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宇宙的中心!
愿我們每個人,能活出這種感覺。
但怎樣,才能活出這種感覺?
自我實現、成為自己,這樣的詞匯聽上去很美好,也因此深入人心。但我們必將深刻體驗到,生命非常復雜,它總是如太極圖一樣給我們呈現非常矛盾的存在,黑與白并存,美好與暗黑并存,幸福與傷害并存,破碎與完整并存……
生命從不會只給我們一個單純的禮物,它總是要向我們展現完整的面向。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從自己的感覺出發,擁抱這份完整,更好地理解與悅納自己。
其實不僅這本書,我的所有書,所有文章和工作,都希望每個生命能更好地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真實的自己,就是zui好的自己。
愿你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
《你就是答案:愿你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是武志紅老師2016年的代表力作
本書:插畫天后阮筠庭手繪封面,“曾氏漫畫”重出江湖,演繹不一樣的青春。
所有的字都是已走過的路,所有的畫都是沒活出的自己。
人生,就是有幾千幾萬個選擇組成,當你臨終回顧人生時,發現特別對不起的,就是你自己,那你這輩子就太可惜了。
現代舞特別重要的創始人瑪莎•格雷厄姆說過一段很美的話: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由你而實現,從古至今只有一個你。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再也無法以其他方式存在。
所以,要知道,你是寶貴的存在!
這可以說是至理,但這個世界上,也有很多迷霧。
我這本薄薄的書,除了在強調做你自己外,也剖析一些迷霧。其實不僅這本書,我的所有書,所有文章和工作,都希望每個生命能更好地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武志紅
知名的心理專欄作家,博學心理咨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北京大學心理學碩士。曾主持《廣州日報》的“健康 心理”專欄。創辦武志紅心理咨詢中心,在廣州、上海、北京均已成立心理咨詢中心。
代表作:《為何愛會傷人》《身體知道答案》《夢知道答案(升級版)》《為何家會傷人》《《感謝自己的不》等。
以《十誡》及《藍》《白》《紅》三部曲等影片聞名世界的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說過:“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會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會明白別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幫助別人,是因為我一直在鍥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序 言 愛上的自己
及時章 心知道答案
忠于你內心做事就會有這樣的結果——你經常會展現出遠遠超乎水平的能力來。
你敢不敢成為有錢人
你的立場是什么
尊重你自己的感受
誰搖動了我們的立場
及時流的才能都源自內心
你為什么太在乎別人評價
你最豐盛的資源在你心中
充沛的感覺如何產生
生命的意義在于選擇
從現在開始,你自己來
對控制者說不,找到自己的節奏
習慣性遲到是怎么回事
第二章 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成為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不因為太計較得到多少果子而成為一棵自斷經脈的蘋果樹。
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
我們再也不會為你玩了
把一張紙折疊51次……
挫折具有非凡價值
修煉你的挫折商
有夢想才有立場
第三章 不要活在別人的觀感里
不要被別人搖動你的心。你很容易被對方的氣勢壓倒,令自己被對方的不良情緒污染,成為對方宣泄情緒的垃圾桶,如果總是被別人這樣污染,那你的身心就會落下很多問題。
懂事,或是很深的絕望
別人怎么對你,反映了他的內心
別人怎么對你,可能是被你教會的
了解別人是有秘訣的
自卑是怎么回事
你的人生是你創造的
警惕你的選擇性失明
內向與外向
付出與索取
第四章 不叛逆,無獨立
很多父母期待孩子替自己活出夢想,你不情愿或對著干,就是叛逆。其實你只不過是在想,你的人生你做主。叛逆,是為了闖出一條路來,如果早就有了一條路,還叛逆個什么勁。
叛逆,只是為了做自己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模式
用更優雅的方式表達“叛逆”
成長,就是與家分離的過程
你可以與父母拉開一個界限
從小事開始“起義”
你不必活在父母的夢想里
第五章 戀愛,是“第二次童年”
每個戀愛的故事,都像是我們與父母關系的一次重演。鐘情于一個和父親(母親)相像的異性,是為了重溫童年的美好,鐘情于一個和父親(母親)相反的異性,是為了修正童年的錯誤。
戀愛,戀什么
一見鐘情是怎么回事
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受
心靈的三層結構
每個人在愛面前都是自卑的
跳好愛情這個雙人舞
女孩,愛護好你的身體
一切都是為了愛
第六章 當夢想撞上現實
真實的事物,就是生命的河流,你不能在岸上學會游泳,你必須勇敢跳進生命的洪流中,拿出你的全部身心,與人、與事物真實地碰觸。只有這樣,你才能體驗到,什么叫生命!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懂得放棄的智慧
走出心靈僻徑
跳進生命的河流
區分想象、行為與后果
溝通無比重要
序言 愛上的自己
每個人都是宇宙的中心!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譽為“俄羅斯的良心”的大文豪索爾仁尼琴如是說。
愿我們每個人,能活出這種感覺。
但怎樣才能活出這種感覺?我們可以向股神巴菲特取經。巴菲特說,他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教誨,來自于父親。從小,父親就一直對他說:尊重你自己的感覺!你的感覺越是特殊,別人就越喜歡對你說三道四,而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堅持從自己的感覺出發。
因為有這樣的信條,巴菲特才能在炒股時堅持他所說的名言“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
尊重自己的感覺,活出“每個人(首先是你自己)都是宇宙的中心”這種感覺,有什么意義嗎?
