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大多數人總會對愛情從憧憬到失望?為什么我們總是想讓所有人都喜歡我們卻終身受困?伴侶的愛、孩子的尊敬、愛人的溫柔,或者老板的尊重……似乎我們一直都在忙著追求他人的愛、認可和欣賞,可為何常常處于痛苦之中?當你受夠了以后,怎樣才能徹底解放自己?
在本書中,凱蒂將帶領你進行尋找真相的探索之旅。而探索的過程主要運用到了四個提問和一個反轉,也即凱蒂的轉念作業:真是這樣嗎?你能確定真是這樣嗎?當你相信那個念頭時,你會有怎樣的反應?假如沒有那個念頭,你會怎樣?然后把那念頭反過來。凱蒂的轉念練習,是一個簡單得讓人驚訝的方法,無論任何年齡或背景的人都可以運用。但當你在凱蒂的指導下進行探詢步驟時,你會發現,給你帶來痛苦的信念——關于生活,關于他人,或者關于自己——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而你的生活也將從此永遠改變。
在本書中,凱蒂揭示了如何解開尋找到愛、認可以及欣賞的結,并給你帶來真正的愛和改變自我的幸福,活出成熟、完整、內在安寧的自己。
1%的轉念改變99%的人生!
深度影響《當下的力量》作者??斯?托利、《正能量》作者韋恩 戴爾等,享譽世界心靈導師、美國知名的心靈導師一念之轉創始人拜倫 凱蒂傾心力作!
一本人人可讀人人可受益的心靈開悟書!
知乎眾多回答強力推薦情緒療法!
豆瓣評分高達8.4分的口碑佳作被凱蒂及大量讀者期待已久的翻新譯本!
深刻揭示了如何解開尋找愛、認可以及欣賞結,活出成熟、完整、安寧自己。
《轉念》檢查了一個普遍、古老的焦慮源:我們和他人的關系。在這本開創性的書里,凱蒂將幫助你質疑你一直以來認為的獲得愛和認可的方法,并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一段真正的關系。比如:
/為什么我們學會的尋找愛和認可的方式只會導致失望。
/愛如何不等同于需求。
/如何通過功課實現更大的愛和幸福。
《轉念》將幫助你照亮在你生命中的每個區域——你似乎缺少、渴望的東西的地方——伴侶的愛、孩子的尊重、愛人的溫柔,或者老板的敬重。凱蒂揭示了如何解開尋找愛、認可以及欣賞的結,并帶來真正的愛和改變自我的幸福。
拜倫 凱蒂(Byron Katie)
享譽世界的心靈導師,一念之轉創始人?!稌r代周刊》稱她為這個時代的精神創新者,《倫敦時報》稱她為這個時代最激勵人心的導師,《洛杉磯時報》稱她的一念之轉是最簡單和有效的清除煩惱的方法。她的理論曾影響了包括著名身心靈導師??斯?bull;托利、韋恩•戴爾等數千萬追求心靈成長的人,她自創的“轉念作業”是我們每個人改善婚姻、家庭、人際關系、職場、工作等各層面生活的法寶。作品被譯為法語、意大利語、德語、西班牙語等多國語言。
序1 這本書是怎樣誕生的
序2 怎樣去愛
序幕
及時章 你相信自己的念頭嗎
你最親密的關系,是和自己的念頭之間的關系。如何和自己的念頭相處,不僅決定了你生活中的一切,還將決定你如何和他人相處。
第二章 痛苦的愛
在質疑自己的念頭之前,和你相處的是那些從沒被你質疑過的想法。這樣的生活令人非常痛苦。本章的內容是教你如何做“功課”的,它將協助你發現你的念頭怎樣影響你的生活,體會到沒有它們時你是誰。你還將發現你的念頭是否屬實。
第三章 追求他人的認可
這章討論的是親密關系中一個最令人痛苦的信念——你必須贏得他人的愛與認可。你首先要做的是調查追求愛和認可對你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本章提供的練習將幫你發現大多數人認為的可以贏得他人喜愛和欣賞的方法,不但不能為你贏得它們,還會讓你落入一個虛假且充滿壓力的生活。你還將體會到當你不刻意追求認可,與他人在一起的那份輕松自在和親密感。
第四章 墜入愛河
為何墜入愛河的感覺如此美好?為何你會認為是你的伴侶讓你感受到了愛呢?為何你們又會不再相愛?這章的練習可以幫助你發現愛的經驗的本質。
第五章 愛的謊言
在這章里,作者指出當我們把愛情建立在虛假的自我以及錯誤的概念時產生的后果。還揭露了我們普遍相信的“愛就是讓我們的愿望和需要得到滿足”這個神話的真相,并讓你清晰地看到需要和愛的不同。
第六章 親密關系工作坊
在這章里,作者舉出了許多親密關系如何得到改善的事例。
第七章 如果我的伴侶有缺點
伴侶身上的缺點給了你自我覺悟的機會,你以為的事實或許只是另一個未經質疑的念頭。這章的末尾是凱蒂在阿姆斯特丹與一位婦女的對話,這段對話讓原以為不可避免的離婚成了一個愛的故事。
第八章 愛與自由
假如你認為你需要某人,沒有那個人你就活不下去;假如你認為你身邊的人或你的生活不能令你感到滿足,那么,這章提供的強有力的方法可以幫到你。
第九章 一段親密關系的轉變
一對夫妻通過做“功課”挽救了一段瀕臨破裂的婚姻的故事。
第十章 愛自己的障礙
