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未真正拼過》是LinkedIn(領英)全球本簡體中文實體書。
全球經驗豐富的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出品,跟大咖學精進,跑好職場棒,陳偉鴻、胡海泉、李靜、李開復、柳青、沈博陽、沈南鵬、吳曉波、徐小平等聯袂推薦。本書匯集諸多職場大咖的寶貴經驗——你將看到里德?霍夫曼、徐小平、小川叔等人的精彩文章,從眼界、定位、人際、創業、個人成長和選擇等方面,給職場新人分享高效工作方法,幫助他們打通職場上升之門。
99%的人職場打開方式不對
都在談情懷,談薪資就可恥嗎?
對不起,我要當一個斜杠青年
你真以為把工作重復一萬遍就能變成大牛嗎?
聰明人的職場,365天都記在手賬里
有用的人才能夠“被利用”
為什么普林斯頓教授的簡歷寫滿失敗經歷
當你決定開始創業,來問我建議時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少走彎路才是快的捷徑。這本書傳遞的是職場軟技巧硬功夫,讓讀者有機會與的人同行,縮短職場掙扎時間。
本書讀者群:即將畢業的人、職場新人、中高層管理者、新人培訓人事主管
LinkedIn(領英)創建于2003年,致力于向全球職場人士提供溝通平臺,幫助他們事半功倍,發揮所長。作為全球的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會員人數在世界范圍內超過4億,每個《財富》世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2014年2月24日,LinkedIn推出簡體中文測試版,并正式啟用中文名稱——“領英”,截止目前領英中國會員人數突破2500萬。2015年6月23日,領英中國推出本土職場社交APP“赤兔”,目前會員人數超1000萬。
LinkedIn微信公眾號專注職場高效工作方法分享,目前有訂閱粉絲超153.9萬,頭條文章當日即達10萬 閱讀,位居職場類公號及時,專為職場人士指點迷津。
及時章
畢業頭五年決定你的職場上限
01 99% 的人職場打開方式不對
02 你在利用碎片化時間,還是將時間碎片化
03 工作及時天起就應該準備好的事
04 都在談情懷,談薪資就可恥嗎?
05 你缺的不是計劃,而是腳踏實地
06 考研還是工作,還用糾結嗎?
第二章
定位越舒服,職涯越危險
01 別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
02 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并將它發展成你的事業
03 對不起,我要當一個斜杠青年
04 不要用職位去定位自己的職業
05 你真以為把工作重復一萬遍就能變成大牛嗎?
06 溫水煮青蛙,越舒服越危險
第三章
聰明人在職場都用笨功夫
01 如何將一個習慣堅持下來
02 沒試過這些說話技巧,就別說自己會聊天
03 聰明人的職場,365 天都記在手賬里
04 搞不定這三件事,你的職場就注定瞎忙
05 踩著點上班的人比每天提前5 分鐘的差多少
第四章
職場誰人不委屈
01 找到感興趣的工作前,請先別餓死
02 職場上,有一種挨罵叫成長
03 缺乏格局,再努力也是無用功
04 贊了300 條朋友圈,卻還是融不進他們的“朋友圈”
05 “關你屁事”才是你的職場必殺技
06 只有情商才能對付一切職場極品
07 工作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長遠的湊合
第五章
不提供價值,誰是你的職場朋友
01 聰明人的朋友圈都在做減法
02 人生如球賽,需要有個合適的團隊
03 有用的人才能夠“被利用”
04 你的朋友圈決定你的層次
05 職場上,沒人為你的眼淚埋單
06 不要和上司談戀愛
第六章
高效能人士的職場七問
01 可以駕馭你的工作嗎?
02 還在消耗你的意志力嗎?
03 已經掌握一門熟練運用的外語了嗎?
04 你是一個稱職的職人嗎?
05 你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嗎?
06 你還在拼“命”換業績嗎?
07 你會自我投資嗎?
第七章
職場哪有規定動作
01 再努力也只是加分,你必須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
02 三次深度思考讓我從文員變成總監
03 不在小事上瞎操心,你才能專心做大事
04 有一種荒廢叫只做有用的事
05 為什么普林斯頓教授的簡歷寫滿失敗經歷
第八章
創業,你準備好了嗎?
