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和眾多互聯網成功人士創業經驗的總結,是寫給那些想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的程序員、網站創業者、網站策劃人員以及所有試圖了解互聯網行業的人的。書中討論和研究的是成千上萬網站創業者在網絡、移動和社會化平臺上的奮斗經驗。創業公司和一人企業代表了全球軟件產業和億萬網民的未來,Bob Walsh專注于此,承接前幾本創業專著,以清晰的敘述和大量生動的示例為指引,為你提供了一幅無與倫比的創業導航圖。書中匯聚了對創業家、風險資本家等許多著名人士的訪談,便于你從各個角度多方位了解互聯網創業的精髓,身未動而胸有成竹。
了解Y Combinator的內幕,傾聽Joel Spolsky的心聲,遵從蓋伊·川崎的指點……
Bob Walsh網站創業暢銷書作家,StartupToDo.com創辦者,"創業公司成功之道"播客主持人,47 Hats的博主,以及Joel Spolsky軟件商業論壇discuss.joelonsoftware.com/default.asp?biz) 的版主。他的日常工作是為創業公司和個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通過在網站上加強軟件的闡釋來增加銷售量。早期做過記者,后來從事定制軟件開發達20余年之久。從2007年以來,他從原來的Windows桌面程序員變成了Rails的網絡程序員,為網絡創業公司策劃并實施的解決方案。
譯者簡介:
曹鐵鷗中央財經大學信息學院碩士,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和信息產業經濟。現任新華社信息部經濟信息編輯,關注IT、電信和能源領域。2007年開始與圖靈公司合作,曾翻譯出版《高效人士的116個IT秘訣》、《Java編程風格(英漢對照)》。網絡ID為Autorun,個人博客"蚌病生珠"www.caotieou.com。
第1章 引言:今非昔比
1.1 請將芯片插入大腦
1.2 網絡新經濟的現實情況和你的創業公司
1.3 那么,什么是創業公司?我為什么要成為其中的一員
1.4 創業公司的風格——選擇你喜歡的
1.4.1 傳統型
1.4.2 MicroISV
1.4.3 額外項目
1.4.4 開源項目
1.5 什么時候是最合適的啟動時機
1.6 小結
第2章 創業公司的核心是價值
2.1 價值和問題,問題和價值
2.2 開始的開始只是一個開始
2.3 瓦利創業公司法則
2.3.1 問題
2.3.2 你的創業公司的價值
2.3.3 你的資源
2.3.4 你的支點
2.4 瓦利"創業定律"的含義
2.5 去哪里找問題
2.6 小結
第3章 平臺多多 選擇多多
3.1 過去和現在
3.2 每個人都想在平臺生意中分一杯羹
3.3 SaaS
3.3.1 概述
3.3.2 從創業公司角度來看的主要特點
3.3.3 優勢
3.3.4 劣勢
3.3.5 點評
3.4 PaaS
3.4.1 概述
3.4.2 從創業公司角度來看的主要特點
3.4.3 優勢
3.4.4 劣勢
3.4.5 點評
3.5 社交網絡平臺
3.5.1 概述
3.5.2 從創業公司角度來看的主要特點
3.5.3 優勢
3.5.4 劣勢
3.5.5 點評
3.6 移動平臺
3.6.1 概述
3.6.2 從創業公司角度來看的主要特點
3.6.3 優勢
3.6.4 劣勢
3.6.5 點評
3.7 混合平臺
3.7.1 概述
3.7.2 從創業公司角度來看的主要特點
3.7.3 優勢
3.7.4 劣勢
3.7.5 點評
3.8 開源/內容管理平臺
3.8.1 概述
3.8.2 從創業公司角度來看的主要特點
3.8.3 優勢
3.8.4 劣勢
3.8.5 點評
3.9 Mac 和Windows 桌面平臺
3.9.1 概述
3.9.2 從創業公司角度來看的主要特點
3.9.3 優勢
3.9.4 劣勢
3.9.5 點評
3.10 小結
第4章 創業公司的工具和群組
4.1 回到過去
4.2 創業工具
4.2.1 創業公司的版本控制
4.2.2 客戶/測試版反饋
4.2.3 的動態視頻
4.2.4 測試你的網站和軟件
4.3 訂閱創業社區消息