首先,你會很自在。
其次,從功利的角度看,你可以看到,在各個領域,擁有及時流才能的人都具備這個特點:至少在他們所擅長的那個領域,他們做事時,是充分依據自己的感覺,而不是其他。
譬如,日本“動畫片之王”宮崎駿,當有記者問他:“你有這么多觀眾,你在拍片時如何考慮你的觀眾?”他回答說:“我從來不考慮我的觀眾。”宮崎駿相信每個電影中的故事,都有其自身的邏輯,他必須忠于這個邏輯,而要做到這一點,他必須相信自己感覺的指引。
我喜歡看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的球星們,不管他們在生活中是什么樣的人,他們在球場上,多有這種感覺——我是宇宙的中心!
當有記者問NBA的球星,你認為誰是NBA中最厲害的,他們多會說:我自己!
例如,火箭隊的球星哈登會這么說,鵜鶘隊的巨星戴維斯也會這么說。他們都說,希望在職業生涯結束時,自己能成為NBA歷史上前五的球員。
還有很多很多NBA的球星都會說:我是好的!當價值被否定時,一些球員會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力求證明自己。譬如2016年,開拓者隊的利拉德竟然沒有被選入全明星,結果全明星賽后,他有了大爆發,在和創造歷史戰績的勇士隊對壘時,不僅滅了勇士隊,還打出了自己職業生涯較高的51分。
在講究謙遜、信奉“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這些哲理的中國人看來,他們實在太自戀了。我也認為,哈登和戴維斯無論如何,都成不了NBA歷史上前五的人物。
他們對此也有自知,但他們會說,我必須有“我是好的”這樣的心愿,然后才能在球場上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在做自己時,歐美人是充分自戀的。但有意思的是,在教育后輩時,歐美人卻可以是充分謙遜的,他們特別注意,不要將自己的信條,強加到別人身上。
我是一個攝影發燒友,看過一本攝影書,其中采訪了幾十名美國最的攝影師,都問了他們一個問題——對于新手你們有什么建議,而他們無一例外都有類似的回答——找到你自己的路。
國人是相反的。在做自己時,容易是壓抑的,而在教育別人時,卻很容易好為人師,喜歡將自己成功的經驗,強加到別人身上。相信無數人從家長、老師或其他人身上聽到過類似的話——我告訴你該如何通向成功。
這也是心理學最基本的一個道理。心理學稱,如果一個人做什么,主要是從自己的感覺出發,那么他就會有一個清晰的真自我;但假若一個人做什么都是從別人的感覺出發,那么他就會有一個假自我。這個假自我,是一個人痛苦的重要原因。
青春,是一個人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假若這時我們就在按照自己的生命感覺在揮灑生命力,那么我們就會找到真自我,就會活出自己的小宇宙。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學習,在生命的每一個范疇、生命的每一個選擇中試著找到并尊重自己的生命感覺。
一個很有智慧的朋友對我說:人生,就是有幾千幾萬個選擇組成,當你回顧人生時,發現最對不起的,就是你自己,那你這輩子就太可惜了。
現代舞最重要的創始人瑪莎 格雷厄姆說過一段很美的話: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由你而實現,從古至今只有一個你,這份表達。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再也無法以其他方式存在。
所以,要知道,你是最寶貴的存在!
在我的人生歷程中,感謝父母一開始就給了我一種感覺——我可以在各種事情上按照我自己的感覺去做選擇。在中國,這是一個很難得的開始。而經過無數的事情,也聆聽了數萬個人生故事后,我更是深切體驗到這一點: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傳奇,每個生命自身就是最寶貴的。所謂的生命價值,最終都不過是對這一點的驗證而已。
這可以說是至理,但這個世界上,也有很多迷霧。我這本薄薄的書,除了在強調做你自己外,也剖析一些迷霧。其實不僅這本書,我的所有書,所有文章和工作,都希望每個生命能更好地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因為,你就是生命!