現在,你已明白你和愛之間的障礙是內心那些還未解決的問題。這章會促進你發現這些問題,并告訴你如何從那些你最感羞恥、最想要隱藏、最讓你怨恨、無法原諒的事情以及你不能欣然接受的批評中解脫出來。
第十一章 活在愛中
無所求的愛是什么樣子?當你不再追求愛與認可,當你不再把愛與需要等同,當你不再認為愛意味著滿足你的愿望時,你會怎樣去愛?會有怎樣的體驗?許多人已在體驗本書中介紹的發現,這章對他們的分享做了摘錄。
第十二章 愛就是一切
一段對愛的經驗的描述。當愛如此堅固地在你的內心扎根,它之外就再無任何東西了。
更多練習工具
致謝
第三章 追求他人的認可
運動場上,有一個小女孩正在愉快地玩耍,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游戲中。突然,她翻了一個跟頭,這讓她自己大吃一驚。這時,周圍的一些小孩鼓起掌來,而且歡呼雀躍,小女孩此時才注意到周圍小朋友們的存在。于是,她又翻了一個跟頭,想看看他們是否會再次為她鼓掌。
剛才,那個小女孩雖然不確定自己究竟發現了什么;然而,此刻,她感到興奮極了。她想,她知道能讓別的小朋友接納她的方法了。于是,她開始試著在翻跟頭時換一個新花樣,不過,這次比過去多了一個動機——她不再只是為了自己高興而翻著玩了。此時,她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希望從別人那里得到的反應上了,這讓她產生了會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應的焦慮。
雖然,我們現在已經不是孩子了,但是,許多人依舊在為得到別人的回應而翻著這樣或者那樣的“跟頭”。我們幾乎在追求著所有人的認可——我們的愛人、孩子、父母、同事,甚至在某個場合相遇的陌生人。追求并獲得認可,在我們生活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可以說,它其實是自動自發的——我們幾乎或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追求別人的認可。
你應該比較容易注意到它在朋友和同事之間引發的焦慮。例如,一位朋友跟你在一起時談笑風生;然而,當她的未婚夫一出現,就變得非常安靜了;一個同事在工作中總是熱衷于拍老板的馬屁,而且,這個人時刻都想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那個跟你一起練瑜伽的朋友,每當看到老師走過來,就馬上表現得極其平靜和愉悅;另外還有一位朋友,她在孩子面前總是表現得忍氣吞聲。
你之所以會被這些行為吸引,原因在于本應該發生的并沒有發生。比如,友人聚餐的初衷是為朋友們提供一個放松和相互了解的機會,結果卻變成了一次為了自我表現而故作姿態、讓人不自在的作秀;一個初衷是為了解決工作問題的會議,卻變成了一次試圖在領導面前留下好印象的難得機會。
怎么會這樣呢?是我們關注的中心——追求認可造成的。
如果這使你的好奇心大發,或許,你會發現,自己正在猜測隱藏在這些事背后的那些還沒有被說出來的念頭。其實,想象那些讓朋友覺得焦慮不安的念頭并不是什么難事——所有人其實都有過相同的念頭:“ 他若是看清了我的真面目,我一定會被他拒絕的”,“如果沒人注意我,我就不高興”,等等。你不一定會為這些念頭而付諸行動,不過,若你仔細看,你可能會注意到,這些念頭確實存在。
在上一章里,我們已經知道,糾纏在我們心中的那些念頭只是看似真實而已,不一定值得我們信任。在接下來的幾章里,我們將會把那些隱藏的念頭揪出來。要知道,它們對我們怎樣與親人相處,怎樣對待友誼,怎樣在工作中與同事建立和諧的關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你還將有機會發現,那些念頭是否也同樣影響著你。此外,我們還會探索愛情、婚姻等其他親密關系;看看建立在沒有經過質疑的、不的信念基礎上的親密關系是怎樣的;檢驗這種關系為什么會經常走向破裂。從而認識到,我們實際上還有別的選擇。
你可以以讀小說的心態來閱讀這部分內容,看看他人在追求愛和認可的過程中是怎么做的。然而,當你發現自己也同樣存在與這些故事中的人一樣的念頭時,請一定要留意,因為它們就是你自我覺察的切入口。
從你發現自己也在生活中堅信那些念頭的那一刻起,你就開始逐漸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了——這將為心靈的自由拉開帷幕。但是,要想發現那些念頭,也許,你不得不將一些令你痛苦的事情重新在腦子里過一遍,例如:“為什么這么多年過去了,我依舊無法原諒他?”“為什么我明明想要掛斷他的電話,卻還在與他通話?”“為什么我不能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她?”