4.3.1 "六位數"軟件微型企業研究院
4.3.2 StartupToDo.com
4.4 創業組織、網絡和實體創業小組
4.4.1 學院派創業小組
4.4.2 創業小組
4.4.3 你身邊在線/實體創業小組
4.4.4 在線論壇
4.4.5 年度大會
4.5 大型廠商針對創業公司的扶持計劃
4.5.1 Microsoft BizSpark
4.5.2 Sun 創業核心計劃
4.6 小結
第5章 資金:籌集,管理,盈利
5.1 跟著資金的腳步
5.2 融資
5.2.1 理解融資的步驟
5.2.2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5.2.3 融資基礎
5.2.4 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者想要的是什么
5.2.5 創業孵化器
5.3 管理資金
5.4 賺錢
5.4.1 PayPal
5.4.2 Avangate
5.4.3 FastSpring
5.4.4 iPortis
5.4.5 Zuora
5.4.6 TrialPay
5.5 小結
第6章 社會化媒體與創業公司
6.1 注意力就是一切
6.2 大道理
6.3 建立你的社會化媒體基礎雷達
6.3.1 iGoogle
6.3.2 Google Blog Search
6.3.3 Twitter 搜索和TweetGrid
6.3.4 BackType
6.3.5 FriendFeed
6.3.6 使用PostRank 的谷歌閱讀器
6.3.7 在社會化媒體雷達上都要看些什么
6.4 創業公司博客
6.5 歡迎來到Twitter 的世界
6.6 新的新聞媒體
6.6.1 編輯觀點
6.6.2 記者觀點
6.6.3 創業公司公關的正確方式
6.7 你的另外一個頭銜:首席社區官
6.7.1 Ginevra Whalen,Six Apart公司TypePad 社區經理
6.7.2 Matt Johnston,uTest 的營銷和社區副總裁
6.7.3 Veronica Jorden,Blellow公關經理
6.7.4 Maria Sipka,CEO,Linqia
6.8 小結
第7章 清楚最重要
7.1 如果你不夠清楚,就賺不到錢
7.2 獨特銷售主張模式
7.2.1 紐帶
7.2.2 信譽標記
7.2.3 相關價值
7.2.4 獨特銷售主張難題的一個要素
7.3 案例研究:Mint.com
7.4 案例研究:RescueTime
7.5 小結
第8章 行動起來
8.1 這聽起來可能不太舒服
8.2 GTD 簡介
8.2.1 GTD 的五個核心原則
8.2.2 GTD 軟件推薦
8.3 在線工作效率
8.3.1 馴服信息猛獸
8.3.2 有用的工具
8.4 開發人員效率
8.4.1 跳出Google 怪圈
8.4.2 如何學習
8.4.3 深入黑暗核心:創業公司開發人員方法論
8.4.4 你最不喜歡的話題
8.4.5 Fog Creek 的FogBugz
8.4.6 請隨我進入下一階段
8.5 創業公司創建者的工作效率
8.5.1 創業者效率工具
8.5.2 還是要介紹一下
8.6 小結
第9章 創業名人訪談
9.1 你應該聽聽某些高人的意見
9.2 小結
第10章 接下來該做什么
10.1 尾聲的序曲
10.2 創業成功的機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
10.3 產品或者服務背后創意的質量才是重中之重
10.4 你的創意要能對至少一個特定市場產生持續的吸引力
10.5 真實的價值 + 的客戶體驗 = 步入正軌
10.6 如果遵循別人的游戲規則,那你就輸定了
10.7 社交網絡是成功的關鍵
10.8 要有計劃才能穿越獨自創業的死亡之谷
10.9 管好錢,它是創業公司的生命線
10.10 的一點建議
引言:今非昔比
1.1 請將芯片插入大腦
"歡迎來到你的創業公司,"小小的灰色芯片用單調的聲音說,"在將EasyBrainTM Start-Your-Own-StartupTM模塊插入USB 5.0或者你的顱骨內更高級的插槽之前,制造商讓我告知你一些關于面向21世紀的創業公司的安全特性、關鍵差別和軟件安裝需求。"