你敢不敢成為有錢人
如果我們不接受我們“期望”富裕的思想,那么即使富裕砸到我們腿上,我們也會莫名其妙地將它踢開。
——美國靈性治療師路易斯 海
以色列女子安娜德給媽媽買了一張床墊,并將媽媽用了很久的舊床墊當垃圾扔掉。熟料,就在這張舊床墊里,藏著媽媽的畢生積蓄——100萬美元。工作人員翻遍了垃圾場,但就是沒有找到安娜德媽媽一直使用的那張床墊。
安娜德想必非常懊悔,但老太太很看得開,她安慰女兒說,雖然很心疼,但總比被車撞了或得了不治之癥要好。
看到這條新聞,我的及時反應是會心一笑:這是安娜德媽媽心想事成的結果,而安娜德只不過是來幫媽媽實現這個藏在潛意識深處的愿望而已。意識上,估計沒有多少人會這樣想,但潛意識上,不敢成為有錢人的人到處都是。
路易斯 海在她的著作《生命的重建》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學生平素工作非常努力,希望能增加自己的財富。24小時晚上他特別興奮,因為他剛剛贏了500美元。他一個勁兒地說:“我無法相信!我還從來沒有贏過!”大家知道這是他意識轉變的外在反映,但他卻沒有意識到。第二個星期他沒來上課,因為他摔斷了腿。醫藥費剛好花掉了500美元。
對此,路易斯 海的解釋是:他害怕走向新的富裕,他其實并不期望變富,所以用這種方法懲罰了自己。
我也是一例。近年來我通過出書、講座和辦課程賺了一些錢,這些商業性活動所賺的錢,我都放在了一張銀行卡上。最近某天,我需要將這張卡上的錢轉到另一張銀行卡上,結果,我取了不少錢后把這張卡忘在ATM機上了。
這種事不是及時次發生,以前也有過數次,所幸都沒有造成損失。以前,銀行卡上的數額較少,就算真損失個萬兒八千的,我也不會心疼,但這次數額較大,如果當時有人在那臺ATM機上把我卡上的錢轉賬,那我想不心疼都難。
所以,這次我做了反思,回憶了一下每次忘記取卡都是什么時候。結果發現,每次發生這樣的事情,都是收入上有了“意外驚喜”的時候,譬如報社發的獎金超出預期,或是收到我幾本書的半年版稅時。
再細細體會每次有“意外驚喜”時的感受,都是有些慌張和不適應的,“意外驚喜”越多,這種慌張和不適應就越甚,嚴重時甚至有發暈的感覺。
假若不是學過心理學,我會認為,是因為“意外驚喜”讓自己暈了頭,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偶然的錯誤。但現在我知道,這是我內心深處不想要這些錢,所以想將它們損失掉。幸好我這種心理還不強,所以最終沒造成多大損失。
這種心理遠強于我的人很多,他們果真不斷遭遇損失,例如我的爸爸。
意識上,誰都喜歡財神,潛意識卻未必。
聰明的窮爸爸
爸爸的智商非常高,我從小學就一直跟著爸爸做各種小生意,例如賣水果、大米、佐料、菜種、涼席等等。在我們村子,爸爸的經商意識幾乎是最強的,他是最早一批賣水果的和最早一批販大米的。甚至,還在“”的時候,他已在偷偷販賣蕎麥了,用一輛自行車馱三四百斤的蕎麥從兩百里地外的保定販到我們村。“”結束后,他還承包過村里的面粉廠。
然而,我們家一直很窮,從來沒因此富裕過,而和爸爸一起做任何生意的人,先后都富了起來,我們家一直是緊巴巴地過日子,最窮的時候,連買火柴的錢都沒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一個很容易看得到的原因是,爸爸總是遇到壞人。每當他手里的錢多起來了,他就會遇見一次壞人,于是錢不是被偷就是被騙。
印象最深的是我讀高二的時候,那時爸爸做販賣大米的小生意,因為不斷努力,家境已略有好轉。但有24小時,爸爸將5000元的大米批發給了一個人,這筆生意只能賺80元,而那人還是打白條,說日后給錢。我在外讀書,媽媽和姐姐都反對他這樣做,尤其是姐姐和爸爸大吵了一頓,但這都沒有阻止一向老好人的爸爸做出這個莫名其妙的選擇。
很快就證明,那個人是個騙子,而且他的家里一貧如洗,他騙我家5000元的大米,也是為了去頂另一筆債務,所以就算后來打官司,法院判我家贏也沒有用,因為那個人根本沒有能力支付那5000元。因為這一事件,以及后來連續數年的追討無果,爸爸受到了很大打擊,一下子老了很多。
后來,爸爸做佐料的小生意,也小攢了一筆錢,他帶著這筆錢進貨。在路上,他將錢包綁在了自行車最前面的車把上,等到了進貨的店鋪,才發現錢包已不翼而飛。
還有一次,他進了很多貨,需要兩輛三輪車才行,他信任出租三輪車的車夫,讓車夫先騎著車到一個地方等他。結果,那車夫跑了。
最近一次是兩年前,他在家里被算卦的人用障眼法騙走了一筆錢。
總之,爸爸的一生一直在重復一個模式:每當掙了一筆錢,家境有點好轉了,他就要出事,把錢損失掉。他這輩子始終是一個智商很高且很努力的窮人。
竟與錢過不去
很自然地,作為爸爸的兒子,我多少也繼承了爸爸的這種模式,也是經常在有了一筆“意外驚喜”后會鬧丟銀行卡的事故。
我和爸爸為什么總是和錢過不去,這到底有什么心理奧秘?