在這些讓你不舒服,甚至痛苦不堪的事情中,只要你能發現隱藏在一件事背后的念頭,便意味著你生命的回歸之旅開始了。
正是那些沒有經過質疑的念頭,引發了我們的分離感與痛苦。當你發現其中任意一個念頭的時候,認真地問問自己:這個想法是否真實?你會注意到它給你帶來的那些痛苦。你還將發現,當你不相信它時,那一直存在于你內心的寧靜和愛。
認可與面具
接下來,我們先探索一下這樣一個念頭——你需要贏得別人的認可。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念頭都是根深蒂固的。往大處說,其實,整個社會都是建立在這個信念上的。它好像應該是真的。不過,這是真的嗎?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要想贏得別人的認可,要從給對方留下的最初印象開始。“試圖在某人心里留下一個好印象”就意味著你要給他人強加一個你認為理想的印象。例如,當你面對心儀的女子時,你可能希望自己在她心里是一個正直、坦率的人,覺得你聰慧過人或者充滿吸引力。你希望自己留給她一個的印象,就好比你拿著一個大橡皮印章來到她的跟前,要將你最的形象印在她的心上一樣。“若是能夠給她留下那樣的好印象,我們之間的關系就會有好的開端”——大部分人都認為如此,不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有一種方法,可以驗證這個觀點是不是與實情相符:留心一下,如果有人試圖故意給你留下好印象,這時你會產生什么樣的感覺?當有人走到你的跟前,不停地朝你晃動著一個巨大的橡皮印章,而且上面還刻著“我真的需要你的愛”或者“我希望從你那里獲得點什么”等字樣,那么,你會對他(她)產生什么樣的印象呢?
你可能只是有些反感;你也可能會嘗試著主動跟他聊上幾句。然而,他若是依舊不停地沖你揮動著他那枚“我需要贏得你的認可”的大印章,你又會產生怎樣的反應呢?在一段嘗試之后,你可能會不想再與他交流;或者,若是你的確對這個人很感興趣,那么,你可能會想盡辦法繞過他想要給你留下良好印象的一切努力。
人們想留下好印象的企圖,是不是真的有利于你對他們產生喜愛之情呢?“你需要建立對他人的某種印象”——這個念頭真的有意義嗎?源于他人的印象,事實上是怎樣形成的呢?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注意聆聽他們的話語,注意觀察他們的舉止,對他們的印象就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你的腦海中了。
覺察自己是怎樣追求認可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追求別人的認可仿佛成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念頭。或許,我們很難發現它在我們的精神生活中到底占據了多大一部分。但以下的幾個練習,能夠幫助你開始注意到,你是怎樣追求他人認可的。
其實,有一個開始注意自己念頭的好機會——打電話。電話那頭的人無法看到你,不過,你卻能夠看到自己。當你給某個重要的人打電話時,注意觀察一下你此時此刻的想法。當你拿起電話之前,你是不是已經想好了該怎么說?你是不是想用某種方式在他面前好好展現自己?請注意那個時刻——那迅速閃過你的大腦的念頭。
當你回顧這類情形的時候,你會產生怎樣的情緒呢?試著將你身體上能夠感覺到這些情緒的具體部位找出來,并觀察它們影響你的程度有多大。
當你跟某個對你很重要的人見面之前,你是不是提前想象過你們見面時的情景?你是不是在心里排練過一些機智、有趣的對話?你是不是已經基本上想好了要談論的內容?你會提出哪些建議?優先討論哪些話題?盡量回避哪些話題?