我們的確還沒發達到這個程度,但是在這一章中,關于你的創業公司要面對的現實狀況以及大部分是線上的世界,我希望為你們提供一些非常必要的、《未來的沖擊》式的警示。理解并利用新規則與一味地墨守成規相比,其結果將是天壤之別。你的思維方式將決定你是矢志不移地在創業之路上前進,最終實現夢想,還是陷入無窮無盡的苦惱之中無法自拔。
當我在2005年寫Micro-ISV: From Vision to Reality一書的時候,較大的新聞不過是一兩個人如何自己創立公司,通過互聯網直接向顧客兜售一些軟件。如今,新經濟的現實情況已經迫使共享軟件和捐贈軟件讓位。Google,Download.com之類的網站,以及共享軟件付款程序,意味著你可以直接把桌面軟件銷售給客戶,而不用再花費重金為磁盤或者CD做包裝,然后將它們擺在CompUSA 的貨架上。
和上一本書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
讀過我的Micro-ISV: From Vision to Reality的讀者一定會想,本書和它相比有什么變化。其實變化不是很大——前一本書的每一部分、每一個鏈接都還是有
效的。只不過現在在新的層次上又出現了新的機會、工具以及由此帶來的預期:就是我們常說的Web 2.0(或者3.0)。或者像我一樣,把它稱為"線上世界"。
發生了變化的是基于Web的軟件,包括以Web為核心的桌面系統、社會化和移動的終端,它們已經進入全盛時期。像微軟那樣做事或者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時代已經遠去,同樣,你也再不可能復制一份David Heinemeier Hansson(Rails框架創始人)十分鐘的Rails演示視頻,貼上一些Google的關鍵詞廣告,然后坐等收錢。
在某種程度上,舊的模式依然是行得通的。但本書要探討的,同時也是新生的大事件,其實是創業公司定義、推廣和營銷他們以互聯網和社區為中心的價值體系的新路。你不相信么?這兒有幾個詞匯/應用程序,它們在我寫及時本書的時候,還都沒有顯現出自身的重要價值,甚至根本還不存在呢:
Adobe AIR Microsoft Silverlight
Amazon Web Services Salesforce.com
Apple iPhone StackOverflow.com
Drupal Twitter.com
Facebook Wikipedia.org
Joomla WordPress
Micro VC
我說過,軟件創業公司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這本書要說的,就是這些深刻的變化。
CompUSA成百上千的連鎖店貨架上擺滿盒裝軟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同樣一起消逝的是,隨便四個人拿著一份寫著"Web 2.0"或者"社會化媒體"之類字眼的商業計劃書就輕松套到風險投資的好日子。
1.2 網絡新經濟的現實情況和你的創業公司
IT之外的世界同樣也發生了變化,比較溫和的說法是,由于全球經濟目前公認地處于衰退時期,金融危機一波又一波地發生,發達國家的人和企業的購買習慣和態度也被迫發生著改變。
我們并不想在本書里討論實體經濟中的種種災難。首先,就像Neil Davidson在本章稍后的部分指出的一樣,你對改變這種現狀做不了什么。其次,如果你集中精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許勝算會大一些。
如果你想在"創建成功創業公司"的游戲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知己知彼,"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吸收每一點相關的知識,搜索每一個你遇到的問題。
這也意味著要去了解你要從事的行業的歷史。我知道,這個肯定沒有近期的Rails Envy 播客好玩,但這是你必須知道的東西。
軟件創業公司簡史
對于那些不是從及時天就身處這個行業中的人,可以給你們介紹一下軟件創業公司的簡史,好讓大家明白我們是怎么走到今天的。這個行業的開創出于偶然,其發展不斷地改變著這個世界,并且今天仍在不斷的進化當中。
