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劉伯溫能從六百多年前穿越到現在,一定會向世人推薦自己的這部傳記。
劉伯溫是被嚴重神化的。他不是呼風喚雨、掐指一算便無所不知的“半仙”,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大才、大能的實干型謀士。
劉伯溫是被嚴重低估的。他的“神機妙算”常被人津津樂道,但他真實的才華、智慧,以及為大明的建立所做的貢獻,大多數人其實并不熟悉。
他五十歲才加入朱元璋的陣營,很快便成為朱元璋在元末戰爭中的及時智囊,在攻滅陳友諒、剿滅張士誠及北伐元朝這幾個最重要的軍事行動中,發揮了的作用。
他是大明王朝的幕后設計師。朱元璋能夠奪取天下,遵照的是劉伯溫《時務十八策》的規劃;能夠順利締造一個新帝國,也受益于劉伯溫的深度參與和特殊作用。在國號的選定、大明律、大明歷的頒行、明皇宮的建設、科舉制與軍戶制等的實施方面,都打上了劉伯溫的深刻烙印。
在文學上,劉伯溫建樹奇偉,是明初“詩文三大家”之首、“四學士”之一。他博覽群書,知識面極廣,寫出來的文字洋洋灑灑、氣勢不凡,一篇《龍虎臺賦并序》幾乎可以和王勃的《滕王閣序》相媲美,其代表作《郁離子》在中國思想史上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縱觀劉伯溫的一生,官場幾十年,四起四落,命運跌宕起伏。讀此書,便如同觀看其人生之河從眼前流過,時而平緩、時而湍急,讓人不由得隨之驚嘆,隨之唏噓。
大家都知道梅長蘇,可大家未必都知道中國首席謀士劉伯溫
穿越600年為劉伯溫代
燕山刀客
劉伯溫21世紀的正言代表。熟讀關于劉伯溫的所有文言和現代文資料,了解其家史、成長、求學、入仕與隱退的所有細節。經多年鉆研與考察,終著成《大明設計師劉伯溫》。
本名張勇,2006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獲得世界史碩士學位。長期專注于明史寫作,被認為是最有可能超越當年明月的通俗歷史作家。
出版有歷史傳記《皇帝是這樣煉成的:朱棣的成功之路》《心學圣人王陽明》,譯作《世界簡史:從人類起源到21世紀》《中國與中國人》《林肯傳》等。
推薦序 當劉伯溫遇到王陽明/ 1
自序 劉基:一直被神化,卻總是被低估/ 3
引子/ 001
及時章 從神童到進士一帆風順/ 005
一、南田出生,他為什么叫劉基 / 006
二、故鄉成長,神童是怎樣煉成的 / 009
三、名師指點,自然進步神速 / 011
四、隱居石門,留下太多美好傳說 / 015
五、金榜題名,贏取京城名士贊賞 / 021
第二章 官場打拼并不輕松/ 027
一、媒妁之婚,一樣可以收獲幸福 / 028
二、江西為官,開局并不順利 / 030
三、返鄉治學,軍神從這里起步 / 035
四、游歷金陵,做出重要決定 / 040
五、再上大都,人生從此不同 / 043
第三章 屢立奇功卻屢被罷官/ 047
一、能力出色,導致無法提拔 / 048
二、職場失意,情場加倍回報 / 050
三、初露鋒芒,護衛臺州立奇功 / 053
四、羈管紹興,不墜青云之志 / 059
五、神機妙算,一舉平定處州 / 064
六、離奇罷官,從此不再仕元 / 071
第四章 潛心創作《郁離子》/ 075
一、反叛朝廷,是個無比痛苦的決定 / 076
二、杰作問世,以此決裂大元 / 080
第五章 為何投靠朱元璋/ 087
一、三足鼎立,朱元璋優勢何在 / 088