當你們見面的時候,你心里是不是產生了焦慮的念頭?是不是擔心他人會如何看待你?比如:“他為什么會笑,是因為不相信我嗎?”“她為什么沒有笑,是因為我這個人太悶嗎?我該怎么做呢?”
事后,你是不是在心里多次回憶當時的場景?你是不是想要發現,自己哪些地方表現得還可以?哪些地方表現得很不好?自己是不是有該說但還沒有說的話,或者該做但還沒有做的事?當你如此檢查自己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不錯,還是壓力增大呢?
當你與戀人約會時,你心里是不是有過這類的念頭:“她有沒有注意到我?”“她會不會覺得我很虛偽?”“我是不是說錯話了?”“我應該不應該吻她?”“我是不是應該故意裝作喜歡他住的地方?”“他是不是已經不愛我了?”“她是不是想要跟我分手?”“他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她并不是真心想跟我在一起。”
在以上這個練習中,你不需要對這些念頭付出任何行動,你要做的僅僅是注意這究竟是些怎樣的念頭。
練習:注意當你相信自己的念頭時,有什么情況發生?
當你與別人說話的時候,注意去聆聽你內心的那些念頭。當你相信它們時,注意去觀察有什么情況發生?留意你企圖以解釋、合理化或者證明來控制他人的那些時刻,留意你企圖以奇聞趣事來給他人留下某種你想要的印象的那些時刻,留意你是怎樣試圖以你的聲音、表情、眼神、身體語言和你的笑聲來達到掌控他人目的的。
回憶你生命里的某個時刻——或許,就在今日,你正在竭力尋求某人的愛與認可。就在那時,你做了哪些令自己不舒服的事情,說了哪些令自己不舒服的話?
接下來,將下列問題的答案寫出來:
1.你希望從那個人身上得到些什么?把你想要的東西寫下來。
2.你是怎樣企圖影響他對你的看法的?把你使用的方式寫出來。
3.你希望他具體如何看待你?將其一一列出來。
4.你是不是說了謊或者夸大其詞?請舉出幾個例子。你具體都說了些什么?請詳細地將其列出來。
5.你是不是真的,認真聽他說話了呢?還是,你更想讓他覺得,你是一個多么風趣、多么明智或者多么有吸引力的人?
6.當你追求他人的愛與認可時,你不喜歡的有哪些?將其逐一列出來。
7.當你不去追求他人的愛與認可時,你喜歡的又有哪些呢?
當你看到自己對愛與認可的執著追求時,你或許會覺得很不自在,甚至覺得無地自容。在我的“九日學校”里,大家做這個練習的時候是可以相互支持的,因此,使得這個練習難度降低了一些。
一般情況下,我會叫一名志愿者當著大家的面讀出他(她)寫的答案。結果,所有人都發現,即便覺得自己寫的是些最無恥的例子;其實也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那些事情我們都經歷過,這個世上根本不存在任何新的有壓力的念頭——只要是你有的,實際上,所有人都有。
以下是一個來自“九日學校”的例子。它可能會幫你認識到,不管你有什么發現,你都不是一個心懷這些念頭的人。這位起身發言的婦女發現,即便在進行這個練習的過程中,她也沒有停止對認可的追求,她說:
最終,我注意到自己所寫下的,是跟這個練習相關的練習。我并沒有選擇一個具體的事件,原因在于,我發現,自己無時無刻不在追求認可。眼下,我就想很好地完成這個練習,從而贏得你們每個人的認可。
你想得到什么?我想得到你們的喜愛和稱贊;我希望你們能夠發現,我是一個有意思的、特別的、漂亮的人;我希望你們夸贊我聰明、可愛、強過他人。(指著聽眾里的一位男士說)我希望你覺得我非常性感。那個長相俏麗的美女在哪兒?(環視了一圈)你在哪里?嗯……我希望,你覺得我非常年輕;我希望這個屋子里其他所有美女都認為,我與她們相比更加成熟、更加有見識。我希望這里的每個人都覺得我美麗極了;我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接納我,將我視為自己人;我想要你們每個人都對我贊賞有加,能夠理解我說的每一句話;我想要你們所有人都需要我;我想要成為你們心向往之的那個人;我想要你們永遠都記得我;我想要你們所有人都認為,我是一個聰慧、體貼、善解人意、善于表達、堅強、、美好的人。