在最開始(1976年以前),軟件并不是用來出售的商品。一小群計算機科學家圍在啞終端周圍等待讀取打孔卡片上的結果,等待紙帶在線軸上一點點轉動,軟件只是在學術和科研領域共享信息的另一種方式。軟件作為整套服務和文檔的一部分來銷售,而且最常見的情況是隨IBM等公司的硬件一起銷售。
20世紀70年代見證了計算機是如何從一個房間那么大,縮小到冰箱那么大,之后又繼續縮小到你可以把它放在一張桌子上,而不必擔心它會把桌面壓塌。也就是那個時候,電腦主機制造商開始有意將軟件作為商品出售,而不再隨機附贈。于是,電子愛好者(就是常說的DIY愛好者)開始自己組裝微機,自己編寫軟件,并在俱樂部中相互交換。大公司也開始考慮單獨銷售軟件,而不是一味地隨機贈送了。
這些自己動手攢出來的計算機可能和自己組裝"希斯套件"的FM收音機屬于一個路子,不同的就是——計算機有軟件,它們可以真正地完成一些類似計算工薪稅之類的任務。軟件到底是怎么來的?雖然實際的情況可能比較復雜,但我們的故事現在大體上到了一個三岔路口。處在比較高的一條路上的是Richard Stallman和其他一些人,他們認為軟件應該是自由的——自由修改,自由擁有,自由地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我們稱這條路指向的是"開放源代碼"。
還有另外一條路——之前提到的及時條路上的人會稱這條路為"下坡路"。一切始于一個發現自己軟件被盜版之后氣急敗壞的程序員。他寫了一封公開信說:"誰能夠受得了付出了專業的勞動,卻得不到回報?什么樣的業余愛好者愿意花上整整三個人年的時間編程、排除所有bug、寫文檔,然后免費產品?"這位憤怒的程序員就是22歲的比爾?蓋茨,那時他正在努力讓自己的創業公司的產品Altair BASIC能夠賺錢。
對,就是比爾?蓋茨。很多程序員在自己的軟件被盜版之后只能打落牙齒往肚里咽,但比爾?蓋茨不是——他在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市的新創業公司起了個更好聽的名字,搬到華盛頓州的雷蒙德,成長為叫做"微軟"的軟件巨人。到了2008年,這個公司已有90 000名員工,全球的年收入為604.2億美元。
整個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甚至直到2008年6月27日比爾?蓋茨宣告退居幕后,一直都是"比爾時代",在這段時間里,個人電腦從愛好者的工具變成了驅動世界的機器。這一時代先由DOS主宰,然后是Windows,然后是作為開發工具的Windows,然后是開發人員,然后是由開發人員創造出的成千上萬的創業公司,這些公司的商業軟件在各地的計算機商店中銷售。
"比爾時代"同樣也是"史蒂夫時代"——史蒂夫?喬布斯,他的蘋果公司從一個為當地零售店供應50臺個人電腦的創業公司,發展為32 000名雇員、324.8億美元銷售額、2008年最令人崇拜的公司。史蒂夫的公司更酷、更時尚、更能引領潮流,不過這對比爾來說也不算什么,畢竟他的公司在現在的市場上占到了90%的份額。但在廣告方面,卻很讓微軟傷自尊。(見圖1-1。)
圖1-1 PC和Mac
既然這是個簡史,那么我就省略掉很多內容,比如Steve Wozniak,美國司法部對微軟的反壟斷訴訟,兩個公司不同的商業操作,各自的優勢,等等。最重要的是比爾和史蒂夫創造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上的無數張桌面上擺放著一臺臺微型計算機。如果你想創建自己的軟件公司,你最可能做的,就是去編寫一個Windows或者Mac的桌面應用程序。
隨后,互聯網出現了,還有萬維網(World Wide Web),以及馬克?安德森。安德森在1993年上大學的時候和其他人共同編寫了及時個流行的網頁瀏覽器Mosaic。之后聯合硅谷一個叫做Jim Clark的企業家創建了創業公司"網景通訊",致力于將Tim Berners-Lee在1989年創造出的萬維網發揚光大。隨后的6年時間里,網景與微軟展開大戰,最終鎩羽而歸。這期間,網絡從Netscape瀏覽器中一個小玩意一樣的新聞頁面,發展到2008年擁有630億個網頁、14億網民,僅在美國就在Web上流通著成百上千億美元的商品、服務和軟件。