01 選擇比努力重要
02 創業者一定要做網紅
03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
04 去500 強還是創業公司?
05 當你決定開始創業,來問我的建議時
04
都在談情懷,談薪資就可恥嗎?
工作后很多人都以加班次數作為評判自己努力與否的坐標。但其實加班又不是打游戲練級,你的待機時間永遠不會對應于你等級提升的速度。都愛談努力、談情懷,談薪資就可恥嗎?——同樣都是人,為什么薪資差距會這么大?憑啥!
某一年年底,我的小下屬神秘兮兮地說要找我談談,我看她進了會議室半天也憋不出一句話,就問她,你到底想找我聊什么呢?她滿臉通紅地說,馬上到年底了,我想問問看,明年是不是可以漲一點工資。每年一到這個時間段,每個部門都要開始做下一年的計劃和整體預算,這時候的確是提漲工資好的時機。其實在她沒開口之前我就已經猜得八九不離十了。
我平靜地看著她問:“既然你有這個要求,那我想問問你,為什么你覺得自己可以加薪,你希望加多少?”
她明顯沒什么準備,顛三倒四地一會兒說現在物價上漲,一會兒又說自己來公司也一年多了,工作都很順手,至于漲多少錢還是要看公司的安排什么的……
我不得不打斷她說:“看得出這件事可能你還沒準備好,你的這件事我會認真考慮,你也先回去想想,如果想好了,我們下次再談好嗎?”
1. 當你變得不可或缺才有可能得到一切
看著她略有些沮喪地走出會議室,我忽然想起我及時次提加薪的經歷。我及時次提加薪是才來北京滿一年的時候,那時候我和她一樣,看到有同事找上司提加薪,就覺得自己也應該去爭取一下,豈不料幾句話就被上司問住了,我記得當時我自己說的理由也是什么房租上漲了之類的,現在想想還真的有點傻。
第二次提加薪是在公關公司,當時我們的組長提起有別的公司要挖她,她說要找HRD(人力資源總監)好好聊聊,貌似聊完就順利地漲薪了。那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當企業覺得你重要,且失去之后或許會帶來更大損失的時候,才有可能是一個加薪的機會。不久之后我的上司跳槽希望帶我走,我就利用這個時機提了加薪。
一次提加薪成功是在去年,其實在那之前我也找領導談過,但自己準備不足,沒想好提加薪的理由。因為當時人事調整的關系,等于有一段過渡期我是身兼兩個人的工作,所以就覺得自己的付出和得到不平衡因此就去提了加薪。結果可想而知,被領導安撫了幾句,告訴我你這種繁忙馬上就要緩解了,只是暫時的,而且我們也希望看到你更多的成績,幾招太極就把我推了回來。
人在職場,加薪這件事兒絕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它的本質是一博弈。
2. 加薪的本質是一場博弈
如果你認為目前自己做得多拿得少,就是加薪的理由,那我奉勸你要先三思后總結:
看看到底自己是負責了什么,還是只是參與而已?
到底自己在工作里是什么角色,是否是缺你不可?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我再提加薪基本上就很小心翼翼,自己做主負責任,有業績有成績,然后不斷提升帶隊能力,就是接洽獵頭,參與面試,明確自己現在在市場上的價碼,做到有結果、有價格,才是做好加薪談判的必要準備。
談加薪是一場看不見的博弈戰。
對企業來說,增加的人力支出到底值不值得,這取決于他對你的價值的認可程度,所以切忌意氣用事,以為自己付出多得到少,就應該加薪,或者是用辭職來威脅,就更沒太大必要。
3. 做一份個人總結列舉自己的所有可能性
很多人在每天做事的時候會容易陷入瞎忙的狀態,就是可能會被一堆事情頻繁打斷,著急忙慌地救火,卻并沒有分清楚哪些是自己主要的業務,哪些只是你配合完成的,哪些其實根本不是你分內的工作。
提醒自己隔段時間總結一下,你會保持一種警惕。
沒有功勞的苦勞,未必是功勞,所以做事情要盡量強調結果,因為過程也許對你很重要,但是對領導來說結果更重要。
你的薪水就是讓你做好分內的事,所以完成本職工作本來就是你應該做的。沒人會樂意給做好分內事的人加薪,所以打算提加薪一定是你的工作成績或者你的能力水平已經上漲到了上一個層面,才會有加薪的可能。
因此你要總結出你在本職工作之外,額外做了什么,超額完成了什么,以及自己這段時間的成長幅度,才能讓企業為你可能存在的隱性提升空間埋單。
所以一份到位的個人總結,是提加薪的根本。
4. 你可能只是假裝很努力而已
如果你覺得自己工作做了不少,也能找出一些過人之處,那你知道這樣的你目前在市面上值多少錢嗎?如果你提加薪,你能判斷出你的能力可以拿到多少錢嗎?