二、孫炎三請,劉基終于出山 / 093
三、奔赴應天,與朱元璋一見如故 / 097
四、先漢后周,確定建國方略 / 099
第六章 初出茅廬節節建功 / 101
一、應天危機,劉基慷慨陳詞 / 102
二、龍灣大捷,一切都在算計之中 / 106
三、天外飛仙,輕松占領江州城 / 110
四、巧定龍興,方能回鄉祭母 / 114
第七章 守衛洪都無比慘烈 / 119
一、救援安豐,朱元璋留下后患 / 120
二、四萬對六十萬,朱文正死守洪都 / 123
三、冒死突圍,張子明應天求援 / 127
第八章 血戰鄱陽定天下/ 131
一、首場遭遇戰,徐達立大功 / 132
二、自作聰明,陳友諒鐵鎖連船 / 135
三、草船不借箭,專門來放火 / 136
四、筑壇作法,才能借到東風 / 139
五、及時更舟,劉基神奇救主 / 141
六、窮途末路,陳友諒離奇死亡 / 143
七、鄱陽大戰,成就一生偉業 / 146
我為什么要寫《大明設計師劉伯溫》
燕山刀客
這部書稿,其實兩年前就寫完了。
一是劉基的故事極為傳奇,他對大明王朝的貢獻無可替代。
沒有劉基的獨特貢獻,出身最為寒微、缺陷極為明顯的朱元璋很難戰勝陳友諒,很難在江南群雄割據中脫穎而出,更不大可能成功北伐,建立一個疆域遼闊的漢人王朝。
同樣,這個處于兩大外族政權之間的王朝,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走向正軌,并延續近三百年之久,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是劉伯溫的名字雖然為中國人津津樂道,但他真正的事跡,大多數人其實并不熟悉。
我們只知道“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但并不知道這種說法背后的深層原因。我們只知道《燒餅歌》預測后世五百年的精準,卻不清楚,這首長詩背后隱藏的玄機;我們只知道劉伯溫是朱元璋身邊的及時謀士,卻不知道,他稱得上大明王朝的幕后設計師。
歷史一方面神化了劉基,另一方面卻剝奪了本應屬于他的榮譽。
三是劉伯溫的故事和遭遇,有強烈的勵志色彩。他的經歷深深打動了我,讓我產生了長久的共鳴。
正如叔本華所說,歷史上的偉人們,都是我們人生中的燈塔。如果沒有他們光輝的品德照耀天空,我們將注定迷失在茫茫黑夜。
一個二十三歲就考中進士,取得了終生干部資格的才子,看似面前鋪就了金光大道,在仕元的二十五年中,仕途卻極為坎坷,較高只做到五品官,到四十八歲又成了從七品。
這樣的人生,當然可以說是極大的失敗。而且,相比普通人的挫折,這種高起點的失敗,對身心的摧殘折磨是更加致命的。
而且,劉基的身體一直不好,一方面要與惡劣的環境抗爭,與復雜的人際關系周旋,另一方面還要時時受到病痛折磨。
我很了解劉基的心情,甚至還有類似的人生經歷。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二十三歲一舉考中狀元,這個事實一直激勵著劉基。而在十八歲時,從一個小縣城的普通高中,以陜西省前五十名的成績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對我來說,是前半生中較大的奇跡。
我不會輕易相信奇跡,但奇跡發生了。那么,我的人生,還會不會再發生奇跡呢?正是因為這個經歷,讓我永遠不會向困難低頭,向挫折屈服。