安德森和克拉克在1994年10月開創的事業在20世紀末以.com公司的蓬勃發展達到了頂峰。那是一個公司紛紛上市的時代,互聯網的百萬富翁在硅谷的280高速公路上飚車,網絡"馬甲"一統"超級碗"的廣告,.com創業公司甚至打入流行文化,上升到主流經濟的核心舞臺上。
當所有媒體的注意力還集中在Web 1.0的依靠風險投資的硅谷公司創業模式的時候,一群年輕人開始在比爾和史蒂夫的世界中出售自己編寫的軟件,并且跳過軟件分銷商和零售店,直接把它們賣給個人和公司用戶。共享軟件和捐贈軟件也不斷成長,已不再是最初僅僅通過BBS推廣、裝在塑料袋里售賣的那種教會捐贈品義賣式的銷售?,F在,像芝加哥的Elfring Fonts和澳大利亞昆士蘭的NovaMind這樣的一人公司,也一樣可以在網上切入全球的市場。
.com的泡沫已經破滅。在舊金山熱鬧的"南區市場"(South-of-Market,SoMa)地區,可能星期三的時候還有一個創業公司,30多個人在屋子里瘋跑,電話鈴聲此起彼伏,等到周四再去的時候已經人去樓空,斷水斷電——就剩下一排靠墻的Herman Miller牌的椅子,邊上摞著一堆電腦主機和顯示器。
創業公司和風險投資的游戲套路就是,投資,炒作,上市,然后變成互聯網新貴,但這一切都在2000年3月終結了。相關報告顯示,.com泡沫的破滅讓技術類公司的市值在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間蒸發掉了5萬億美元。只有少數例外,比如eBay、Amazon、Google,主流媒體為大大小小的創業公司寫下一份份訃告。
但是就像很多報紙上的報道一樣——讓我們姑且回到報紙還沒有為自己寫訃告的時代——這里還有更多的故事。當電視節目里的播音員用機械的語調報道著關于納斯達克下跌的"末日"故事的時候,卻有三件事情在悄然發生著。Google——特別是Google AdWords——讓軟件公司尋找客戶的任務變得越來越容易。創造一種軟件和開創一個創業公司的成本因為分布式的公司形式(不需要租用巨大的辦公場所)和虛擬化(不需要海量的服務器空間)而大大節約了。并且越來越好的開源工
具(不需要巨額的授權使用費)大大削減了制作軟件的費用,甚至降到不到幾年前的十分之一。
,也是最重要的,網絡不斷地成長,而且到今天還在繼續成長——并不斷地改變著這個世界。
這些小型的、自籌資金的創業公司在同樣也是創業者的Erik Sink 2004年9月出版的著作Exploring Micro-ISVs中贏得了自己的名分和聲音?,F實的情況讓一切成為可能,獨立的程序員可以創造大部分桌面的和消費者導向的軟件,并將這些軟件集成到一套商業操作中,共享知識和理念。"Joel軟件商業論壇"之類的論壇、書籍和博客文章,將這些知識在全球的程序員社區中傳播,而這個時候,.com大爆發時代的投資者們正躲在帕洛阿爾托的沙丘路,舔舐著那個時代給自己留下的傷口。
如果要為現在這種軟件創業公司的時代找一個標志性的起點的話,我覺得應該是2005年種子階段投資公司以及Y Combinator孵化器工廠的成立。Paul Graham也是一位互聯網百萬富翁,他認為成功地建立創業公司的成本已經降低到了一定的程度,現在,是足夠的創意和支持,而不是上百萬美元的私募資金推動了Y Combinator項目的開展——這個目前還在進行中的項目,在三個月的集中訓練里,可以向創業者提供業內專家的指導,并提供從5000到20 000美元不等的資金支持。他還斷言,這個項目能夠將20個左右的程序員成功地轉變成一家軟件公司。
Y Combinator的畢業生僅僅是撼動了現存秩序的創業公司浪潮中的一小部分弄潮兒,但他們代表了現在創業公司的真實情況,和之前的軟件公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的工作方式是在線的:從共享文檔到支付,到和在線的好友協同工作,再到針對在線內容和問題的各種各樣的商業活動。
三個最顯著的、讓今天的——以及本書后面將要提到的——創業公司顯得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在線";與過去相比大大削減的啟動資金;以及多少家這樣的創業公司都在關注著24個月、12個月、6個月甚至1個月前還沒有浮現出的機遇和挑戰。對于那些有志于公司創業的人來說,現在正趕上了好時候。
1.3 那么,什么是創業公司?我為什么要成為其中的一員
