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湘黔渝"錳三角"為研究案例,在實地調查研究基礎上,采用"解構—分析—綜合"的分析方法對該區域2000-2012年期間的一系列特定事件進行"深度掃描",力圖展現該區域環境治理績效由"久治不愈"到"成效顯著"的實現進程,并對不同治理階段"合作治理困境"的生成和突破背后深層次原因進行解釋,來反映各個核心行動主體在該歷時性"場域"中演繹的真實角色;繼而遵循"發現—反思—總結"的認知程序,綜合應用治理理論對"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案例背后的學理意蘊進行梳理和提煉,深入探析影響區域環境治理績效的關鍵因素以及治理困境背后深層次的原因,進而厘清區域環境治理中各個影響因素的運作方式和機制;,基于"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的經驗和研究發現,本書提出我國區域環境模式由"地方分治"向"網絡共治"方向轉變,并構建了我國區域環境網絡化治理模式和區域環境網絡治理的運行機制和保障機制,來提升區域環境網絡治理的效率,促進區域環境治理目標的實現。
周建鵬 畢業于蘭州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就職于新疆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中亞與中國西北邊疆政治經濟中心研究員,新疆社會管理研究院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能源經濟、可持續發展政策。在《資源科學》《新疆大學學報》《中國管理科學》《科技進步與對策》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及時章 導論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二、核心概念
三、文獻綜述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內容
第二章 理論視角與研究設計
一、理論視角:網絡治理
二、研究設計
第三章 "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的緣起與治理演進(2000-2012)
一、"錳三角"概況與區域環境治理的緣起
二、"自發合作"治理過程及其環境治理績效(2000-2005年)
三、"整頓關閉"治理過程及其環境治理績效(2005-2008年)
四、"整合推進"治理過程及其環境治理績效(2009-2012年)
五、小結
第四章 "錳三角"區域環境三個治理階段的比較分析
一、"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中的行動舞臺對比
二、"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進程中的參與網絡比較
三、"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中的行動者對比
四、"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過程的對比
五、小結
第五章 "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的特征和關鍵影響因素
一、"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總體治理特征和關鍵影響因素
二、"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績效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三、小結
第六章 "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的研究發現和我國區域環境網絡化治理模式構建
一、"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的研究發現
二、從地方分治到網絡共治:我國區域環境網絡化治理模式構建
第七章 結論和展望
一、研究結論和學術貢獻
二、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1 "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的訪談提綱
附錄2 "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績效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問卷
附錄3 "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的相關文件列表
附錄 "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效果的圖片
后記
本書以湘黔渝"錳三角"為研究案例,在實地調查研究基礎上,采用"解構—分析—綜合"的分析方法對該區域2000-2012年期間的一系列特定事件進行"深度掃描",力圖展現該區域環境治理績效由"久治不愈"到"成效顯著"的實現進程,并對不同治理階段"合作治理困境"的生成和突破背后深層次原因進行解釋,來反映各個核心行動主體在該歷時性"場域"中演繹的真實角色;繼而遵循"發現—反思—總結"的認知程序,綜合應用治理理論對"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案例背后的學理意蘊進行梳理和提煉,深入探析影響區域環境治理績效的關鍵因素以及治理困境背后深層次的原因,進而厘清區域環境治理中各個影響因素的運作方式和機制;,基于"錳三角"區域環境治理的經驗和研究發現,本書提出我國區域環境模式由"地方分治"向"網絡共治"方向轉變,并構建了我國區域環境網絡化治理模式和區域環境網絡治理的運行機制和保障機制,來提升區域環境網絡治理的效率,促進區域環境治理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