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與她,委實重要。一卷《漱玉詞》,十之七八都有情的影子。從情竇初開的懵懂懷春,到與子偕老的新婚祈愿,再到深閨夢里的刻骨相思,歲月一寸一縷地爬上她的眼角眉梢,至深至重的愛情與時光一同成長。
1:她這一生,唯做了個“易安”的美夢。 2:與時光一同成長的,除了紅顏白發,還有至深至重的愛情。
鄭洛伊,散文作家,專欄作家,生于南國,長于北地,感沾煙火,飽讀詩書,嫻于筆墨,沉迷于傳統文化之美。
目錄 前言愿時光清淺,許你安然
及時章少年花事心頭繞
1.最是難忘少年事
2.花事繞心頭,知否知否
3.這個秋日比別處溫柔
4.女兒情懷總是詩
第二章心悅君兮添相思
1.秋千架下的情竇初
正文試讀:
這個秋日比別處溫柔
雙調憶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隨手翻看案頭的宋詞,來不及設防,就跌入了秋思、秋愁、秋怨的圈套。
數百年前宋人的傷流逝、嘆別離,被初秋的寒露、暮秋的凝霜裹挾著,不期而至,化作惱人的秋風秋雨、蕭索的衰草枯藤、瑟瑟的倦柳枯荷、冷冷的寒江暮湖、長鳴的殘蟲孤雁,化作文人墨客點染在硯邊紙上的一聲嘆息。
明快的夏季一消,秋意就濃了起來。唐宋文人的才思在這個季節總是格外敏感,一葉知秋,落葉見愁,以至于唐宋詩詞里的秋境,也籠著淺淺的一層愁色。
想到千年前對著秋風秋月吟誦唱和的宋人,總覺得他們的眉頭該是皺著的,嘴角當是垂著的,就連潤筆的墨可能也是和著煩惱調出來的,也難怪,連他們吟出的詞都帶著清冷的涼意: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相見歡》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范仲淹《漁家傲》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晏幾道《思遠人》
讀罷這些詩詞,當真容易讓人心生喟嘆:秋風秋雨愁煞人!但是,年輕的李清照自是有些不同。
那時候她還沒品嘗過“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刻骨相思,也未萌生“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的憂國之殤。她擁有的是與生命共鳴,與天地齊舞的朝氣,所以旁人眼中蕭瑟的暮秋湖色,于她看來也多了幾分蓬勃與可愛。
這幅晚秋湖景由一個遠鏡頭開始:高遠的天空下,一片遼闊而曠遠的湖水泛起微瀾,秋色已深,遠遠地望過去,塘里的紅蓮衰萎,昔日空氣中濃郁的荷香也淡了些。這些意象似乎也有點泛著冷秋的韻致,但在李清照眼里,這委實是一派令人怦然心動、忍不住想去親近的山光水色——這風景之妙、之好,“說不盡”,道不窮。
鏡頭被推近:荷葉雖然早已凋殘,但放眼看去盡是飽滿的蓮子,成熟的季節總能給人些許驚喜不是?兩岸的水草、沙渚上的蘋花受清露洗滌、滋潤,與搖曳的蓮蓬一起,給人豐盈充實的質感,又讓人感受到含翠凝碧的生命力。景色如此令人流連,但游人卻不得不離去,百般不舍的詞人,婉轉地表達了內心的不舍:那眠沙鷗鷺一定舍不得讓我走,你看它都別扭地不肯理睬歸去的人!
這一頁秋日格外溫柔,似乎它的下一頁不是寒風颯颯的嚴冬,鶯歌燕舞、沁人花香仿佛馬上要穿透紙張浸過來了。這首詞盡在寫景,但字字含情,詞人把自己的感情澆灌在客觀景物之上,是為“移情”,所以山水主動與人相親,花草水鳥都在留客,萬千心事都在一“親”一“恨”之中。
古人說“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移情”之法在古詩詞中極為常見,將情寄托于景,即以景移情,正如《雙調憶王孫》上下兩闋中的末句;將情托擬到物,便為以物移情,原來沒有生命和情趣的外物就因此獲得了靈魂,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花鳥、燭淚都因“移情”完成了與文人喜怒哀樂的相通。
這是厚厚的宋詞里一頁特別的秋色,少了傷感,淡了凄楚,添了一些意氣,多了一股盎然,倒顯得旁的秋都是涼的、薄的、苦的、硬的,她李易安的卻又暖又濃,又甜又柔,脆生生的讓個萬物凋零的季節多了幾分生氣、幾分溫柔。
中國的古典詩文里,喜秋的作品倒也有一些,如劉禹錫的《秋詞》、王維的《山居秋暝》、杜牧的《山行》,但只幾篇,很容易就被“悲秋”的主流淹沒了,外國文學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郁達夫先生在《故都的秋》提到:
我雖則外國詩文念的不多,也不想開出賬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文選)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于秋的歌頌與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于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不分國別,秋天的枯敗和蕭索,似乎很容易引發人的共鳴,以至于文人都一個個“眼望蒼穹,右手按胸”地抒發著和秋天同一頻率的悲傷。但是,在秋天向自然的神奇寄語,向生命的美感致敬的李清照并不孤獨,在她去世數百年之后,英國詩人濟慈以一首《秋頌》成為她的同行者。
“春歌在哪里?哎,春歌在哪方?別想念春歌——你有自己的音樂”,春歌固然嘹亮,秋曲也有其美妙:蚊蚋的合唱、蟋蟀的長鳴……誰敢說這個“果實圓熟”的時令不是美麗的呢?
