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小品》,顧名思義,是有關花果的隨筆,但在鄭氏筆下卻別具一格:形態、名目,種植經驗、各地見聞,典故、詩文,更有其親身所歷的眾多民國時期文人雅士的賞花逸事,娓娓道來。周瘦鵑讀后說:“每一把誦,似賞名花而啖珍果,醰醰有余味。”朱天目則贊:“文字雋永,考證精詳。”
一代掌故名家鄭逸梅經典之作。
讀之既可長花果培育之知識,又可領略舊時文人之閑情。
為花果寫照,更寫名人軼事,知識性、欣賞性、可讀性俱佳。
鄭逸梅,擅長撰寫文史掌故類文章而被譽為“補白大王”。著有專著《人物品藻錄》、《淞云聞話》、《逸梅小品》、《孤芳集》、《近代野乘》、《逸梅談叢》、《南社叢談》、《藝壇百影》、《影壇舊聞》、《三十年來之上海》、《清娛漫筆》等。
目 錄
1 孫女的話(鄭有慧)
1 序一(周瘦鵑)
1 序二(朱天目)
1 梅花
8 瑞香
11 杏花
14 牡丹
23 芍藥
26 蘭花
33 桃花
37 李花
39 梨花
41 海棠
45 月季
47 紫羅蘭
49 瓊花
51 紫藤
52 玉蘭
54 辛夷
55 木蘭
57 紫荊
58 櫻花
60 玉蕊
62 玫瑰
64 薔薇
68 杜鵑
71 萱花
73 夾竹桃
75 繡球
77 榴花
79 曇花
81 梔子
83 凌霄花
85 紫薇
87 木香
89 荷花
93 美人蕉
95 木槿
97 茉莉
99 珠蘭
101 玉簪
103 素馨
105 晚香玉
107 向日葵
109 牽牛
111 鳳仙
114 雞冠
116 秋海棠
118 翦秋羅
120 桂花
124 菊花
134 雁來紅
136 芙蓉
138 蘆花
140 山茶
143 蠟梅
146 水仙
150 虎刺
152 迎春
153 象牙紅
154 柳
158 芭蕉
162 梧桐
164 菖蒲
167 文竹
169 棕櫚
171 黃楊
173 萬年青
174 吉祥草
175 書帶草
176 楓
180 天竹
183 竹
187 冬青
188 松
190 甘蔗
192 荸薺
195 棗
198 龍眼
200 銀杏
202 胡桃
205 蘋果
207 櫻桃
211 梅
213 杏
215 桃
219 李
221 梨
224 楊梅
228 枇杷
232 荔枝
236 芡實
238 無花果
240 瓜
243 西瓜
246 南瓜
248 葡萄
251 石榴
253 菠蘿蜜
254 檳榔
257 椰子
259 藕
261 菱
263 柿
266 文旦
268 木瓜
270 香櫞
273 金柑
275 橙
278 紅豆
280 香蕉
283 栗
286 橘
291 橄欖
293 葫蘆
297 香國附
附 錄
309 華夏版前言
312 我是怎樣撰寫
《花果小品》的
314 漫談《花果小品》
孫女的話
相差一個甲子,又是同生肖;都酷愛書籍。這就是我和先祖父感情特別深厚的緣由。
先祖父是位既謙和又溫文爾雅的長者,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從不高聲說話和訓斥他人。我出生后一直在先祖父的懷抱中成長,稍稍懂事又跟著阿爹(吳語,即祖父)逛新華書店,記憶猶新的是, 阿爹經常提起黃家花園主人黃岳淵及他的公子德鄰……