我有沒有企圖左右,你對我的看法?那是當然,我在用我能夠采取的所有方式,來左右或影響你對我的看法:我以我說話的、行走的、站立的、微笑的、嚴肅的、睜大眼睛或者舔嘴唇的、看著你或不看你的、與你站得近或者站得遠的方式,來影響你對我的看法。我是不是說過謊話或者有沒有夸張?次數簡直是太多了。一般情況下,我都試圖表現得比你更加;此時此刻,我也正在這樣想、這樣做。
我是不是在用心聽你說話?沒有,我并不是真的在聽你說話,就比如說昨天晚上,(對一名學員說)我根本沒有聽清楚你說的話,我只不過是在等你把話說完,以便繼續我的表演。
我是不是已經得到了你的認可?雖然我并不確定有沒有得到你的認可,但是,我心里很清楚,我并沒有得到自己的認可。我知道,我愧對自己的內心。這讓我感覺很空虛、缺乏安全感。我感覺自己并沒有得到滿足,我總是想要得到更多的東西。我開始對自己的一切產生懷疑,我很確定我還不夠好。例如,此時此刻,我腦子里想的就是,剛才克莉絲汀到底在說什么?我再次遺憾地錯過了。
我能不能想起,一個我拒絕追求愛與認可的時刻呢?此時此刻,我頭腦一片空白。不過,我可以想到,我若是可以那樣的話,那將會是一次真正親密的體驗,一次真誠的、充滿愛的、無欲無求的難忘體驗。
以下是另一位志愿者所分享的故事——關于她是怎樣在父親的葬禮上追求他人認可的故事。這個故事聽起來是極為陌生,還是熟悉呢?
我想要得到些什么
那天,我父親的葬禮剛告一段落,我就想要卡爾親吻我,想要他對我說他愛我;我要他只跟我在一起,離開他的妻子;我要他覺得,我是一個很容易受傷的、正處于痛苦中的、極其脆弱、十分需要且渴望他的愛的小女人。我試圖以我的痛苦為籌碼去俘獲他;我試圖傳遞給他這樣的信息:“看我是如此的悲傷、脆弱,請不要在此時此刻,拒絕我、傷害我。”
我故意將內心的悲傷夸大。我們在從墓地返回家的途中,他把他自己寫的三首詩送給了我。在車里,當我向他傾訴自己所經受的痛苦與悲傷時,事實上,我的心還是比較平靜的,根本不像我表現的那樣——悲痛欲絕,激動不已。
我是不是在真正聽他說話?事實上,我并沒有真的聽他講話,我根本不在乎他想要傳遞給我的那些優美的詩歌以及他眼睛里的關懷。甚至,我絲毫也不關心他為了減少我的痛苦而做的一切努力。我只希望他按我心里想要他做的那樣做:“緊緊地抱著我,吻我,對我說他會為我放棄所有。”
我是不是真的,贏得了他的愛?最終,我的確得到了他的擁抱和吻,然而,那卻是勉強得來的。我覺得,那些擁抱和吻仿佛是從他那兒竊取來的一般。我感到非常難過,我覺得,自己此時根本不像一個好女人!對于自己利用父親去世的痛苦去操控愛的舉動,我充滿了悔恨。我覺得,自己是個卑鄙小人,是個可憐的人,我恥于自己的不擇手段;此時此刻,我感到的是莫大的絕望。
我是不是能回憶起一個拒絕從那個人身上獲得愛的瞬間?就在六個月之前,我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他,讓他知道,我將會出席一個他與他妻子也會參加的活動。我發那封郵件的目的只是因為愛他。不存在任何其他企圖,我只是有些擔心,我的出現或許會讓他意外,或感到尷尬。
我那樣做有什么感覺呢?無比純凈。比起以前說的每句話都為了獲取他的信賴,現在,我反而覺得離他更近了。
練習:精心地裝扮自己
想象一下,你正在為一個重要的約會而精心地打扮自己,當你把那些最重要的服飾(你很清楚它們是什么——你的新襯衫、你最喜歡的領帶、你的水晶鞋、你的蕾絲內褲等)一件件地穿戴在身上時,然后,問問自己,你想要它們收到什么效果,或者發揮哪些作用。
“我之所以穿這件襯衫,是想給你留下_________的印象。”可以在空白處填上你希望留給對方的印象——實際上,甚至就連你選擇什么樣的襪子都包含著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
注意你在梳洗打扮的時候刻意去掩飾或隱藏的東西:歲月在臉上留下的痕跡,腰上多余的贅肉,等等。完成以下的句子:“我想把這部分隱藏起來,那樣,你就不會覺得我________。” 或者,”這樣,你就會覺得我_________。”
接下來,再來確定一下,你不想別人對你產生什么樣的看法或反應吧。然后,問問自己:你的那身打扮若是已經收到了好的效果,那么,可能會發生什么情況?若它沒能起到作用,那么,最糟糕的情況會是什么?
