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隨園詩話札記》涉獵廣泛,文字簡約,觀點犀利,內容論及詩文鑒賞、典章考據、道德褒貶,以及對秦始皇、曹操、武則天等歷史人物的評價等眾多問題。書中的許多論點為學界所重視。如對乾嘉學派的評價,作者堅持實事求是、批判繼承的方法,評價說:“乾嘉時代考據之學頗有成績。雖或趨于煩瑣,有逃避現實之嫌,但罪不在學者,而在清廷政治的絕專制。”這些見解已成為學術界中具有影響力的一家之言。
《讀隨園詩話札記》是親閱“大字本“系列圖書之一。該批圖書是1972年至1975年,根據開列的書單和相關部門補充的少量書目,為方便和中央老干部閱讀,特制的一批版本特殊的圖書,時稱“大字本”。
版本價值
為方便老同志閱讀,開本均為185mm292mm(近似大16開本),字體大都為親定的特制三十六磅“牟體“,手工線裝。裝幀簡約古樸,字體闊朗舒展,非常符合閱讀的人體工學。
收藏價值
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僅供內部使用,未公開發行,印數極少,被評價為世界上印刷數量少、版本價值,也是目前存世量少的出版物之一,坊間稱為“善本“。目前保存下來作為檔案的“大字本“,已經成為準文物級的名貴珍品,具有收藏價值。
文獻價值
“大字本“圖書系列是有選擇性地為自己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開列的圖書清單。從保存下來的書目中可以大致了解在世的后幾年閱讀中國歷史古籍和現代著作的情況,為側面研究、探索晚年所關注的問題提供參考資料。
郭沫若,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序
一 性情與格律
二 批評與創作
三 風骨與辣語
四 評白居易
五 剪彩花
六 談林黛玉
七 抹殺音樂天子
八 論秦始皇
九 “泰山鴻毛之別”
十 才學識
十一 解“歌永言”
十二 釋“采采”
十三 唐太宗與武則天
十四 “見鬼莫怕,但與之打!”
十五 以誣證誣
十六 “累于畫”
十七 哭父母
十八 月口星心
十九 風不讀分
二十 糟漢粕宋
二一 詩人正考父
二二 由合金說到詩文
二三 古剌水
二四 瓦缶不容輕視
二五 詠棉花詩
二六 “神鴉”
二七 百尺粉墻
二八 斷線風箏
二九 “潭冷不生魚”
三十 返老還童
三一 泰山
三二 群盲評瞽
三三 談改詩
三四 評曹操
三五 評王安石
三六 絲蜜奶漆
三七 “佳士軒”
三八 關心農家疾苦
三九 敗石瓦礫
四十 饕餮和尚
四一 金陵山川之氣
四二 椰珠
四三 家常語入詩
四四 草木與鷹犬
四五 石棺與虹橋
四六 甘苦剛柔
四七 “一戎衣”解
四八 “撒羹”與“麻姑剌”
四九 太低與太高
五十 馬糞與秧歌
五一 楓葉飄丹
五二 脈望與牡丹
五三 “五云多處是京華”
五四 所謂“詩讖”
五五 “詩佛”之自我宣傳
五六 同聲相應
五七 貓有權辯冤
五八 狀元紅之蜜汁
五九 天分與學力
六十 黃巢與李自成
六一 不佞佛者如是
六二 二童子放風箏
六三 馬夫赴縣考
六四 詠梧桐
六五 蜘蛛不會領情
六六 奸猾哉,袁子才!
六七 青衣之詩
六八 如皋紫牡丹
六九 言詩
七十 訟堂養豬
七一 “全家誅產祿”
七二 地主與農民
七三 詩人無常識
七四 九天玄女
七五 紫姑神
七六 兩個夢
七七 考據家與蠹蟲
后記
附錄
一 關于袁枚的生年(張德鈞)
二 古剌水(馬堅)
三 從《栽竹詩》說起(黃誠一)
四 關于“椰珠”(韓槐凖)
五 “懸棺葬式”疏略(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