也許你會覺得,增加薪水幅度這件事都是公司安排的,我一個小嘍啰怎么可能做得了主?但你不要忘記了,有沒有目標和漲不漲薪水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回事。
如果你都不知道這一年你在朝著什么方向努力,那請問你到底是有意識地為自己加碼,還是只在表面上忙碌,假裝看上去很努力而已?
一般來說薪水增長幅度過大,勢必會帶來職位的變動。請問現在的你,能勝任你升上去的那個位置嗎?
也許你會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哪個領導會一邊給你升職加薪一邊還讓你從頭開始學習做領導?你能升職加薪未必是你一定做到了上一層的位置,但一定是你所做的都早已超過了你這一層的范圍。
那么如何在短期內迅速提升自己,讓自己上一個層面,不就是好好分析和觀察你上一個層面的職位所需要的技能、情商、能力,再讓自己嘗試朝那個方向做著看嗎?
如果你既沒有獵頭邀約,無法判斷自己現在在市場里的身價,也不知道在公司內部你應該以誰為目標,更不能從職業要求、能力優勢、帶隊能力及情商優勢幾個維度去衡量對方,對比自己查缺補漏,你是領導的話,會給這樣一個毫無準備的人升職加薪嗎?
時刻留意外界市場給自己的反饋,以及自身的隱含價值,非常客觀地看到自己和心目當中的薪酬標準代表的能力要求相比還缺少什么,這才是一個成熟職場人制訂良性目標所必需的。
5. 如果沒有加薪,你該做些什么
做領導其實更多的工作是平衡。
一個團隊就類似于一個巴掌,五個手指未必一樣長短粗細,但是都肯定各有用處,所以預算不是無限的,加薪的名額也一樣。大部分結果的出臺其實都是幾方權衡的結果。
如果你今年表現的確突出,能力也到位,成長也最多,卻剛好很倒霉地成了被不得不犧牲的那個棋子,這時候你要怎么辦?
當場翻臉,負氣出走,相信稍微有點情緒控制能力的人都不會干出來。但,是忍,還是走?都需要從長計議分析利弊。
忍下來,你要怎么重新制訂明年的計劃,如何反省自己的不足:
是與人溝通能力不夠?
還是和上司定期匯報做得不到位?
明年要提升什么?如何改進?
想走,現在是好的時機嗎?
你手上有多少機會,出去之后可能面臨哪些風險,薪水增加多少才符合你對這些風險值的預判?
談判場上沒有輸贏,只有折中。
高階的領導可以做到長袖善舞,事后平衡安撫。萬一遇到粗放型的領導,不太會體恤他人,你好歹也要明白自己這一戰失利是因為弱在哪里,應該如何補全。因為即便你日后跳槽出走,也遲早會面臨下一次的提升加薪不是嗎?