在做這個練習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一些想法實在太滑稽,所以不想將這個練習繼續下去。實際上,這是一個好跡象,因為,在追求認可的過程中,的確存在不少滑稽可笑的地方。
對那些你所注意到的念頭,你是真的相信嗎?當你在精心打扮的時候,你心里的壓力又有多大呢?你為了粉飾自己又花了多少工夫和精力呢?
現在,再想象一下你正在精心地裝扮自己,不過,這一次,心里不要有那些讓你焦慮的念頭。
假裝對他人有興趣
若你從來沒有質疑過“你能夠贏得他人的信任”這個念頭,當你的花樣或手段起不到作用的時候,你肯定會認為,問題出在你自身或你的技巧上,抑或兩者都有。
你可能會從眾多的書籍中挑選一本教你怎樣推銷自己的書,買回家去細讀。例如,戴爾 卡耐基的那本經典的超級暢銷書——《如何贏得朋友及影響他人》。
戴爾 卡耐基給人們的主要建議是:培養自己對別人的興趣。他說,這樣,肯定會讓你獲得他們的信任。若你覺得這種方法難度很大,不妨試試他提出的另一個建議:假裝你對他人有興趣。那么,該如何假裝呢?他說:微笑是最重要的;把他們子女和狗的名字統統記?。粚⑺麄兊纳諏懺谟浭虏局?,到時候,記得給每個人寄生日卡片;對他們的觀點假裝贊同,這些都能夠讓別人對你加深印象。
不過,卡耐基并沒有停下來問問自己,假裝的興趣能不能贏得真正的友情呢——他的目標與我們不同,他是在傳授一種有效的銷售技巧——這個技巧盛行于當下,隨處可見:有人給你送上了一個迷人的職業微笑,之后,你就在心里嘀咕,他究竟想要得到什么;公司讓職員站在店門外,如同跟熟人一樣跟你打招呼;收銀員親切有禮地讀出了你信用卡上的名字,對你說:“謝謝您,史密斯先生,歡迎您下次光臨。”
當有人假裝對你有興趣的時候,你是不是會報以微笑;而且,同樣假裝感到十分榮幸?大多數人都非常樂意,也愿意繼續參與這樣的“偽裝游戲”。實際上,對許多人來說,這沒什么大不了的——除非你開始思考,通過這樣的行為是不是能得到彼此真正的認可。
實際上,這根本算不上友好,只不過是模仿友好罷了,目的是讓對方按你的意愿行事。這種把戲可能會幫你賣掉產品。然而,若你在友情和愛情里也運用這類手段,結果會怎樣呢?
成為一個更隨和的人
通過假裝有興趣去贏得別人的信任,僅僅是一個更大計劃中的一環,這個計劃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加招人喜愛的人。
當你相信“讓自己更招人喜愛,就能夠贏得他人的愛與認可”這個念頭時,你會有什么反應呢?當你認為自己還不夠吸引人的時候,你就會自然而然地改變一些。你會針對你的形象與個性做出改變,直到二者的組合恰好讓你更加具有吸引力為止。
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從改變自己的外表入手:他們會嘗試各種各樣的服裝和發型,開始瘦身,開始研究自己走路的姿態,甚至對面部表情也有嚴格的要求。比如,應該什么時候微笑,什么時候與對方雙目對視、什么時候大笑,什么時候開口,什么時候緘默,以及要表達怎樣的觀點。
要知道,想要取悅別人是人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會時時刻刻驅使著你去留意那些成功的信號,而這種活法會讓你充滿壓力。當你緊張兮兮地將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一刻不停地檢查自己有沒有被認可時,你沒有時間關注自身——你不僅不能注意到自己內心的念頭,也不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如此一來,你就把真正的自我滿足的源頭給切斷了。
另一方面,這樣的念頭還會帶給你一種更深的痛苦——對自己不滿而產生的深深的挫敗感。你會這樣想:“假若我必須通過改變自己才能贏得他人的愛與認可的話,那么,我自身一定存在某個或某些問題。”
讓我們看看我的一位學員的心路歷程:
我覺得,我已經給他留下了博學多才、幽默風趣、聰明伶俐、出類拔萃的印象,并且也覺得,他已經相信我就是那樣一個無可挑剔的人。在我們過去一個月的交往過程中,我將所有的心思全都放在了讓他信服這些事上。
但是,他告訴我說,以后不想再與我見面了!
