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整形修剪技術》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果研究所高新一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王玉英研究員共同編著。內容包括:果樹整形修剪的意義,果樹整形修剪的生理基礎,果樹修剪時期和方法,果樹幼樹整形及樹形培養,成年果樹整形修剪要點,老樹更新,保護地果樹的整形修剪,修剪技術的綜合運用,人工修剪的簡化。全書內容豐富,技術先進實用,圖文并茂,通俗易懂,適合廣大果農、園藝技術人員以及農林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本書由高新一、王玉英編著。
及時章 果樹整形修剪的意義
一、自然生長條件下果樹生長結果情況
(一)樹形高大,管理困難
(二)樹體呈多主枝圓頭形
(三)幼樹結果晚,大樹外圍結果
(四)產量低而不穩定,有大小年結果現象
(五)果實品質差,樹勢易衰老
二、整形修剪的目的
(一)調節果樹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二)調節好果樹樹體各枝條之間的關系
(三)提早結果、品質豐產和穩產,同時便于田問作業
第二章 果樹整形修剪的生理基礎
一、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是構成果樹產量和品質的基礎
(二)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
二、通過整形修剪提高群體光能利用率
(一)有效葉幕層和有效葉面積系數
(二)果樹株行距安排對群體光能利用率的影響
(三)樹體結構對群體光合作用效率的影響
三、果樹生長頂端優勢的利用和控制
(一)枝條頂端優勢的生長特性
(二)頂端優勢的生理機制
(三)頂端優勢的利用和控制
四、近根優勢的利用和控制
(一)近根優勢的生長特性
(二)近根優勢的機制
(三)近根優勢的利用
(四)近根優勢的控制
五、生長與結果的矛盾統一
(一)花芽分化的生理基礎
(二)品質豐產以果壓樹
(三)提高經濟產量在生物產量中的比例
第三章 果樹修剪時期和方法
一、修剪時期
二、修剪方法和修剪反應
(一)短截
(二)縮剪
(三)疏剪
(四)長放
(五)除萌和疏梢
(六)摘心和剪梢
(七)刻傷
(八)環狀剝皮
(九)改變枝條的生長角度
第四章 果樹幼樹整形及樹形培養
一、幼樹的生長習性
二、果樹樹形分類
三、各種樹形特征
(一)主干形
(二)疏散分層形
(三)多中心干形
(四)自然圓頭形
……
第五章 成年果樹整形修剪要點
第六章 老樹更新
第七章 保護地果樹的整形修剪
第八章 修剪技術的綜合運用
第九章 人工修剪的簡化
四、幾種常用幼樹樹形的培養
(一)基部三主枝疏散分層形
對于干性較強、栽植密度較稀或中等密度的果樹,如蘋果、梨、櫻桃、山楂、海棠等都可運用此類樹形。
1.定干早春苗木定植后,應根據樹苗的生長情況,及時進行定干和抹芽。首先是定干,一般來說,果樹以矮干較好,因為矮干的樹有利于主干的加粗生長和主枝的擴展。由于縮短了植株地上部分與根系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水分和養分的輸送,提高了經濟產量/生物產量的比例,樹勢健壯,開始結果早,也便于修剪、防治病蟲害和采收等田間管理。但樹干也不宜過低,要有利于通風透光和土壤管理。多數樹種主干高度在60~80厘米為適宜。
定干時,可用一根竹竿為標準,將剛定植的苗都以同樣的高度定于剪截。剪截時剪口芽以及下部20厘米范圍內的芽都要留飽滿芽,以備萌發出強壯的主枝。這一段又叫整形帶或分枝帶。因此,定干的剪截位置,要比預定的干高多留20厘米。也就是說,如果要求干高(主枝以下的高度)60厘米,就應在距離80厘米處剪截。從主干剪截處到往下20厘米的整形帶,是生長和培養三大主枝的地方。
2.抹芽定干后,當側芽萌生出的枝條長1~1.5厘米,這時除保留剪口下20厘米內的嫩枝外(約10個芽)其下萌發的芽,應全部抹除,并隨時注意除去萌蘗和再次萌發的芽,以減少養分和水分的消耗,促進整形帶內的芽抽生出茁壯的新梢,為選擇合適的主枝打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