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一本追懷往事的書。
“事如春夢了無痕”。然而,用敏感的心靈細細同味,再久遠的事情也會依稀幣現。大概人生總是不得,借生命的重溫以獲取一些活潑的暖意。清乾隆年間,一位不那么有名的書生沈復,用簡約俊逸的文字,回憶自己的純真少年和憂患中年,記錄那段時光里所經歷的閨房之樂、坎坷之愁、閑情之趣,浪游之快……處處流露不隨人是非的市美眼光和浪漫情懷。
沈復深情的雙眸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蕓娘,這位“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女人”,她的聰慧、愛美、襟懷、氣概和癡情,讓讀者“閱而心醉”。
《浮生六記》流傳久遠,“浮迷”眾多。其中兩位超級“浮迷”——林語堂、俞平伯的貢獻,讓其成為經典并走向世界:1924年,《浮生六記》由俞平伯整理標點并首次以單行本印行后,迅速廣為流傳;民國時期,《浮生六記》精彩片段被選入《國文》課本;1935年,《浮生六記》由林語堂譯成英文,并相繼被譯成德文等多種文字。
中青版《浮生六記》以1935年世界書局出版的《美化文學名著叢刊》中的足本《浮生六記》為底本,經古典文學專家悉心核校;每一卷原文后附白話版,希望能為大眾讀者追慕神韻提供方便之門。同時,對文中妙語的即興點批,好玩有趣,是會心處,也是回味處。
著名畫家錢海燕為本書配圖,融合古典情懷與時尚元素,將《浮生六記》的美艷與哀愁,傳達得既有韻味又情調十足。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俗世之中,依窗點燈,隨著沈復清澈的書香筆跡,去發現點點滴滴的平常幸福,于熱鬧場中忽開冷眼,于坎坷愁境豁然開朗,也是一種禪意吧?
沈復(1763年—1825),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長洲(今江蘇蘇州)。清代文學家。著有《浮生六記》。工詩畫、散文。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隨父親到浙江紹興求學。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復隨父親恭迎圣駕。后來到蘇州從事酒業。他與妻子陳蕓感情甚好,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歷經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當幕僚。此后情況不明。沈復既非秀才舉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師讀書,但后習幕經商,后又賣畫為生,浪跡四海。《浮生六記》是他的一部自傳體作品。書共六篇,故名“六記”。今已逸其二,書中記閨房之樂,見琴瑟相和、繾綣情深;記閑情雅趣,見貧士心性、喜惡愛憎;記人生坎坷,見困頓離合、人情世態;記各地浪游,見山水名勝、奇聞趣觀。中國現代文學大師林語堂曾將《浮生六記》翻譯成英文介紹到美國,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贊譽。
序
一 閨房記樂
閨房記樂白話版
二 閑情記趣
閑情記趣白話版
三 坎坷記愁
坎坷記愁白話版
四 浪游記快
浪游記快白話版
五 中山記歷
中山記歷白話版
六 養生記道
養生記道白話版
一 閨房記樂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蘇州滄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謂至矣。東坡云“事如春夢了無痕”,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因思《關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婦于首卷,余以次遞及焉。所愧少年失學,稍識之無,不過記其實情實事而已。若必考訂其文法,是責明于垢鑒矣。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齡而夭,娶陳氏。陳名蕓,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穎慧,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四齡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蕓既長,嫻女紅,三口仰其十指供給,克昌從師修脯無缺。一日,于書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認,始識字。刺繡之暇,漸通吟詠,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余年十三,隨母歸寧,兩小無嫌,得見所作,雖嘆其才思雋秀,竊恐其福澤不深,然心注不能釋,告母日:“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
(《浮生六記》)儼然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
——俞平伯(著名作家)
父親的理想女人是《浮生六記》的蕓娘。他愛她能與沈復促膝暢談書畫,愛她的憨性,愛她的愛美。
——林太乙(林語堂之女,作家)
我讀《浮生六記》并不很早,卻是好幾回用這本書作語文教材,讀得很細;我曾用它教美國學生,效果很好。
——曹聚仁(著名作家)
我喜歡這本書,及時是因為作者沈三白寫得很坦率真實,不論是哪一章,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而且,作者的思想是很自由的,尤其是開頭及時篇就是寫夫婦生活的《閨房記樂》,而且寫得那么大膽和自然……我讀《浮生六記》,一直把它作為我國古典散文中最美好的一種散文來讀的,事實也確是如此。
——馮其庸(著名紅學家)
4.23世界讀書日,滿200返100,110元買了9本書,超預期的滿意,物流顯示4.30號才能到,結果4.27就到了,送到樓下。《浮生六記》從印刷到紙張質量,無可挑剔。個人感覺排版方面可以改進,看圖片,一個頁面中,左面留白太寬,右面太窄,文字部分窄窄一列,不節省版面的結果是導致該書286頁,很厚,越往后閱讀,翻書越不方便,不用書簽很容易合頁,而且該書的頁碼編排有點古板,在書頁的左下角,看圖吧。
非常喜歡浮生六記 翻譯版本不錯 而且我覺得這個版本不錯
原來有一本的,不小心弄丟了,這次找不到原來那個版本,所以買了這個。內容都是一樣的內容,但這個版本個人覺得開本有點小,讀起來不太方便,注釋也不夠詳細,好在多了個譯文,不懂的地方直接翻過去看看倒也方便。
包裝不錯,很喜歡這種文體的感覺,紙質也很好。那個時代的閨房之趣被記錄下來的很少,很喜歡沈復的特立獨行。
挑了好久選的這個版本。內容,排版,裝幀都沒有讓我失望,紙質也很舒服,六幅插圖都很好看。可是書的側面很粗糙,應該不是盜版,不知道什么原因
非常唯美的一版。看了邏輯思維推薦來買的這個版本的浮生六記。非常值得
買了五個版本的《浮生六記》,這是我最心儀的一版,中青社的。慢慢欣賞
書的質量和排版很不錯,紙張質量也很好,物流因為促銷的關系等了5天,也可以理解,也不著急閱讀所以無關緊要。包裝很好,有塑料薄膜,很完整。整體很滿意。《浮生六記》的版本很多,中國青年出版社的裝幀與設計的版式雅致唯美,分別附了朱奇志的白話譯文供讀者對照參考,每卷首配有錢海燕的簡圖和絕句,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閱讀意義。
小學時課文里的“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能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再次看到這本大家們贊不絕口的書,我就買了下來,沈復的文字輕靈自然、淡雅,明媚卻不刺眼。翻譯也不錯,很好的書啊!排版也很好,尤其是封面的圖畫,很符合意境啊~
這本書真的很值,特價才17.7元,物超所值。封面的設計是我超喜歡的,清新脫俗,里面還有非常漂亮的小書簽,準備再買了送人!另外物流也超快的,沒有讓我失望,大贊!
