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計算機出現之前,阿蘭?圖靈就預想了它們的功能和通用性……也證明了哪些事是計算機永遠做不了的。
由Windows編程大師Charles Petzold耗時多年編寫的這本書剖析了現代計算機原理開山之作、阿蘭?圖靈流芳百世的論文"On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Entscheidungsproblem"。圖靈在其中描述了一種假想的計算機器,探索了其功能和內在的局限性,由此建立了現代程序設計和可計算性的基礎。這本書也像是一本小說,行文間穿插講述了圖靈的成長經歷和教育背景,以及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包括破解德國恩尼格密碼的傳奇經歷,他對人工智能的探索,他的性取向,以及最終因同性戀的罪名而在41歲時自殺的悲慘結局。全書完整揭示了阿蘭?圖靈非凡、傳奇而悲劇的一生,是了解圖靈的思想和生平的極好著作。
阿蘭·圖靈(1912—1954)是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提出了"圖靈機"和"圖靈測試"等重要概念。為紀念他在計算機領域的貢獻,美國計算機協會于1966年設立圖靈獎,此獎項被譽為計算機科學界的諾貝爾獎。
Charles Petzold
Windows編程大師、世界技術作家、微軟博學MVP,擁有25年的Windows編程經驗。1994年5月,Petzold作為的作家,獲得由微軟公司和WindowMagazine授予的Windows 先鋒獎(僅7人獲獎),直到今天,他依然是Windows GDI程序設計首席技術作家。他出版過十幾本著作,其中包括Win32 API編程經典《Windows程序設計》、《編碼》等。
歷屆圖靈獎得主名單
◎ 1966 A. J. Perlis
高級編程技術和編譯器架構
◎ 1967 Maurice V. Wilkes
設計出及時臺具有內置存儲程序的計算機EDSAC
◎ 1968 Richard W. Hamming
數值方法、自動編碼系統、錯誤檢測及錯誤校驗碼
◎ 1969 Marvin Minsky
創造、推進和提升人工智能
◎ 1970 J. H. Wilkinson
利用數值分析方法來促進高速數字計算機的應用
◎ 1971 John McCarthy
人工智能
◎ 1972 Edsger W. Dijkstra
編程語言
◎ 1973 Charles W. Bachman
數據庫
◎ 1974 Donald E. Knuth
算法分析和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叢書
◎ 1975 Allen Newell和Herbert A. Simon
人工智能、人類認知心理學和表處理
◎ 1976 Michael O. Rabin和Dana S. Scott
非確定性機器
◎ 1977 John Backus
可用的高級編程系統設計
◎ 1978 Robert W. Floyd
軟件編程的算法,語法分析理論、編程語言的語義和算法分析等多項計算機子學科的創立
◎ 1979 Kenneth E. Iverson
程序設計語言理論、交互系統及APL
◎ 1980 C. Antony R. Hoare
編程語言的定義和設計
◎ 1981 Edgar F. Codd
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理論和實踐
◎ 1982 Stephen A. Cook
奠定了NP性理論的基礎
◎ 1983 Dennis M. Ritchie和Kenneth L. Thompson
一般操作系統理論,對UNIX操作系統的推廣
◎ 1984 Niklaus E.Wirth
開發了EULER、ALGOL-W、MODULA和PASCAL等一系列嶄新的計算機語言
◎ 1985 Richard M. Karp
算法理論
◎ 1986 John E. Hopcroft和Robert E. Tarjan
在算法及數據結構的設計和分析中取得了決定性成果
◎ 1987 John Cocke
編譯器的理論和設計,大系統體系結構,精簡指令集計算機的開發
◎ 1988 Ivan E. Sutherland
計算機圖形學
◎ 1989 William V. Kahan
數值分析
◎ 1990 Fernando J. Corbato
組織通用、大規模、分時和資源共享的兼容分時系統和Multics的開發
◎ 1991 Robin W.Milner
可計算函數邏輯(LCF)、ML和并行理論(CCS)
◎ 1992 Butler Lampson
分布式個人計算機系統
◎ 1993 Jurlis Hartmanis和Richard E. Stearns
奠定了計算復雜性理論的基礎
◎ 1994 Raj Reddy和Edward Feigenbaum
對大型人工智能系統的開拓性研究
◎ 1995 Manuel Blum
奠定了計算復雜性理論的基礎,密碼術及程序校驗
◎ 1996 Amir Pnueli
在計算中引入時序邏輯、程序及系統檢驗
◎ 1997 Douglas Engelbart
提出交互計算概念并創造出實現這一概念的重要技術
◎ 1998 James Gray
數據庫和事務處理
◎ 1999 Frederick P. Brooks, Jr.
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軟件工程
◎ 2000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
計算理論方面的基礎性工作
◎ 2001 Ole-Johan Dahl和Kristen Nygaard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
◎ 2002 Ronald L. Rivest、Adi Shamir和Leonard M.Adelman
公共密鑰算法(RSA)
◎ 2003 Alan Kay
發明及時個面向對象的動態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Smalltalk
◎ 2004 Vinton G. Cerf和Robert E. Kahn
在互聯網方面的開創性工作
◎ 2005 Peter Naur
Algol 60語言
◎ 2006 Frances E. Allen
編譯器優化理論和實踐(她是圖靈獎及時位女性得主)
◎ 2007 Edmund M. Clarke、Allen Emerson和JosephSifakis
將模型校驗推廣成軟硬件工業中廣泛采用的高效校驗技術
◎ 2008 Barbara Liskov
編程語言和系統設計的實踐與理論基礎
◎ 2009 Charles P. Thacker
及時臺現代個人計算機Alto之父
◎ 2010 Leslie L.Valiant
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和手寫識別等大量革新技術
◎ 2011 Judea Pearl
通過或然性積分和推理對人工智能做出貢獻
及時部分基礎
第1章這個墓穴埋葬著丟番圖
第2章無理數和超越數
第3章幾個世紀以來的發展
第二部分可計算數
第4章圖靈的學業
第5章運作的機器
第6章加與乘
第7章子程序
第8章萬物皆數字
第9章通用機
第10章計算機與可計算性
第11章機器與人
第三部分判定性問題
第12章邏輯與可計算性
第13章可計算函數
第14章主要證明
第15章λ演算
第16章對連續統的設想
第四部分題外話
第17章萬物皆是圖靈機?
第18章長眠的丟番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