便是有意義的。梵高焦慮著,懷疑著,痛苦著,也狂喜著,但他卻從未讓自己對繪畫的激情被充滿悲劇性的人生影響過,靠著不懈的努力與天賦的才華,梵高以旺盛的精力創作出了無數已成為無價之寶的作品。
在這本全新翻譯的梵高書信集中,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安娜 蘇,從近千封書信中精心挑選了150多封,擷取了梵高在其中描寫這些作品創作、構思過程的片段,以及他對藝術、藝術家、文學、宗教、景觀等眾多話題的獨特見解,配以信中提到的畫作以及書信原稿作為參照,向所有熱愛梵高的人展示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梵高。
在這本書里,梵高沒有被生活瑣事所侵擾,沒有精神的痛苦與壓力。
在這里,梵高只屬于繪畫,屬于藝術,屬于那片金黃的麥田與飛過群鴉的天空。
150多封精心挑選、全新翻譯的私人書信——更、更緊湊。
250多幅高品質再現的罕見畫作手稿與草圖——更震撼、更贊嘆。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專家親筆撰寫的分章導讀——更、更豐富。
老牌藝術類出版社Black Dog & Leventhal授權引進,中文版首發,全彩16開本
1. 你真的了解梵高嗎?他的創作理念是什么?他畫畫時都在想些什么?本書精選梵高寫給親人及友人的150多封書信里談創作、構思、理念的內容,輔之以250多幅作品,讓讀者兩相對照,更深入地了解梵高眼中的藝術。
2. 老牌藝術類出版社Black Dog & Leventhal授權引進,中文版全新首發,全彩16開,不能錯過梵高的每個細節。原書出版以來,因其新穎的設計和獨到的角度,廣受讀者好評,中文版對原書進行優化,更符合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
3. 編纂并未每章撰寫導讀的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專家安娜蘇,詳盡介紹了梵高在各時期的生活和創作理念,因此即使你是藝術小白也沒關系,只要心存美好,就一定能看懂梵高!
H. 安娜蘇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擁有藝術和考古學的碩士學位。她曾參與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大學藝術學院、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和哈佛大學等許多藝術項目,目前生活在紐約,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工作。
對于許多人來說,文森特梵高(1853—1890)詮釋了什么是瘋狂的天才藝術家。他因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本身就充滿了傳奇色彩,并助長了認為他如同荒野孤魂的觀點——原始的沖動驅使著他,不可名狀的惡魔糾纏著他。
說實話,文森特的一生的確過得很艱難。對世俗的憎惡,造就了他無可復制的藝術語言(盡管被后世競相效仿),卻也使他疏遠了親朋好友。頻繁的精神崩潰困擾著他生命的幾年,其中有情感問題的影響,但更有可能是因為癲癇病發作,或許年輕時染上的性病余威猶在,也加重了這種情況。情場失意的他,對數段情感糾葛做出的抉擇都出奇地失敗,最終只能接受做個單身漢的命運。三十七歲時,由于作品不被認可,長期與成功無緣,文森特的精神到了崩潰的邊緣,最終持槍自殘,不治而亡。
然而,梵高又是一個善于思考又富有智慧的人,能用三種語言雄辯而有力地表達自己。幸虧他的弟弟提奧梵高和提奧的妻子約翰娜保存了完整的往來信件,我們才得以借此了解梵高。通過這幾百多封信,我們能再次重塑出這個藝術家的形象,他的作品在他活著時一文不名,但到了今日卻成了無價之寶。
