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生于順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康熙十五年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于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納蘭性德,又名納蘭容若,清朝著名詞人。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其詞作現存348首,縱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納蘭詞》在其生前即產生過“家家爭唱”的轟動效應,身后更是被譽為“滿清詞人”、“學人”。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
郭宏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在《讀者》《散文選刊》《散文百家》《文學與人生》《鴨綠江》等報刊雜志上發表散文數百篇,發表各類作品數量500多萬字。已出版系列散文集《山屯物事》《山屯情愫》和《山屯光陰》,合稱為“山屯系列三部曲”。出版長篇人物傳記《董明珠:倔強營銷的背后》等五部作品。陳艷婷:作家、詩人,在全國各級報刊雜志發表散文、詩歌近百篇。
及時章 自是天上癡情種,不做人間富貴花
1 父求名字,臘月降生 002
2 抓周游戲,篤定一生 007
3 大師已去,疑惑無期 012
4 騎射磨礪,書海遨游 018
5 虎父精明,子心惆悵 023
6 敬重家祭,飲水思源 028
第二章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1 翩翩少年,嶄露詞壇 036
2 青梅竹馬,情竇初開 041
3 清風朗月,輒思玄度 047
4 宮廷選秀,難逃命數 053
5 侯門似海,蕭郎路人 059
6 冒險入宮,訣別相見 065
第三章 曉榻茶煙攬鬢絲,萬春園里誤春期
1 拜廣源寺,識秋水軒 074
2 撰石鼓記,鄉試中舉 081
3 一封書信,虔誠謝師 087
4 寒疾誤考,師生情重 093
5 建通志堂,編大經解 100
6 恩師遭案,依依惜別 106
第四章 一枝秾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1 淥水亭內,編撰雜識 114
2 西郊馮園,海棠花開 121
3 國家危難,冠禮成人 128
4 喜事連連,大婚圓滿 136
5 巫山云海,琴瑟合鳴 141
6 鑾殿高中,出任侍衛 149
第五章 誰念西風獨自涼,當時只道是尋常
1 莫逆之交,惺惺相惜 158
2 攜手同心,匯編詞作 165
3 救助之約,一諾千金 172
4 結緣道士,心向仙家 177
5 盧氏待產,細心陪伴 184
6 痛失愛妻,傷徹心扉 189
第六章 歷劫飛沉寧有意,孤云去住亦何心
1 悼念亡妻,追憶往昔 198
2 青燈伴佛,誦經守靈 205
3 悼亡之吟,知己之恨 211
4 御前侍衛,猶陷樊籠 218
5 天下名士,相約來聚 224
6 地震來臨,奮勇當先 231
第七章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1 父命難違,斷弦再續 240
2 摯友歸鄉,孤影秋涼 245
3 構筑茅屋,期待好友 251
4 花間草堂,飲宴賦詩 257
5 離京北上,扈駕祭祖 263
6 覘視梭龍,不辱使命 270
第八章 一生繁華終有盡,一世榮辱盡歸塵
1 夢醉江南,再會曹寅 278
2 盼慧心人,解心中話 286
3 夢中知己,京師相見 290
4 聚少離多,寂掩重門 295
5 緣盡魂斷,人去樓空 301
6 一生歸塵,詞耀千秋 310
主要參考書目 321
順治十一年,即 1654 年,納蘭明珠任鑾儀衛云麾使。鑾儀衛云麾使是一個正四品的武官官職,專門負責掌管皇帝的車駕儀仗。 a 這足以說明納蘭明珠深得順治皇帝的賞識。
此時,納蘭明珠的妻子愛新覺羅氏正身懷六甲,注讓即將成為父親的納蘭明珠既緊張又高興。畢竟,這是他們的及時個孩子。他除了悉心照顧待產的妻子外,還時常琢磨著應該給孩子起一個什么名字。他覺得,這個孩子的身上,流淌著葉赫那拉和愛新覺羅兩個顯赫家族的高貴血統,一定非同一般。作為四品官員的父親,有責任為這個即將出世的孩子取一個既好聽又意義非凡的名字。