劉基的經歷能感動我,相信也能感動千千萬萬的讀者。在我寫作這部書稿時,市面上還沒有一部以通俗文筆寫作的劉基傳記,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文筆,將劉基的諸多無可替代的歷史貢獻呈現給讀者,也將其愈挫愈勇的奮斗精神展示給大家。
本書是在研讀上百萬字的文言資料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經過三次反復修改,力求通俗易懂,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給讀者提供暢快的閱讀體驗。
本書在寫作和出版過程中,曾得到了許多讀者和朋友的支持與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特別要感謝出版方及其各位編輯。同時要感謝呂崢、清秋子、趙家三郎等同行的意見和建議,也真誠歡迎各位讀者朋友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正文節選
三、天外飛仙,輕松占領江州城
陳友諒逃回江州,應天府的危機算是解除了。但朱元璋和劉基很清楚,只要陳友諒24小時不死,隨時就可能找自己報仇。因此,操練水軍成為了重中之重。繳獲的近千艘戰船及船上物資,讓水軍裝備煥然一新;而在龍灣投降的漢軍,也很自然地成為了水軍主力。
大規模的戰爭暫時停止了,但正如同收回拳頭,是為了打得更遠,短暫的整休,是為了應對以后更大規模的戰爭。
果然沒過多長時間,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六月,戰端又起。陳友諒派張定邊攻打安慶,李明道攻打信州。張定邊不愧是陳友諒麾下及時猛將,安慶很快被攻克了。而攻打信州的李明道,卻被胡大海用計擒獲,押解到應天。朱元璋親自勸說李明道投降。
投靠新東家的李明道表現積極,他通報了江州的情況,說自從陳友諒殺徐壽輝登基以來,“將帥離心,政令不一。雖有眾,不足恃也。”朱元璋聽了大喜。隨即給旁邊的劉基使了個眼色:“伯溫先生,天象如何?。?rdquo;
劉基知道朱元璋想要什么。他立即起身,向眾人宣布:“我昨夜觀天象,發現金星在前,火星在后,這是大吉兆,我軍必然會大獲全勝!”
估計在座的很多人,都搞不懂劉基說什么,但說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說。至少讓大家知道,這場大仗一定得打,而且一定能打贏。僅次于朱元璋的二號人物徐達,也在旁邊一本正經地附和:“出兵有正當理由,就能打勝仗,我們正義他們非正義,這怎么能打不贏呢?”事情就這么定了。
時間來到了八月下旬,酷暑已然過去,金秋款款到來。和煦的陽光灑在身上不再灼熱,清風拂過臉龐,帶來陣陣涼意,萬里長江中千帆待發,十里長堤上彩旗招展。
出征儀式非常隆重,鼓樂齊鳴,鑼鼓喧天。朱元璋身著戎裝,親自登上龍驤巨艦。他的身邊,就是自己最信任的參謀劉基。這艘軍艦是為了遠征特別建造的,氣勢宏偉。船頭正中立著一桿大旗,上書“吊民伐罪,納順招降”八個大字。旗幟之下,士兵們披掛嚴整,斗志昂揚。兵鋒直指安慶。
很快,他們就碰上了難啃的骨頭。
話說張定邊不愧是軍事天才,他既能用幾天時間就奪下安慶,又能很快重新布置防御力量,讓人多勢眾的朱元璋軍隊,體會到了什么是能力上的差距。
廖永忠、張志雄等人倒是很快突破了水寨,但無論怎么輪番繞城進攻,都無法取得什么進展,自己的損失反而不小。朱元璋有些沉不住氣了。
劉基這幾天也一直觀察戰局,他發現不能和張定邊這樣的猛人死磕,本方的目標是陳友諒:“安慶城高堅固,一時難難攻下。但缺少了張定邊,江州城防必然薄弱。我們為什么不能虛晃一槍,直接攻打江州,直搗他們的老巢?拿下江州之后,安慶兩面被圍,人心不定,打下來是遲早的事。”