與弟弟的關系對梵高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這在信件中顯露無遺。他的信件絕大多數是寫給提奧這個巴黎藝術商人的。盡管提奧從沒真正幫這位兄長銷售過任何作品,但確實介紹不善社交的文森特認識過一些藝術家。此外,提奧的金錢支持為文森特提供了顏料和畫布。事實上,幾乎寫給提奧的每一封信里,都有要錢或確認收到近期匯款的內容。對于這位屢受困擾的兄長,提奧不懈的精神支持成了他生命的支柱。然而,文森特也不是一個被動的依賴者,相反,在信件中我們發現,和弟弟談論個人和思想問題時,他始終是一個積極的對話者。
雖然梵高深諳文學和藝術史,但作為一個藝術家,他主要是自學成才,而且,從他早期的作品看,他并不算天賦異稟。他在人生幾年爆發出的旺盛創造力——很多知名的作品創作于此間——要與之前他經歷的諸多掙扎聯系起來,才能被更好地理解。這些掙扎被事無巨細地記錄在了信中,也從側面體現了他為什么會對人物造型、透視等繪畫技法有著固執的追求。
同時,書信中也記錄了他繪畫理念的進化過程。梵高對當時藝術名家作品的解讀,比如米勒和德拉克羅瓦,表現了他獨到、敏銳的觀察力,而不是瘋子的胡言亂語。而在他身上,藝術上的成熟又總是與那些卑微職業所激發的強烈職業道德感并存。“畫家就得努力工作,像鞋匠那樣”;“我耕耘著我的畫布,就像(農民)耕種著土地”。
本書中節錄的信件,無論是表現他彷徨思索與脾氣暴戾,還是熱情洋溢和哀痛欲絕,都旨在盡可能地重塑這位標志性藝術家的人生奧德賽。這些出自梵高之手的文字,配上他的畫作,更為公正地詮釋了他作品中的熱情和愉悅,也糾正了他在大眾眼中長久以來的“瘋狂”形象。
及時部分
文森特梵高直到二十五六歲時才找到他的人生使命——成為一名藝術家。此前,他涉足過藝術品買賣,還做過老師和各類神職。但即便是早期的信件,也能揭示出某些貫穿了他一生的個性。
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他總能在風景和自然中尋得心靈的慰藉和創作的靈感。他的信,無論寄自倫敦、海牙,還是歐洲北部,都充滿了對周圍環境詩情畫意的描繪。在他的創作初期,這種田園牧歌般的情愫和虔誠的信仰結合在了一起(他父親是一位牧師)。雖然文森特最終放棄了他的宗教信仰,但他對自然的熱愛卻絲毫未減。
青年時期,他的另一興趣點是長期著迷于描繪鄉村生活和體力勞動者。在比利時的礦區博里納日,他短暫而尷尬地擔任過傳教士,速寫下了礦工的日常生活場景;這些畫作也是他辛酸地講述礦工艱苦生活的好注解。事實上,正是在此期間,他對神學的興趣逐漸轉向成為藝術家的雄心。
在梵高的一生中,盡管作品風格幾經變化,但他卻始終受到同一藝術風格的顯著影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對法國藝術家讓-朗索瓦米勒的敬仰之情,在他早期的信件和草圖中以及他去世前幾年成就較高的作品中,都有流露。米勒對農村生活深情而莊嚴的描繪,對梵高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我們還能在他最早期的書信中,看到他和弟弟提奧之間的情誼。自從宣布成為藝術家之后,梵高幾乎仰賴提奧對的他忠實支持。這份兄弟情誼,是梵高一生中意義最為重大的親友關系,是他情感、思想和經濟上的支柱,其重要程度無以復加。
[ 1875 年4 月18 日,倫敦] No.25
附上我的一幅小畫,畫于上周日,那天早上,房東太太的小女兒死了(她才十三歲)。我畫的是斯特里漢姆公共綠地,一大片草木豐茂的綠地,橡樹圍繞,鮮花叢生。前24小時夜里一直下雨,土地都濕透了,春天的嫩草清新鮮綠。
[ 1876 年4 月21 日,拉姆斯蓋特] No.62
我真希望你也能看到學校窗外的風景。學校的房子坐落于一個廣場(周圍所有的房子看上去都一樣,在這兒是司空見慣的事)。廣場的中間是一大片草地,四周圍著鐵柵欄和丁香花叢,午休時,孩子們都在那兒玩耍。我所住房間的那幢房子,也在這個廣場。
[ 1876 年5 月31 日,拉姆斯蓋特] No.67
這個小素描畫的是從學校窗戶望出去的景色, 男孩們時常站在窗邊,目送來探望他們的父母離開去車站。他們中一定有很多人對此情此景念念不忘。