我們先來說說創業公司不是什么。它不是一個為其他公司編寫代碼的企業,不論你是作為咨詢師、簽約程序員、自由工作者還是定制程序員;它也不是小型的IT咨詢公司,有自己的代碼庫——具有知識產權的或者開放源代碼的——然后為每個客戶根據需要定制程序;也不是給某個大公司打工的一個部門、一個分支或者一個團隊,按照別人的授意去扮演一個創業公司并且做一些看起來很酷的東西。
就本書對創業公司的定義來說,創業公司應該包括一到八個員工,大部分是程序員出身,共同創建一個代碼庫,并將它提供給這個世界,尤其是網絡的世界。代碼庫可以通過網絡訪問,但同樣也可以變成Windows PC或者Mac上面的可執行程序,下載到諸如Microsoft Xbox的游戲控制臺或者像蘋果的iPhone之類的智能手機上來運行。
最開始這樣的企業可能靠自籌資金,但是在早期可能會有來自親戚朋友,或者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者,或者以上三者共同的支持。如果一定要說創業公司和microISV(獨立軟件開發商)有什么區別的話,那就是資金和規模。如果是一個程序員自己出資建立的軟件和公司,那就是microISV;三個程序員和一個網頁設計師一起從親朋好友和天使投資人那里籌來了20萬美元開發一個網絡應用程序,這個就可以叫做創業公司。
但是為什么要離開相對安穩的公司生活和咨詢企業,偏偏要去冒險闖世界,搞什么創業公司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知道創業公司世界里最不缺少的就是特立獨行。
一個創業公司的目標可以是為了賺錢——我們在本書里也會就相關的問題作出討論——但不會僅僅為了錢。鑒于當前互聯網應用程序的成本已經如此之低,憑借創業公司來賺錢的想法基本上可以拋到腦后去了。你的激勵因素可能是你對編程的熱愛,或者對于創建一些能夠和他人共享、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事物的愿望。
但如果一定要我猜一下你的動機的話,我想你最首要的想法肯定是想賭一把,看看能不能淘到一桶像樣的、能改變你命運的金子,同樣還有種強烈的愿望,不愿意那些連編程和設計都不懂的人指手畫腳,告訴你該做什么、該怎么做。
好樣的!我也是從這樣的心路走過來的,這也是這個行業形成以來,在這個行業中的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的共同的出發點。有些人可能會說你沒法用錢買來快樂,但是沒有錢保障你不會快樂。
現在我要說的是本書及時個關鍵的問題:什么樣的創業公司對你才有意義?
1.4 創業公司的風格——選擇你喜歡的
在你做決定之前,我先簡單地總結一下現存的、我所了解的五種類型的創業公司。
1.4.1 傳統型
方向:這種屢試不爽的創業公司方式讓硅谷現在根本不像辦公樓,而是一座巨大的果園。雇用一群職業經理人或者CEO,加上一些經驗豐富的高管人員,再找幾個超級領袖級別的程序員,和風險投資搞好關系,讓它們幫你打通硅谷里里外外的關節,及時輪風險投資就搞它個八百萬美元。請來一個專業的公關團隊讓你的公司出現在TechCrunch 上面,程序員(好是海外的)負責實際的編程工作,然后一個專門負責客戶調查的咨詢公司會告訴你客戶最需要的是什么。好把全部人馬都集中在Palo Alto、Mountain View或者Sunnyvale的同一棟辦公大樓里,然后一起摸爬滾打。別擔心最初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收益或者利潤狀況。你只要負責改變世界、被收購、上市發行,或者在18個月內銷聲匿跡就可以了。
關鍵要素:以前曾經有過類似經驗的CEO(好是成功的經驗);行業內具有聲望的高管團隊(他們能夠切實執行CEO瘋狂的想法);最重要的,足夠多的風險投資。
正方:這幾乎就是互聯網行業內各個巨頭的成長模式——eBay,Amazon,PayPal,Google,YouTube,Skype都是極其成功的例子。
反方:這同樣也是AltaVista.com,Boo.com ,Freeinternet.com,Inktomi和其他一些網站采用的模式。誰能告訴我現在這些公司在哪兒呢?還不是全都欠了一屁股的債,或者干脆已經消失了?