去年我及時次反思過這個問題,那是在看《生命的重建》這本書時,發現了我的金錢觀大有問題。
這本書中關于“財富”一章列了26種“與錢過不去”的金錢觀:
錢是丑惡的和骯臟的。
錢是邪惡的。
金錢不是從樹上長出來的。
我很窮,但是我很清白。
我很窮,但是我很好。
有錢人是騙子。
我不想有錢,不想盛氣凌人。
我永遠不會找到好工作。
我永遠不會掙錢。
花錢比掙錢快。
我總是負債。
窮人永遠不會翻身。
我的父母很窮,我也會很窮。
藝術家不得不與金錢抗爭。
只有騙子才會有錢。
總是別人先到。
哦,我不能收費太多。
我不應得到。
我不夠好,無法掙錢。
不要告訴別人我在銀行有多少錢。
永遠不要借給別人錢。
節省一分錢就是掙回一分錢。
為“不測風云”而存錢。
壓力會產生在任何時刻。
我憎恨別人有錢。
只有努力工作才會有錢。
這些觀念中,我具備了大多數,而且有些非常嚴重。
當時只是看了一下這本書,沒有打算拿這本書給自己做治療,也沒為缺少錢而苦惱,更沒想成為有錢人,所以沒有仔細內省這是為什么。因為沒有內省,所以有兩件事一直讓我覺得很荒誕。
一件事情是,我去做講座遇到一位讀者,他認為我寫文章和辦講座純屬想幫助人,沒有想掙錢的意思。盡管我一再對他說,如果文章稿費低我會很有意見甚至不寫,而講座如果沒有錢也很難請動我,但這沒有改變他對我的認識。
另一件事情是,一個很熟的朋友對我也有這種在我看來很天真的看法,著實令我震驚。他常請我給他的機構講課,而講課費我認為有點低,只是意識上認為是熟人不好意思開口談價錢。然而,有24小時他說他請的另一個講師的費用遠高于我。這讓我有被羞辱的感覺,并將這種感覺告訴了他。
他感到非常驚訝,首先立即提高了我的報酬,接著說,他從未想過我會在乎錢。不僅如此,他認為我頗正義凜然的樣子,再加上有時視金錢如糞土的談吐,令他既不敢和我談錢的事情,也不知道怎么和我談深度合作的事情,因他擔心這是對我的冒犯。
假若是別人這么說,我可能會認為這是在忽悠,但他這么說,我知道是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開始我覺得實在太荒誕了,后來我明白,這是他人對我投射的東西的認同。簡單說來就是,我一直在種種場合散發一種信息——我不喜歡錢。
內心創造人生
同樣的道理,安娜德的媽媽之所以會損失那100萬美元,是因為她潛意識深處不能接受那100萬美元,所以深愛她的女兒幫她扔掉了那100萬美元。
并且,一個更深刻的道理是,在安娜德的媽媽內心沒有改變的情形下,損失這100萬美元可能是好的結果,否則,她可能真的會發生她所說的更可怕的事情——被車撞了或得不治之癥。
《生命的重建》中,路易斯 海的那名學生,潛意識深處不想做有錢人,所以掙了500美元后,他要把它損失掉,而且是以懲罰自己的方式損失掉。
那么,我們這一類人,在內心沒有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如果真有了100萬美元甚至更多,真成了有錢人,是不是會有更可怕的事情發生呢?