這兒一周來陰雨連綿,特別是在黃昏時路燈亮起來,燈光在濕漉漉的路面上閃爍,你真該來看看。那陣子,斯多克斯先生時常發脾氣,如果白天男孩們太吵,那他們晚飯時就領不到面包和茶了。
那時你就能看到,他們站在窗戶旁邊向外張望的可憐樣子。他們每天的指望就是食物和茶水,靠著這點兒補給挨過24小時又24小時。我也很想叫你看看他們走下陰暗的樓梯,穿過走廊走到餐桌邊的樣子。那里照耀著友誼的陽光。這里的洗漱間也很特別,地板已經朽掉,里面有六個水池,男孩們就在那里洗漱,昏暗的光線從破碎的玻璃窗投射進來,落在盥洗臺上,這也是相當令人感傷的場景。我真想一個冬天都跟他們待在這里,要是那樣,我就能真正體會到他們的感受了。男孩們把油漬弄到了寄給你的畫上,你要原諒他們啊。
[ 1876 年11 月25 日,艾爾沃思] No.82
上周日晚上,我在泰晤士河畔彼得舍姆的一個小村子里。那天早晨,我在特楠格林的主日學校,太陽落山之時又趕到里士滿,然后去了彼得舍姆。天黑得很早,我又不認識路。那段路可真是泥濘,路旁長滿了疙疙瘩瘩的榆樹和灌木叢,穿過一片土堤和山坡,終于看到了山坡下面一所透著燈光的小房子,我就跌跌撞撞地趕過去問路。但是沒想到,原來在那條漆黑的路盡頭,是那座漂亮的木制小教堂,透著溫和的燈光。在那兒,我為他們誦讀了《圣經》章節:《使徒行傳V:14—16》《使徒行傳XII:5—17》彼得出監的故事,然后又講了約翰和泰亞根尼的事跡。一個從寄宿學校來的年輕女人在教堂里彈奏了簧風琴,她的學生也都在場傾聽。
早晨去特楠格林的路上真是漂亮,栗樹、晨曦和明亮的藍天,映照在泰晤士河水面,草格外綠,周圍回蕩著教堂的鐘聲。
……
梵高的手稿,是了解梵高當年的學畫歷程不錯的一本書,印刷不錯.
在梵高傳記和梵高手稿當中最后選擇了手稿。我想這種原生態的方式也許更能客觀的展示一個真實的梵高吧。
好棒的書,通過書信和畫稿,更透徹的了解了梵高的一生
超棒!!!!!為梵高瘋狂打call!!!!《至愛梵高》12月份就要在內地上映了!!!!超級期待!!!!
因為看了梵高紀錄片,想更深入的了解下梵高的作品。書內插圖很多,通過梵高的書信,可以更全面解讀梵高作品。
很棒,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梵高。梵高學畫的過程非常地鼓舞人心。
紙質很好是那種光滑的。里面好多梵高的畫作,書信。我是喜歡印象派畫作的,喜歡梵高和莫奈,覺得很美。值得購買閱讀和收藏。在滿100減30的時候買的,所以劃算。
時至今日,有人將畢加索和梵高加以對比,大致結論是,畢加索是一個高明的善于經營自己的藝術家,梵高是一個不善營銷自身價值的落魄者。此言不無道理。盡管如此,我仍然會選擇并長此以往地熱愛我的梵高。他不善經營,因他將自己的一生只用來了經營藝術。他窮困潦倒,但他的心靈始終豐盛蔥蘢從未荒蕪。相較于靈魂懸掛在虛無中身體奔走于荒漠中的現代人,梵高的一生反倒是在實相中真切存在的。
超級棒的一本書,從日常的書信里直看的出大師偉大的人格,梵高不僅堅強執著,對藝術,社會人類有很高想使命感,靈魂偉大,而且非常可愛,從他的字里行間強烈地感受到他的純粹。
如果真有上帝,你為何給了一個人才華與發瘋的熱情又不給他希望呢?梵高名氣大到別人都一點都不了解他。從他都信件里能看到他就是一個標準的愛藝術勝過愛一切的積極文藝青年,可惜10年的窮困徹底的毀滅了一個人。另外不能不說他的弟弟提奧也非常了不起。
對于喜歡梵高的人來說,莫過于最好的禮物。感謝作者為我們整理出來的梵高親筆書信及手稿,值得珍藏。
梵高手稿:梵高書信、畫作、珍貴手稿值得收藏欣賞
書的質量非常好,扎實,印刷也很精美,開本合適。雖然對梵高的傳奇悲慘的一生有所了解,不過這本書無疑是個很好的補充,而且書里收集了很多其畫作及手稿,欣賞性也比較強。這次活動力度確實也比較好。
梵高是我最喜歡的畫家,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最真實的梵高
聽了很多關于梵高的故事,與這本書結合起來的梵高更加具體
我最愛的梵高啊 ,人民藝術家,能看到書信更加了解梵高!