早在三十年代,阿爹愛花嗜果,經常往返于老園藝家黃岳淵的花園。黃家花園內栽植名貴花木,菊花一千數百種,杜鵑三百多種,桂花七十多種;且有沒刺的月季,姚黃魏紫的牡丹等;特別是竹枝,青黃相間,青的反面是黃,而黃的反面是青!很是奇特。還有那些鮮果,無不應時登盤,朵頤大快。阿爹因此寫了一些有關花果小品的文章。
阿爹的老朋友周瘦鵑得知,鼓動他把這些文章匯集成書。祖父欣然,遂請吳湖帆、馮超然題簽,并采玉蟬硯齋主蔡震淵四幅花果冊頁作為插圖,題為《花果小品》,交由中孚書局出版。遺憾的是,由于戰事此書市面所見不多。
可惜之余,忽然聯想起在幼年看到,阿爹書桌上平時擺放較多的也是盆栽花果,有菖蒲、文竹、水仙等。有年除夕朋友送來的金橘盆栽,煞是好看!金燦燦的果實垂在枝頭,配上碧綠的葉子把亭子間都映照得光燦燦的。我呢,趴在阿爹的膝上,歪著頭纏著他講故事,阿爹每次要講兩個以上的故事,我才罷休。
老人家喜啖荔枝和盆柿,每每上市媽媽總要買上許多供家人享用,而給阿爹留下最多較大的一份。小時候由于體弱多病,胃口欠佳,所以我的一份比較少,就經常到老人家那里去“揩油”,阿爹也總會故意留著。回憶這些,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又仿佛呈現在眼前。
先祖父名字中有“梅”字。由于“”輟學,我十五歲起習畫時,就試著畫梅。阿爹的摯友、大畫家陶冷月老先生得知我在畫國畫后,邀我從他習畫。陶老先生二十多歲即在大學教授國畫,我當然求之不得。陶老先生起始教授的也是梅花!整整兩年天天畫梅,還數次赴莘莊、蘇州香雪海等地觀梅畫梅。阿爹喜愛古人詠梅詩,偶檢某詩話,其中一句“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深得他意,遂囑我以此意畫了幅復瓣的綠梅。先祖父見我喜愛畫梅,曾攜我至其友人家中賞一株梅樹,高約四尺許,含苞多時,忽然怒放,芳香馥郁,氣勝幽蘭,色侔珊瑚,形似櫻實,異常可愛!
斷斷續續的回憶片段,幾十年前的情景,猶如昨日……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華夏出版社重版了《花果小品》,承名世先生題簽,我畫的封面畫。
今中華書局再刊此書,精審細校,糾正了不少舊版之錯訛,頗具意義。期待新版《花果小品》問世,以此來紀念先祖父。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鄭有慧于多麗居
序一
不慧生平無他嗜,愛花果最篤。年來百憂內焚,悒悒不樂,所賴以慰情者,厥唯花果。每當筆耕之暇,輒歸就小園,把鋤于花壇果圃之間,用以忘憂,而憂果少解。蘇東坡所謂時于此中得少佳趣者,信哉。不慧于花中最愛紫羅蘭,二十年來,魂索夢役,無日忘之。洎移家吳中,庭園間植之殆遍。春秋花發,日夕領其色香,良愜幽懷。舍紫羅蘭外,其他奇花異草,亦多愛好,不能畢舉。而于四時果木,尤喜栽植,蓋花時既可娛目,一旦結實,復足饜口腹之欲。田園風味,要非軟紅十丈中人所克享受也。不慧以愛好花果故,兼愛有關花果之詩詞文章,平昔搜集所得,燦然成帙。而于逸梅小品,亦獨愛其侈述花果之作,每一把誦,似賞名花而啖珍果,醰醰有余味。嘗慫恿之輯為專集,以貽同好。日者逸梅書來,云已匯為一編,問世有日,愿得一言以弁其首。不慧奉書喜躍,欲快先睹,率書數語以歸之,是為序。
