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運自訂年譜》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魏宏運先生自訂的學術年譜,以編年的形式勾勒了作者治學的路徑。該書2004年作為慶祝魏宏運先生80大壽的祝壽之作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有10年。這10年中,魏宏運先生除了補正大量材料之外,對其80歲至90歲之間的學路歷程又有大量增加。從1925年至今,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魏宏運先生親身經歷了多次重大變革,該書既是一部新中國成立后南開大學發展史,也是新中國成立后歷史學科的發展史,同時記錄了老一輩學人的學行,亦能反映出大背景下中國學人的生活狀況,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出版價值。
魏宏運,生于1925年,陜西長安人。著名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專家,中國現代史學會名譽會長、南開大學榮譽教授。曾擔任南開大學歷史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長及多所大學客座教授等職務。長期致力于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寫作和主編的學術著作、教材、工具書和資料書主要有《孫中山年譜》、《中國現代史稿》、《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華東抗日根據地史》、《抗日戰爭與中國社會》、《中國現代史大事記》、《華北抗日根據地紀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財政經濟史稿》等十幾種。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魏宏運自訂年譜
1925 年 1 歲
1926 年 2 歲
1927 年 3 歲
1928 年 4 歲
1929 年 5 歲
1930 年 6 歲
1931 年 7 歲
1932 年 8 歲
1933 年 9 歲
1934 年 10 歲
1935 年 11 歲
1936 年 12 歲
1937 年 13 歲
1938 年 14 歲
1939 年 15 歲
1940 年 16 歲
1941 年 17 歲
1942 年 18 歲
1943 年 19 歲
1944 年 20 歲
1945 年 21 歲
1946 年 22 歲
1947 年 23 歲
1948 年 24 歲
1949 年 25 歲
1950 年 26 歲
1951 年 27 歲
1952 年 28 歲
1953 年 29 歲
1954 年 30 歲
1955 年 31 歲
1956 年 32 歲
1957 年 33 歲
1958 年 34 歲
1959 年 35 歲
1960 年 36 歲
1961 年 37 歲
1962 年 38 歲
1963 年 39 歲
1964 年 40 歲
1965 年 41 歲
1966 年 42 歲
1967 年 43 歲
1968 年 44 歲
1969 年 45 歲
1970 年 46 歲
1971 年 47 歲
1972 年 48 歲
1973 年 49 歲
1974 年 50 歲
1975 年 51 歲
1976 年 52 歲
1977 年 53 歲
1978 年 54 歲
1979 年 55 歲
1980 年 56 歲
1981 年 57 歲
1982 年 58 歲
1983 年 59 歲
1984 年 60 歲
1985 年 61 歲
1986 年 62 歲
1987 年 63 歲
1988 年 64 歲
1989 年 65 歲
1990 年 66 歲
1991 年 67 歲
1992 年 68 歲
1993 年 69 歲
1994 年 70 歲
1995 年 71 歲
1996 年 72 歲
1997 年 73 歲
1998 年 74 歲
1999 年 75 歲
2000 年 76 歲
2001 年 77 歲
2002 年 78 歲
2003 年 79 歲
2004 年 80 歲
2005 年 81 歲
2006 年 82 歲
2007 年 83 歲
2008 年 84 歲
2009 年 85 歲
2010 年 86 歲
2011 年 87 歲
2012 年 88 歲