朱元璋一聽恍然大悟,連連稱好。于是留下萬余人繼續佯攻,而讓大部分戰船悄悄起航,一路向西,不跟你玩了。張定邊根本沒料到,劉基玩了個金蟬脫殼之計。
兩天之后,大軍行駛到了小孤山前。陳友諒部下傅友德、丁普郎在此駐扎,這個傅友德自從領軍以來,從來沒打過敗仗,眼看一場惡戰不可避免。
不過劉基卻有自己的想法,他讓朱元璋不要急于進攻,而是在山前休整。
有些時候,打你比不打你,更能讓你害怕。因為你不知道對方什么時候出拳,隨時生活在恐懼之中。而當拳頭落在你身上時,你反而坦然了。
沒過兩天,傅友德和丁普郎就來到了龍驤巨艦中,向朱元璋下拜歸降。原來這兩人不是陳友諒的嫡系,一直很受排擠。這兩天在遠處觀察,朱元璋的艦隊規模龐大,又聽說有個用兵如神的軍師劉伯溫輔佐,如果開戰,自己恐怕兇多吉少。就算能逃回江州,恐怕又是下一個趙普勝,成為陳友諒清理門戶殺雞嚇猴的犧牲品。
而且,傅丁二人也早就聽說過朱元璋厚待降兵的口碑,相信“吊民伐罪,納順招降”并不是說說而已。因此就果斷來降。朱元璋非常高興,重賞了二人,讓他們率領舊部人馬充任先鋒。
在《郁離子省敵》中,劉基寫道:“善戰者省敵,不善戰者益(樹立)敵。”他也把這個原則很好地運用到了實戰之中。沒有人把收降傅友德的功勞算給劉基,但如果不是他,情況可能會大為不同。
暫停進攻的決策,實在是太有價值了。
船隊駛過小孤山,江州就越來越近了。江面上經常有漢軍的巡邏船駛過,傅友德通通予以攔截,要求投降。有不愿意順從想通風報信的,立即擊沉。這樣一來,朱元璋大軍即便已經開到江州城下了,陳友諒還不相信有人打上門來。
江州城坐落于鄱陽湖入江口,“陸通五嶺,勢拒三江”,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這里也是陳友諒經營多年的老巢,城墻改建得又高又厚,遍布箭孔和垛口。雖然靠江而建,但城墻距離長江還有好長的距離,不至于像太平一樣,從大船上放倒個云梯,就能爬上來,攻進去了。
陳友諒平日對士兵并不怎么關照,但這個時候,也不得不做些表示了。他安排得力親信分片負責,開流水席犒賞部下,并頒布通告,保障解圍之后還有重賞。
有了物質刺激的漢軍,作戰勁頭有了很大提高。朱元璋命令在陸上發動了一撥撥攻勢,又是架云梯又是挖地道的,都沒有收到多大成效,反而損失了不少精壯士兵。想從江上直接進攻,火炮的射程太遠,士兵又不能直接攀上城墻,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朱元璋非常著急,希望劉基為自己妙手回春。可就是這時候,劉基也突然沒有人影,不辭而別了。
陳友諒則是松了一口氣。他派人快馬連夜趕往安慶,要求張定邊火速回兵支援,來個里外夾攻,給朱元璋點顏色看看。
看來,朱元璋在江州是待不下去了。
時間已經來到了九月,秋日的深夜已經有了些許涼意,江州城內一片寂靜,天上沒有月亮,地上一片漆黑,城墻上的士兵們蜷著身體,打著哈欠,痛苦地盯著江面,等候下一批人來換班。
江面上依稀有劃船的聲音,衛兵們迅速舉起燈籠觀察,這不看還不要緊,看了之后能讓人發瘋。只見前方兩個陰森森的不明飛行物,正在急速向城墻上撞過來。不好!他們快速閃開。
但他們已經無處可逃。片刻之間,一群來歷不明的士兵,神不知鬼不覺地就出現在了城墻之上,手起刀落,倒下的是一個個衛兵的尸體。隨后,越來越多的人潮水般地從城墻上涌入,向著城內殺去。
太可怕了,難道他們是坐飛碟來的?還是自己長了翅膀,能飛上城墻?