最近對梵高很感興趣,還打算買梵高傳,看完再收
一直很喜歡印象派的兩位大師,莫奈和梵高。拿到這本書小心翼翼的拆開,滿心歡喜。雖然我不懂藝術,但希望通過這本書,見到不一樣的梵高,體會梵高藝術的真諦。
很喜歡這本書!也的確沒有讓我失望!看著他的書信覺得梵高真是一個很有生活情操和藝術才華的人,也不禁有些嘆惋他的遭遇,贏得生后名的確讓人感慨。粗略的翻了一下全書,感覺他的繪畫風格真的很棒啊:D
梵高手稿,書信 畫作,珍貴手稿,這本書,配得上真正藝術書籍這個評論,值得熱愛藝術的人 買一本認真看看,不限制于學美術的,每一個人都會在這個天才的書信里,找到閃光點。 書籍本身印刷精美,里面配的畫作都非常不錯。 認真推薦!
因為是梵高的東西,所以特別的喜歡,很喜歡梵高的,所以也想多了解梵高的人生。
讀了梵高的書信,才能夠更充分地感受梵高的畫。
可以看見一個不一樣的梵高,書里的他不再是那個瘋子一樣的繪畫天才,只是一個普通人,普通的熱愛繪畫和生活,十幾年如一日磨練著繪畫技巧,他的傳世名作并不是靈感一現,而可能被他畫了幾遍,十幾遍,幾十遍
梵高的書信、畫作和手稿,讓你了解梵高的為人,了解他的藝術表達方式,了解很多你所不知道的梵高的優秀作品。
包裝不錯哦。整體感覺不錯。印刷質量好!聆聽梵高想要傳達給世人卻從未能親口說出的話,走進偉大藝術家從未被塵世擊垮的美好心靈,重塑后印象主義先驅的人生奧德賽,還原一個你熟悉卻不一定了解的梵高
真心喜歡,真的是很棒的圖書。由于我有朋友很喜歡繪畫,在他的推薦下,趁著當當網特價就買了,我自己看的時候還是有點比較難懂的,不過,在讀的時候,我會比較注重留意犯梵高的變化,據說是因為梵高擁有與常人不一般的內心才能夠畫出這樣的畫。
很厚很厚的一本書,好多梵高的書信,畫作,手稿!對于梵高作品的熱愛,能有個非常全面的了解,了解那些名作背后的故事,真的是熱淚盈眶,感人至深,最愛的畫家,梵高,文森特,沒有之一!
梵高一生中寫過很多信,大多數都是寄給弟弟提奧的,也有不少是寫給家人和其他藝術家的,如保羅高更與埃米爾伯納德。梵高一生中也畫了很多畫,而基本上每一幅都被他在信中用如詩般優美的語言細細描述過。
每個人都聽過梵高的大名,但是極少人真的了解梵高的生平。而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梵高,也了解梵高作品里的瘋狂故事。從梵高早期的作品來看,他也并非天賦異稟,而是他生命后期爆發出驚人的創造力!這本書能讓我了解我雖然熟悉但不一定了解的梵高!
如果真有上帝,你為何給了一個人才華與發瘋的熱情又不給他希望呢?梵高名氣大到別人都一點都不了解他。從他都信件里能看到他就是一個標準的愛藝術勝過愛一切的積極文藝青年,可惜10年的窮困徹底的毀滅了一個人。另外不能不說他的弟弟提奧也非常了不起。提奧,成就了梵高,一點兒也不夸張。
好喜歡這本書,我看書比較慢,用了幾天看完,里面圖畫挺多,但圖再多些文字再多些圖我都不嫌多,因為想看,梵高很可愛,當他把自己的老丑上天的不公化作追求極致的美的動力的時候,就覺得他太純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