可是,這個名字由誰來取呢?輾轉反側之中,納蘭明珠終于想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于是,納蘭明珠離開家里,策馬揚鞭,走了大約一個時辰后,來到一座寺廟前。他飛身下馬,慢步走到寺廟門前。這個寺廟不算太大,紅墻黛瓦,廊檐飛翹。盡管大紅廟門緊閉著,可還是阻擋不住里面縹渺的香煙和誦經的聲音。這些能夠聞到的和聽到的,把本來就幽深的寺廟襯托得越發肅穆和幽靜。納蘭明珠整了整衣冠,便伸出手輕叩廟門。不多時,廟門打開了,納蘭明珠邁開腳步,輕輕地走了進去。時值寒冬臘月,寺廟里的香客并不是很多,于是,納蘭明珠就直接走入了大殿。
這里是廣源寺,今北京市海淀區萬壽寺附近,已不復存在了。納蘭明珠認識廣源寺的住持法璍大師。單從“法璍”這個名字上看,就會讓人感到幾分玄妙。“璍”同“燁”,本意為火盛、明亮,包含光輝燦爛、輝煌顯赫的意思。
在納蘭明珠的眼里,法璍大師是一個非常奇怪也令人敬佩的人。他每天給人們講經說法,卻從來不像其他住持那樣熱衷于給人們操辦各種法事。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富商巨賈,他都不會為之操辦任何法事,就連最簡短的開光儀式也不做。
法璍常對善男信女們說:“佛祖早就死了,他根本沒有能力保佑任何人。他只是在有生之年里播下一顆佛法的種子,任由這顆神奇的種子在他身后百年、千年的歲月里繁衍生息,開花結果。這些果子,也許會落到你的頭上,也許會靠你去采摘、尋找。你或許可以就此脫離苦海,達到佛的世界,或許你根本達不到。不管是否達到,佛都不會幫你。”
法璍大師還常說:“人之所以痛苦,在于他在追求著錯誤的東西。人面臨苦難困境,總是寄希望于佛祖來拯救自己。可哪里知道,諸佛無法像水洗污垢那樣,用法力洗去眾生身心上的惡業,無法用手摘除別人身上的痛苦,也無法把自己證得的智慧、能量移植給別人,只是把萬法的終極法性和離苦得樂的道理告訴別人,讓眾生自己覺悟和自救。”
法璍大師認為:“修行是自救的好方法,要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時常觀心,對于不正、錯誤、罪惡、黯淡、虛偽的念頭,要批判自己、懲罰自己、警惕自己、告誡自己,使它不再重復。慈悲心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慈悲即是修德,護生可以延壽。”
法璍大師的佛門就像一面鏡子,能看得清那些所謂的善男信女們的內心世界;更像一面篩子,篩掉愚夫愚婦,也留下擁有堅強意志和強悍理性的士大夫和商賈,而納蘭明珠,就是其中被留下的一位。
每次聽了法璍大師的話,納蘭明珠都是微微頷首,顯得很是受用。但是今天的他,卻不像往常那樣從容,眉宇間已掩藏不住那一絲祈求的神色。他只是靜靜地在人群外面守候著,偶爾也上上香,但并非刻意地祈禱什么。他默默地在氤氳的香煙味道中放松著自己,也釋放著即將為人父的復雜心緒。
待香客逐漸散去后,納蘭明珠便走上前來,雙手合十地向法璍大師深施一禮,口中輕念一句:“阿彌陀佛!”法璍大師同樣雙手合十,深回一禮。這時,法璍大師面露微笑,似乎早已明了納蘭明珠的來意。在香客來去之中,法璍大師已經注意到了納蘭明珠,他只是坦然觀之,沒打招呼。由于納蘭明珠心中有事,反應有些遲鈍,并沒領悟到法璍大師微笑的含義。于是,納蘭明珠再次上前深施一禮,并鄭重說道:“大師,我今天來,是求您為我即將出世的孩子取一個名字。”
法璍大師依舊在笑,而且笑得恬淡自若,對納蘭明珠的話,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對此,納蘭明珠有些急了,說道:“大師,您不要笑。我知道很多人都說名字只是一個符號,但我相信,一個人的名字,可以昭示他的一生。”
法璍大師看著面容有些焦急的納蘭明珠,輕聲說道:“你說的對,他們說的也對。”“大師,什么我對他們也對?”
納蘭明珠一臉疑惑。法璍大師輕輕地捋一捋頜下的胡須,語調輕緩地答道:“只要你信,事情就會成真。”
納蘭明珠睜大眼睛,祈望法璍大師快點說下去。
法璍大師的神情一直很淡定,他說:“因為你信,所以你不會永遠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內侍衛,而終將成長為一顆耀眼的明珠,到了那時候,便沒有人可以直視你的光芒。因為你信,所以,你的孩子將來也會用他的一生來成就他的名字。”
聽了法璍大師的話,納蘭明珠頓覺眼前一亮,好似閃現了一束耀眼的光芒,視線豁然開朗。他沒有想到,站在法璍大師面前,他所有的心思仿佛被一眼看穿。他似乎變得毫無遮掩,所有的心智都渺小得弱不禁風。納蘭明珠預感到,今天這次拜訪,算是來對了,肯定不會失望而歸。
于是,他聲音有些顫抖地對法璍大師說:“這么說,大師早已想好了犬子的名字?”