當我問他其中緣由時,他回答說:他要找的是更隨和、更放松一點兒的人,甚至是不那么聰明的卻更單純的人。這件事給我的自尊心重重一擊。
等到我從那個打擊中清醒過來時,我終于認識到,其實,真正的我或許正是他尋找的那種人。
注意你的禮貌舉止
一般情況下,我們并不是故意去操縱別人的,我們甚至對這類行為根本毫無意識。比如說,當你新認識了一個好朋友或者剛剛收獲一份愛情時,你或許會發現,正處于興奮中的你為了贏得對方的認可和喜愛,會刻意掩飾自己的好惡(無論對方有沒有表達自己的喜好)。
你是不是有在自己內心想說“不”的時候,卻不自覺地點頭說“好”?(“哎,你確定,那樣真的沒關系嗎?”“哦,真的沒關系,我愿意跟這三條渾身濕漉漉的大狗一起坐在后座上。”)當你開始注意時,你就會發現,在那些看似禮貌的舉止中,充滿了“假裝”的善解人意,那其實只是為了得到對方的認可而已。
禮貌或者周到,本應該源于對他人的體貼和關心,然而,留意一下,有多少次你僅僅是想以禮貌或周到來“制造”你留給他人的印象?比如,當你跟別人說“謝謝”的時候,你是只嘴上說說,還是在發自內心地表達感激之情?當你表現得畢恭畢敬時,你是出于真心的恭敬,還是在作秀?注意到二者的不同,這對你來說頗為重要。
比方說,有不少人都認為,自己難以坦然地接受他人的贊美或禮物,因為他們的注意力往往會馬上轉移到怎樣回報上面。即便是一聲簡單的“謝謝”,也會讓你很難全部接受。想要在他人面前表現得有禮貌,會使你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恩的狀態,而在感恩的狀態中是不存在焦慮與分離感的。
當你心懷感恩的時候,它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來。至于別人有沒有注意到你的感恩,那就是他們的問題了。若他們留意到了你的感恩,那么,他們得到的將不再僅僅是幾句微不足道的謝語以及裝模作樣的表示,而是一份非常有分量的禮物——感恩本身。
人們在感恩面前會變得很開放,無須太久,他們就會想對你敞開心扉。所以說,當我們放棄控制自己或別人時,愛就會自動現身。
關于這一點,你可以在擁抱別人或接受禮物的時候看得很清楚:若我們僅僅試圖張開雙臂去擁抱,其實并不能真正地感受到那個擁抱背后所蘊藏的溫度;如果對于別人的饋贈你想立即給予回報,事實上就是在拒絕那個禮物。而當你內心真正接受那個擁抱的時候,你會去認真體會那環繞著你的胳膊,會用
一路走來,終我發現,不是我的讀者、網友、朋友、同事、親人、家人放過了我,而是我放過了我自己。拜倫 凱蒂的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真相。而真相,可以給我們終極的自由。
——華語世界身心靈暢銷書作家 張德芬
拜倫•凱蒂是我們這個時代真正偉大、激勵人心的導師之一。她對我個人有著巨大的幫助,我愛這個睿智的人。
——全球暢銷書《正能量》作者 韋恩 戴爾
拜倫 凱蒂的轉念作業是簡單和有效的清除煩惱的方法!
——《洛杉磯時報》
拜倫 凱蒂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創新者!
——《時代周刊》
拜倫 凱蒂激光般的愛可以把一切幻覺、多年的自欺和合理化燒得一干二凈。
——《倫敦時報》
昨天聽身邊的一人說,現實是殘酷的。說實在的,我也曾內心不安地抱怨過,我知道她是一個充滿靈性的女子。不知為什么我真希望她可以看看這本書。
書是最好的朋友。大部分的我們認知有限,所以才會導致內心的各種不安和沖突。讀讀這本書
許多人情緒不自控是因為不知道怎么做,從沒深入考慮過,只是條件反射做成反應。可悲。應該讀讀這本書。
深度影響了《當下的力量》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正能量》作者韋恩?戴爾等,享譽世界的心靈導師美國最知名的心靈導師一念之轉創世人拜倫凱蒂傾心力作!
這本書對于我來說,太對癥了。正是我急需的。書的文字深入內心,最真實的那個自我,解決自己深入內在骨髓的問題。
.看過作者的一些指導視頻,覺得是個很妙的女子,聰慧,警覺,喜悅,活力......當然還有寬容。因此我覺得這也是一本不能錯過的好書!