方法千變萬化,但邏輯則是萬變不離其宗。每一場談判都一定是以基礎為根本,之后盡量做到知己知彼,方能達成目標。
但無論怎樣,參與這場談判是需要一張入場券的,你需要先讓自己通過努力變得不可或缺,畢竟價值是要通過一些成果體現的。而人與人之間的薪資差距也是因為在這些成果下,每個人所體現的重要程度截然不同而產生的。
—— 小川叔
LinkedIn 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小川叔(ID:xiaochuanshu007)。只聊職場、不寫故事的萌
叔,罵過無數職場迷茫之人依舊被大家愛著,最近出版《努力,才配有未來》。
讀這本書,和所有成功的職業人士對話,讓他們告訴你那條“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的捷徑,然后走得比同齡人更順暢。——陳偉鴻
從音樂到創投,眼前的路更加清晰,你在LinkedIn 能找到下一次突破,你也能在這本書里找到迷茫和焦慮的答案。——胡海泉
這個時代,給予女性在職場更大的能量和話語權;但是困惑對于女性而言也無處不在,我們既像男人一樣角逐,又像女性一樣用柔軟化解危機,我曾遇到過跟大家一樣的困惑和抉擇,書中的成長經驗與心得都來自的職場人,了解她們面對的、經歷的,你會不再懼怕,你能看得更遠,走得更好。——李靜
如果說成功有一定的標準,那就是“做好的自己”。年輕人應當積極主動,不斷嘗試與實踐,提升自己,機遇來了,才把握得住。這本書就像你身邊的導師,解答你焦慮和困惑的問題,珍惜與者對話的機會,他們的建議將幫助你實現更好的自己。——李開復
曾經的我就像今天的你,初入職場,跌跌撞撞。但今天的我,一路走來,感慨重重。我為你推薦這本書,讓它告訴你一些我學到的事,讓你少走彎路。記住,你的時間很寶貴。——柳青
這是領英的首部實體書,我們希望走到年輕的職場人身邊,幫他們少走彎路,指點迷津。領英進入中國已逾兩年,我們希望成為中國和世界相連好的平臺,你的每一次信任,都是在和我們一起創造歷史。——沈博陽
投資領英,因為我相信它能打造出中國職場人的品牌,這本匯聚職場知識精華的書,是LinkedIn 給每一位職場人好的禮物。——沈南鵬希望前人的經驗能夠指導每個中國職場人的進步,年輕人應該將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吳曉波
一句指點迷津,能幫你少走幾年彎路;一個好leader,能給你被實踐驗證過的經驗。這本書將成為每一個年輕人的職場好leader,幫助你走得更快和更遠。——徐小平
對于職場感到茫然的準讀者來說,真的很有幫助,我很喜歡里面的一篇文章提到的there is always one more thing( to do),換位思考多想想能否付出更多
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這句話給想追求穩定的人呼呼打臉,時代不同了,鐵飯碗沒有了,時刻有新人在窺探你的職位,你不拼搏自有人來代替你。想想自己的處境,就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了。
年輕人最希望的是少走彎路,但是職場老鳥很難有功夫來教新人,只能靠新人自己的眼觀模仿,看書是比較快速的捷徑,前人經驗總結下來會比較有干貨。
這本書是朋友推薦給我的,朋友看完后感受很多。我收到書大致看了下,里面文章的態度都很好,不批評、不傳遞負面情緒,如果暫時在職場上做不到自己想要的,就試著靜觀一切,一定要拉開距離注視自己。
這樣的書有助于職場人士心情的調節,尤其對于像我一樣上班族的人來說,在大都市里混跡,真的很不容易,很多人都會有感同身受,我們都需要一本能夠指導我們在職場更加順利的書。
不經歷一番風雨怎會見到彩虹,職場新人必讀,職場迷茫者也可一讀。
自從錘子手機打情懷牌后,很多人都愛談情懷,談薪資好像變得可恥了一樣,事實上并非如此,薪資是自己價值的證明,羞談薪資只能說明自己缺乏職場自信,就該反思自己。
專注高效職場方法,跟著領英大咖學精進,為即將畢業和畢業頭五年的職場新人提供指導。
很實用的書,真的,也很優秀,書中各位作者也都是優秀人士,和優秀人士接觸,挺優秀人士講人生談理想講職場,接受現狀,擁抱真相,不要再粉飾太平,努力唯一的出口。這本書真的寫得太好了,推薦。
剛好遇到更換工作,這本書買得很及時,原本在猶豫,看書過程中堅定了換工作的念頭,對自己未來也有一個大致的方向了,整體而言還是比較實用的,比較系統,雖然很多概念可能也看過,但是太零碎了,沒有連貫性。
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其實大部分人都有職場困難和不開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憂郁、煩惱,但有這本好書,教會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為自己的職場加油。