底線:過去是怎么干的,現在就怎么干——如果你是正確的人選(如果你真的是,你可能也沒有必要讀本書了)。以風險投資為核心,是創業公司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方式。幸運的是,我們現在有了另外的選擇。
1.4.2 MicroISV
方向:找一兩個經驗豐富、厭倦了替人打工的程序員,找到一個目前未滿足的商業需求,或者更有可能的是用戶需求,然后白天做正職,在晚上、周末或者逃過家庭聚會的時候做自己的這份事業。不要引入外界的資金。絕大多數情況下你的工作要和Windows、Mac或者現在比較流行的iPhone打交道。
關鍵要素:扎實的技術功底和一些基本的圖形設計技能,這樣才不至于當你的網站上線的時候,被人家指指點點地嘲笑。另外要預備好在自己的公司里擔任很多個頭銜——程序員、系統管理員、營銷副總裁、博客作者、銷售員等。
正方:你可以憑借著為別人編寫軟件把MicroISV的規模做到三到五倍那么大。你甚至可能有機會把你的公司賣掉,或者,如果你非常非常勤奮的話,你的公司有可能會變成一個成功的軟件制造商,就像Fog Creek公司的Joel Spolsky和Michael Pryor一樣 。
反方:依靠自身的努力獲得成功——就是一邊做一個養家糊口的工作,一邊又要創建自己的MicroISV,有時候真的比登天都難——對正常人來說很難。如果你碰巧選對了正確的創意,如果你能夠真的執行下去,如果你能從實驗室里面的傻博士變成叱咤市場的大人物,如果你日復一日地耕耘你的市場,如果你不斷地改進你的應用程序,并且耐心地解答客戶發來的5000封電子郵件,每個郵件都有個500字的問題,你或許會成功的。但是缺少資金,又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以及,說實話,創業過程中的孤獨感會讓你陷入困境,你每周花費60小時做出來的東西卻在為別人服
務——甚至比這還慘。
底線:我曾經是一個MicroISV,獨自完成了MasterList Professional這款軟件,結果是發現自己對于要做的所有事情一無所知,我必須要寫一本書來學習那些程序員職能之外的事情。2008年底的時候,我把我的microISV賣給了一個很聰明的程序員,因為他就是想做一個microISV。而我開始運營一個Web應用,StartupToDo,我希望可以借此吸引到天使投資,并且找到合適的合伙人,做成真正的創業公司。
如果你去看一看像Joel on Software的軟件商務論壇或者共享軟件職業聯盟這樣的博客和論壇,或者去參加美國軟件業大會或歐洲軟件大會這類會議,你會發現獨立軟件開發商正在將個人創業這一夢想帶入現實。如果進一步觀察,你會發現像Fog Creek、Brisworks和IDV Solutions這樣的公司,已經成功跨越了獨立軟件開發商的階段,開始招納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加入他們的隊伍。這很不簡單,或許這并不適用于每個人,但的確已經有成功的先例了。
1.4.3 額外項目
方向:這種創業公司類型大多始自一個雖然不起眼卻常常讓人坐立難安的"痛點",它或許是橫亙于你和現存的程序或Web應用軟件之間的一道鴻溝;或許是一個必需卻常被人忽視的特性;抑或是想要看看自己到底能做些什么的一份渴望;再加上一個有空閑卻沒有興趣(或至少沒有所需的足夠技能)將一份額外項目打造成成熟的創業公司的程序員。
關鍵要素:創建工具,庫文件,或者網站,堅持在服務器上更新,讓盡量多的人去使用,不斷進步。
正方:額外項目對于打造的簡歷大有好處,它讓你和其他程序員或者開發人員相比有更多值得炫耀的東西。同樣它也可以成為另外一種創業公司的起點,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創業公司的一種雛形。
舉個例子,Blog Action Day(blogactionday.org)是澳大利亞的Web設計師Collis Ta`eed于2007年創立的,主要關注全世界的博客作者在某24小時關于一個重要話題的看法。在2008年10月15日,12 800個博客——其中包括了排名前100位的博客中的17個——發表了關于貧困問題的文章,據估計讀者數量達到了1340萬。"Blog Action Day是一個非盈利性的組織,有一群博客志愿者對它進行維護,Envato的團隊貢獻了很多的時間和資源。網站最開始的想法是,`如果……會發生什么`,之后的一切就由事態的發展來決定了。"
反方:不是很多。相當不錯的VPS——虛擬專用服務器——的價格已經越來越便宜了,這樣的一個服務器,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帶寬,可以運行你的各種額外項目。不過你的額外項目是否真的是一個額外項目,還是一個缺失了很多元素的創業公司——通常是營銷、品牌等非技術的元素?