甲戌孟冬吳門周瘦鵑序于紫羅蘭庵
序二
天之賦人以眼鼻舌,即予之以色香味,雖其間之好尚不同,雅俗則因之而判。吾友鄭子逸梅,吳門風雅士也。抱不羈才,平時舍讀書著述外,無他嗜,暇以種花蒔果為樂。近秉其十數年之經驗所得,成《花果小品》一書問世。矧我國古籍,浩如淵海,求其專門研究種花者,只《花鏡》與《群芳譜》耳。若蒔果之書,儉腹如余,殊不多見,僅于諸家筆記中,偶一讀之。今之時,世界交通日趨便捷,東西洋舶來之花果益夥。灌園叟輒瞠目結舌,名無能名,栽培之法,或冬或夏,宜雨宜晴,更不遑計及矣。鄭子居海上有年,博聞廣見,日積月累,筆之于書,以公同好,按圖索驥,不致茫然,誠香國之功臣,風流之韻事。至其文字雋永,考證精詳,為有目所共賞。當世不乏雅人,欲享色香味之艷福,必先明種植方法。開卷有益,盍一試之,其無負天生之眼鼻舌也可。
甲戌重陽浙湖天目朱目序于揚州寓廬
編者注:周瘦鵑、朱天目(朱目)兩文為中孚書局一九三五年版《花果小品》序言,華夏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花果小品》移為后序,現恢復為前序。、
梅花
歲寒三友中,樹梅花,最為嫵媚。梅為落葉喬木,早者冬至前即開,晚者春分時始放,若栽植多株,則可以次第繁榮,相續不斷。厥色或紅或白。在含苞初坼之際,紅者似點點胭脂。白者微暈嫩碧,遂有“綠萼華”之稱。梅更有黃色者,《燼宮遺錄》云:“西苑黃梅最多。上所好也,花時臨賞。每折小枝,簪于小瓶,遍置青霞軒、清暇居等處幾案間。”
“十月先開嶺上梅。”古人名句,傳誦至今。或謂嶺指百粵,非大庾嶺。百粵地氣較溫,故梅花早放,說亦近理。
《長物志》云:“幽人花伴,梅實專房,取苔護蘚封。枝稍古者,移植石巖或庭際,最古。另種數畝,花時坐臥其中,令神骨俱清。綠萼更勝,紅梅差俗。更有虬枝屈曲,置盆盎中者,極奇。”蓋梅含春綽約,綴雪清妍,自是人間尤物也。
梅宜曝日。春間取核,埋諸既壅之地,即能茁生。著花后,舊枝條均宜剪去,使其老干復生新條,則枝枝有花。若惜其舊枝不剪,則新枝細而且弱,不宜蓓蕾也。剪枝后,須灌糞一二次,以培其元氣。春季用肥,葉上反生蜏蟲。灌水須在午前,則花繁而有力。
我吳虎阜居民,都以蒔花為業。附近有地名磨坊基者,尤多古梅。劈干而旁生枝莖,著花有致。以視滬上所見之只以剪扎為能事者,相去不啻霄壤。
武林留下鎮之百家園,最近忽發現梅花泉。泉水澄清,深可見底。泉中有小孔五六,泉源自小孔中涓涓而出,形似朵朵梅花,照以日光,色彩耀目,遐邇來觀者,途為之塞。
靈峰處西湖之北,介桃源秦亭之間。道光時,長白固慶于山下廣栽果木,植梅尤夥。洪楊亂后,梅悉無存。有清末季,周夢坡補栽數百本,得復舊觀。
《梅譜》:“成都有臥龍十余丈,相傳唐物也,名梅龍。”《群芳譜》:“芒種后,有黑殼蟲似螢火,肚下黃色,尾上一鉗,名曰菊虎。”梅龍、菊虎,天然巧對。
折枝梅宜火燒折處,始得多日不萎。然花插瓶中,瓶水極毒,最忌入口。
鄧尉以產梅著。曩歲,許指嚴丈過蘇,當筵醉酒,遍征粉黛于金閶。蠟屐登臨,來訪梅花于玄墓。其時同游者,為尤半狂、程得時、趙眠云、葉柳村諸子及愛天香眉史,予亦趨陪杖履焉。一路梅花,低枝礙帽。柳村遂有觸梅頭之雅謔。而指嚴丈亦逸興遄飛,口占絕句,有云:“金閶游侶盡多情,踏遍名山一日程。為愛天香春自在,萬峰寺里證仙盟。平生夢想香雪海,到此偏疑未是春。我欲子妻都敝屣,重來學做種花人。”以紀一時雋游之盛。奈曾不幾時,而指嚴丈與程君得時,先后下世。愛天香嫁作商人婦,美人遲暮,綠葉成陰,撫今追昔,不禁感慨系之。