雞血書,無感,文筆邏輯很好,深度有限,都不想往家里擱
換一種思考方式來看待職場際遇,在順利時,當然想不起抱怨,但是當遇到困境,尤其是不公平的境遇時,能夠不抱怨而把精力和智力放在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業上不是很容易辦到的,因此才需要不斷的練習。
這本書幫助職場新人打通職場上升之門,40多篇文章重新梳理了職場方法論。
困境并不可怕,在種種打擊之中,你是否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失去了信心,而把希望寄托在未來,還是可以保持一顆不絕望的心,知道當下的困境只是來磨練你的,你也可以在其中找到樂趣。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現實而有用的觀點。
這本書集合了領英公號很多10萬加爆款文章,從職場定位、職場人際和職場著力點等方面分享初入職場的高效工作方法。
真的很不錯,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其實大部分人在職場都有不太順利的時刻,每個人都會遇到職場瓶頸,都有自己的憂郁、煩惱,但有這本好書,你可以從中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如何在職場突破自我。
一張報紙一杯茶,計劃經濟時代的工作狀態已經逐漸離我們遠去了,很多工作不再那么簡單,大多數工作需要團隊協作,而且腦力勞動的比重越來越大,有的甚至都不需要離開座位,所以工作壓力變大的時候要留出一點時間思考梳理,用高效方法指導自己。
書中關于職場的一些硬性技巧,可以去嘗試,教導的方法很好,可以嘗試嘗試。重點是作者都是職場中的高手,把很多人生感悟和職場方法論等結合糅雜在了一起,這讓這本書很有看頭。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在想都是什么人在寫,也許都是高管吧,事實上并不是,也有很多自由職業的人,或者自己創業的人,他們的走過的路比你想象的要復雜,他們的經驗比你的嘗試還要生動,站在他們的肩膀上你會省力省心,少走很多彎路。
個人感覺書中提供了很多有效的方法,不管對于職場新人還是老油條,我覺的努力和認清自己都是最主要的,感謝領英,感謝各位職場大咖,你們的精神對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推薦給朋友了。這本書的整體很吸引我,看介紹,它講述出了我們平常人難以總結的職場之道,并且有很多深入的分析,一定會讓人很受啟發的!個人覺得,尤其適合剛畢業或者從事著自己并不喜愛的工作,混日子的人。已經推薦給了我的幾個好友,現在鄭重向大家推薦。
這本書確實用該讀一讀的,內容很不錯,雖然也屬于職場洗腦書,但是,洗腦能讓自己愿意,確實也是難得了。有些道理確實說的對,這本書適合在職場工作多年,有一定工作社會經驗的人讀讀,很多說的確實有借鑒意義,對于提高自己人生規劃,工作方式都很有幫助。
很多人認為這本書適合職場新人看,但是我覺得也適合像我這樣10年的職場老人看,里面很多作為新人就應該具備的特質被我們在日復一日中都忘記了,已經看完了第一遍,打算再看第二遍。
有個一萬小時定律,如果把一件事重復一萬遍,你就成為這個領域的大牛,但是這個重復一定是有條件的,如果只是不加思考的機械重復,你得到的只是更死板的高效重復,你需要的是不斷精進,去思考過程,革新方式,這樣才能塑造你的獨一無二。
此書正在研讀,對于職場有頗大的幫助,講述者都是職場稍有本事,有地位的人,給職場菜鳥的啟發很大,也給轉行者提供可靠思路,簡述的都是我們常碰見的一些職場與發展的煩惱!書的質量不錯!很實用的職場學!
全球領先的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出品,跟大咖學精進,跑好職場*棒,陳偉鴻、胡海泉、李靜、李開復、柳青、沈博陽、沈南鵬、吳曉波、徐小平等聯袂推薦。本書匯集諸多職場大咖的寶貴經驗——你將看到里德?霍夫曼、徐小平、小川叔等人的精彩文章,從眼界、定位、人際、創業、個人成長和選擇等方面,給職場新人分享高效工作方法,幫助他們打通職場上升之門。
這本書很有用,有很多很適合職場人士用的職場經驗,而且有很多很實用的工作方法和進步技巧。每一篇幾乎都有真人真事,并不是傳統的勵志雞湯文。建議工作3-5年的職場人士和想要在工作中更進一步的職場人士閱讀,一定會收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