底線:額外項目是為你的編程水平建立聲譽的絕佳途徑,搞出一些好玩的新東西,或者涉足那些人們常常必須解決的事情,另外還能讓你的簡歷看起來與眾不同。不用為了勉強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而感到痛苦,如果路子走得對,人們會愿意購買你創造出來的東西,因此還會有所回報(收入)。
1.4.4 開源項目
方向:開源項目一般都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產生的:一個軟件公司被競爭對手打得一敗涂地只剩下一
"對所有有志于從事互聯網或者軟件公司創業的人來說,本書都是極佳的學習參考資料。"
——Joel Spolsky,Stack Overflow創辦人,Fog Creek軟件公司CEO,《軟件隨想錄》作者
"Bob Walsh為這本書取錯了名,因為這樣一部`創業啟示錄`堪稱前無古人,它是一幅無與倫比的創業導航圖,為我們標出了土地、巖石、珊瑚礁、洋流、風和海盜的明顯標志。為什么說取錯了名呢?因為這本書內容如此豐富翔實,實在是地適用于所有產品類型的創業公司,而不僅僅是互聯網公司!"
——Neil Davidson,Red Gate軟件聯合CEO,"軟件商務大會"組織者
"這本書會讓你徹底地想清楚作為現代的創業公司要具備的基本要素。它的用處簡直讓人難以置信,而且會帶給你很多啟發,你應當把研讀這本書作為你創業的一部分!"
——Mark Roseman,獨立軟件開發商,小企業主
有感覺
恩,學習學習。
從前人的經驗中學習
不錯的書,值得一看。
不錯可以看看
還沒看,應該還行吧!
好
還沒來得及看,不過看簡介值得一看
非常的精彩,有理有據且引人注目~!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書很好,是正版的,不錯不錯~~~
書很好
互聯網思維模式,變化很快。
誠然書中所描述創業環境有別于國內,但有很多新鮮的東西。活學活用吧
不錯,正在看,剛開始看一段時間后,覺得不怎樣,打算扔一邊去。后面無意中再次看了一下,然后才發現還不錯噢,決定看完
國家要扶持互聯網公司,相信對創業者有許多啟示
書的內容不錯,印刷質量差,物流是極品(居然送了十天,我實在不喜歡這次的物流,快遞公司的送貨員的脾氣不小呀。一句&;ldquo;好久說的給你送喲?找都找不到你那里,怎么給你送?&;rdquo;讓我幾乎崩潰,于是我想都不想想就投訴了,可投訴的結果是,三天后終于給我聯系說書到了)。
里面就針對互聯網創業涉及的前前后后做了一個總結和分類,給了一些解決方案。比較適合國外。
整本書就是中規中矩的介紹一些互聯網方面所需要具備的常識,換句話來說,如果你真的要在互聯網方面創業你如果都還不知道這些那就別考慮這方面啦。所以有點雞肋
昨天收到書,粗略翻了一下,還沒來得及看,書的內容不錯,對創業確定有不少中肯的幫助。但是互聯網就是這樣,2008、2009年的書,到現在就顯得過時了,所以書中的案例尤其是各大網站網頁截圖,顯得有點老土了。書的排版一般,紙張質量更是非常一般,這年頭,正版書籍做的越來越像盜版書,盜版做的越來越像正版了,總之從印刷的角度來講這本書對不起這個價格。
我終于找到了這么一本書。有誰能教你創業嗎?這本書很無私。想創業的兄弟們,必勉。特別是技術創業。
不錯的創業真經,對創業的各方面都講得很詳細。創業成功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啊,但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太低,不是每個人都是馬化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