法璍大師微笑著說:“《易經》里說,‘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你可明白其中的含義?”
納蘭明珠略有所悟,但又唯恐對法璍大師不尊,就趕緊搖頭,再次雙手合十地說:“我乃愚笨之人,怎敢妄言,敬請大師詳解。”
法璍大師笑著說:“這句話是在說君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成就自己的德業,這些言行都是外顯的,是能看到和感受得到的。其實,施主內心已經明了,只是不曾說破而已。‘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這孩子我想是個男孩,就取名‘成德’吧。”
順治十二年農歷臘月十二(1655 年 1 月 19 日),天至日暮時分,一頂四人小轎正急匆匆地奔著納蘭明珠府而來,腳踩積雪發出的咯吱咯吱的聲響離納蘭家的大院越來越近。此時,納蘭明珠府里正燈火輝煌,幾乎所有的仆人們都在進進出出忙作一團。納蘭明珠守在廊前焦急地向門口張望,他的妻子愛新覺羅氏即將臨產,就等接生婆曲紅綾即刻來到。那頂四人小轎抬著的,正是接生婆曲紅綾。只聽大門“吱呀”一聲,小轎已經停在了大門口。這時,有仆人趕緊來向納蘭明珠稟報:“大人,曲紅綾已到前廳。”納蘭明珠馬上吩咐仆人:“快帶曲紅綾到靜怡居。”隨后,納蘭明珠也急奔靜怡居而去。
在冷徹的寒夜里,嬰兒響亮的一聲啼哭瞬間劃破寂靜的夜空,那聲音,雖然有些粗獷,但是很響亮,很有些非同一般。接著,就有仆人稟報:“恭喜明珠大人,太太生的是一位公子。”納蘭明珠走進靜怡居,從曲紅綾的手中接過嬰兒仔細打量,高興得說不出話來。他馬上差人打賞了曲紅綾,并火速派人給自己的兄長報信。按法璍大師的意思,納蘭明珠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納蘭成德,字容若,又因出生臘月,起小名“冬郎”。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這句話,就是納蘭性德名字的來源。初為人父的納蘭明珠雖然對兒子滿懷期待,可心里卻并不那么篤定。兒子雖然有了一個大名,但他還要成長許多年才能明白這個名字背后的內涵。
挺喜歡這本書 第一次買 挺滿意
質量還可以,包裝還不錯
emm...還沒有拆封,但是很期待!
很喜歡!!!紙質也很好!!!
人不在家,占不做評價
書包裝得很好 非常喜歡
因為“人生若只如初見”而對納蘭性德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苦尋許久他的傳記,終于讓我找到了這本集納蘭詞和納蘭傳記于一體的美文讀本。裝幀真好,快遞小哥服務也超好
仔細閱讀之后,感到這是一本極其難得的好書。納蘭性德生于順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康熙十五年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于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
封面有點丑,內容很全 還有推薦其他書
好,千萬個好
很好很好很好
紙張不錯,性價比挺高,包裝也挺好
翻閱了一下,應該會比之前的人物傳記要好
書的質量很好,就是物流太慢。
內容不錯,比想象中有趣呢,值得點贊
書冊精美,紙質好很期待
喜歡上納蘭性德,是在高中的時候。當時,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十分受歡迎,在全班同學手中傳閱,為緊張的高考備戰添加了難得的詩情畫意。轉眼間將近十年過去了,自己也上班了,閑暇時偶然看到了這本《納蘭性德:他是人間惆悵客》,就回憶起了那時的感動。拿到書后,十分驚喜。這書的內容夠豐富,將納蘭的一生用他的詞作串聯起來。對了,這書的紙張手感也很好,翻頁的時候很舒服。總之十分推薦~~~
因詩歌知一人,因一人知人生,美哉!書中即有人生故事也有詩歌相伴,是暖度午間時光的良物!
收到書了很開心,書包裝很精美,紙張也很好。一直都喜歡納蘭性德,終于買到了一本詩詞與他的人生相結合的書。自是天上癡情種,不是人家富貴花。
性價比真的挺高的,超出想象。不是市面上常見的那種粗糙的紙,而是那種很光滑的、摸著很有質感的紙。閱讀體驗非常好。 值得一提的是腰封很純粹,已經受夠了市場上那些把各種獎項、頭銜印在腰封上的書。 我決定把腰封剪一下,直接做成書簽。很有意思~ 書還沒看完,但是忍不住評論了。真的很少寫著么長的評論,實在是讓我覺得這種不盲目跟風市場的書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