是沖著對蕓娘這個“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的喜愛而購買此書的,正如扉頁上所寫:她的聰慧、愛美、襟懷和癡情,讓人閱而心醉。蕓娘去世時,作者一句“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于情篤。”讓人唏噓不已。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俗世之中,依窗點燈,隨著沈復清澈的書香筆跡,去發現點點滴滴的平常幸福,于熱鬧場中忽開冷眼,于坎坷愁境豁然開朗,也是一種禪意吧?
第一部分還沒有看完,但是已經被沈復夫妻的閑適生活吸引了,只是知道蕓娘會早逝,所以在看他們共同度過的快樂時光時心情還是有點沉重,書文言文部分字較大,有少量注解,每部分后面附有白話文,適合不同閱讀水平的讀者,非常好的一本書。
《浮生六記》版本不少,中國青年出版社的這個本子裝幀設計、版式比較雅致,內文的六卷都分別附了編者朱奇志的白話譯文,以供讀者對照參考,每卷首配有錢海燕的簡圖和絕句,增強了閱讀的趣味,比較喜歡。
書拆開來就很喜歡,封面質地很合我胃口,是粗面的那種,封面的圖畫看起來也是非常有感覺。里面的文章也很喜歡,也是到了高中才學會欣賞古文之美。每篇篇首都有精美的插圖,甚至驚異于那插圖就足以讓我心動。書中記錄的點滴幸福,確實值得在這平淡的日子細細品嘗。
看了推薦才買的。評價里說蕓那樣雅致風韻的女性很可愛,難得,我卻覺得像作者那樣深情,風雅幽默、疼愛妻子的男子也不多了。書中描寫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對話、牽手、出游等,細膩的筆觸透出兩人之間的情深纏綿,確實動人
挑來挑去最喜歡這個版本的封面,里面每卷開頭也有插畫,文字的排版看著也挺舒服的。原文沒有注釋,后面附有整篇譯文,翻譯的如何不知道,因為沒看,哈哈,看原文比較有意思。這本把后兩篇偽作也加進去了。
讀完《浮生六記》,我最大的感慨是現在的女人真幸福。沈三白筆下,兩夫婦確實是神仙眷侶,但即便如此,并不影響沈三白游山玩水,狎妓而樂。最可笑的是,古代的男人足夠虛偽,與他人親熱,也要加上一句,是因為覺得此女如同老婆。不知道是真眼花,還是自己給自己開脫。而家里窮得開不起鍋了,沈同志還是可以在百般愁苦中與朋友喝點小酒,醉臥山水。真是好心胸。那此時此刻陳蕓在干嘛?一來做針線維系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二來忙著討好婆婆;三來還要費心為七老八十的老公公物色小妾;四還要為丈夫找個姑娘,此姑娘還要符合她的審美標準。真是賢惠得令人驚奇。換到今時今日,這樣的男人哪里討得到老婆?手無縛雞之力,又不能為家里有絲毫分擔。即便善解人意,滿腹詩文,也難有人肯以身相許。都說三從四德、婦德夫德壓死人,讀此書,然也!
《浮生六記》不愧為中國清代散文的精品,三白先生(作者沈復)描寫同自己愛妻二十三載相處的點點滴滴,有歡笑、有快樂、有纏綿、有憂愁,還有生離死別……。清晰記得三白先生初見表妹蕓時的描述———索觀詩稿,有僅一聯,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詢其故,笑曰:“無師之作,愿得知己堪師者敲成之耳。”余戲題其簽曰“錦囊佳句”。也難怪林語堂先生的理想女人就是《浮生六記》的蕓娘,還記得蕓在彌留之際對著三白先生:……憶妾唱二十三年,蒙君錯愛,百凡體恤,不以頑劣見棄。知已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游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
全書用自傳的形式,將他一生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生動地記敘下來,文筆大膽,文辭綺艷,讀之令人回腸蕩氣、蝕骨銷魂。書中細膩地描敘了秘而不宣的閨房之樂、生死不渝的伉儷深情,詳細地記載了他在海外異邦的奇聞逸事,還匯集了儒道佛三家的養生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