滄浪亭可園,為予友蔣吟秋君治事之地。予訪吟秋,輒據亭榭一隅,作半日清談。而池上有鐵骨紅梅一株,著花秾赤,折枝亦表里同赭。徘徊花間,暗香籠袖,使人心脾俱清,此身幾欲仙去。
同社朱君楓隱,善制謎,嘗有林和靖尋梅,射予名逸梅者,尤見巧思。
梅性高野,宜山隈,宜籬角,宜小橋溪畔,宜松竹叢中。若置諸金屋玉堂,便非梅花知己。
我友賀天健君,嘗評產梅之地。謂:“排列如豆瓜,無錫梅園之梅也;枯禿如老桑,蘇州鄧尉之梅也;欹瘦如剝皮松,江寧龍蟠之梅也;攢處交錯如荊榛,杭州孤山之梅也;放曠高騫如散人,江西大庾之梅也。”又云:“梅宜靜觀之,更宜于山深林密中觀之。”語絕雋妙,是真識花有眼者。
彭雪琴誓畫十萬梅花,士林傳為韻事。既歸道山,湘綺老人挽以聯云:“詩酒自名家,看勛業爛然,長增畫苑梅花色;樓船欲橫海,嘆英雄老矣,忍說江南血戰功。”哀感豪邁,一時傳誦焉。
仙家清供,將梅之落英凈洗,用雪水煎煮,名梅花粥。食品清雅如許,彼羊羔美酒輩,豈知有此味者。
清高宗朝,和珅當國。有某太史者,欲得和相歡心,曲事其左右。既而恃才傲物,對于舊所援引之人,不復在其心目,左右咸不悅之。時又有與之爭寵者,見某太史所呈和相梅花詩,有“相公嫵媚”等語,因謂:“此蓋諷刺相國者,意在譏相國附諛順旨也。”按此詩系相府有梅一樹,春日盛開,招諸翰林之在門下者,飲酒賦詩。某太史獨有嫵媚一語,他翰林雖有用宋廣平典作諛頌者,顧“嫵媚”二字咸避而不用,可謂黠矣。太史因是謫官,后讀宋劉潛夫句云:“卻被梅花累十年。”因笑曰: 劉公被抑于史彌遠,與余將毋同。
楊云史佐吳孚威戎幕,素有才子之目,于漢上識校書陳美美,備極繾綣。云史固擅丹青,遂掣金箋調紅脂,繪梅花四幀,有枝頭交頸,花底同心之致,并媵八絕。其警句如:“自是上陽高格調,一生悲喜為梅花。”又:“近來英氣消磨盡,只畫梅花贈美人。”非名士風情,曷克臻此。
游梅花勝地,而非其時,最為可憾。予曩年與石予師至無錫梅園,時為孟冬,梅未蓓蕾。然天寒氣肅,忽而降雪,霏霏不已。石予師遂有“多感天公忙點綴,滿山飛雪代梅花”之句。常熟徐枕亞游湖過時,抵孤山未見癯仙蹤影,亦有詩云:“芳時已過客停車,來訪孤山處士家。底事行遲二三月,料無清福對梅花。”
周瘦鵑錄近人香奩詩,為綠窗艷課。其中佳什頗多涉及梅花者,錄之以實我梅話:“曾約西園載酒過,相攜團扇賭新歌。愛郎詩句清如雪,繡上梅花小幅多。”“掃將晴雪試煎茶,暖閣層層翠幔遮。小飲助郎詩思好,一盤生菜是梅花。”“才向窗前罷晚妝,纖纖手捧小筼筜。梅花紙帳銀艷,別有氤氳一種香。”“迎年佩要隔年裝,里外濃薰豆蔻香。體貼檀奴有深意,梅花繡上紫紗囊。”
予愛讀古人詠梅詩,偶檢某詩話,得讀天目山釋明本中峰有九字梅花詩,為從來所罕覯。詩云:“昨夜西風吹折千林梢,渡口小艇滾入沙灘坳。野橋古梅獨臥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本枯半活幾個懨蓓蕾,欲開未開數點含香苞。縱使畫工奇妙也縮手,我愛清香故把新詩嘲。”雖非正派,足備一格。