陳友諒早就睡了,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混亂。當衛兵跑來報告,說有大隊朱軍殺進城時,他還懷疑是自己聽錯了。但越來越清晰的喊殺聲與慘叫聲,越來越混亂的局勢,卻讓他知道事情不妙。情急之下他什么東西都顧不上拿,帶著老婆孩子從西門逃出,從那里上船,連夜向武昌方向逃走了。
天色漸漸亮了起來,這座名城又恢復了昔日的平靜,只不過在一夜之間,城墻之上已經更換了衛兵,城市之內已經換了主人,很有點“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味道。在眾軍兵的簇擁之下,朱元璋進城了,消失多日的劉基,又出現在了他的身后。
……
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犊娪?,首陳遠略;經邦綱目,用兵后先……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明太祖 朱元璋
其詩沉郁頓挫,自成一家,足與高啟相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際會風云,平定海宇,既辟一代之規模,又闡一代之文章,蓋誠意伯劉公一人而已矣。
――日本學者 奧野純
時勢造英雄,帷幄奇謀,功冠有明一代。
――革命家、教育家 蔡元培
發貨、送貨都很快,快遞服務態度好。收到書籍無折損,封面設計挺精美的,性價比高,印刷質量好,整體感覺不錯,值得買入。
一本值得后人閱讀收藏的好書,對了解明朝歷史很有幫助。
最喜歡看這種真實歷史人物,講權謀的書,很讓人熱血沸騰
至少對劉伯溫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不過,作者確定以前不是說相聲的?
在寫劉基的書中,燕山刀客的這本也算是有特點了
一直被神話,卻總是被低估,這句話講劉基講得很到位啊!
昨天下午下單,現在就到貨了,真好。這本書只有當當上面有賣啊,非常好!期待從這本書里閱讀明朝
著名明史作家燕山刀客的作品,寫得不錯。以前買過他的朱棣,一本比一本寫得好。
這個也還覆膜。暫時未打開。倒是很期待后期閱讀的感受~
正在看,還不錯,作者很幽默的展現了那段歷史,不枯燥!也沒有把人物神化,接地氣。
這本書很好,作者寫的也不錯,通俗易懂,值得一看。
大明開國最具智慧的人物代表,喜歡劉基,不喜李善長。
小說傳記,增強對傳說人物的了解。還原真實歷史。
雖然不是很一本正經的歷史敘述,不過感覺還不錯
折重點描述了大明軍師劉基的一生,不神化,客觀直白,語言生動。
作者之前寫過朱棣,我看了就覺得很不錯,這本書我在公眾號上看到過介紹,買來剛看了個開頭,其文字依然很好,歷史的準確性應該也沒有問題。
這個浮躁的年代,還能這么用心寫作的作者不多了呀
與大明王朝相始終的人物,本書語言不夠簡潔,具有一定的可讀性。
不錯,看了一點,能圍繞這個標題展開,應該有相應的視角
包裝完好,物流超快,從下單到收貨才不到30個小時
劉伯溫應該與王陽明齊名才對嘛. 這個作者好像也寫過王陽明.
覺得明朝的劉伯溫還是比較厲害的,買本書看看。
劉基,神機妙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有關劉伯溫的歷史書太少了,很想看看他的故事。
本人很是喜歡歷史,上次當當搞活動時候,買了明朝那些事和張居正大傳,這次又將劉伯溫收錄來,幾本書對照一下,希望對明朝的歷史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看過兩遍了,也看了市面上其它寫劉伯溫的書,封面和寫作風格都近似,不過這本書相對來說還可以吧,當然不能避免作者自己的猜測,讀的時候可以多參考其他書
劉伯溫很有名的歷史人物,我很崇拜的對象.和張良,諸葛亮一樣的有智慧.必需頂起來.
劉伯溫的傳記看了很多了,百看不厭,這本書的角度比較新穎,是用現代人的觀點分析問題的,有一定價值。
一個能掐會算、未卜先知的劉伯溫,最后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他到底是一個博通經史、書無不窺的“智者”;還是一個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個歷史的寵兒,稀里糊涂的“神人”?也許,等您閱讀完,知道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劉伯溫后,您就會知道這個答案了。
以前對劉伯溫也有所知曉。讀了此書,對劉伯溫,有了更加深厚的認識。 此書值得您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