譬如,那些貧窮了一輩子的人,突然靠中彩票大獎的方式而成為富翁,有許多人有了更悲慘的命運——眾叛親離并且重病纏身。
我現在越來越深信,我們每一個成年人的人生,真的是自己內心所創造的,而你假若沒有成為某種人但你意識上又特別想成為這種人,那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能不能發現,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童年或早期經歷所形成的“詛咒”令你沒有成為這種人。找到這種詛咒,并破掉它,你就可以真正成為這種人。
捧著書的感覺特別舒服,且不說內容如何,單單紙張質量就相當好,這是給讀者感官上的舒適感,內容應該也是相當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
武老師的書一直都很好,這本書讓我的內心重新充滿了能量,卸下了很多身上的負擔,強烈推薦給那些渴望心理自助的人
一直在買武志紅老師的書,這本書的內容跟我以前買的書的內容有重疊部分,就當復讀了。
凡是武志紅的書我都喜歡。幾乎把他的書買全了。
武志紅的書真不是不錯。當當也沒得說。以后還會來。
分析的很透徹,但是還是想要更多的方法,很多現實問題反應的心理問題我也能看到,就是實戰起來的確很難,知行合一才行。
我這本薄薄的書,除了在強調做你自己外,也剖析一些迷霧。
武老師除了專業的知識 不同的視角 他還真是一個超有靈性之人 他的書本本買 本本經典 總會給我們好多答案
武志紅是我最喜歡的老師,沒有之一,尤其是他的擁抱自己的不完美,簡直直入人心。
讀后收獲非常大,作者的另外幾本書也打算買回來好好讀讀。
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別人。武志紅比其他人更懂得中國人自己。
第二次買,這次是送朋友的,她很喜歡。一本受益良多的書,值得你將它帶回家!
通過典型實用的心理學案例分析,引導讀者了解和認識自己。。
自從看了武老師的《巨嬰國》,就開始選擇武老師其它的著作,這本很好。
看了武志紅老師的好幾本書,受益匪淺,相信此書也會給我帶來啟發
第一次在當當買書,沒想到隔天就到了,非常便利。書很正,每本都塑料紙包裝好,和誠品書店的品質一樣。
好書,質量很好,紙張非常光滑!從未買過這么手感舒適的書!!!內容還沒看,相信武志紅的書,都不會令我失望
非常完美的書,怎么有人能寫這么厲害,我買的太多了,要看好久了
武志紅,喜歡他的寫作風格和獨特的視角,可惜啊!巨嬰國成了禁書,他的書都不錯但最值得推薦的書不是這本,而是巨嬰國!
武志紅的書幾乎全買了,幫助我更好的成為自己!
真的不錯, 武老師的書都挺好看的,特別是這本心理的書,適合初高中,甚至大人都能讀。是從老師那里發現這本書的!
人生只有一輩子,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多開心快樂的日子吧,沒有來生。
這本書非常好!值得每一個人閱讀!尊重自己的感受,我們的生命自己主宰,現在生命的整體看人生。
很多看法,態度其實來自我們自己內心的感覺,但這個感覺又會受我們生活的環境,父母影響至深。明白其中的道理,對于教育孩子也有很好的借鑒。
看了很久的微信,感覺每一篇文章寫的都是自己,希望可以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改變自己,加油!生活的美好就在自己的手中。
非常喜歡武志紅的文風。解析非常到位。又非常深入細致。作者通過自己的經歷給讀者解釋。這是購買的第二本,第一本已經送給了朋友。對了解自己有非常大的幫助。紙質非常好,摸起來很光滑啊!
紙質特別的好,里面的排版看著也舒服,我自己本身對這樣了解自己的書很感興趣,我很喜歡,覺得可以在思想的層面不斷的修正自己,更好的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武老師的書有很多本,我很是斟酌了一番,才買了這幾本。看了以后,才知道這本比較針對青少年。不過我還是表示,對我這個當媽的也有很大的幫助。我對自己的父母就沒有很好的劃清界限。我是比較輕度的樊勝美,也是因為我爸媽的偏心的不那么嚴重。
武志紅的書非常吸引人,在目錄找到感興趣的某一章節開始看,一下就翻了好幾頁,所以真心的感受到是用心在做這個書,好評!
活動的時候買的,非常劃算。武老師的書早就想買了,有緣買到,并且讀完了。覺得應該在讀高中或者上大學的時候就讀到這些。不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希望每個人都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