2013 年 89 歲
2014 年 90 歲
著述目錄
指導的博碩士及訪問學者
海外部分邀請函
"南開一號",世之懿范
——《魏宏運先生八秩大壽紀念集》、
《魏宏運自訂年譜》序
蓋凡大學能彪炳于世而歷久不衰者,必有悠遠厚積之歷史,必有淳樸誠信之學風,必有名被遐邇之教授。南開大學巍巍乎于國中垂九秩矣,追其肇創之際,即延請國內著名學者,而歷史學科彼時所聘尤為國中學界之選。支撐大學之脊梁為教授。教授之道德文章則為學子之榜樣,薪承火繼,民族文化得以昌盛。大學水平為一國文化之標志,固非妄論。
魏宏運先生,南開大學博雅周贍、宅心仁厚之長者也,人人尊崇之,愛戴之。其為人也,宛若春風祥靄;其言說也,咸稱大樸無華。莘莘學子,欣然而聆,肅然而敬。每天清晨或黃昏,于馬蹄湖畔、芝琴樓前偕夫人散步,蜷曲疏發迎風輕拂,超然之致,清絕忘塵。人們尊此老為"南開一號",非指其職位之高,實有故事在焉:一年南開分房,以學術地位、工作年限、職位高下諸條件反復比列推敲。前后三次分房之告文中,魏宏運先生皆名列及時,竟絕無爭議者,群眾皆拊掌稱是。于是南開教授群謔封先生為"南開一號"并囑我題匾,刻而贈之,懸諸堂中。靜言思之,此中深情,蓋非舊時之送匾額、標舉眩世可與同年而語者。
博雅、和藹而外,魏宏運以德劭年高之政治活動家,新中國成立前自十九歲即加入共產黨外圍組織之革命工作,臨危不懼,艱苦斗爭。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南開大學歷史系黨政領導,五十余年,夙興夜寐,自有一副承受時代重負之鐵肩。正所謂風高而節亮、道直以行正,為世之津梁,略無恚怨。"南開一號"四字,惟樹學人懿范、立校風旌幟者當之。
魏宏運先生,臨事秉公決斷之大丈夫也。早在反右之時,恩師雷海宗先生為康生所嫉恨,定為極右,以魏先生之力,不可救之矣。然則彼時崇仰雷海宗者,南開大學歷史系于各會議裂目而辯者何止百十。其尤者為楊志玖先生,敢于報刊為雷公鳴不平。其時國中反右旗鼓大張,魏先生則在其權力范圍內,蔭庇回護,謂"以中農出身之教授國中殊少"為由,獲勝于議決,楊志玖先生遂逃此一劫。庚午、辛未、壬申三載,我以家事國事憂煩,蟄居巴黎。時魏先生赴法講學,住于我鄉間別墅,先生力勸我歸棹。既歸,眾皆發寒蟬,獨滕維藻校長并先生與歷史系諸前輩王玉哲、楊志玖、楊翼驤摯友劉澤華張宴以待。亦有好事者,至魏先生處,訾謷無狀,遭魏先生怒斥而遁。先生之性固溫文爾雅,時亦強犟堅韌,于時代風云際會處,"雖千萬人吾往矣",是先生大君子之風也。余以此感激,而竭盡全力于南開大學之工作,為祖國之繁榮奉其綿力,非魏先生不能使十翼如此也。
先生于余亦有深恩在。遙記魏先生三十三歲時,任系主任助理,時江豐讀余文章,欲調我于中央美院就讀。我謀諸好友李群超,李群超將此意轉達于魏宏運先生,魏先生又商之鄭天挺先生,鄭老竟頷首而許之。此余生命之轉折點也,茍無魏先生彼時鼎力助我,我將與畫家絕緣,不會于中國畫之領域做出應有之貢獻。數月之間完成轉學。不幸江豐被劃為右派,從此暌隔三十年,及與江豐重見,我已年屆五十,握手愴然,不勝唏噓。
先生幼年失恃,父親為耕而食、閑而學之清貧鄉儒,為人忠厚,博覽史典而精于書法,后又激于國難,英勇抗日,人品為鄉曲所重。魏宏運先生以農家子刻苦自勵,厥有大成,其間甘苦可知。先生由研究古代史起步,其處女作《民族英雄——史可法》即獲鄭天挺先生激賞。茲后魏先生專攻近現代史,著述等身,其所主編之《中國現代史》列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級重點教材。先生文風素為史界所稱頌,謂"資料翔實,系年清晰,去偽存真,字簡事豐"。為史最忌以不實之史料,證先驗之結論。先生極重實地調查,為研究八國聯軍侵華涂炭生靈之罪行,曾于大沽、北塘、張貴莊、大直沽等地深入探訪,征之文獻所載,將帝國主義凌辱中華民族之劣跡大白于天下。又如,當日本右翼勢力甚囂塵上之上世紀七十年代,史蠹筆賊蠢蠢出動,公然否認南京大屠殺罪行。先生秉筆痛斥,耿耿情懷,天日可表,為后之來者毋忘國恥樹立榜樣。魏先生自青年奔赴革命道路,半世紀來為祖國之尊嚴、時代之進步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于史乘,追陪《春秋》,筆削不假,為史界所景從。先生諳英語,國門既開,先生播芳海外,先后十數次出國講學,歐美諸國名大學皆延教席以待,為祖國史學爭得殊榮。
先生弟子類皆慎行明辨,成為卓有成就之史學新銳,獲博士學位與教授職稱者累百數。桃李滿目,灼灼其輝。
先生八秩之慶,將有紀念專集、自訂年譜,囑余為序。余感先生扶掖呵護之深恩,臨楮感慨,不能自已,謹以此奉上心香一瓣,恭祝先生永年,九秩猶頑健如少,百齡當不為上限,余其深禱!
甲申春范曾于南開西南村