沈子詠清,園藝家也。昨承邀往其所設之綠楊花店,一賞其所藏之古梅。冷蕊疏枝,巡檐索笑。彼勢祿中人,幾曾領略此寒香高格,足以傲視之矣。梅由吳中虎阜收羅而來,都數百盆,加以剪栽,自成雋品。有骨里紅,花秾艷勝常,予曰:“此唐宮美人之酒暈妝也。”詠清笑頷之。玉蝶梅與綠萼梅,含苞時最難辨別,蓋玉蝶梅亦微帶淺碧,至盛開則白綠自異。且白者黃蕊,綠者綠蕊,亦各判然有別。絳梅最多,雨浴脂凝,欹斜有致,若映襯雪中,則其嫵媚又將何若。嗜梅如予,不覺有鄙棄一切,愿為花奴之想。絕名貴者,乃古梅數株,干已半劈,如無生意,而忽旁茁枝莖,依舊著花,且彌復艷冶。詠清云: “年愈久則干愈枯蝕,至僅剩一皮,猶能蓓蕾而紅,蓋纖維不斷,生意亦不絕也。”世俗往往以梅與蘭若菊若竹并稱,顧只能求之于丹青,無從見諸事實,因四者不同時,難以駢致一室以為供玩也。詠清以善于護藏栽培故,于是晚菊尚存,早蘭已放,羅得虞山壽星之竹,與此瘦影姍姍為伴,而四者全矣。更以梅偶石菖蒲者,詢之,則曰:“此梅花古且艷,只合伴蒲郎也。”為之留連者久之。
很好 值得購買
在書店偶然邂逅的書,適合午后慵懶的躺在沙發上,慢慢的體會那些關于花朵的故事。
書非常好,值得一看
書不錯,一直在購買,相信是正品。
好書值得一讀。
好書,希望繼續出版此類書籍
很好,介紹很多花卉的品種,有內涵~~
鄭逸梅作品值得閱讀
文字有趣 行文優美
好書!值得一讀!!!!!
喜歡不錯的書
性價比很高
書很好!!
難得的好書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很驚喜,包裝很好,紙質排版都很棒,蔚然大家。內容更不用提,清雅感撲面而來!白玉微瑕的是,封面有些壓痕,但不影響閱讀與收藏。強烈推薦!
有特色的著述,值得閱讀。
這本書比較好看,很有意思,茶余飯后
第一次讀鄭逸梅,喜歡這種小品文。
總而言之,讀書,是人類想要證明自己是人類的一種需求。
一部分書是給小朋友買的,一部分是給自己充電的,每本書都很喜歡,每本書都很有可讀性。當當的包裝還是一如既往的簡單,不過沒有損壞書還是可以的。其中有一本可能是剪裁問題,看著有點粗糙,有幾本書不曉得為什么沒有包裝膜,不過一切都因有書可讀而美好,祝當當越來越好,活動大大滴,哈哈!!!
可讀性較強
看看裝幀就有讀書的欲望,中華書局就是這么棒
精裝版,有書衣,簡體橫排,一版一印,書籍精致,鄭逸梅這幾本著作中最好的。
天之賦人以眼鼻舌,地之賦人以色香味,書之賦人以識晢思。
鄭逸梅先生的這本書很好,非常精致,受益匪淺,很值得一讀,果斷收藏。
談天論地,今天都不會了,失去了,毀壞了,蛀蝕了,今天妝模作樣來談“文化”。
作者將世俗的各種花草水果用文雅的筆觸描繪出來,可謂俗而不俗,是一高人。
喜歡植物的朋友可以買來看一看,文字簡潔優雅。是精裝書,紙張和印刷都很好。
鄭逸梅,掌故大家。給草木花果做掌故歷史,很有意思。
很好的書,介紹了各種花果,長知識了。就是白話文比較少,看著有點吃力。
內容小巧玲瓏,平靜心來更適合讀花果小品,讀完了須去看看那些筆下的花果,好像角度有多了,更愛它了
此書文章非常雅致,文短味厚,讀之,不能一目十行,要像吃點心那樣,慢慢品,方得味。北方文藝出過作者五卷本文集,買來在案頭放著,還沒有細讀,不知時間都花在哪兒了。出名要趁早,這花用在閱讀上也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