要改變世界,首先改變自己。要別人改變不是重點,何況別人不一定愿意改變。就算他(她)愿意改變,也不一定改得了。故要別人怎么做,還不如自己為自己如此做了即是。其實,要別人改變,或要自己改變,都是危險的事。因為可能讓自己變成是活在未來,活在未來的人,就變成了行尸走肉。心靈成長不改變自己、別人及世界。全然接納當下,體驗當下,比改變當下重要得多。
.我始終相信沒有安寧的內心,就很難談其他。這本書將揭開你內心的結,無論對自己,還是他人,讓你獲得內心的安寧。睿智面對一切。
轉念之間不僅是念頭的一個改變,更是了悟心靈的一個過程。大部分的我們認知有限,所以才會導致內心的各種不安和沖突。讀讀這本書。
我們對問題的看法是由我們的認知決定的。這本書和我們一起探討了導致我們痛苦的問題的根源。一次尋找真相的探尋之旅。一次認知的突圍。
生活中有太多不能事事如意的人和事,學習轉念的思維。
這本書上一版看過,當時就認定原版肯定是很不錯的,遺憾的是翻譯得內文太粗糙了。太可惜了。一直希望可以重新翻譯,這下好了,終于重新翻譯了,很期待地買了回來。很不錯。
大部分的人渴望成功,渴望幸福,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各種技巧,積累經驗和財富。不過,如果忽視心靈的作用,那么,技巧和財富都不會變成正面的能量,反而是負累。通往幸福的道路,最終只是在心靈的深處。
看了之后,會自動把書中的一些觀點放到心中,當自己有一些消極的念頭,就問自己“這是真的嗎?”會思考有這些念頭時自己會怎樣,沒這些念頭自己會怎樣,有從而把自己拉往積極正面。而且會看到凡事不必外求,需要的自己可以給予,是一本好書。
幸福來自內在對自己的認可和接納,而不是外在的索求。許多道理,想了會覺得很有道理,可是人們卻總偏偏習慣地用錯誤的方式追求幸福。而終不得。又習慣性地抱怨,卻不知一開始就錯了。
自從在心靈導師張德芬老師的博客看到關于轉念的介紹,便開始好奇凱蒂是如何用簡單明了的4個問題讓數以萬計的人們在痛苦中解脫,找到人生的快樂。當我看了凱蒂的書和個案視頻后,才知道其中的奧妙,并對凱蒂老師產生了感激之情。
為什么有的人天天抱怨憤怒,爭吵不斷,有的人安靜睿智,處理問題得當又成功。我們外在的體現都是由內在決定的。你為什么憤怒抱怨焦慮,是無奈,還是從未想過。你知道還有人不是這樣生活的嗎?發現并感知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昨天又聽到隔壁的吵架。其實都是女方在哭泣著抱怨男方。邊哭邊數落。只聽到女聲,男聲音很低。類似的家庭太多。可是抱怨有用嗎?數落有用嗎?甚至陌生人之間的數落敵視,為什么大家非要這么干呢?轉念這本書講的真好。從根本上解決了人們的問題。
這本書原書名是I NEED YOU LOVE-IS TAHT TRUE?查了下,還是企鵝出的。企鵝的書都是有品質保障的。確實不錯。
直戳我心,對我解開心結將情感關系推向順暢有很大的幫助。
查了這本書的原版,還是企鵝出的,不錯奧。企鵝的書品質都很好。
我們對問題的看法是由我們的認知決定的。一次認知的突圍。棒~推薦
看過作者的一些指導視頻,覺得她聰慧、警覺、喜悅、活力......當然還有寬容。因此我覺得這也是一本不能錯過的好書!
與別人相處很難,和自己相處一樣也很難。學會了與他人相處,還得跨越自我。里面有章內容講的是愛自己的障礙。很喜歡。書很好。推薦。
憤怒,抱怨,內心的沖突。都是因為內心的狀態導致的,或許是無奈,或許是條件反射。但給我們的都是痛苦。如何與自己相處。與別人相處。不僅影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更決定了我們的一生如何來過。
轉念之間不僅是念頭的一個轉變,更是了悟心靈的一個過程。看了后會自動把這些放到心中,當自己有一些消極的念頭,就問自己“這是真的嗎?”從而把自己拉往積極正面。另外,會看到自己需要的可以自己給予,凡事不必外求。是一本好書。
憤怒、焦慮、不滿、抱怨。各種情緒問題,都是因為我們沒能很好地認識自己。你愿意一輩子都生活在不安、焦慮,追求別人的認可而不得中嗎,就這樣過一生嗎?可悲。這本書為我們找到了答案。溫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