濟慈一生歷盡坎坷,寫這首詩時,貧困、疾病不止不休地折磨著他,但他卻保持著一貫的樂觀,如他在《憂郁頌》中表達的一樣:憂郁和美“共居一處”,且與“歡樂”比鄰,不管生活是多么讓人憂愁,仍然可以從中尋找到美,因此也有喜悅!所以,即便是與垂暮老翁一樣蒼白的秋天,也有它特有的韻味,那些時光的褶皺里,總有一種令人眼眶濕潤的風景。
當李清照寫下這首《雙調憶王孫》時,她一定像濟慈一樣捕捉到了那個畫面。雖然此時的喜悅與她日后所要承受的痛苦相比只是一瞬,即使生命的寒冬還是會一寸一寸地擠走她明媚的快樂,這一個溫柔的秋日,仍然值得埋藏到回憶深處,好生珍惜。
‘知秋書系’:一葉落而知秋,一詞現而知人,一詞現而知史 李清照-----北宋風流的后回響 與時光一起見證她至深至重的愛情
封面好看,喜歡易安
嗯嗯嗯感覺還可以
孩子很喜歡
喜歡!值得購買
書內容還不錯,值得看一看
突然一下子喜歡上了李清照 剛看兩張 是我喜歡的內容。
喜歡李清照,所以想買一本來看看。寫得非常好,值得一讀
包裝有破損,其他還好
至少寫5個字
書籍裝幀很美,印刷精致。文筆華麗,比較適合學生閱讀。
書很好,很喜歡
書很喜歡,但是必須差評,針對物流和客服。6.30下的單,本來7.3左右就該到的,結果今天才送到手。期間,訂單的物流信息更新不及時不準確,沒有有效信息。與快遞的物流信息更新不一致。到了煙臺一直沒有送達的時候,分別聯系當當客服,快遞客服,得到的都只是催促一下,并沒有實際效果。更新的物流信息里電話打不通,網上查詢的宅急送電話是空號,后又咨詢客服得到的宅急送電話依然是打不通,是錯的。沒辦法,只能分別向當當和宅急送郵件投訴,然而,當當只是第一次回復會電話聯系,傍晚打來電話,不知道客服要急著干什么!急匆匆的說了兩句會催一下派送公司,就最后一…
很好的商品
很喜歡,作者的文字功底不錯,多多支持
內容很好,物流很快,很喜歡蘇軾的文筆
不錯,值得收藏
翻了一下。。。感覺還可以。。。
emmmm搞活動買的,隨手翻了翻書還不錯
很棒的一本書~
孩子慢慢開始了解我國古代文學
很高興孩子能有自己的喜好,在閱讀中成長
很好的一本書,值得一讀
本想買李清照傳,錯買成了李清照詞傳,本人覺得讀這本書不如直接讀宋詞賞析,不過此書適合初中生讀
一本書我一般不花個一年半載才看完,都覺得虧了它,巧了,這本我只花了一個月看完!
制作太精美了,不但內容好,拿在手里就感覺舒服
一本讓你全面了解李清照的書,文筆好,流暢,婉約
作者文筆很好,把李清照寫的比較透徹,值得推薦
李清照是史上最有才華的女詞人,雖“人比黃花瘦”,但“生當作人杰”!足以讓人景仰
她風姿綽約的一生,香如蘭芷的慧心,婉約清麗的詞章,無數次讓人感動,讓人迷失…
作者散文功底強大,閱讀起來很暢快,很容易讀懂李清照的生平,也方便理解才女的那些優美或憤然的詞句。
她的名字與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等偉大詩人并行,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女性,她就是李清照。
她的名字與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等偉大詩人并行,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女性,她就是李清照。她風姿綽約的一生,香如蘭芷的慧心,婉約清麗的詞章,無數次讓人感動,讓人迷失……作者盧靜云,用其細膩的筆觸帶你走進易安居士的一生,品讀婉約詞的清麗柔膩、含蓄婉轉。李清照,最杰出的女詞人。這本書文筆優美,值得一讀再讀。·····
古詩詞,自從義務教育結束后,很少再觸及。即使知道,那才是體現我們漢字美好的最好載體。納蘭容若,是我人生導師鐘漢良的偶像,對于一心追隨偶像的我,是必讀的。
她的名字與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等偉大詩人并行,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女性,她就是李清照。她風姿綽約的一生,香如蘭芷的慧心,婉約清麗的詞章,無數次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